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443章

作者:断刃天涯

  贾琏接过金牌时,表情复杂,显得非常挣扎:“陛下,次令,不如让二殿下去办。”

  承辉帝摆摆手:“老二,老三有何区别?你只管去,朕许你便宜行事。”

  贾琏叹息摇头道:“如此,微臣请调神机镇接管内外城各门。”

  “准了!不器,朕问你,为何不惊讶朕出尔反尔呢?”承辉帝满意的笑了。

  “微臣不知,微臣也不想知道。”

  承辉帝听了哈哈大笑:“滑头!去办事吧!”

  对于整个京城的官员而言,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了,根本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神机镇突然出动,控制了所有城门后,贾琏带着卫队来到九门镇守衙门。

  “贾琏,你要造反么?”衙门内有人大声的喊,贾琏也不废话,举起金牌:“所有人,放下武器,听候处置。”

  贾琏手举金牌,站在大门口,看着衙门内所有的人,自觉的站在前院内,神机镇彻底控制局面之后,贾琏才迈步进门。

  “各位,抱歉了。到底什么事,我也不知道,只是奉命行事,得罪之处,多请海涵。”

  话,贾琏说的非常客气,但不是所有人都领情了。只不过,是否领情,贾琏是真的无所谓。

  得知神机镇突袭并控制九门之后,内阁诸公齐聚乾清宫,跪在承辉帝的面前。

  承辉帝上前一一扶起,宽慰道:“事情与诸卿关系不大,都起来吧,年岁都不小了,跪坏了身子,朕要遭骂名的。”

  林如海起身之后,躬身抱手:“无论如何,事情都是内阁主导,陛下不过是采纳了内阁的建议。”

  承辉帝没说话,看了一眼低头不语的李清,心里默默的叹息,李清还真不如林如海有担当。

  这个时候的李清心里很明白,皇帝当时不说,转头就直接调兵动手,就是不给反应的时间。

  说一千道一万,手里有贾琏这么一把快刀,是真的好用啊。城外的三大镇,此刻估计连军营都不敢出。最多派人来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九门镇守衙门,上上下下一万多人,真就是一个屁都没放,传檄而定。

  这里面不仅仅是有皇帝的威望+名正言顺,何尝没有贾琏的呵呵威名呢?两人组合在一起,借反贼十个胆子,都不敢觊觎京城。

  内侍进来通报:“圣人,户部尚书回家后上吊自缢了。”

  话音刚落,李清又跪下了:“陛下,微臣有罪!”

  承辉帝摆摆手;“起来吧,跟你关系不大。央行那个地方,卿最多偶尔看看,发现端倪也不敢深究。他们要联手蒙蔽卿,太容易了。”

  李清这才松了一口气,缓缓站起,这一关是过去了,但是皇帝对自己的信任,真就是大打折扣了。人果然不能太畏首畏尾。

  晚一点贾琏回来交令时,看见内阁大佬们都在场,心里不禁暗暗苦笑。但凡此前的会议上,态度坚决一点,都不至于如此。

  现在尴尬了吧?都想着央行关系到皇帝的内帑,不好乱说话,也不好乱建议,免得得罪人。

  人在官场,身居内阁高位,居然还抱着尽量不得罪的态度,你们真是会做官啊。我是真的服气。

  交令之后,贾琏想走也走不了,默默的站在一边等候。

  裘世安进来后通报:“圣人,两位殿下在外面候着呢。”

  承辉帝点点头:“让他们进来吧。”

  李元和李亨前后进来,见礼后站立一旁。

  承辉帝不紧不慢的起身,在两人的面前来回走了几个来回后,转身道:“朕就不明白了,日后无论你二人何人登上大位,朕攒下的家底都是留给你们的。你们两个倒好了,让你们管银行,都拿钱不当钱看。”

  噗通,李元、李亨都跪下了,承辉帝还在继续:“朕登基以来,最担心的就是朝廷的财政不足,想尽了法子,就是为了让国库与内帑充盈。你们倒好,不管谁去分管央行,都能给朕捅出大篓子。”

  这哥俩跪着,承辉帝也没让他们起来的意思,而是扭头问贾琏:“不器,你来说说,这高利贷有何害处?”

  贾琏尽管不想出来,此刻还是无奈的上前道:“陛下,不如请各位阁老先说?微臣跟着学学?”

