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断刃天涯
新的东城御史人选,林如海也包办了,有机会往五城兵马司塞人,名正言顺的,不塞人那不是傻么?
贾琏对此,选择了默认。其实谁做东城御史,贾琏不在意,他在意的是五城兵马司上下,是否只有一个声音。
现在贾琏还是兼任特设御史的职务,这个职务怎么说呢,贾琏倒是想辞掉,但皇帝不允许。并且告诫他,有的事情,别人看见了未必会管,你看见了,一定会管的。京畿这个地面上,结合五城兵马司这个衙门,这个特设御史正合适。
怎么说呢,交给别人,朕不放心!担心毁掉了眼下的大好局面。
年后,牛继宗正式上了一份奏折,表示愿效汉之霍卫,为朝廷开疆拓土。
这份奏折,引发了朝臣激烈的讨论。
还是分成两边,一边是主张时代变了,西洋各国不断对外拓展势力,我堂堂天朝,岂能落人后?
另一边则主张,国虽大,好战必亡。认为王子腾开拓交趾,朝廷出钱出力,回报甚少。
起先是在朝会上吵,随后在报纸上吵。
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休的时候,贾琏以【不器】为笔名,写了一篇文章。
标题为:海上丝路的咽喉不可置于他人之手。
文章以对外贸易为开头,列举了一系列数据之后指出,对外贸易已经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一旦对外贸易出现下滑,必将影响整个上下游产业相关人士的收入。看起来眼下西洋人渡海而来,是坐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的好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将来有一天洋人不来了呢?很可能就是因为西洋人之间的战争,导致海路断绝。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发生的,前明就一度出现过,导致明后期中央财政大幅度下降。
洋洋洒洒的数千字,核心思想就一个,要将南洋海路的咽喉要道,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到时候就算洋人不来,我们可以自己去。
想要掌握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一些地方必须掌握在手里。比如,马六甲。
怎么掌握呢?当然是派兵进驻,如明成祖时期设的宣慰司机构。
此文一出,争论达到了沸点。反对方纷纷调转矛头,奔着【不器】这个笔名,进行一番惨无人道的围殴。
这个节骨眼上,王子腾上了一份奏折,请辞两广总督,前往交趾郡封地,自领交趾总督。
当然了,王子腾也是带要求的,比如要求工匠,要求贸易优惠政策,都是自己人,能免的税还是要免的,不能与西洋人一个待遇等等。
王子腾辞职的事情,起身早有定论了,你都有封地了,自然是不合适继续担任两广总督。只不过此前皇帝考虑到刚打下的地盘,没啥收入,还需要朝廷的支持。所以,没提这个事情。皇帝和内阁不提,王子腾装糊涂,那就不识趣了。
所谓的交趾总督,名义上还是朝廷的下属一个地区,实际上就是王子腾的私人王国了。
内阁就此又召开会议,讨论王子腾的奏折,以及牛继宗的奏折。
这次召开的是内阁扩大会议,六部尚书,王爷国公,全部到场。
开会之后,张庭恩开的调子,并不是要不要对外扩张,而是类似交趾郡这样的情况,向中央上交年度财政收入比例是多少。
也就是说,在朝廷的支持下,王子腾打下来的疆域,回报朝廷是必然的。
就这么一个议题,关于是否需要面向大海,扩张疆域的话题,已经没必要讨论了。
等于是给现场的王爷国公们开了个动员会,你们都看看,人家王子腾现在有封地了,你们只能在京城里混吃等死。
这次会议开了整整三天,照例是争论不休。
贾琏倒是没参加,躲在家里继续写文章,继续煽风点火,为面向大海,开拓南洋大吹法螺。
