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348章

作者:断刃天涯

  又连续抽出几本书看了看,都是一些话本,日常消遣用的,可见历前任也喜欢看这类不正经的书。

  居然还有佛经,这玩意没啥用,回头给宝钗收着,等一下,这佛经如此的抻?太压手了点?

  赶紧仔细看看,我去,除了封面和封底,其他的页全是黄金做的。上面的内容,也都是凸起的经文。

  贾琏素来是不看经文的,看见这个佛经,真是被狠狠的震撼了一下,这不是钱多钱少的事情,完全是这手艺太精湛了。

  有这手艺去做个钳工多好,浪费在这上头,贾琏很心疼人才没有用武之地。

  其他的东西还有很多,有家具,有字画,有古董瓷器,古董青铜器,可惜,贾琏看不懂这些,对牛弹琴了。

  老历明显是花了心思的,就为了给贾琏留个好印象,免得日后被清算。

  贾琏出了书房,招呼宝钗进来说话,看见屏风时宝钗脸上升起晚霞:“这个怎么好摆在这里?日常老爷见客时不好看啊。”

  “你让人去告诉薛蟠,回去的时候来带走,拿去江南买了,自然有识货的愿意出大价钱。里头除了书之外,其他的你看着处置。还有这本佛经,岳母不是喜欢念佛么,让人带给她就是。”贾琏真是慷慨,毕竟是白来的。

  宝钗见了也是啧啧称奇:“也知道是何等遮奢的人家,才这么做佛经。妾替母亲谢过老爷。”

  有好东西不是给贾母,而是给薛姨妈,宝钗自然是感动的。

  折腾到天黑了,屋子才收拾完毕,好在此前历前任就让人收拾过一次,搞过一次清洁,不然事情更多,不是只让人擦擦就行的工程。

  晚饭后,张三求见,贾琏在堂前见他,本该在书房的,谁让书房里有屏风呢?

  “巡抚标兵已经完成接收,原来的参将跟历巡抚一道上任,省了不少手脚。所有官兵加起来,一共八百八十八人,看着倒也精神,就是操练的不行。卑职觉得,都是花架子,怕是要好好整训一番,才能派上用场。”张三据实汇报,贾琏也挺无奈的,这个老历。

  “装备都在仓库里,该招兵的招兵,你把队伍带出来,其他的我不问。”贾琏完全放手了,练兵嘴上工夫贾琏还行,实际操作还是要看张三。

  “请大人放心,卑职一定把队伍带出来,不逊神机营。祁总兵那边,怎么说?”

  “你办事,我自然是放心的,本地驻军那边,你派人去悄悄打探一番,看看祁云能力如何。毕竟是朝廷的总兵,该有的面子要给。”

  言下之意,只要不过分,就不为难祁云了。

  正说着呢,宝钗过来说话:“老爷,总兵大人派了管家过来,恭贺乔迁之喜。这是礼单!”

  贾琏接过一看,都是一些日常吃的用的,倒也没啥大毛病,但是夹在礼单里的一个信封,就是所谓的大手笔了。

  抽出信封打开,看看里面的随礼,贾琏冷笑道:“不愧是富庶之地,区区一个总兵,送礼都是三万两,也不知道前任上任时,他送了多少。”

  宝钗在旁欲言又止,贾琏意兴阑珊的摆摆手:“收起来吧!初来乍到的,不好搞的太严厉。”

  张三却道:“看他的做派,怕是不太行。”

  贾琏却摇摇头:“风气如此,如之奈何?慢慢来吧,先摸底,不行就上奏换个人好了,不要把事情做绝。”

  张三没有多说,告辞下去,毕竟他只是家将出身,以前在老爷跟前时,见过类似的事情多了,见怪不怪了。

  宝钗等张三退下,想说几句,贾琏摆摆手,起身去了书房,宝钗跟了进来,关门后贾琏才低声道:“我知道你的意思,我们不缺钱,不必为了这点银子,落人话柄。明日还有下属来求见,肯定还有很多人要送礼,你单独做个账目,仔细的记清楚,银票也单独收起来,回头我另有安排。”

  宝钗这才放心,眼神一转,看见贾琏又在批判性的欣赏屏风上的画,口中啧啧:“这杜丽娘,画的倒是传神的紧。”

  宝钗不敢细看,转身要走,却被贾琏搂着腰,贴紧了在耳边道:“一起欣赏!”

