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349章

作者:断刃天涯

  贾琏把目标放在了东南亚,就是看西班牙与荷兰俩帝国垂垂老矣,好欺负。

  考虑到英法的尿性,合约内容很快就会在西方各国传开的,所以,时间上还是比较紧的,有个两三年的准备期就不得了了。

  英法两国或许不会反对划定势力范围,但肯定会在私底下做手脚的,不做手脚那还能叫带英,还能算搅屎棍?

  贾琏甚至都在怀疑,西班牙与荷兰已经都知道了消息,并且在开始准备派遣使者,争取和平解决争端。

  对于这两个没落的小国而言,武力是最好的手段。

  募兵的事情安排妥当了,贾琏开启了第二轮的操作,巡视!

  巡视自然是从广州城开始的,一大早贾琏就起来了,换了便衣,带着几个随从,怀里揣了两把左轮出门。

  想要看到一个城市最真实的地方,无非就是车站和码头。

  现在没有车站,自然就首选码头了。

  扮做游学士子的贾琏,出现在码头上时,首先感受到的是浓郁的腥臭味。

  坏了,第一站就走错地方了,计划是先去船运码头看看的,结果来到了鱼货码头。

  这就是语言不通造成的,前面问路的时候,那个老伯给指来的。说去码头,人家给你指的也不算错。

  将错就错吧,既然选择了微服私访,那就只能如此。

  这片码头靠着珠江,江面上成片的疍家人的小渔船,这些人一辈子都生活在船上,无论如何改朝换代,上岸谋生似乎都不属于他们。一直到某个伟人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他们才有机会上岸,才被当做人看。

  鱼获交易处排着长长的队伍,所有鱼获上岸之后,只有一个选择,不得私下交易。

  当地的行业头头,雇佣的打手们,穿着黑色的短衫,维护秩序。鱼获的品相如何,价钱如何,都是他们说了算。

  想卖鱼,除了这里,没地方可卖,如果你私下找人卖了,肯定会送掉一家人的性命。

  任何时代,这种事情都是不可避免的。贾琏并不打算改变这点,只要这些人不太过分盘剥,给渔民一条活路,那就继续维持下去。

  所谓先礼后兵,在事先没有打招呼之前,贾琏也不会动手的。

  不过话怎么说呢?主角光环,自带麻烦上身。

  贾琏没走近呢,就被人拦下了:“干啥的?怎么到处乱跑啊?想要吃疍家小妹熬的粥,请往前面走,看见船头挂了红灯的才有。”

  拦路的几个汉子还算客气,主要贾琏穿戴的虽然是便衣,看着也不像是寻常人家,关键带着几个随从呢。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几个随从手上有人命,还是特么的不少的那种。

  贾琏也没生气,笑嘻嘻的抱手:“疍家小妹熬的鲜鱼粥确实不错,一定会找机会尝尝,今天是来看看行情,做点买卖的。”

  这一口的官话,本地帮派的人立刻就放心了,不知道哪家的公子头一次出来做买卖,走错地方了。

  “大佬,要做买卖,去鱼行啊,那边有能做主的大佬。不过你这口音是北方佬,那边也有海啊,跑这里来做鱼获买卖?我不信啊!”

  贾琏露底了,倒也不懊悔,笑嘻嘻的摸出卷烟来散一圈:“抽烟抽烟!”

  帮派小头目接过去看一眼:“还是风雅牌的,本地要卖二百文一包。”

  抽着烟,帮派头目的态度好多了,贾琏凑近了低声问:“我呢,家里做点买卖,唯独不做鱼获的买卖。”

  小头目笑着点头:“大佬,不要这么小声,这里说没事的。您想做的买卖,去总督府找薛家啊,他们做独家买卖的。不是我说话难听,你想绕过薛家自己找货源,小心这条命丢路上哦。”

  得,被当成大烟贩子了。王子腾成了广州大烟走私的总头目,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为了搞钱,这厮真是不择手段了。

  就在贾琏觉得不能再有收获,准备走人的时候,突然前面一阵喧闹。

  但见一个中年汉子跪地哀求一个黑衣男子:“大佬,我老婆等钱买药救命啊,这担鱼你行行好,给个好价钱。”

  贾琏看见之后,不动声色的上前,用肩膀撞一下小头目:“怎么回事?”

