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断刃天涯
当年牛继宗选择了做所谓勋贵的领袖,成为水师衙门的总理大臣,就他个人而言,无疑不是啥好选择,但是对于勋贵这个集体而言,却是一件好事。随着勋贵在京营中被不断的边缘化,水师衙门成了他们最后的一个堡垒。
同样是勋贵出身的贾琏,则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出海开拓,打造了南洋舰队以及南洋新军。名义上南洋舰队以及南洋新军,分别归南洋大臣以及两广总督、广东巡抚管辖,实际上两广总督虚位多年了,并无后续人选上任。皇帝不着急,内阁也不着急。而南洋大臣,则由李元遥领。
关键那个南洋大臣衙门下面的官员,都是一群罪官。都是在内地做官时犯罪了,被流放南洋的那么一群人。
这帮人最大的念想,就是回内地做官,他们最大的指望,就是李元了。
你还能指望这帮人染指南洋的兵权?那不是闹呢么。
相比之下,两广的官员则比较自觉,贾琏虽然没入阁,他们依旧自觉的汇聚在贾琏的门下,只是没打出旗号罢了。
加上工部、研发厅、鸿胪寺、以及部分的青云系、一部分年轻的官员,贾琏麾下的势力其实已经相当的大了。就这,还没算张庭恩留下的势力,以及林如海麾下的一派人马。
官场上私下流行一句话,贾公虽未入阁,实为阁臣也。
这都很含蓄了,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已经在私下传递,内阁乃贾不器之内阁。
也就是贾琏做人低调,皇帝还非常的信任,换成其他的大臣,早被督察院弹劾无数次了。
罪名都是现成的,拥兵自重。
其实也不少御史弹劾贾琏,只不过每次送到方颂的跟前,方颂都会把御史叫来,当面恳谈。
恳谈效果好的时候呢,御史就偃旗息鼓了,恳谈效果不好呢,御史就被调走。
被调走的御史呢,去的地方也比较统一,或者是广西,或者是新省。吏部那边也比较配合就是了,从来不会质疑。
已经有大臣在私下聚会的时候悲愤的哭诉,贾某人在官场一手遮天!
贾琏听到后就觉得很冤枉,我都做啥了,我啥也没做啊。
现在还是有人弹劾贾琏的,罪名都还不少呢,比如上班迟到早退,穿戴不整齐。
气的某江南名仕在报纸上撰文抨击贾某人,【凡御史者,为业绩弹劾大臣,每每以行为不端为罪名,抨击某年轻要员。如隔靴搔痒,长此以往,不能正朝野风气。可见,彼等沆瀣一气,狼狈为奸,蒙蔽圣听。】
然后这家报纸就被封了,这位江南名仕,第N次落榜。
贾琏能不能提呢,能提。某些毫无廉耻的报纸,就深得新闻学之道,知道百姓爱看什么,就写什么。
这些报纸也“攻击”贾琏,往往都是以“某年轻重臣”为名,攻击他私生活混乱,养了多少个外室,每到一处,必养外室多个。
也就是这个程度了,再说别的,百姓就不信了。
其实京城百姓都知道,“某年轻重臣”指的是谁,大家对于某人的花边新闻,深信不疑。
【夜会昆曲名家,多人运动】之类的标题,报纸卖的贼好。
短短一年之内,贾琏在报纸上保养了一百多个昆曲名角,养了八百多个外室。
更过分的还是有人专门写《贾生系列》的皇叔,什么游西湖贾生断桥会,什么苏州行贾生救风尘,什么卖身葬父遇贾生。
各种姿势都有,反正年度图书畅销榜前十名,这一类的书籍占了前三十名的一半。
也就是没人敢写别的昆曲之外的剧种,这个就比较犯忌讳了。真有人写过《贾生与某某名角不得不说的故事》,作者现在还在南洋某个孤岛上钓鱼呢。真相在作者群里广泛流传,性别一定要卡死,否则钱没挣到,人要去南洋孤岛钓鱼。
萨摩藩的事情都是小事,区区一个大名,掀不起太大的浪花。贾琏真正关心的还是幕府的情况,德川将军真不能太废柴了。
实际上现在的幕府将军还是很有能力的,得到大周的原助后,火速的拉起了一支两万人的武装。
第596章 幕府获胜
穿着盔甲挎着刀,手持长枪的武士们,遭遇周帝国派遣的教导队时,他们内心深处非常的恐惧和绝望。
【当年在朝鲜,战果时期的勇士们,遭遇的也是这些人的先祖吧?】
真就是挺绝望的,没法不绝望。首先就是身高,这批人是特别挑选出来的,一水的一米八的大高个。
站在一起就是大人和小孩的身高差别!不少日本武士已经在动念头,要不学一学老祖宗在北宋时渡种的做法?