  炙热袭来,耳根发痒,浑身发软……。

  “明日让我哥哥来,赶紧弄走这个。”头发都被汗水打湿的宝钗,愤愤的说话,贾琏却笑道:“不着急,等她们都看过了,再送走。”

  她们指的是谁,宝钗自然知道,只不过这事情只有王熙凤有发言权,宝钗是妾,有不满也只能忍着。

  次日,白天贾琏在堂前接待下属,晚上次第召唤三姐等人进书房,一起批判性的欣赏屏风,主要还是为了丰富业余生活。

  几天下来,贾琏发现学习效果极佳,都有点舍不得送走了。

  贾琏正式上任,下属拜见之时,自然少不得一份安家费奉上。下面的官儿,最少都送三千,一通收下来,总计收了十五万两。

  就这,初来乍到,以后逢年过节的,还有的收。

  “银子来的如此轻松,难怪人人想做官!”书房里,正在写密奏的贾琏,对着账目一阵感慨。

  宝钗手里拿着团扇给他扇风,也不知道该说点啥才好,她在家里也管账,知道平时给官送礼的情况。

  屏风已经让薛蟠过来拉走,贾琏当时还挺不舍的。仔细想想,晴雯最有趣,看见屏风就要逃,被贾琏按住了,好好的学习了一番。然后说什么都不肯再进书房一步。无奈的贾琏,只好待那日薛蟠过来时,让晴雯亲眼看着屏风被搬走。

  适应性最强的是尤三姐,练武之人,柔韧性要强的多。

  想到尤三姐时,宝钗也说起她:“三姐儿经常穿男装出去玩儿,老爷说说她。”

  贾琏也知道当下的风气如何,后院的女眷出门,那是被视作很不守妇道的事情。

  “说她作甚,多出去玩几次,新鲜感退了,就不想出去了。你拦着她,心里反倒痒痒,总想出去。”

  宝钗撅着嘴:“妾还没出去玩过呢。”

  贾琏笑道:“想出去玩,带上几个家将护着就是。我家里,没那么多规矩。”

  “谢谢老爷,只是规矩还是要有的,不然后院人多,肯定要出乱子。”

  安顿完毕,接见了下属们,贾琏正式进入工作状态。

  第一步自然是巡视驻军,这是巡抚主要工作之一。地方上是否太平,巡抚的责任重大。

  祁云的情况,张三基本摸清楚了,本地驻军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王子腾造成的。

  原本八千驻军,质量不说很好,也不算太差,毕竟广州这边有钱,当兵的吃的还算凑合,至少鱼是不会断的。原本驻军也是正常的五日一操,王子腾上任总督后,改成了三日一操。随后又进行了扩招,补充了新兵,淘汰了一批年龄太大的士兵,规模一度达到两万。

  安南之战,王子腾只给祁云留下五千人,还都是四十五岁以上的老兵。

  这些兵怎么说的,经验非常丰富,但有个很大的问题,太油了。随着安南那边开始移民,又跑了一千多人,主动报名去安南,那边可以找的到媳妇。说到这年月当兵的人,很多人一辈子都是光棍。为啥不退伍呢?很简单,家里没产业,退伍了回去干啥?吃啥?给家里增加负担么?在军中一个人吃饱不是问题,运气好一年下来,还能攒个几两银子,托人送回家,帮衬一二。请假回家时,脸上也有面子。

  剩下这三千多人没跑,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跑,而是被祁云派人盯死了,发现偷跑的就砍头。

  若非祁云及时发现,这三千多人还能剩下几个也未可知。

  这段时间祁云也算是下了点功夫的,首先是待遇提高了,吃的比以前好一些,饷银也按月发足了,不能一直高压,否则当兵的肯定闹事。

  驻地附近,做小买卖的人很多,贾琏的队伍过来了,他们也不害怕,站的远远的看热闹。

  祁云率部在辕门外迎接,贾琏没摆上司的架子,翻身下马:“各位辛苦了!”

