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断刃天涯
从欧美各国的高层认知看,就是这样。沙俄就因为没有妥当的处理好对周关系,遭到了周帝国的背刺。
第六次俄土战争,双方都没能取得实质性的胜利,就是因为周帝国插了一手。
现在最担心被背刺的是英国,因为印度太近了,再者就是现在欧洲的情况,使得英国没有太多的精力投入印度。
琉球王子是半个月后来到京城的,见了承辉帝跪地不起,嚎啕大哭。
这小国相当于一个县,人口也就十几万,对上萨摩藩,居然没有反抗之力。
小国归小国,总归是藩属之一,大周要顾及颜面,必须出手救助。
不过这个琉球王子,倒是颇有意思,得到承辉帝的亲口承诺的救助后,跪地不起道:“琉球上下愿为大周一县!不如此难有长治久安。”
这一下搞的承辉帝愣住了,下意识的看看贾琏。
贾琏只好出面道:“此事不急,待驱逐倭奴,救出琉球王,惩戒不臣之后再观其心意。”
说实话呢,承辉帝有点嫌弃琉球那个破地方,真是啥好东西都不产,种地也没多少耕地,十几万人搞不好就是个负担。
到时候,琉球王退位了,总要给个爵位,在京城呆着,又得花钱养着,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很多地方之所以一直是羁縻统治,不是说皇帝不想开疆拓土,实在是无利可图,拿下来就是个负担。
贾琏当然知道皇帝的心思,自然要出面替他挡一下。私下是怎么想的,又是另说了。
果然,琉球王子退下后,承辉帝给贾琏留下了问话:“开国之初,琉球便有内附之意,众臣反对,太祖从之。今旧事重提,卿意如何?”
贾琏听明白了,笑着点点头;“此一时,彼一时,昔日纳琉球,必成负担。而今我朝有海国之志,琉球、大员、如海上锁链,绝不可落入他人之手。”第一岛链的概念,承辉帝是不懂的,贾琏也没法解释清楚。只能这么解释。
承辉帝听了半懂不懂的,疑问道:“朕观舆图,所谓北美在海外万里,难不成还能飞渡大洋夺去琉球不成?”
贾琏耐心解释:“臣下之意,琉球不大不小,可以为标杆。”
这次承辉帝明白了:“哦,你说的锁,那是对朝廷官员说的,对朕与内阁,则是标杆之说。确实如此,诚心向我者,可为国民。南洋各地土著有了榜样,自然心存希望,甘心顺服。”
贾琏……,“陛下天纵之资,微臣虽有此意,却不能说的如此清楚明白。”
承辉帝被捧的很是开心,笑着指了指贾琏道:“你啊,哄朕开心的。听说即便是面对林相,内阁开会时你也不给面子,以后注意。”
“公对公的时候,臣不敢徇私。”贾琏一脸正直。
承辉帝知道他的潜台词,无非是私下该如何还是要如何,可以理解,人之常情嘛。贾琏坚持不入内阁,就很体谅皇帝了。
对于日本方面的处理,汇报之后,承辉帝还算满意,觉得区区倭国,应该不敢捋虎须,应该是下面的大名一时起贪念所致。
对于日本的情况,承辉帝知道的也不多,贾琏很耐心的一一解释。
承辉帝这才明白,甚至有点恼火道:“区区三岛之地,竟敢自号天皇,简直大胆。难怪被幕府的将军架空,做一具傀儡,这就是报应。朕欲下旨,取其尊号,卿以为如何?”