  小头目看一眼贾琏,见怪不怪:“罗老三看上人家姑娘,想收房,人家没答应,他就故意为难咯。老蔡的鱼干一直都是甲等!”

  小头目还眨眨眼,贾琏忍着不悦,露出微笑,点点头:“了解!走了,这包烟你拿去分给兄弟们。”

  塞给小头目一包烟,贾琏转身走人,似乎不关心眼前发生的一切。

  走出去老远了,贾琏才回头对柱子道:“去,跟着那个老蔡,帮他解决买药的钱,顺便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这帮渔霸,确实该敲打一下。”

  贾琏计划的第二步,整顿治安环境,如何入手,当然是从整顿本地帮派入手。

  别以为贾琏收了钱就会放过他们,不存在的。得给他们立规矩,按照贾大人的规矩来做事,那才叫合法商人。

  事情嘛,总需要一个抓手的。本来打算去货运码头找线索,现在有个现成的,不用多费事了。

  打击个别渔霸,其实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点在登州贾琏就看出来了,杀几个人真没用。当地的实力盘根错节,想要快速的入手,只能从立规矩入手。这个世界上不平的事情多了,贾琏一个人根本管不过来,只能是遇见一个管一个。

  今天正好,罗老三倒霉。

  前方不远处,贾琏找个路边的茶点铺子进去喝早茶,顺便等一下柱子。

  过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柱子才扶着一个汉子过来,贾琏一眼看去,这汉子光着脚呢,不是鞋子掉了,是压根就没穿鞋子。

  “怎么回事,他挨打了?”贾琏不动声色的问,柱子让老蔡坐下,上前汇报:“罗老三踹了他一脚,一担鱼干也被没收了。”

  贾琏看了一眼失魂落魄,坐在凳子上眼神失去光芒的老蔡,低声道:“带回府里,找个大夫看看,当心他寻短见。”

第482章 立规矩

  来到一个新地方,想要尽快的进入状态,自然要先熟悉情况,不能上来闷头就干。

  贾琏也意识到自己着急了,主要是在京城时的习惯带到广州来了。

  人在京城,官面上,地面上,都有他的人,熟悉情况,自然无往不利,但是在广州不一样了。

  离开码头,贾琏直奔龙禁尉广州监督府。这个机构的权力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因为每个月都要上交一份当地舆情的报告。

  人到门口被拦下了,贾琏亮明身份后被请入内,不待抵达中堂,内里一个太监飞奔出迎。

  太监这个群体,在大周朝多数情况下充当皇帝的眼睛与耳朵,可千万别小看眼前这位中年太监,能在广州一干就是十年,不简单。

  “巡抚大驾光临,魏达有失远迎,恕罪,恕罪!”中年太监魏达上前寒暄时,打量了一下贾琏。人在广州,京城的消息基本他都知道。所以才会出迎,换成一般的巡抚,他真未必能给你这个脸。

  “监督大人客气,贾某不速之客,失礼!”贾琏最大的优点,就是别管你啥出身份,看你的时候都是当个正常人看。千万别小看这一点,接人待物的时候,亲和力用处极大。

  客气之后入内落座,待下人上茶了,贾琏才开门见山:“此番是来求助的!”

  魏达露出狐疑的表情:“咱家能帮上甚么?还请贾大人明示!”

