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断刃天涯
但是看到了又如何呢?承辉帝不可能也不会以伤害皇室的利益为代价,也不可能与天下官绅为敌,因为他们是一伙的。
“我知道,所以才要出去抢,扩大生存空间的同时,用抢回来的财富,强化自身,而不是将财富用于个人和家族奢侈的生活。对内,必须将一些事关国家根基的产业,掌握在朝廷的手里。同时一定要把税收搞好,否则国家财政枯竭之日,就是百姓揭竿而起之时。再者,一定要确保向上通道的存在,不时的更换一批新鲜血液。否则,我朝也不过就是个三百年的朝代,并不会比宋明长多久。”
贾琏并不担心承辉帝听不懂,因为皇帝才是最了解国家现状的人之一。当然了,如果换一个皇帝,那可就未必了。
这大概就是家天下最大的弊端了。所有官员都是打工人,怎么会在乎老板的利益呢?上升阶段还能一起发财,停滞阶段就开始琢磨着,怎么往自己口袋里多装一点,给自己的子孙谋个好未来。
人类社会一直都是这样的。
“朕知道,朕只是做了一点点事情,还有太多的事情没做,国家就有盛世之相。可惜,朕有点力不从心了,只能尽量的做好眼前的事情。卿去了工部,有想做的事情,大胆去做,朕别的不行,心狠一点,耳朵硬一点,还是能做到的。”
承辉帝终于给了贾琏一个承诺,言下之意,放胆去做。
皇帝才承诺,有效期是多久,这个真不好说。以贾琏对承辉帝的了解,就算过期了,他最多也就是换下自己,不会太过分的。
贾琏也就是一个俗人,能做的也就那么多。说起来,不也在为子孙后代争取更多的利益么?
有生之年,尽量多攒一点家底,让子孙后代去败吧。这种富贵的家庭,在这种时代,多半是要出一些败家子的。
到时候,对贾氏家族最大的威胁,不是什么同类,而是皇权。
贾琏有一句始终是放在心里的,皇权真的是一只会吃人的老虎,而且胃口很大。
作为食利者的一员,贾琏个人或许能做到无愧于心,子孙后代呢?
承辉帝说的很对,人这一辈子,也只能看着眼前的事情去做,千秋万代就是一个说法。
人换了,一切都换了。
这也许就是历代明君的无奈,所以才会有长生术的市场啊。
没能入阁的贾琏并不失望,隔日,贾琏正式受命,出任工部尚书,同时兼领研发厅以及鸿胪寺。
兼领研发厅还好理解,鸿胪寺又是啥情况呢?很简单,贾琏要卖军火回血,必须分管鸿胪寺。
至于媒体攻击贾琏的风波,早就停了,方颂开启大面积调查之时,那些人就没心情对付贾琏了。
当然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贾琏没能入阁,这也能被当做一次胜利对外宣扬,赢学无处不在。
潘季驯卸任工部,转而兼领刑部。皇帝没有亏待他。
倒是李清,因为贾琏兼领鸿胪寺,他这个内阁大臣的权利被分走了一部分。
承辉帝也没闲着,进行了一次权利结构的调整后,宣布内阁大臣不再兼领尚书。首辅总领,四位阁臣分管一摊,除了军机大事之外,其他的事情不再插手各部门的具体事务,只是在大方向上制定政策。
这次调整,可以看成一次皇帝的再次分权和集权,内阁方面,因为阁臣不再担任具体的部门长官,首辅张庭恩的权利其实是增加的,但是其他阁臣则被削权了。
此举,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皇帝的身体,可能真的出现了快速滑坡的现象。
而贾琏作为一个最特殊的臣子,在此次调整中,掌握的权利实际上已经比首辅之外的阁臣要大。
这完全是在将贾琏当做下一个内阁首辅来培养,所以,很快朝廷里的风气发生了变化,京城媒体中批评阴阳贾琏的文章,如同深秋雨后的枝头,光秃秃的。当然了,这些人也不至于就此转头吹捧贾琏,这还需要时间,等到贾琏真的坐上那个位子,才会出现。
现在就一个问题,贾琏的年龄,如果他三十岁入阁,那能在首辅的位子上坐多久?