贾琏笑道:“微臣以为不必如此,留着它丢人现眼就是。彼之幕府,朝廷非但不要打击,反而应该扶持。如此一来,其民心不能一统,令不出一孔,则难生大患。如有大名以尊王为号反幕府,朝廷反倒要帮忙镇压下去。倭国不大,地小多灾,资源匮乏。其民受我儒学影响,吃苦耐劳,此为海外各地所需上好劳力。移民之后,受我华夏仁政之庇护,其心必归。”
“如此,卿负责吧,朕就不问了。琉球的事情,卿有结论了,再行上奏。”
日本那个破地方要不要呢?贾琏觉得没必要,别说日本了,朝鲜半岛都不想要。
说的难听一点,那地方除了人口,别的都是负担。
随着海外移民的数量增加,国内的人口有没有压力不好说,移民成本肯定是要大幅度上升的。
所以呢,想要移民,就得等天灾出现,届时移民就是在救当地的官员,如此阻力也小一些。
至于湖广那边的事情,实在是一个特殊的情况。所谓湖广熟,天下足。这是国家最重要的产粮区,那边出现水灾了,官绅勾结首先想到的是兼并土地,其次才是贩卖人口。当地的士绅,对于移民是有抵触的。百姓都迁移了,谁来种地?
传统的农耕与工业化,天然是有敌意的。
但内阁不管这些,为了避免灾民作乱,推出的督促官府移民的政策,与士绅的利益相悖,自然是要做手脚的。
毕竟中国的百姓造反与欧洲的百姓造反不是一回事。
欧洲百姓造反,那是不反国王,也不反主教的,不像中国古代的农民造反,那叫起义。
从陈胜吴广开始都是奔着改朝换代去的。取而代之,不是说说而已,是真的要去做的。
所以宋江才遭人恨啊!李逵都知道,杀进东京,夺了鸟位。他却偏偏要招安。小知识分子的软弱,暴露无遗。
承辉帝明显的疲倦了,贾琏恭送之后出宫。
出了行宫,还要回京城,这一趟跑的还是很辛苦的,好在天气凉了许多。
此番皇帝避暑之行,负责安保的还是西山镇,统制与贾琏关系一般,就是点头之交,倒是下面的很多中低级军官,见了贾琏纷纷打招呼,以先生相称。这些人多半都是皇家军校毕业,贾琏当过一阵教官,同时还是皇家军校的倡导者。有这层关系在,拉拢起来就容易多了。关键贾琏年轻,还是军中的标杆人物,年轻的军官们,都以贾琏为榜样,所谓心向往之。
京营四镇的中低层军官里面,贾琏的影响力,根本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提到贾琏,年轻的军校生都自诩弟子,以先生尊之。
对上这些军官,贾琏也没啥架子,让人弄几头羊来做烤全羊,又弄来酒请客,让那些不当值的军官们都来吃一点,喝一点。
上面的统制、协统,就算知道了也不会管,甚至还会帮忙遮掩。贾琏这个人呢,不能交好,肯定不能得罪。
而且呢,京营三镇的高级军官,都是新换的一批人,对于岳齐的打击可以很是沉重。李亨都被连累的不轻。
明眼人都知道,岳齐倒霉在谁身上了。如今的内阁里头,岳齐的排名,甚至不如潘季驯这个快退休的。
吃喝一通,贾琏便回去休息了,次日一早还要回京。
这一路上贾琏比较小心,毕竟仇家太多了,三百人的马队,五十人的前哨,前出二十里都是最基本的。
行至张家口,贾琏才算安心了一些,不禁想着,是不是修一条铁路,走张家口通热河,再转向辽东,形成一个循环。
有了铁路的最大好处,就是口外的牲口和羊毛,都能快速转运进来。还有就是,草原上别的没有,煤矿不少的。
八月底,承辉帝回京了,贾琏这边也弄清楚了日本那边的情况,德川幕府为了彰显诚意,特意派使者来解释。
事情果然如贾琏猜测的那样,如今的日本内部大名不满于经济上的衰落,在当地的商人和僧侣的暗中扶持下,一些大名蠢蠢欲动。其中最不服将军的就是长州藩和萨摩藩。偏偏幕府军队实力大不如前,难以压制内部的反抗,所以才有了萨摩藩擅自行动的事情。