仅仅是身高的差别,还不至于令人恐惧和绝望,关键是教导队这批人,手上真有活。
射击是基本功,每个人手持线膛燧发枪,一百米距离十发,无一脱靶。
拼刺,不服气的武士随便单挑,瞬息之间战斗结束。
投弹,这玩意在日本武士这里,就属于是犯规的战斗模式。
主要手榴弹便宜,黑-火-药的底子,能贵哪里去,生产个二十万枚,援助给幕府。
教导队特意挑了一天时间,进行了军事技能的演示后,幕府帐下的所有武士,亲眼目睹之后都服气了。
所有人都在想着,如何跟着教导队人多学一点,否则真的要被时代淘汰了。
手持武士刀怎么跟大炮+步枪的组合打。只能说,贾琏在援助幕府的上面,那是真心的。
大炮是新式的野炮,步枪是线膛燧发枪,这两者之间的组合,日本武士们对上了之后绝望和恐惧。
教导队快速的进入状态,对幕府军队进行严格的操练,大米饭管饱,顿顿有点鱼肉的前提下,幕府军队两个月的时间就有点样子了。
这个时候作为反抗幕府的一方,他们尽管人多势众,但是也有坏处,就是配合协调等事情很多,效率不高,导致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内,都还在扯皮的状态,谁当头,谁出多少军队,多少补给等等。
等反幕府联盟正式宣布成立,并且组建一支五万人的大军,出发讨伐幕府的时候,已经是三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这期间,幕府的新式军队训练已经有了雏形,尽管算不上合格的军队,但有装备优势的话,还是能打一打的。
德川的将军还是很识趣的人,他接说了教导队的建议,让反幕府的一方先集结起来,然后一次决战,军事上彻底击败对手,然后就好办了。
所以,这期间的幕府看着就很怂,龟缩在江户地区,情报方面外部就很难了解内部的具体情况,反幕府联盟也只是知道,周帝国对幕府进行了援助,具体的情况并不知晓。
幕府方面没有主动出击,反幕府方面拖拖拉拉的,三个月之后才出发,又花了半个月在路上,抵近江户的时候,幕府新军主动迎战。
两军遭遇于江户城外二十里,在此之前,双方派出的大量斥候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小战斗。
手持线膛燧发枪的幕府斥候,在这一系列战斗中,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基本做到了情报压制。
作为反幕府联盟的带头人,毛利家独领风骚,原本与萨摩藩的岛津家一争长短,奈何年后萨摩藩来信解释,遭到了周帝国海军的打击无法出兵。
岛津家出兵琉球的事情,在大名之间也不是啥秘密,琉球作为大周帝国的藩属国,得到大周的庇护,那也不是啥新鲜事。历史上的明朝万历年间,大明都那个样子了,照样在朝鲜狠狠的揍了丰臣秀吉一顿。
这个时期的日本大名们,在商人和僧侣的资助下,反抗幕府的胆子有,对抗周帝国的胆子,那是真的没有。
作为主力的毛利家,此番出兵一万五千人,商人们不但出钱,还资助了一批军械(火神枪),僧侣们则主要支持了粮食。
为何是商人和僧侣资助和鼓动呢?原因其实很简单,日本的商人和僧侣都是强大的力量,他们的利益在周帝国的廉价倾销面前,遭到了巨大的冲击。如果说棉布的价格低一点,还能勉强承受的话,日本城市里的粮食价格被南洋大米打下来后,商人和僧侣就没法忍了。
随着石见银山被挖的差不多了,日本对周贸易,其实已经难以为继了。只能说,日本是真的穷,以前有矿可以挖,现在矿已经挖的差不多了。
对外贸易方面,以前是被欧美鬼畜剥削,现在是被大周剥削,欧美鬼畜远在万里之外,就算贸易上吃点亏,那也有限啊。大周近在咫尺,海商来的那叫一个频繁,这谁能抗的住呢?用现在的话讲,过去十年,日渐增加的贸易逆差,已经让日本各阶级难以承受了。
一开始鼓动幕府带头反周,幕府当然不干,别人不知道中华帝国的厉害,德川家能不知道么?
