作者:断刃天涯
贾琏注意到宝钗的举动,咳嗽一声淡淡道:“今年军火交易如何?”
薛蟠愣了一下,这话题跳的有点远,本能的快速回答:“商行与奥斯曼的交易还在继续,交易点选在李家坡,火炮的数量较之上次交易少了一半,步枪的交易对方提出以线膛枪为主,小弟以产能不足为理由拒绝了。印度方面,去年送过去一万多支燧发枪,生意只能说马马虎虎。关键是广州周边的各个厂子,不能停产,否则工人留不住。”
贾琏嗯了一声,继续问他:“美洲方面的消息有传回来么?”
薛蟠虽然不知道贾琏为何问这些,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经长崎走北太航线的船队没有消息回来,跟着西班牙人一起去南美的人,倒是安全回来了。当地的商人对于瓷器丝绸茶叶的需求不算太大,商行的人应西班牙人的要求,承诺今后不做这条航线的买卖,免得激化矛盾。如今的西班牙人,竞争不过英国人。对了,他们对铁制品的需求倒是挺高的,这么老远运过去,利润太过微薄。”
“如今南洋货的买卖如何?”贾琏还再问,薛蟠老实的回答:“南洋货利润高的还是香料、檀木等,大宗的粮食买卖,我们没碰。南洋货运回内地后,返航时携带的获取,还是以武器和农具为主。都是自己人,所以利润微薄,本意就不是为了挣钱。如今南洋海商竞争激烈,利润大不如前。”
贾琏听到此处才点点头:“全国都看到了海贸有利可图,纷纷加入,这是好事。南洋大臣衙门方面,对于走私行为的打击力度要加强。你让人带一句话过去,就说是我说的。凡茶叶、丝绸、瓷器等西洋紧俏货,拿不出市舶司出口单子的,一律视作走私。南洋海军加大缉私力度,要常态化。”
薛蟠心里暗暗叹息,知道贾琏不答应降低移民力度,只能回去再想别的法子了,这活肯定不能停,但是悄悄的少做点还是可以的。
“这样,你回去之后,弄一个保险业务出来。”贾琏一句话,薛蟠瞬间眼睛亮了。
贾琏起身也挺懊悔的,以前怎么没想到呢?
“琏哥仔细说说。”说着话,薛蟠在小本本上准备记录。
“保险嘛,出海风险大,可以根据船上货物的价值,缴纳一笔保险金,具体多少,你回去找下面的人商议着定。如果出海的船回不来,保险公司赔付本钱,如果顺利回来了,这笔钱就是保险公司的利润。这就是一个大致的概念,具体的细节,你回去找人完善了。移民的事情不能停,尤其是澳洲。那地方看着土地贫瘠,怪物丛生,还是有办法解决的。土地肥力不足,可以找一些小岛挖鸟粪土石做肥料,粮食上自给自足问题不大。半岛那边次之,总之不能懈怠了。我跟你讲,一朝天子一朝臣,……。”
说着贾琏停顿下来,扭头看看四周,宝钗会意的起身,示意下人退避,莺儿守在门口。
贾琏这才低声道:“陛下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偏生旦旦而伐,怕是很难长久,估摸着就是三五年的事情。换了一个皇帝,谁知道会怎么看贾家。澳洲和半岛,那是你我两家真正的退路,当然也未必直接退到这两处,我估摸届时守住南洋不是问题。当然这是最坏的结果。”
薛蟠听的心惊胆战,他可太懂朝中的变局对一个家族的影响了,当初薛家就差点没抗住。
“琏哥为何不支持某个皇子呢?甚至可以多放下注啊。”薛蟠声音也低了许多。
贾琏笑道:“你不要胡思乱想,都说是最坏的结果了。下注这种事情,我身份太敏感,不方便去做。放心吧,不管谁登上大位,也离不开我的支持。这点把握,我还是有的。只不过凡事都要做最坏的打算。”