贾琏当即对使者表示,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嗯,大周可以支援一批武器和粮食给幕府,算是借的,打完了仗要还,一时还不上可以分期。
同时还表示,萨摩藩擅自出兵琉球,大周一定要出兵狠狠教训一番,请幕府方面不要误会才好。
幕府使者大喜过望,连忙替德川谢过天朝上国,并再三表示,愿为驱使。
第595章 援助
援助幕府,贾琏是真心的。所谓的天皇,也必须继续存在,谁想掌握国家权利,就上洛。
这个模式很好,不要改了,就这么决定了。
承辉二十一年冬天,满载周帝国援助武器的船只,出现在江户湾。
鸿胪寺少卿亲临江户,回见德川。双方进行了友好的会晤,并就一些问题达成了共识。
少卿大人表示,德川幕府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和努力,皇帝陛下深感欣慰,绝不会坐视乱臣贼子颠覆幕府。
少卿大人代表周帝国朝廷,向幕府援助步枪一万支,野战炮二十门,军事教官一队。
意在用最短的时间,帮助幕府打造一支能战之兵。为此,这些军事装备不用给钱,只需要战后用战俘支付费用即可。
幕府方面有没有看到贾大人的险恶用心不知道,反正他也没有选择。
至于日本移民的忠诚问题,这还能是问题么?二战的时候,有日本团在欧洲作战,作战意志为全军之最。
与此同时,在商人集团和僧侣集团的帮助下,长州藩为首的十三家大名们联合起来,喊出了口号“尊王攘周,还政于王”。
这帮人也不傻的,他们知道谁惹不起,所以特别派了一个使团前往周帝国,希望说服周帝国不要插手干预。
可惜,他们已经晚了一点,周帝国的行动更有效率,装备都上岸了。
尽管北洋水师不成样子,跟南洋海军根本没法比,但在这片海域上,还是最强大的一支海上力量,其中三级战列舰十艘,就是这片海域无敌的力量。征讨萨摩藩的军事行动,皇帝交给贾琏负责,并没有打理兵部的奏折。为了方便贾琏行事,承辉帝特许贾琏挂兵部尚书衔,统领海陆大军。
总的来说,这种彰显国威,威慑不臣的行动,承辉帝打心里不信任兵部。或者说,岳齐的一些举动,被承辉帝知道后,不再信任他了。
贾琏没着急立刻出兵,而是派人紧急前往广州传信,调南洋舰队一支由八艘主力战舰,八艘辅助舰只组成的分舰队北上,另抽调北洋舰队六艘三级战列舰,以及六艘辅助舰只,与北上的南洋分舰队组成一支东征舰队。
这支舰队的任务很简单,封锁萨摩藩。
这片海域发现任何船只,直接击沉。
当然首要任务不是封锁萨摩藩附近海域,而是拯救琉球。
参谋部制定计划,由北洋舰队隔断萨摩至琉球航线,南洋分舰队掩护陆战队登陆。
没错,南洋舰队有陆战队了,虽然只有两个标的编制。
南洋舰队的存在,事实上架空了水师衙门,这个事情水师衙门不是没有上奏过,但没有任何音信。
当初水师衙门宏伟的四大水师计划,如今落实的只有北洋水师和南洋舰队,其他舰队依旧是老样子。
经费呢,却没少花,每年一千万元的经费,也不知道去哪了。
现状就是皇帝不追查,内阁诸公装着没看见。你说是妥协也好,是潜-规-则也罢,反正这就是现状。
总而言之,南洋舰队每年二百万元的经费,那都是直接从广州海关截留。其他的经费,不管不问,手没那么长。
如果仔细查一下水师衙门,不难发现一群往日的勋贵们,都在水师衙门领一份俸禄。
南洋分舰队司令,蔡十八站在舰桥上,手举最新式的望远镜,看着海面上的正在逃窜的船只,面露不满之色。
“手艺都潮了,这都没追上。让贾大人知道我们这些人办事不利,都得挨板子。”
边上的副手没说话,脸色铁青的咬牙切齿。
终于,正在逃窜的龟船被一艘战舰追上了,轰轰轰的开炮声,让副手脸上好看了一些。