下一步,对于很多人而言,已经转向了从如何阻止贾琏入阁,到如何阻止贾琏成为首辅。
即便阻止不了,也要尽力的拖延,否则太吓人了。一个首辅在任别说在任三十年了,就算在任二十年,也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
没法子,贾琏太年轻了。实际上私底下,已经有人在传黑话,下一个方白衣要出现之类的。
贾琏可没心思管这些,但也没放松警惕,自有消息渠道,会将这些人一个一个的找出来,时机成熟了,绝不手软。
上任之后的贾琏,没有动工部,反倒是先对研发厅进行了调整。先放风,要查账了。一些不知道何时出现的非技术官员,纷纷自动离职。
这是聪明的,知道不走不行。也有头铁的,死活赖着不走的。
贾琏的办法也很简单,真的动手查账,查出问题就把人控制起来,等着有人来传话。
李亨身边的内侍就来传话了,请贾琏高抬贵手,其中有几个人,是不是就算了。
贾琏则告诉李亨最亲近的内侍,态度非常明确,研发厅不养闲人,尤其是不干活还要求太多太多的闲人。
对此,李亨虽然恼火,还是选择了妥协,让那些被控制起来的人自觉一点,该低头的就低头,不然谁都救不了他们。
李亨的人妥协之后,各路神仙的人也都纷纷妥协,没有搞出人命,但流放是不可避免的。
贾琏强硬的态度,传达出一条明确的信息,事先已经放了话,你们不当一回事,就别想全身而退。
进宫告状的人很多,非但没有任何效果,反而自己被连累了,或禁足,或丢官,或罚俸,不一而足。
李亨还算有点小聪明,忍耐了一阵子,先看看结果,没有立刻跳出来。
相比之下,有些人就不够聪明,这个王那个王,这个国舅那个表亲,十几个人呢,栽了跟头。
其中最惨的就是皇长子,大殿下,好好的修史书不香么?非要出来为妻族的人说话,结果直接被封了一个西域王,并要求立刻就藩。
就藩之前,甚至还没得到向皇帝辞行的机会。反而跪在宫门外时,被奉命出来传话的裘世安一顿呵斥。
【不识大体,不能体恤今上之难,更不能体恤民生艰苦。只知道一味的索取,不单为自己,还为别人。皇子借如此,亡国不远也。】
这一番话,听到的人很多,很快在京城里传开了。大殿下几乎是被士兵押送出京城的,九门镇守麾下的一个营,专职护送大殿下去西域,一直送到才许回来。至于大殿下的家眷,则在一个月后,由西山大营的一个营护送到西域。
此事在京城造成了剧烈的震动,更有趣的是一则传言,据说大殿下去西域的路上,一直在骂李亨,毫无信义,坑害兄长。
贾琏就算听到了一点什么,也装着没听到。整治完人事之后,制定了一条研发厅的规则,非技术官员,不得担任正职,升迁不看资历只看政绩。
政绩,涵盖了创造利润,技术革新等等。
花一个月收拾完研发厅之后,工部,鸿胪寺,这两个部门,不少官员纷纷调走了,赶在贾琏整治之前,自己先走了。
所有人都达成了一个共识,承辉帝在位一点,就不要轻易明着碰贾琏。暗戳戳的诋毁,那是不会停的。
至于李亨,则开始不断的释放缓和信号,主动在很多场合,说贾琏的好话。
贾琏则一言不发,不评价任何人,低头专心做事。
第570章 军火大单谈判
易卜拉欣再次抵达天津港,下船之后,小跑直奔前来迎接的贾琏。
一个热情的拥抱后,身上香水和体味的混合味道,差点没给贾琏干晕过去。
为了军火交易,贾琏忍了下来。
“尊敬的贾大人阁下,我奉奥斯曼帝国帕夏之命,向您表达最诚挚的敬意。”发现自己失态的易卜拉欣,后退三步,抬手按胸鞠躬。