  “少扯淡,赶紧说!朕还没论你欺君之罪呢。”承辉帝直接耍赖,贾琏只好应诺。

  “某种意义上来说,地主把地租给佃户,银行把钱借给客户,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在收租。微臣不反对收租,只不过一旦租金太高了,佃户和客户作为生产者,他们的积极性将受到沉重的打击。普及到全国,对于整个国家的生产都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只不过,朝廷的官员们,谁家没有点地啊,天然的屁股就是歪的。”

  承辉帝环视一圈,看着各位大佬的脸色都非常尴尬,贾琏把真相揭开之后,阁臣们都有点坐立不安了。

  “行了,说重点,你到底要干啥?”承辉帝打断贾琏,不好让这些内阁大臣们太难看了。

  “微臣曾说过,这天下的四民,唯有纳税者才算民,那些不纳税甚至想方设法偷税漏税的人,不配称民,甚至不配叫人。”

  林如海突然开口:“好好说话,不要阴阳怪气。”

  贾琏恭敬的抱手应答:“是,那就好好说。做官的,勾结士绅,贪污赈济灾民的款项,算不算人?算,配不配叫人?不配!”

  “好了,不要东拉西扯,回到正题。”林如海再次打断贾琏,承辉帝看了一眼林如海,没有说话。老丈人保护女婿能理解。

  “好,微臣的想法很简单,朝廷出台法律,坚决打击高地租和高利贷。地租,不需高于两成,利息,年息不得高于三成。一经发现,各级官府予以严惩,朝廷鼓励百姓举报,给予适当的奖励。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必须把这股子延续千年的陋习打掉。至少要让天下人知道,这种做法不可取。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有害的。”

  “此言差矣,民间借贷,你情我愿,官府怎么管?再者,藏富于民,有何不好?”开口的人居然是潘季驯!

  贾琏没有恶语相向,而是笑着问:“潘相,这钱在朝廷的手里好呢,还是在民间好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崇祯已经回答过了。崇祯还回答了另外一个问题,一旦朝廷对地方失去了控制,政令不出紫禁城,到底会是个啥情景,潘相读过史书,不需要贾某告诉你吧?”

  潘季驯有心反驳,却又哑口无言,贾琏笑了笑:“事实是显而易见的!我国之大,南北因为资源禀赋不同,贫富存在巨大的差异。朝廷通过税收,将钱收上来后,统一分配,保证钱用到该用的地方。潘相是北方人,如果不是朝廷在科举制度上的照顾,北方人考的过南方人么?这不是智商高低的问题,这是经济决定的,穷人读书的条件,就是不如有钱人。如果南方人都说,甘肃、新省、青海等地的人如何,与我何干?潘相会怎么想?还是说,朝廷干脆一点,直接放弃这些疆域呢?这不是省钱么?还是说,边远贫苦之地的百姓,就不算人?他们活该?”

  “说的是高利贷,你扯这些作甚?”李清忍不住开口了,不能再被动挨打了。

  “普通的百姓,一旦借了高利贷还不上,怎么办?卖身为奴,做逃户,还是上山落草?李相,想必不曾见过吧?”

  贾琏正准备把话题彻底扯开时,承辉帝咳嗽一声:“好了,不要扯那么远。就事论事,此次央行以及四大银行,低息贷款给点金行,由点金行出面放高利贷的案子,还是局限在银行系统内为好。户部尚书自缢的事情,诸卿有何要讲?”

  “此贼乃畏罪自杀。”说话的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看过去才知道是跪在地上的李亨。

  这句话真是三九天给人泼了一桶凉水,彻底的凉透了,都结冰了。

  贾琏眼神惊愕的看着李亨,这家伙原来这么蠢的么?

  承辉帝张着嘴,好一阵才合上,看着李亨的眼神变得冷了,转头看李元时才稍稍转暖。

  “李元,你说说。”承辉帝淡淡道。

  李元低声道:“儿臣之见,点金行可以查!别的,还是控制一下范围为善!”

  承辉帝转头问众人:“诸卿以为如何?”