薛蟠听懂了,点点头:“如此,小弟知道该怎么做了。”
贾琏摇摇头:“不,你还没看明白,澳洲必须牢牢的掌握在手里,南洋也要使力气,不过要用在暗处。回头宝钗的儿子,要放一个在澳洲的。南洋的马尼拉或雅加达,你应寻个地方,做为薛家的退路京营。总之你我两家乃是一体,南洋澳洲就是你我两家的退路。”
这一下薛蟠瞬间清醒了,这就不是仅仅给贾家忙活的问题了,还有给薛家忙活。
有个事情薛蟠一直不敢提,就是他虽然能在南洋来去自如,实际上各方都是看贾琏,而不是看薛家。一直以来,薛蟠都是小心翼翼的做事情,不敢露出薛家自立的苗头,贾琏一番话告诉他,薛家可以在南洋自立,留一块地方作为退路。
贾琏还在继续:“还有个买卖能做的,那便是在南洋各地种甘蔗,生产白糖运回内地销售。南洋生产的成本要低的多,运回来有自身的渠道,保持低价竞争,不要想着太高的利润,时间长了这南洋白糖就能彻底占领市场。”
薛蟠赶紧记下,贾琏又敲打一句:“薛家下面的各级掌柜,你也要盯紧一点,不要等他们犯错了再去处罚,要经常查账,通过查账降低掌柜们犯错的概率。制度上要尽量的堵住各级掌柜犯错的漏洞,这不是要限制他们,是为他们好。当然赏罚要分明,否则迟早出大事。”
这番话让薛蟠停下了记录,仔细琢磨一番后叹息道:“是啊,都是多年的老人,真出点错,我也下不去手。”
有个事情薛蟠心里是很清楚的,薛家商行各级团队中,都有贾琏安排的人在里面。这些人都是从军中退下的,又或者是贾琏幕宾以及参谋部门的远亲,安排到商行里头做个眼睛。这个安排薛蟠是欢迎的,没这些人的存在,薛蟠还真怕。
所以贾琏才再三强调,两家是一体的。至于王家史家,贾琏真没当自己人看待。
等薛蟠退下了,宝钗才低声说起另外一个事情:“琏哥,老太太想要让时间与芝儿说一门亲事。”
贾芝,宝钗之子,在贾琏膝下排行二,虽为庶出,因为宝钗情况特殊,贾琏也只有两儿子,地位不低。
说起来还真奇怪了,贾琏如此努力,自家名下还是女儿多,儿子少。
贾母想打贾芝的主意,贾琏自然不会同意,摇头道:“老太太问起来,你说我自有安排,你做不了主。”
宝钗心领神会的笑道:“老太太还是想拉一把史家。”
贾琏摇头道:“史家兄弟自己不争气,在任上屡遭弹劾,若非顾忌我的颜面,早被罢官了。史家如今都这样了,还摆着钟鼎之家的派头。自助者天助之。史家的事情,我爱莫能助。再说了,三品大员,也不小了。在外地为官,想调回京城,难道不知京官的位子有多难得么?”
宝钗低声道:“明日妇人那,也要说这事,琏哥还是心里早有准备才好。”
自打住进贾府,宝钗在称呼上悄悄的变化,这是学黛玉的。
次日,贾琏来到黛玉的宅子里。
黛玉见了贾琏,连忙摆手:“哥哥不要看我,挺着肚子也不好看,快走快走。”
紫鹃站一旁哭笑不得,贾琏上前来坐在,黛玉拿条薄纱把脸遮住才说话:“哥哥屋里那么些丫鬟,何必到我这来看黄脸婆。”
贾琏拉着她的手,取下薄纱,仔细看着黛玉的脸,给她看的脸红了,这才柔声道:“你我之间,灵魂交融,非一般夫妻能比。这世间女子,知我者,只妹妹一人尔。”
这话酸的紫鹃差点都没站稳,熏的她赶紧扭头,找个端茶的理由走开。
黛玉这才哼哼唧唧的靠在贾琏的腿上,叹息道:“有了身子后,人也不好看了,就怕哥哥见了不喜。”
贾琏能感受到她情绪变化,伸手轻抚肚子,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辛苦妹妹了!”