报纸上继续各种论调满天飞,说什么的都有。
李亨倒是有机会参加了会议,只是没有机会发言,白天听了一耳朵,散会后,晚上将贾琏悄悄的请来。
李亨自打与艾丝美拉达接触过之后,对于性感路线的洋妞没啥抵抗能力。
这不,私下弄个宅子,养了七八个异域美人,没事就过来潇洒一番。
贾琏趁夜色悄悄的来访,自然是不想为外人所知。
李亨见了贾琏,请他入内落座后,指着一干洋妞道:“看上哪个,走的时候带走。”
贾琏给气笑了:“我还缺这个?行了,有事情赶紧说,偷偷摸摸的出来,跟做贼似得。”
李亨说起了会议上的争论,张庭恩起的调子,但是没用,最后还是吵了起来,不是为了要不要开拓争吵,而是为了朝廷对那些对外扩张者的支持力度如何。第一种声音,王子腾就是个例外,绝对不能有第二个。朝廷总督,打下的地盘据为己有,此风不可长。
第二种声音,没有朝廷的支持,边疆大臣哪里来的能力去拓张疆域?朝廷不但要支持,还要加大支持力度。
文官们基本持第一个立场,王爷国公们,支持第二种。
李亨说完后,费解的表示:“这种事情就该父皇和内阁统一口径后,直接下旨明示,有必要争吵么?还专门开了几天的会议。”
贾琏听了没着急回答,而是先让靠过来的洋妞保持距离,然后才笑道:“朝廷里如果只有一种声音,说明国家出大问题了。朝廷内部的吵架,只要掌握在一个合适的度里面,对国家而言是有好处的。这个道理,陛下和内阁诸公都很清楚,所以特意开一个会,定了调子,让大家吵一吵。”
李亨更迷糊了,国家制度的设计,就是为了皇权至高无上而设的,怎么到了贾琏嘴里,变成了需要不同的声音呢?
李亨不解的样子,落在贾琏的眼里,微微一笑道:“有人给你唱反调,其实不是坏事。什么时候想明白这个道理,什么时候殿下就成为智者了,何时遭遇面刺而不怒,说明殿下具备了成为合格帝王的基本素质。”
第460章 杂事
托马拉着车厢在铁轨上奔跑,这种原始的铁路,效率已经高出现在的陆路运输模式很多。
秦始皇搞直道,后来别的朝代没有照搬,大概是因为投入太大了。也许还有地形的原因,总之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站在路边的贾琏感慨万千,老祖宗的聪明才智,一点都不弱于后人。
你看,仅仅是提出一个构想,工匠们用精湛的技艺实现了,贾琏最重视的轴承问题,也是工匠们解决的。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蒸汽机车搞不定,一时半会恐怕也只能这样了。五年,最多五年,一定要看见蒸汽机车在华北大平原上驰骋。
内阁会议开了三天,吵的口干舌燥到最后,达成了一致。
王子腾为特例,交趾作为他的封地,五年内不用上交户部,五年后,上交三成财政收入,交趾作为国内版图的一部分,往来商贸,正常纳税。
同时做出的决定还有,牛继宗出任天下水师统制,王子腾辞去水师统制,再做一任三年两广总督,方便发展交趾,坐稳统治。
对于朝廷做出的决定,王子腾无条件服从,并且交出了十条三级战列舰中的五条以及相关人员,作为朝廷水师的班底。
王子腾上奏朝廷,在广州组建水师学堂,朝廷原则上同意,但是选址上南北各一处。
折腾了那么多年,在看见安南的战果后,朝廷终于开启了正式的,大规模的水师建设。
安南使者黎锦荣,终于离开了京城,大包小包的带了一堆东西,你说他失败吧,还算有所收获。
【大周占据了西贡,却以交趾(河内)为名,可见其心。吞并安南是迟早的事情,小国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何其悲哀。应早做准备!】
从天津登上海船的时候,黎锦荣回头看一眼,黯然离去。
与此同时,茫茫大海上,非洲好望角,法国使者的船只正在停靠补充水分。
使者梅尼克站在码头上与身边的人交谈:“拉瓦锡,你是法国最出色的科学家,为何不远万里去东方?”
拉瓦锡与夫人交换了视线后,微微一笑,从口袋里摸出一本法语版的《基础化学》:“就为这个!”