“贵国帕夏太客气了,我代表伟大的大周帝国皇帝陛下,向贵国帕夏表达诚挚的慰问。”
客气话一番寒暄之后,贾琏请易卜拉欣上车,住下后下安排几个搓澡大爷给使团的人收拾干净。
说实话,奥斯曼帝国也没啥拿的出手的礼物,鉴于此行的目的是军火,易卜拉欣出发前,准备的礼物是一些玫瑰精油以及一支舞蹈队。其他的比如宝石之类的礼物,都是搭配的,不是独有的。
从奥斯曼帝国的角度,看大周帝国的燧发枪,除了燧发机能借鉴一下,其他的都能自己生产。但是左轮和大炮就不一样了,左轮实在是太受欢迎了,大炮奥斯曼也能自产,无非是造不出那么轻便的野战炮。
上次的赠品里,还有几支线膛枪,这个就比较珍贵了。
欧洲不是不知道线膛枪的优势,也不是造不出来。只是现在的欧洲来复枪制造,全靠顶尖工匠个人的手感,一点一点的拉膛线。
线膛枪在欧洲,也都是王室成员才用的起的,一个顶级工匠,手工拉膛线,需要半年才能制作一支。
易卜拉欣见过周军装备的线膛枪,知道他们是大批量列装,也知道这种装备的优势,所以这次来的目的,就是大规模采购线膛枪。
次日,再见贾琏的易卜拉欣,果断地提出了大批量采购线膛枪的要求,并且暗示,只要能促成采购,贾琏个人能得到一笔报酬。
贾琏当然不能被这点蝇头小利给忽悠了,不紧不慢的淡淡道:“这不可能,最新式的步枪,我国军队都在等待列装。产量低,价格高,没有皇帝陛下的许可,我卖给你就是在自毁前程。据我所知,贵国的军队,此前还在用火绳枪,现在有燧发枪还不满足么?”
易卜拉欣可没这么好糊弄,他可是知道,左轮在欧洲大量出现了,要知道左轮也是有膛线的。这说明了周帝国已经掌握了量产的技术,而不是欧洲那种,一个顶级工匠,一年就能造两支的情况。
啥是顶级工匠呢,可以理解为八级钳工。
“还有所谓的个人好处,如果当我是兄弟,就不要提了。我不缺钱,也不缺女人,唯有对皇帝的一腔忠诚,对国家利益的忠诚。”
没等易卜拉欣想进一步劝说呢,贾琏先给他把口子堵上了。
易卜拉欣傻眼了,来之前他可是向帕夏拍了胸口的,表示一定完成使命。
随行的公使穆罕穆德,听了这番话后,不满的看了一眼易卜拉欣,觉得这家伙太不靠谱了,就会吹牛。
易卜拉欣只能暂时偃旗息鼓,不提此事。
回头等贾琏设宴款待一行人之后,易卜拉欣趁着贾琏离席方便之际追了上去。
“贾大人,我知道让您为难了,您说,要什么条件,才答应卖我们线膛枪?”易卜拉欣还是聪明的,贾琏说的越冠冕堂皇,就越可以谈。
条件嘛,慢慢谈就是了,反正出钱的不是他。
“一百支燧发枪,搭配一支最新式的线膛枪,再搭一门火炮,否则免谈。不是我为难你,这是皇帝陛下的意思。”
贾琏早有腹稿,实际上承辉帝根本不过问军火销售的事情。
“太多了,一支线膛枪搭配十支燧发枪,我买一万支燧发枪,二十门野战炮,全部用金币支付。如果成交,您个人能拿到交易额百分之十的好处。”易卜拉欣觉得,后面说的才是重点,前面就是幌子。说完之后,他还期待的看着贾琏,觉得一定能打动他。
贾琏还真不在意这点提成,研发厅的钱说难听一点他随便用没人管。
“想什么好事呢?看在私教不错的面上,在我个人权限最大的范围内,卖你五百支燧发枪,多一支都没有。不过这个价格可贵啊,是燧发枪的三倍,你可想清楚了,别说我没提醒你。要我说呢,贵国没必要用这么好的武器,有这钱,还不如多买点火炮。还有啊,同样的燧发枪,我们用的钢材和工艺,根本不是贵国的能比的。”
贾琏还真的是真心实意的话,加强奥斯曼土耳其,就是要拖着沙俄。作为两个陆地接壤的大国,沙俄的威胁明显大于走海路来的欧美列强。