黛玉拿脸蹭了蹭手:“嗯嗯!”没一会竟然睡着了。
紫鹃端茶过来,见状悄悄放下,站在一旁候着。
等黛玉睡的熟了,贾琏才悄悄抬她的头,紫鹃递来枕头后,贾琏起身走开几步,低声问紫鹃:“最近玉儿睡不好么?看过大夫没有?”
紫鹃低声道:“小姐这些日子,确实睡的不太好,有一阵了。”
贾琏道:“你该早告诉我!”
紫鹃道:“小姐不让,说老爷事多,她帮不上忙,不能让老爷为家里的事情分心。”
贾琏没再问,坐回去安静的看着黛玉熟睡的样子。
比起王熙凤,黛玉聪明的太多了,知道如今皇帝身体欠佳,朝廷内部的斗争波诡云谲,贾琏压力很大。
黛玉都是通过日常与贾琏闲聊时,只言片语里分析出来的信息,不像王熙凤,心思全在管家上头。
这一觉睡的踏实,黛玉醒来时见贾琏还在一旁坐着,手里捧一本《史记》在看。
眼神里闪过一丝感动,黛玉开口道:“哥哥今日不是上值,耽误了公事,妹妹罪莫大焉。”
贾琏低头笑道:“醒了,我扶你起来!”
黛玉不肯,扭动几下:“哥哥没回答我。”
“汇聚了天地钟灵毓秀的女子,能为我妻,朝廷里的事情算得甚么?”贾琏加大剂量。
黛玉赶紧自己爬起来,盯着贾琏道:“不管你是谁,赶紧从哥哥的身子里出来。”
贾琏见她面带促狭,顿时哈哈大笑,好一阵才忍住笑道:“这天气能热死人,衙门里更是难耐。陛下人在热河,京城里没人管我,难道还不能偷懒摸鱼?给朝廷做事,不能偷懒摸鱼,这官不做也罢。”
黛玉这才笑着正色道:“哥哥最近不快活,可是有事?”
贾琏扶着她起来,来回走动,边走边聊:“都是三殿下那点事情闹的,没曾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民间出现了私下交易股票的平台,又查出有人用假股票行骗,这一查又发现了假盐引。假股票规模不大,影响也不大,但盐引的事情就很麻烦了。已经私下悄悄印了十年了,可见数量之多。我特意去去查了查才知道,这事情往前推也不算新鲜事,明朝的时候,江南地区因为盐引泛滥,难以兑现,都能当钞票用了。民间有人发现后,干脆私印盐引,做到了以假乱真。本朝也曾有过此事,还是前太子亲自查的案子,龙禁尉那边给的消息,太子查清楚后,把匠人留下了,自己印盐引。”
黛玉惊的张大嘴,好一阵才低声道:“这人若没个满足的时候,以假乱真的勾当,迟早要露馅的,那该如何是好呢?难怪有前太子谋反案。”
贾琏摇头道:“没那么简单,上面要印一张,下面管事的就敢印十张。本该十年才暴露的事情,两三年就暴露了。人啊,穷奢极欲,喜欢走捷径,最终害了自己。任何事情其实都一样的,上面决定是一,到最下面,少一点是五,一个收不住就成了十。还记得我去郧阳时,遇见过这么一个事情,朝廷免了当地的税赋,知府知县照样收税,钱进了自己的口袋,百姓活不下去,揭竿而起。”
黛玉听了不免连连摇头,贾琏继续道:“三殿下的事情也差不多,他的初衷是想通过放贷挣点钱,定的利息是年息三分五,下面的人不能白干啊,干脆九出十三归,还是月息三分五。他能从央行和四大民行弄到低息贷款,这买卖越做越大,京城、天津、济南、金陵、广州等地都开了分号。龙禁尉那边查清楚了,只有京城的点金行,三殿下能挣几个,其他的分号,都是下面的人自己的买卖。”
黛玉也是读过史书的,所以听懂了,摇摇头道:“史书上不乏类似的事情,前明天启年间设税监,收税的太监趁机敛财,逼的百姓不堪忍受。”
贾琏摇头道:“天启的事情要复杂一些,书上记录的不完全是事实。个别的百姓,哪有能力闹出那么大的动静。背后一定是整个江南的士绅在操盘,他们不想交税,又掌握了舆论话语权,想把事情闹大,那不是很轻松的事情么?关键要看,这件事情谁是受益者。”
黛玉听懂了,低声道:“如此说来,如今的江南,也好不到哪里去了。”
贾琏叹息道:“是啊,一个朝代走过百年时光,注定会形成一个庞大的食利阶级,如果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国家注定要走下坡路。”
第603章 文明底层逻辑的差异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有一些问题是无解的,并且是一直存在的。
怎么办呢?