  林如海道:“陛下,二殿下所言极是!央行也要查,让龙禁尉秘密的查就是。”

  岳齐道:“陛下,九门镇守衙门过于重要,还是尽快发恢复正常,以免城外的三镇不安。”

  承辉帝嗯了一声,对贾琏道:“不器,拿上金牌,朕派人送你去城外,安抚三镇。”

  “微臣遵旨!”贾琏二话不说,接过金牌,出门就走,丝毫不带留恋的。

  “诸卿辛苦一下,点金行的事情,内阁负责后续的彻查,龙禁尉全力配合。至于央行,龙禁尉先查吧。”

  “陛下,今后调兵封锁京城的事情,最好告知内阁一声,以免臣等惴惴不安。”林如海还是反抗了一下。

  承辉帝点点头:“朕给诸卿道歉了,事情太急了,朕一时想多了。”

  “臣等不敢!”林如海赶紧给皇帝下台阶。

  承辉帝与林如海达成默契之后,事情的处理速度就快了起来。

  内阁没有揪着皇帝出尔反尔,突然出动军队控制京城的举动不放,承辉帝也不追究内阁的失职。

  至于点金行的事情,内阁也决定给皇帝留一点脸面。

  傻子都看的出来,事情与李亨有关,何况这群人精呢?

  内阁这边,其实最尴尬的人就是李清了,其他人倒是想撇清的,问题是同为阁臣,肯定是一起背锅。

第599章 不能小看古人

  有的矛盾是注定的,在这个时期又无法解决。

  现阶段的周帝国,是没有现代经济概念的,贾琏强行推动的一切,实际上不过是嵌入在这个时代的附着物。

  华夏大一统帝国统治者们所追求的首选永远是稳定,更希望这个世界是一成不变的,或者变的慢一点,至于他们则不会做出任何改变。

  承辉帝的处理方式在贾琏看来一点都不奇怪,或许说别管是谁坐在这个位子上都一样,古今皆同。

  承辉帝就是个大家长,孩子犯错了,该打打,该骂骂,该教教,也就是这样了,不会更多一些。

  皇帝怎么处理,贾琏其实不在乎,他在乎的是结果。甚至整个处理过程中,贾琏都主动的避开矛盾的核心。

  贾琏搞出来的新鲜事物,对于皇帝而言,能解决问题就行,典型的实用主义。

  至于皇帝有没有看到贾琏身上潜在的威胁,当然看到了,真当皇帝是傻子么?

  关键是皇帝老了,他不敢乱来了。往前推十年,贾琏有现在的威胁,皇帝肯定要打压的。

  说句难听一点,皇帝也只能相信贾琏不会有反心了。

  点金行的事情查来查去,最后公布的结果是违规操作,无抵押贷款,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民间的高利贷不是能不能管的问题,而是压根不会去管。贾琏看的很清楚,他也努力了,但是没有效果。至少在官方的层面,没起效果。

  无论如何,查封点金行,还是起了一些正面作用的,只是没掀起太大的波澜。

  承辉帝耽搁了几天之后,继续他的避暑行程,只是这一次似乎有多不同了,承辉帝带上了西山、南苑、通州三镇的各一部,并且任命岳齐为主帅,护卫皇帝的避暑之行。临行之前,承辉帝安排如下,李亨闭门读书半年,李元监国监领九门镇守统制。

  至于贾琏,承辉帝前脚走人,后脚就宣布生病了,在家养病。

  这个事情很快传到了承辉帝的跟前,当着前来请安的岳齐的面,承辉帝笑道道:“这个贾不器!”也不知道他要表达啥意思。

  岳齐本以为他会逐渐的被打入另册,不料突然又被皇帝重用了,真有点意外之喜。

  本就是个聪明人的岳齐,立刻想明白了事情的关键。此刻他能感受到皇帝那种以前尽在掌握的自信,也感受到自己作为制衡力量的分量。

  制衡谁?这不明白的么,岳父是内阁首辅,女婿是……。

  也就是贾琏日常不碰兵权,不然皇帝还能睡的着?鉴于贾琏在军队中的影响力,所以才有了岳齐的重新被重用。

  “岳卿,牛继宗不行了,推荐陈瑞接替水师衙门总理大臣,兵部如无异议,内阁会议上卿提一下。另外,京营三大营的统制协统,卿可酌情推荐合适的人选。朕还是信任岳卿的,不要想太多了。”承辉帝坐下后,闭着眼睛,不紧不慢的似乎在自言自语的交代。

  岳齐立刻跪下道:“陛下信重,微臣肝脑涂地,难报圣恩。”

  承辉帝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平静的似乎睡着了,岳齐不敢动,安静的跪着等候。现场除了君臣二人,就剩下裘世安在一旁打扇。

  现场安静的只能听到呼吸声,过了一会,承辉帝才淡淡道:“神机镇的冯统制,乃四王八公后人之一,要不要换一个人?”