一边说着话,贾琏给易卜拉欣带入一个单间里,这里有侍女奉茶,递上热毛巾,供两人休息的座椅,还有精致的卷烟。
易卜拉欣看出来了,贾琏也确实是诚心实意。但实话没法说啊,奥斯曼帝国自身也是有军工体系的。虽然造出来的差一点,自己造省钱啊,尤其是能节省贵重金属。黄金白银这些,奥斯曼帝国产能不高的,又没有强大的海军,出去抢也做不到。
“您个人就没有一点想要的东西?”易卜拉欣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啥玩意是能满足贾琏需求的,干脆直接的问了。
贾琏故作沉思状,易卜拉欣瞬间发现了华点,只要投其所好,就一定能解决问题。至于面见皇帝提要求这种蠢活,易卜拉欣根本不会去做。那是真的要把人得罪死的,都是给君主干活的人,能没点B数么?
“我国对世界的贸易线,主要掌握在英国人的手里,对此,皇帝陛下深感担忧。万一哪天海上航线被切断了,对于我国的贸易而言,将是灾难性的打击。我可以利用这一点,说动皇帝陛下。但是,贵国也要拿出诚意了。”贾琏开始忽悠了。
易卜拉欣瞬间精神了,俯身凑近了低声问:“您不妨直说,所需的诚意。”
“作为世界性大国,我国是无法接受目前海上现状的,所以,需要一条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航线。你来的那年,我国控制了南洋,将之变成了内海。去年,我亲自率军在印度洋得到了一个补给点。如果,贵国可以提供阿拉伯半岛上一个合适的地方作为远洋的补给点,事情就简单多了。只要我海军在阿拉伯海有存在,联合欧洲一些国家,就能对英国起到威慑作用。使之不敢轻易用切断贸易航线来冒险,威胁我国。”
这番话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至少在易卜拉欣看来,这是非常现实的威胁。
奥斯曼帝国和欧洲打了一百多年的仗,一直压着对面打。一直到西班牙人采用新武器新战术,进行反推,奥斯曼帝国的攻势才被遏制。
随着帝国实力的日渐衰落,新的帕夏雄心勃勃,想要重振帝国的威风,首当其冲个的就是要先干沙俄。
现实问题是,可以仿造燧发枪,却无法仿造线膛枪,更别说造火帽了。
无奈之下,只能买。如果能联合东大一起夹击沙俄,那就更好了。
想到这里,易卜拉欣兴奋了起来,双方其实是有共同利益的,毕竟在中亚地区,沙俄与东大也有发生冲突,据可靠消息,沙俄的使团去年才离开的。无论双方是否达成协议,易卜拉欣都认为不重要,两边有边境冲突,同样敌人,就一定能达成合作。
“补给点的事情,我需要与公使穆罕穆德商量之后,才能回答您。毕竟我只是一个为帕夏采购的代表,他才是全权代表。”
两人之间有什么矛盾,达到了什么程度,贾琏是一点都不关心,点点头:“可以,我不着急。”
穆罕穆德乃是所谓的皇室,他与易卜拉欣之间的矛盾,无非就是分赃不均导致的。新帕夏出于权术的考量,国家也正值变革的前夕,一切都需要一场胜利来壮大帕夏的个人威望。所以在派遣东大公使的人选上,帕夏就非常的谨慎,派遣一个绝对信任的人过来坐镇,同时两人互相监督。
接待宴会后,易卜拉欣找穆罕穆德单独谈话,说起了与贾琏交谈的经过。
尽管他很动心,但没有表态。毕竟他是要留下的,易卜拉欣才是回去的那个,如果不事先说好条件,回头这狗东西独占功劳,上哪说理去?