发展!
只要保证国家整体是朝着向好方向发展的,就算是治理成功了。
站在贾琏的视角看现在的社会问题,都说黄巢解决了门阀的问题,实际上并非如此,学术上有另外的观点就不去说了,门阀也并没有消亡,只不过以其他的形式存在。
我们这代人年轻的时候,或许的社会信息量与当下的互联网时代根本没法比。
这就是发展的带来的好处,普通人更容易获得信息的知情权,哪怕很多都是谣言。
所以啊,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整体发展了,向下溢出的才会更多,普通人才有机会得到以前无法得到的东西。
即便是穿越者的贾琏,很多事情也无能为力,因为他看到的很有限。
但是当一个人尽力的推动社会发展时,整个社会都必然受到影响,并且会向前走,尽管可能很细微。
明目张胆的翘班一天,晚饭时王熙凤果然说起了史家的事情,希望贾琏帮忙给史家兄弟调回京师,并表示这是老太太的意思。
贾琏没有明确的拒绝,只是含蓄的表示,有机会再说。
识趣的王熙凤立刻闭口不言,她能看的出来,贾琏跟孕妇黛玉在一起能呆一天,别的女人根本做不到。
整个夏天,最被关注的事情就两件,或者说是一件。都是假票引起的。
龙禁尉的金陵之行扑了个空,人没抓到,只是抓了一批干活的人,还有就是一些印版和机器。
这个事情透露出一个现象,那就是印刷术的进步。
贾琏也确实发现了,随着报纸的快速发展,金属活字的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铅合金活字的技术登场并很快成为了主流。
历史上很多技术进步没有继续发展下去,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市场。
承辉帝执政期间,经济得到了发展,民间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报纸的流行,这些都是市场对印刷术的需求基础。
贾琏提出并推广实学,引领了一时风气,为技术进步打下了一定的增速基础。
欧洲方面传来的最新消息,反法联盟成立了,欧洲各君主制国家,正在联手绞杀法国革-命。
共和国这个名词,传到承辉帝的耳朵里时,让他感受到了背后发凉。
好几天都没睡好觉的承辉帝,特意把贾琏给叫到热河去。
大热天赶路这种事情,贾琏也不是第一次了,但每次都没啥好感觉。骑马出行,大腿磨破后,汗水一浸,那滋味太爽了。坐马车呢,烈日下能给你闷死在里头,即便早晚赶路,也难受至极。由此,越发的坚定了贾琏要修京张铁路的想法。
“不起来了!”承辉帝无精打采的靠着躺椅,看见贾琏也只是有气无力的打了个招呼。
贾琏上前见礼问安之后,承辉帝示意赐座,待贾琏落座,承辉帝才道:“朕看京中各报纸都在报道法兰西的事情,卿作何感想?”