  祁云和众属下明显的能感觉到,贾琏不是在客气,他是真的尊重当兵的。

  这在文官里头,真可谓少见了。毕竟大家没少见过文官,真的拿当兵的当人看的,屈指可数。

  为何有老话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就是因为社会地位太低,收入也没保证。

  迎接的军官,祁云之外,还有参将一人,守备数人,其他的都缺编了。

  贾琏悄悄的问祁云:“王太尉把人都带走了,那些人也不怕事后算账?”

  祁云看看左右,示意大家退开之后才低声道:“大人明鉴,王太尉当初补充进来的官兵,军饷都是他自筹的。本地驻军,按照常例,额员为正式编制的七成,说起来还算好的,毕竟广州府有钱。兄弟们还能弄到点外水。王太尉肯下本钱,给当兵的在安南分了地,他们把家里人都接过去了。卑职就算想算后账,也要能见得到人才行。”

  居然只吃了三成空饷,祁云还算比较收敛的。

第481章 起步受挫,改变做法

  “以后没有吃空饷的余地,想要发财,就跟着我出去抢,不对,是出去做买卖。”贾琏嘴快了,说了真话。

  下面的军官听到了,内心毫无波澜,一个是远景,一个是手头的利益,你选哪边?

  贾琏才不管他们乐意不乐意,眼下就这几千人,拉出来操练,先看看训练水平。

  “全体听本官号令,行军二十里,期间必须保持整体队形不乱。此军令也!”

  贾琏直接下令,祁云和下属们再不忿,也只能服从。军令如山,不服从贾琏可以杀人!

  都是混迹军中多年的老油子,见过文官搞杀人祭旗树立威信的事情,傻子才把脑袋双手奉上。

  其实贾琏真没这么想,就是单纯的想看看,这支军队的训练水平。

  祁云与众属下开始调度出发,贾琏一直在冷眼旁观,不做任何评价。

  从调度上看,祁云还算是个内行,前军中军后军,次第出营,颇有条理,并不混乱。

  贾琏等后军完全出营后,带着家将上马,沿着行军路线一路巡视。

  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如何,行军过程中可见端倪。

  一路巡视下来,发现这支军队的人员虽然年龄偏大,但是纪律性还不错,行军时队伍基本保持了完整的队形。

  尽管如此,贾琏还是没法满意,原因很简单,兵油子上了战场,是不会有多少战斗意志的。遭遇强敌,可能就是只要跑的比同伴快就行。

  现在有强敌么?好像陆地上真没有。

  暂时先凑合用吧,裁撤的事情,等以后兵源补充上来再说。

  行军二十里,相当于十公里,在这个计量单位不是整数的时代,算这些非常的头疼。

  随着行军的进程,整个队伍渐渐的出现了各种问题,每个人的体力不同,逐渐有一些掉队的士兵,行军过半后,队形开始出现散乱的现象。

  贾琏依旧没有任何点评,耐心的等着队伍到达目的地后,这才下了新的命令:“原路返回!”

  祁云身边的参将很不放心的问他:“大人,贾巡抚会不会借机……。”

  祁云直接打断他:“不可能,他收了我们的银子,不会为难大家伙。”

  “那他还不让吃空饷?”参将辩解了一句,祁云道:“做个样子你也当真?”

  “希望如此吧!”

  事情的发展看似祁云说对了,贾琏一言不发,直接回巡抚行辕。

  “这些人不堪大用,维持地方治安还行,必须抓紧时间募兵。明天开始就必须启动了,钱的问题,我去找布政使。下面送的十五万两,你先拿去用。本省驻军,补充一万五千人,巡抚标兵,补充满员。”贾琏直接交代张三。祁云手里这些人,指望不上了,回头改编成治安军。

  “王太尉带走了好些军官,校尉和守备这一级,自家兄弟能填补上,队官以下,恐有不足。”张三提醒了一句。

  “这倒是个问题,基层军官不行的话,战斗力会大打折扣。先从现有的军中挑一些,总有一些人才的,年龄也合适。先募兵,解决驻地问题,我去找钱。”事情千头万绪,必须抓住一个线头,那就是钱。

  张三作为募兵大使,在城门口摆下摊位募兵,开出了包吃包住月薪五元的待遇招兵,结果第一天就碰了一鼻子灰。

  什么情况呢?看热闹的人多,来应募的人寥寥无几,就算有几个人来应募,看一眼就知道是来骗口吃的。

  张三也是老行伍了,还是头一次见到这样的情况。说到募兵,什么人合适当兵呢?