易卜拉欣见他沉默不语,进一步分析:“周帝国与沙俄之间存在边境冲突,这点不是秘密。阁下作为公使,应该促成两国之间合作针对沙俄的协议,即便是秘密协议,也是一份了不起的功劳。以补给点换两国的合作,对于您来说,是谁都夺不走的功绩。至于我,只想完成帕夏的使命,顺便挣点钱。最关键的,这个事情,只能您去谈,我谈不合适。”
穆罕穆德还是沉默不语,他还在权衡利弊,易卜拉欣也不着急,坐在一边耐心的等着。
“我可以去尝试!”穆罕穆德终于松口了,易卜拉欣见状凑近了低声道;“不是尝试,一定要达到这个目的。说服对方的理由很好找,沙俄对领土有超乎寻常的野心,过去这么些一点,一直在四处发动侵略。贾琏阁下说了,只要能解决补给点的问题,他可以去说服皇帝陛下啊答应出售最新式的武器装备给我国。到时候,我们完全可以仿造,摆脱靠花钱买装备的窘境。这对你我都是极其有利的事情。”
穆罕穆德车沉默许久:“好吧,我尽力!”
易卜拉欣盯着他,一字一字道:“是一定!”(还好没有下次。)
次日,原本该休息的穆罕穆德,主动提出求见贾琏。
得到许可后,穆罕穆德叫上易卜拉欣一起,拜见贾琏。
穆罕穆德先对周沙两国之间的谈判表达了关注,随后提起沙俄这些年对奥斯曼帝国的侵略。指出沙俄的侵略野心很大,周帝国需警惕,不要对合约带来的短暂和平抱有幻想,迟早双方还是要开打的,沙俄一定会主动南下的。
贾琏当然知道他说的是对的,拿到黑海出海口,沙俄还不满足,要继续西进,争取地中海出海口,最后被英法联手收拾了一顿才老实,但很快又转向南下了,趁着满清闭关锁国的机会,控制了整个中亚。后来又趁着满清虚弱,畏惧列强的心理,靠着合约就抢走了大片领土。
说句难听一点的,别提什么不适合种地的不毛之地,丢掉的那些领土上,就算是砍树,也能得到无数的木材,更别说底下有无数的宝藏。
这种事情贾琏当然是不能接受,但不会在脸上表露出来,而是轻蔑的一笑:“沙俄敢来犯,某必亲率十万精锐,全歼来犯之敌。”
穆罕穆德一看贾琏这态度,急了,又不知道该从何入手,说服贾琏。
好在易卜拉欣及时开口:“阁下武功无敌,自然是不怕沙俄的。但是战争是需要大量消耗的,以贵国一家敌沙俄消耗少呢,还是两家联手消耗少呢?再说了,我国也不需要贵国大动干戈,只需要贵国配合一下,在边境上摆开阵势,牵制沙俄一部分兵力就行。听说贵国希望里海成为控制区,我们完全可以达成一个协议,里海周边的归属,都可以谈的。”
这番话,再次遭到贾琏的傲慢态度:“谈?谈什么?贵国的兵锋距离里海很近么?有什么资格就里海周边的归属指手画脚?我劝你们还是务实一一点,不要想太多。还是先解决阿拉伯半岛补给点的问题,再谈其他的合作。事情呢,一点一点的做,步子迈大了,担心扯着蛋。”
这句话后面的直接给翻译干停电了,不知道该怎么形象的比喻。
穆罕穆德虽然心里很不爽,觉得奥斯曼帝国被轻视了,但是周帝国的强大是人尽皆知的。不然英法也不会主动签署和平条约,自觉的让出马六甲海峡。还有沙俄,作为俄土战争的优势方,却主动登门来谈判,可见对东大实力的畏惧。
上一篇:神话红楼:从箭术开始修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