  “初来乍到,对当地情况了解不够,龙禁尉长期坐镇广州,地方上的人和事情,瞒不过你们的眼睛,贾某特来求助。”

  听到贾琏只是来要情报的,魏达轻松了许多,这点忙还是能帮的上的。

  “不知贾大人需要哪方面的消息?”魏达针对性的问一句。

  “只要是广州城内民间要紧人物的消息都要。”贾琏也没兜圈子,直接提要求。

  “如此,倒是不难。只是需要时间整理,贾大人还要等两天。”虽然不明白贾琏要这些消息干啥,魏达还是没推辞,答应了下来。

  贾琏见事情非常顺利,谢过之后告辞了,其实他袖口里藏着一封夏守忠的信,如果事情不顺利,魏达不配合,再亮出来。

  这东西固然好用,用了就要欠夏守忠一份人情,人情账是要还的。

  等待期间,贾琏每日上午起来后,一身便衣满大街瞎转悠,就算遇见事情,也只是让人记下来,从不出手。

  下午则处理公文,也不知道是不是百姓都很忙,衙门口也没个告状的。嗯,这年月的百姓,是真的害怕打官司。

  很多时候,不打官司吃点亏,事情就过去了,真去打官司了,反而还就过不去了。

  三日之后,贾琏把广州城都转的七七八八了,魏达那边派人把资料送来了,当地民间的各种人物的资料。

  行会、帮派、士绅等等,只要不是有官职在身,不敢说一网打尽,基本囊括在内了。

  贾琏对照了一下自己在市井之间收获整理的信息后,发现这位资料还算详细。比如,此前老蔡的事情,对照一下资料后,不难看出,表面上鱼行时当地帮会把持着,实际上背后有本地几个家族的撑腰,垄断了当地的渔业。渔民出海打渔,回港靠岸,这些都要交例钱。不交钱,你的船没地方靠岸,鱼也卖不出去,甚至想出海都肯能遭遇海盗,性命丢里头。

  读书的时候,政治课本上提到过民间的行会,真实的接触后会发现,课本上的描述还是太笼统了。

  货运码头那边也差不多,同样归行会把持,码头上扛活的工人,每日收入的一半要上缴。一部分交给行会,一部分交给帮派,还有下面的把头。

  可谓是层层盘剥,是个帮派的小头目,都能欺负一下干活的老实人。

  城内有四大帮派,分别是青龙帮,海蛟帮,五羊帮,巨鲨帮。

  可以这么说,城内的各行各业,都有帮派把持。前面两个帮派,把持了各处的码头,后面两个帮派,则渗透进了城内民生之中。做买卖的,干活的,下九流的,背后都有他们的身影。而四大帮派背后,还有当地的士绅,以及各级本地官员的支持。

  利用帮派来管理基层,以及一些灰色地带,这种情况古往今来就没变过。

  花上几天的时间,研究了资料,又实地去看看各路人物后,贾琏才算告一段落。

  通过开展扫黑除恶的活动,一举打开局面,这不需要深思熟虑,而是一种路径依赖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到了地方后,想要打开局面,抓治安,抓卫生,这在现代社会是成熟的套路了。

  贾琏的三板斧分别是整军,治安,环境卫生。

  别看老套,但是真的好用。

  上任十天之后,一直没啥动静的贾琏,终于发出了第一道政令,城内的三司、广州知府,总兵祁云,到巡抚衙门开会。

  居中是贾琏的座位,两排官椅呈八字摆放,两个人之间都有一张茶几。

  与会官员陆续抵达后,互相打听消息,结果都不知道今天的会议为啥开的。

  祁云都忍不住抱怨,贾大人保密工夫做的很到位,事先一点风声都没露出来。

  按察使梅平与之关系还算不错,悄悄的回一句:“我不信你没派人盯着。”

  祁云顿时色变,惊慌的四处张望后:“仁兄,别乱说话,会死人的。”

  其实别说祁云了,其他衙门的人,也都一直盯着贾琏呢。贾大人第一天出门闲逛时,各路人马都知道消息了。

  当时就惴惴不安,遇见一个喜欢微服私访,在市井之间瞎转悠的巡抚,真未必是好事。

  贾琏也知道有人跟着自己,他们也知道贾琏知道,一定会有人盯着巡抚的一举一动。

  别说什么已经收钱的话,很多事情就这样,没打算跟你干,不得防你一手?