梅尼克表示不解的摇摇头,这一趟可是太辛苦了,快的话,十个月能到,慢则一年多。海上充满了风险,如果不是作为使者,他不会来的。
实际上拉瓦锡与夫人说的是,去东方,为了寻找真理。什么真理,关于这个世界的构成。
这事情怎么说呢,要怪就怪贾琏,在书的最后一页上,印了一个元素周期表。
拉瓦锡表示看不懂,但是大为震撼,似乎有一种冥冥中的声音在告诉他,去东方,到东方去,那里有真理。
“阿米利嘉的使者到了巴黎,正在寻求国王陛下的支持,大臣们都持反对意见,陛下希望我能说服伟大的尊贵的大周皇帝陛下,携手干涉北美独立事务。说起来,我对这个任务毫无信心。”满腹愁肠的梅尼克,向拉瓦锡吐露内心的焦虑。
拉瓦锡对此表示爱莫能助,梅尼克表示理解,他也就是找个人说一说。
“东方的古老帝国,似乎对世界上的事情并不感兴趣,唯一能打动他们的,就是从世界各地运过去的贵重金属。”
“不客气的说,相比于英国,法国某些方面确实落后了。”
三天后,还是在这个码头,英国使者的船只停靠补给,获悉法国使者的船队才离开三天后,常驻使者维恩笑道:“运气不错的话,我们或许能与法国船队打一场海战!”
皇家海军少将丘吉尔对此报以耸肩:“胜利是必然的,只是担心激怒大周皇帝陛下!”
维恩道:“是啊,目前东方帝国对出海的兴趣慢慢增加了,他们托沙逊家族,购买了一批三级战列舰。以他们的国力,想要制霸东印度,即便是无敌的皇家海军,也很难在遥远的东方战胜他们。”
“该死的维恩,你最好不要总想着打一仗,我可不想看见成百上千的战船杀过来找你算账,我只有三艘三级战列舰。不可能打赢东方海军。”
“应该庆幸,东方文明是温和的,他们的皇帝决定不干涉北美事务,同时向伦敦和巴黎派遣了常驻使者。希望他们的常驻使者,能受得了伦敦的天气和巴黎街道上的不明排泄物。”
英国人吐槽伦敦的天气的同时,不忘记附带巴黎的环境卫生,这很正常。
实际上在霍乱大流行之前,英国人也没太重视环境造成的水源的卫生问题。
毕竟说起不做人,带英才是头把交椅,丑国都是弟弟。
春末,牛继宗的事情尘埃落定,率部南下。
新的一年,贾琏一直没有来军校上课,他都快忘记自己还是军校的老师时,岳齐找上门来问他:“贾大人什么时候去上课?”
贾琏惊讶道:“怎么,下官现在还要去上课不成?难道还嫌下官的事情不够多么?”
“战术课可以不上,但参谋科的课程,别人讲的,学生反应不好。本官知道贾大人很忙,每个月去上一堂课总是要的。”
岳齐只能好好说话,两人的关系怎么说呢,不如当年并肩作战的时候了。毕竟有利益之争!
或者说,贾琏单方面掐住了兵部的咽喉!不仅如此,在军中的影响力,岳齐发现贾琏的影响力,并不比自己差。
最显眼的事情,就是在军校里面,学生们都以贾琏为榜样,谈起他的战绩时,津津乐道。
相比之下,岳齐的战绩,还不如贾琏呢。主要还是在新战术思想的领域,贾琏成为了年轻的学生们心目中的旗帜。
尽管人不常去,但他的传说一直都在军校里流行。
“行吧,我抽空去上一堂课!”贾琏点头答应了,岳齐立刻敲定:“就明天!”
贾琏点点头,岳齐这才满意的离开,他还是很理性的,没拿陛下压贾琏,毕竟是皇家步兵学堂。
次日,贾琏来到军校时,被领到了大礼堂,从后门探头看一眼才发现,下面茫茫多的人头。全校一共才多少学生,这是都来了么?
作陪的自然是岳齐这个常务副校长,见贾琏如此反应,心里默默叹息,脸上笑容依旧;“学校方面昨天就发通知了。”
主席台是木板做的,木板下面有几十个水缸,只能说古人的智慧挺逆天的。
毕竟是军校,贾琏走上主席台时,台下老师喊话:“全体起立!鼓掌!”