  岳齐听了心头剧烈的颤抖,身子伏倒,低声道:“换与不换,全在陛下一念之间。”

  承辉帝似乎这才注意到岳齐跪着呢,坐起抬手做虚扶状:“起来吧!嗯,那就不换。”

  等岳齐退下了,承辉帝才对裘世安道:“真没看出来,老三出手挺大方啊。”

  裘世安低声道:“虽然没有查到三殿下与岳齐私下来往的证据,但圣人不可不防啊。”

  承辉帝起身,裘世安伸手去扶,承辉帝出了门,在月色下散步,期间一直不说话,走了半个小时后,出了一身的汗,站住回头道:“有来往又如何?只要朕在,岳齐只能乖乖的。朕只是觉得,有点对不起不器,他的心思还是为了朝廷好,朕精力大不如前,不愿冒险。”

  “圣人,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贾公能体会圣心,所以才称病在家。”

  承辉帝听了摆摆手,信步往回走,心里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果李亨继位,李元能不能活,反过来呢?

  承辉帝没有答案,但是他能选的已经不多了。李亨这次做的事情,太让承辉帝失望了。

  这都不是捅窟窿的事情了,是天捅破了一个洞,还好发现的早,没出大问题。否则,承辉帝哪有心思避暑啊。

  “民间四大行的钱先扣着,让他们着急一阵再说。真不知道是谁给他们的胆子,敢掺和进皇家的事情来。”

  裘世安听了还是很客观的回答:“圣人,四大行未必是想掺和,没准是不敢拒绝。”

  承辉帝也没怀疑裘世安在帮四大行说话,笑着摇摇头:“朕可不管这些,总之他们掺和进来了,板子该落下,还是要落下。这帮人胆子太大了,不敲打敲打,他们要翻天。”

  次日,承辉帝召集内阁大臣开会,岳齐站出来说话,风光了一把。

  反观林如海,则被承辉帝不轻不重的敲打了一番,暗示内阁对于四大民间银行太过纵容了。

  林如海捏着鼻子承认了内阁工作的失误,事情才算过去。

  回到内阁的办公室,林如海将阁臣们都叫来,商议如何加强对四大行的监管问题。

  李亨干的事情一直都不是秘密,阁臣们早就知道了,但问题是皇帝对李亨的处置可谓很轻。说起来,类似的事情并非没有先例。当初李元不就被丢在南洋,差点没回来么?现在轮到李亨了,皇帝处置的如此轻,这上哪说理去呢?

  “央行负责监管四大民间银行的权利,可以考虑剥离出来,成立一个独立机构,监管天下的银行钱庄,包括央行。总之不能如此无序下去了。”林如海可不是吃素的,他早就有准备,拿出了应付的办法。并且事先与皇帝沟通过,承辉帝一看这个办法,就知道是出自贾琏的手笔。

  这个新机构拥有的监管权力,来自户部、内务府,以前是联合监管,现在是独家。

  这个新机构的出现,被夺权的户部当然不乐意了,但是眼下的户部群龙无首,尚书自杀了,皇帝也没着急补一个,反而来避暑。

  内阁虽然着急,但是还不能着急,就是如此的诡异。

  “关键看内务府的态度如何!”李清必须出来表态了,最近他可是太被动了。

  说起来,还是太小看点金行的事情了。李清心里真后悔,他忽略了一个事实,李亨能从央行和四大行借出钱来,这就不仅仅是借钱的事情,进一步已经严重的威胁到皇帝了。别说财权不是兵权这种话,有财权的下一步,就是兵权。

  林如海不咸不淡的眼神看过来,平静的点一句:“还有个事情,新尚书的人员,大家议一议。人死为大,后事该如何处置,内阁要拿个说法。”

  “压力过大想不开也很正常!”方颂很突兀的插了这么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