现阶段的幕府因为怂,有点类似买办集团的头子,放任大周帝国的商品进入。幕府核心的利益是没啥损失的,非但没有,反而赚的多的多,苦一苦下面的大名和百姓嘛。
反幕府联盟诞生的初期,你要说德川将军不慌那也是不可能的,只不过周帝国反应的很快,没等幕府这边拿出一个决断呢,援助都送到了。
教导队在这场战争中,不仅仅是帮忙训练军队那么简单,还起到了参谋部的作用。
夜晚,双方中军帐内都是灯火通明,反幕府联盟方面,毛利召集所有十二家大名开会,分配了明日作战的任务后,进行了一番鼓动。
“诸君,身家性命,在此一战。”
幕府这边的营帐内,德川将军一身新式军装,听教导队的队官讲明日作战的一些计划。
“将军放心,明日只要正常发挥,敌军必败。”
次日一早,两军出阵,各自列队。
教导队采取的战术其实非常简单粗暴,就是中央突破战术。
不是没有别的战术,而是别的战术并不适合。幕府有骑兵么?有,区区一千骑兵,都是矮小的日本马,这玩意能干啥?
所以安心在侧翼呆着,等中央突破后,负责追击就好了,其他时候可以当骑兵不存在。
什么迂回穿插,V字阵型战术,统统的丢一边,这玩意日本人别说现在,就算是抗战那会,日本也没玩明白。
不信啊?就问你,抗战期间,日本哪次做到了包围国军主力,聚而歼之?
反观我军在朝鲜战场的表现,面对机械化的美军,二次战役都能聚歼数万。这就是差别。
德川将军一身戎装,在教导队队官的陪同下,对下属的将令们进行战前最后一次动员。
“诸君,幕府兴废,在此一战。此番十三大名反幕府,若胜,幕府不取一寸之地,皆分于诸君。若败,本将军自裁以谢天下!”
众将令纷纷下马,拜服于地,异口同声:“敢不死战!”