  古人早就给出了答案,六镇良家子。

  张三在广州城门口摆摊募兵,能招募到合适的兵源才奇怪了。

  碰了一鼻子灰的张三,回来汇报情况,也说了自己了解的情况:“卑职让人去调查了一下,本地人不愿意当兵,此前王太尉募兵,也多是从广西招募的兵源。”贾琏听了开始也有点蒙圈:“先暂停吧!待我好好想想。”

  晚上贾琏一个人在书房里,仔细的琢磨之后才意识,过去的经验在本地不适用了。

  广州这个地方,经济发达,本地青壮年,在码头上扛活,挣的或许不如当兵的军饷,但是不受军纪限制。而且当兵还要看上司的良心,遇见良心不好的,欠饷、克扣,都是家常便饭。加上王子腾搞了一通事情后,很多本地人宁愿去安南重新开始,都不愿意当兵。

  在北方很吸引人的条件,在这边真没啥吸引力。

  想到半夜,想明白之后,贾琏狠狠的一拍脑门:“经验主义害死人啊!”

  其实过去的经验还是有可吸取的地方,比如学戚继光。

  贾琏迟迟没睡,宝钗也没睡,等的久了,来到书房里看看情况,正好听到贾琏的自言自语,便上前道:“老爷,该歇息了!”

  开发过的土地就是不一样,这才几天的工夫,宝姐姐变得圆润了许多,加之南方热,在内宅里穿的单薄,更显出她的好身段,勾人魂魄。

  想明白的贾大人起了心思,拉着宝钗的手:“来的正好!”

  …………,门口的莺儿等了一会,听到里头隐约的哀求声:“回房间吧……。”

  很明显,兴头上的老爷没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小姐真是太难了。莺儿听的腿软,心里默默就盼着小姐早点怀上,也好分一杯羹。

  都是做丫鬟的,其他人可不像自己,必须先紧着小姐,还要提防其他狐狸精,可惜老爷不太挑地方和时候,这丫鬟做的太难了。

  总算是里面消停了,莺儿挑帘子探头看一眼,看见小姐如上了岸的鱼,呼吸急促,襟怀大开,瘫在藤椅上。

  “看什么看,去打水来。”宝钗羞怒的一句,抬手拢了拢衣襟,遮住胸怀。

  等莺儿打水回来,门都没进,就叫宝钗接了过去。

  次日,张三再来请示,贾琏做如下指示。

  “换地方募兵,首选是粤北、湘南山区,矿工优先。价钱上,每人二十两安家费,请当地官府作保。以营为单位,每个县只招募一个营,多了不要,确保每个营都是一个地方的人。另外,有文化的人愿意从军,也尽量招募进来。”

  张三听了顿时发愁道:“如此一来,手头的银钱不太凑手!”

  “钱是最难的,也是最简单的,你只管去做,其他的交给我。”

  人是很难从旧有认知的桎梏里跳出来的,祁云等人也是如此。

  贾琏把他们摆在一边,没有任何举动的态度,其实就是在看看,他们是否愿意从舒适区里走出来,主动投入共同的大业之中。

  道理其实很简单,现有的格局想要打破,就必须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彻底的社会革命,铲除既有利益阶级,这个国家才会能从根本上改变。

  这么做很难,最最要紧的就是思想跟不上,没有成体系的思想的武器,想要革命一定会变成下一个循环的皇朝,不会有任何变化。

  考虑到东大人民的道德水准比较高,大概率是会演变成出去做生意。单纯的抢劫,太没技术含量和格调了。要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