贾琏瞬间明白了承辉帝的心情,他害怕了。能不害怕么?中国人忍耐力天下第一是不假,但是骨子里同样蕴含着不屈的反抗精神。
历史上的刘邦和朱元璋,都是社会底层造反的成功案例。从皇权的角度看问题,乱臣贼子们都该死,全部杀光而后快。
“陛下,微臣以为这是好事。”贾琏的口吻一贯的直接,承辉帝也习惯了,示意裘世安扶他坐起来,看着贾琏问:“卿细说。”
“陛下,我泱泱中华,斑斑史册所载之乱世,足以警示智者,却不足以惊醒凡夫俗子,以及利欲熏心之辈。法兰西之变,从消息上看,在于王室掠夺无度,民不聊生所致。这是正在发生的事情,自然能让更多的天下人警惕。微臣以为,此事应该专门撰文,传阅天下,警示各级官员。百姓活不下去了,自然要冒险求活。黄巢没有打进长安城之前,长安的公卿们只道是别人的事情。所以,但凡多一个官员受到了警示,也是好的。”
承辉帝听了沉默不语,贾琏默默等待。
过了一会,承辉帝才道:“继续!”
“陛下应当下旨,令天下官员以此为题作文议之,并借此从侧面反应出一个官员个人的真实想法,以及真实能力。微臣以为,此题作文,凡辞藻华丽,言之无物者,皆非实干之吏。凡能深挖此事背后本质,提出应对之策者,应为能吏。今后吏部选官,此文可作为一个辅助评判的标准。今后国内有类似的乱局出现,也可以让天下官员作文共议之,事情发生了,不能当着没发生过,要引以为戒。”
“治国之道,所求者不外国强民富,百姓衣食无忧,天下自然就安定了。”
发现承辉帝有点呆滞的状态,贾琏停了下来,等皇帝想想清楚再说吧。
室内安静了好一阵之后,承辉帝才从呆滞状态中走出来,苦涩的摇摇头:“朕真的很担心,法兰西之事在本朝上演。”
贾琏笑道:“我华夏交之西洋,不可同日而语。西洋各国摆脱神权的时间很短,治理经验很少,观其史并无王朝更替治乱循环,故而西洋各国无史可鉴。我朝一边从史书中汲取教训,一边看西洋各国之变,以之为鉴,定能长治久安。今有圣君在朝,群臣勠力同心,内抚民,外扩张,文治武功,成就盛世。故而,以臣之见,陛下多虑也。”
贾琏一番话,确实起了作用,承辉帝明显的眉头舒展,缓缓的靠着躺椅。
“天人合一,天下大同,何其难也。”承辉帝自言自语。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治国本就是极难之事,更着急不得。”
承辉帝睡着了,贾琏及时闭嘴,悄悄后退,裘世安小心翼翼的送他出来后,抱手道:“圣人好些天没睡的如此稳当了!咱家谢过贾公!”
“裘公过誉,此不过是为人臣的本分。”
承辉帝睡觉了,贾琏还没法离开,只能待在热河等着皇帝下一次召见。
林如海把贾琏叫了过去,问他缘由。
贾琏仔细的说明情况后,林如海短暂的呆滞后,很快就反应过来了。理解了承辉帝的担忧。
这种信息,如果能遮蔽,皇帝一定是想遮蔽的。
但是今非昔比了,周帝国已经打过门看世界了,与世界的贸易带来的利益,已经无法割舍了。
所以,林如海也认可了贾琏的观点,让国人知道世界是个啥样子以及正在国外发生的事情,并不是坏事。
“不料西洋强国法兰西,其王室灭亡之速至斯!”林如海也惊叹于法国王室被推翻的速度。
贾琏很耐心的与林如海交流,凭着自己的历史常识,尽量的解释清楚,法国发生的革命的本质。
“西洋各国的议会是个什么东西?竟然如此大逆不道!”林如海嘴上如此说,心里却怦然心动。
作为传统的儒者,垂拱而治可是儒家一直在追求的东西。
贾琏很不以为然道:“西方的议会,议员都是选出来的,能不能当选,比的不是治国水平,而是演戏的本事。他们不是在努力的将国家治理好,而是在努力的让百姓相信,在他们的治理下,国家正在变好。这些议员,几乎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骤然至高位,面对各种实际困难,必定茫然失措,搞出来的事情注定贻笑大方。对比我朝阁臣,无一不是从底层做起,有丰富的治理地方的经验。论治国,他们差的远了。西洋列强之所以强,在于他们掠夺天下而肥一国,在于他们的工业化生产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上一篇:神话红楼:从箭术开始修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