热烈的掌声持续了差不多一分钟,贾琏连续按压双手,这才缓缓停下。
“没想到自己如此受欢迎,其实也没为大家做什么,惭愧!”贾琏自谦的话语,引起了又一轮的掌声。
实际上军校每个学生都知道,这家军校的诞生,就是贾琏向皇帝建议的。
军校存在的意义,就是给普通家庭的学生一个上升的通道,丝毫不逊于文人的科举。
传统勋贵将门出身的贾琏提这个建议,更显得难能可贵,学生们脑补的贾琏,形象更加光辉。
“今天人多,时间也不多,简单的说一说参谋科的意义何在。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一个人只有一个脑袋,一双眼睛,一对耳朵,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决断的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当下,战争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决定一场战争胜败的,很可能就是一条被忽略的情报。参谋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主帅增加眼睛耳朵,并且承担各种军中杂务。让主帅能保持专注,指挥好每一场战斗……。”
一个优秀的军官,往往首先是一个优秀的参谋……。
可惜,没有合适的例子,拿破仑还没出场,即便出场了,后期缺少了总参谋的拿破仑,战场上照样出现了重大失误。
一堂课两个小时,贾琏讲完后,学生们再次激动的起身鼓掌,尤其是就读于参谋科的学生们。
总的来说,军校里是鼓励学生们多学几个科的内容,别管是步兵还是炮兵,其他科的课程都是可以学的。只要你有能力,考试成绩合格,照样给你发课业合格证书。当然了,如果你说自己是炮兵,不用学别的,也没有问题。但是今后在军队里,晋升时多一门课的合格证,就是个助力。
课后提问时,首个提问的学生问:毕业后,能否加入神机镇?
贾琏答:这个我说了不算,首先要看成绩,其次要看神机镇的主官。可以肯定的是,成绩最好的一批人,才有机会加入神机镇。
学生们提的问题很多,还有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如今大周四面无敌,军校生毕业了没有用武之地。
对此,贾琏做如下回答:首先,周边没有敌人是好事,不是坏事。其次,没有敌人的前提是有一支无敌的军队,不要因果倒置了。国家军队能战,才有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最后,想要建功立业,往西、往南,都有机会。西面,安西都护府故地,西宁王正在恢复进程中,往南,南洋各地有的是机会,可能敌人是当地土著,也有可能是西洋各国。
正如我在文章里说的那样,对外贸易如今是大周的财政命脉之一,要保证对外贸易的顺畅,就必须把咽喉要地掌握在手里。
这个世界很大,交趾公王子腾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拿到了交趾这片封地,你们今后也会有机会的。
最后阶段,一管鸡血下去,学生们兴奋的嗷嗷叫。
纷纷叫喊:“超越汉唐盛世,成就不世之功。”
还有比较激进的直接喊:“打出一块自己的封地!”
贾琏脸上笑眯眯,心里则在暗暗的想,这帮年轻人有机会拿到封地的,凤毛麟角。有个问题,皇帝只有两个嫡子,但是庶子有几个。按照贾琏对承辉帝的理解,多半将来是要把庶子封到外面的。
西宁王再怎么努力,将来与朝廷讨价还价的时候,肯定要割肉的。
王子腾和牛继宗的情况也一样,肯定要与皇帝分润地盘的。
下班回家,王熙凤正好在,拉着贾琏说起贾宝玉的事情。
什么事情呢?宝玉的婚事!
事情的起因是贾政一封信回来,近期他要回京,估计要调任别地任职了,吏部那边目前没啥明确的消息,可以肯定的是,这边结束了。
信里提到了贾宝玉的婚事,希望王夫人找贾琏商量一下,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家。
尽管贾政信里没有明说,但是他的意思还是含蓄的表达出来了,二房想要出头,指望王家是没啥奔头了。王子腾下一任期到了之后,必须要去他的封地交趾,到时候贾政的前途就很尴尬。
与其指望王子腾的支持,还不如指望一下贾琏。
王夫人不知道的是,贾政还给林如海写了信,重提了宝玉与黛玉的婚事。
上一篇:神话红楼:从箭术开始修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