士气拉满的幕府军队,在各个将令的指挥下,以多个方阵应敌。
在教导队亲自指挥下的幕府炮兵,拉着便捷的骑马野战炮前出,于阵前五百米处,快速的停下并装填。
二十门炮没有分散使用,而是集中起来,以野炮大队的名义出战。
一阵手忙脚乱之后,还算有序的完成了快速装填。对着逼近至二百米外的敌军,猛烈的一轮开火,打完就装车跑路,绝不回头看爆炸。
其实也没有爆炸,打的都是实心弹呢。
靠着高度的机动性,两军前锋在接近至五百米之前,炮兵大队完成了三轮射击,给反幕府联盟的中军阵,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伤害其实不高,毕竟都是实心弹,这玩意主要还是心理作用,被打的不能还手,中军主力的毛利军,士气跌落的很厉害。
只能靠将令们连续的鼓励部下,才没有出现溃散的情况。
趁着敌军阵脚不稳的机会,中央突击的幕府军队,主动压上。
距离敌军百米开外,连续以排枪射击。
毛利军前军发起冲击,遭到排枪密集火力打击,多个军阵被击溃,赌上身家性命的毛利,不敢退缩,后续部队顶上。
与此同时,两军各阵之间,发生了大规模的激烈战斗。
激战一个上午,整体上是反幕联盟一边进攻,幕府军队防守。
双方都有必须获胜的理由,所以战斗意志都格外的顽强。
但是战斗的结果,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激战至正午时分,损失过大的反幕军队,终于抗不住了,首先被突破的就是居中的长州藩毛利军。
在灵活机动的炮队猛烈轰击数十轮之后,在多次主动进击被排枪击退后,损失过半的毛利军终于崩溃了。
无论毛利如何约束,中军丢下武器,掉头溃败。
中军溃败,两翼的各藩军队,纷纷主动后撤,幕府军队趁势反击,反幕联盟折腾了小半年的结果,一个上午就被打崩了。
一直没机会的幕府骑兵,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们负责追击。将军再三要求他们,多抓俘虏,死人不值钱。
此一战,幕府军队以两万对五万,充分发挥了火炮+步枪+手榴弹各距离的威力,取得了空前的大胜。
聚歼?不存在的,一共也就毙伤反幕府军队五千余人,俘虏抓了五千多,其他的都跑了。
跑了也不要紧,现在敌军心胆寒,幕府军队可以一家一家的收拾过去。
正面战场上获胜之后,德川将军立刻掉头回江户,开启了猛烈的报复。
报复目标是谁呢?当然是大商人和僧侣集团。真当德川是傻子么?不知道这次反幕府联盟是谁串联起来的?
江户城内的商贾代表以及僧侣代表,被将军卫队“请”到了幕府。
得胜的德川将军,面对这群人的时候,趾高气扬的通知他们。
“今我军大胜,反幕府联盟不日烟消云散,贼首不得善终,诸君可有教我之处?”
代表们沉默不语,纷纷低头,强行忍耐。没法子,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拿不到。
更别说,这就不是谈判,是通知。
“既然诸位无话可说,本将军有话要讲,今我数万大军,集结开拔作战,每日耗费巨大,至今消耗逾二十万金判(一种日本金币),本将军素来敬重尔等,尔等也该报效一番,不如这样,五十万金,一切当做没发生如何?”
一干代表们纷纷表示,他们做不了主。德川也不着急,让他们回去传信,限期一个月,拿出五十万金,否则就别怪将军府无情。
幕府时代的日本怎么说呢,其社会上层的构成非常的特别。大概由武士+商人+僧侣三个部分组成。
后两个部分有什么特点呢?那就是有钱!
至于德川幕府为何不直接铲除他们,原因也很简单,铲除他们的目的是为了钱,现在让他们双手奉上,总比出兵去抢要方便吧?
再说了,不过区区两万幕府新军,再能打又如何呢?这两个集团配合其他的大名,联合起来反抗幕府,本身就是一股巨大的力量,足以扭转日本政局的力量。决战获胜之前,德川将军已经因为失眠,有点神经衰弱了。
获胜的一方,缴获了大量的军械和粮草。幕府军队开始一家一家的扫荡过去,这些都是后话不提。
对于大名们,可以一家一家的扫过去,对于商人和僧侣,则不能这么做。
原因也很简单,这两种人都是全国性的力量。不像大名,只能影响自己的领地。
德川将军的选择,教导队置若罔闻,反正他们就是来帮助打赢这场战争的。
打完了就收队,准备告辞回国。
德川将军再三挽留他们,请他们在江户多呆几天,将军府有一批礼物,要请他们带回大周。
上一篇:神话红楼:从箭术开始修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