  结果贾琏就是单纯的瞎逛,事情倒是一点都没管,遇见了跟没遇见是一样的。

  没等大家真正的安心了,贾琏的会议通知到了,这回各位的心里,依旧是惴惴不安。

  新官上任的第一刀,砍向谁,那可真不好说。没人会相信,贾琏到了地方会无所作为的,真这么想的人,那叫弱智。

  “抚台驾到!”门后有人喊话,所有官员纷纷站起,贾琏迈着四方步入内,面带微笑,双手抱拳:“各位都到了,贾某来迟,恕罪!”

  众人一看贾琏这态度,心里安定了几分,不过还不能放松,都得打起精神来,看看贾巡抚的第一刀落在哪。

  众人纷纷回礼,连声不必,贾琏坐下后,大家依次落座。

  “本抚知道,最近大家都在看着本抚,看看这新官上任三把火,先烧哪?祁总兵,你说呢?”

  祁云被点名,笑着起身抱手:“卑职惭愧,没能令巡抚大人满意。”

  “祁总兵不必如此,广州的情况比较特殊,你也有难处,本抚理解。坐下吧,接下来还有事情需要祁总兵出力。”

  贾琏依旧笑容满面,示意祁云坐下,祁云没想到如此轻松,赶紧道:“大人有命,卑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别这么说,都是为了朝廷办事。”贾琏官方了一句后,等祁云坐稳了才继续。

  “这些日子在城内瞎逛了一阵,看到了一些好的,也看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总体来说,广州在各位的治下,市面商业繁荣,百姓只要肯努力干活,总能有一口吃的。这是好的一面!”贾琏说到此处,停了下来,目光环视。

  贾琏的目光所到之处,所有人都心虚的躲开眼神,没人敢对视。

  “下面说说不好的!本官在京城的时候,也遇见过类似的事情,民间百姓的应声,把持在一些地方帮派的手里。本官就不说青楼伶人之类的行当,就说码头吧。鱼获码头,辛苦出海打渔,老实干活的渔夫,出海要交钱,靠岸要交钱。码头上的搬运工,进场干活要交份子钱,还不止交一个地方。果然是人只要老实干活,就有干不完的活,只要你老实,就一定会被别人欺负。请问各位大人,这合理么?公平么?老实干活的人,想存点棺材本,都只能从吃喝上入手,从牙缝里省下的钱,还不能遇见个病啊灾的,一旦遇上了,就此家破人亡者不在少数。”

  谁都没想到,贾琏一番话的内容,居然是这些。在场都有点懵,你要指着某个官员骂呢,倒也能有针对性,你这个是一网打尽啊。

  在场哪个都跑不掉,因为这是城内的现状。

  出来做官的,不就是为了做人上人么?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如果不为了这个,大家何苦读书做官呢?

  我都做官了,还不能作威作福,这官做的有意思么?

  当然也还好了,这是拿民生做文章,挨板子,大家一起挨,倒也没有针对哪一个。

  “这个,大人有何指示,卑职等听着呢。”起身说话的是广州巡抚,他属于三生作恶,附郭省城,也就比顺天府强点。

  这个时候是他站出来说话,也是有讲究的。谁让他在场官最小呢,在座的哪一个,他都得罪不起。只能硬着头皮出来领锅,找骂。

  贾琏这回把脸板上了,指着知府道:“申大人,莫着急,本抚还没说完呢。”

  申知府赶紧赔罪:“下官的错!您只管骂!”

  “坐下!”贾琏厉声喝道,申知府呐呐无语,默默落座。

  贾琏这才再次环视,五人对视后,这才继续。

  “本官自出仕以来,秉承陛下的爱民理念,凡事多为底层百姓想一想,让他们每餐能多吃一口,耽误不了本官的荣华富贵。此言是说给自己听的,也是说给各位听的。陛下自秉政以来,林林总总的举措,无不透着爱民理念。本抚希望各位能领会陛下的意图,不要只想着自己升官发财。要多为紫禁城里的陛下想想,他老人家每日少操点心,就是诸位的一份孝心。”

  忠诚的大棒子举起来了,现场无人敢龇牙。语言上镇住了各位官员后,才好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