“总算是击中了!好在舰队里没归化的洋人,不然能笑话死我们。”十分钟之后,蔡十八才露出一点笑容,不过很勉强。
八艘战舰封锁港口后,陆战队开始登陆,第一队士兵刚刚站稳,五百米开外,骑着小马,穿着甲的将令出现,身后是上千个头低矮的士兵。
陆战队队官从望远镜里看到了敌军,高呼:“注意,敌军手里有火绳枪!打旗号,舰炮开火掩护!让别特么打着自己人。”
信号兵立刻转身,站在高处挥动手里的小旗,发出消息。
很快掩护的战舰上回答:“炮弹没长眼睛,自己躲着点,别冲那么猛。”
随后登岸的管带听到信号兵的回答后,气的开口骂娘:“就这点距离,我们怎么躲?这帮孙子是在吓唬我们。”
话音刚落,轰的一声,距离岸边二百米的一艘武装商船开火了,炮弹飞过头顶,落在了前方三百米之外。
激起烟尘后,往前滚了几十米才停下。正在前压的敌军,停了下来。
一阵哇哇叫之后,这些人发疯似得的继续往前,口中也不知道喊的啥。
因为水深的缘故,三级战列舰无法靠岸太近,武装商船上装备的三十六门十二斤炮,成为了掩护的主力。
轰轰轰,三艘冒着触礁风险的武装商船,抵近岸边之后,陆续开火。
连绵不断的炮火,终于落在了人群中,如同犁地一般,在人群中耕出一道道的血沟。
上千人的队伍,在连续几十道血沟的摧残后,突然掉头就跑,仔细一看才发现,躲在后面的将令先跑了。
一枪没放的陆战队气急败坏,让信号兵回话:“下次别打这么猛!”
海面上的战船回话:“下次不给你们炮火掩护。”
舰队司令蔡十八从望远镜里看到两边的旗语交流后,交代副手:“问清楚都是谁在用旗语聊天,让他们去洗三天厕所。”
一个标的陆战队登陆非常顺利,早晨开始登陆,黄昏时分,陆战队夺取码头,舰队终于可以顺利进港。
次日,陆战队包围王宫之后才知道,敌军已逃,并挟持了琉球王,乘三艘船走的。
更令蔡十八生气的事情还在后面,负责截断航线的北洋水师,居然没有堵住逃走的敌军将令和挟持的琉球王。
这一上来就放了个哑炮,气的蔡十八不停的骂娘。
琉球当地的大户们,纷纷喜迎王师,但是不好意思,王师突然翻脸,扣住了四大家族的代表。
然后就是分开询问,是不是他们勾结倭寇,以及为何四大家族不抵抗不勤王,明明此前有大周海商在此,他们的武装商船可以提供帮助。
面对突然翻脸的王师,四大家族毫无抵抗之力,纷纷跪地求饶,拼命的解释,不是他们不抵抗不勤王,而是他们实在没有那个实力。
四大家族解释的同时,纷纷指出,其他三大家族勾结倭寇,掠夺贩卖人口。
调查结果整理成册后,蔡十八才不管这些,丢给参谋们去处理。
舰队主力休息三天后,以那霸港口为补给基地,继续北上。
审讯记录以及蔡十八弹劾北洋水师负责参将的奏折,一起送到天津,随后送往京城。
说实话,贾琏看到弹劾奏折以及审讯记录时,那真是一点都不好奇。
时间已经是承辉二十二年正月二十二了,别人都在忙着继续过年,贾琏却已经在天津呆了半个月。
也就是贾琏做人厚道,没有去水师衙门鸠占鹊巢。而是在码头附近的一个庄园里,设立了他的指挥部。
“看日子是正月十五的事情了,南洋舰队的动作还算快,正月初十就登陆作战,正月十三拿下了王宫。北洋水师那帮人在干啥?把这份奏报转给水师衙门,让他们派人来解释清楚。”贾琏还是给牛继宗留面子了,没有直接送往京城。
牛继宗这边接到了公文后,立刻派了下属过来交涉,他个人没来,不是不想来,而是来不了,他病了。
这次生病不是托词,是真的生病了,正月初三就因为心疾倒下了,太医看过之后,认为他不能理事,需要卧床休息。
上一篇:神话红楼:从箭术开始修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