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331章

作者:断刃天涯

  研发司只能扩充施工队的规模,加之新建的工厂需要招工,等年中完成了新一轮的扩张,算上工程队,研发司的人数近十万了。

  这真是一个庞然大物了,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贾琏还在各个部门设立了安保队伍,虽然没有装备火器,但都是按照军队那套搞的。人数不多,只有千余人,但日常训练一直在做,关键时刻拉出来就是一千人马。

  搞工厂需要组织,搞工程也需要组织,工业化的特点之一,就是把人组织起来。

  人没组织的时候,就是一盘散沙,一旦有了组织,可能下一刻发了武器,就是军队。

  日常视察了工地之后,回到城里,贾琏摸到了内阁,找到了张庭恩。

  “有事快说,我忙的很!”张庭恩看见贾琏,真是一点都不客气的。贾琏没事的时候,绝对不会到办公室来找他。

  “那学生就直说了,研发司的级别太低了,您在内阁会议上,提一嘴。”贾琏开门见山的说明来意。

  张庭恩听了停下手里的活,看着他道:“详细说说。”

  贾琏这边有书面报告,递给张庭恩。

  不料张庭恩道:“放下,你直接说,先了解个大概,回头为师再慢慢看。”

  贾琏只好从工坊说起,现有工坊,刨除原来的军工厂,新增了玻璃、水泥、煤球、羊毛纺织、酱油厂,还有工程队的规模,翻了四倍了,现在还在扩大之中。不算临时工,正式的工人都有五万,算上临时工,奔着十万去了。别的不说,铁路工地上,每天都有四万人在干活,城里的工程,每天至少三千人在干活,到处都在忙活。

  只能说,现在的很多工程只能堆人力,尤其是土石方这类的活,需要的人力更集中。

  “我计划,每个厂的负责人,至少是个从五品。原来的研发司学生为首,在研发司的职务级别,也就是个五品郎中。如今很明显不合适了,人太多了。至少要提到正四品,这样下面的人干活才有奔头。”

  听完贾琏的话,张庭恩头疼的揉眉心,叹息道:“你知道不知道,从去年到现在,你从各个衙门挖走了至少三十个干活的人。吏部那边早就说过多次,吏部尚书应该是你贾琏来做。”

  贾琏冷笑道:“恩师,这些人才在原来的衙门,就是埋头干活的老黄牛,工部有个七品官,在工部呆了八年,都快四十了,还是七品。日常在衙门里,干活的人得不到提升,俸禄也没多少,灰色收入也就是稍稍沾点油水。这位到了研发司,直接就是部门负责人,六品的主事。那个搞出水泥的刘传,在工部五年没挪窝,到研发司,每个月单单水泥的提成,就有上千两,而且已经是从五品的员外郎。他们自己处事不公,留不住干活的人才,还有脸抱怨?有胆子,当我的面说,看我不抽他一个大嘴巴子。”

  “是么?潘季驯,潘阁老也说了,我给他叫来,你抽给我看看?”张庭恩直接怼他脸上,贾琏听了顿时哑巴了,讪笑两声:“这个不行!”

  张庭恩这才道:“贵姓啊!看把你给狂的!还记得姓啥么?”

  贾琏沉默以对,无声的反抗。

  张庭恩挠挠头,做首辅以来,头发掉的厉害,忍不住叹息道:“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辅做没到半年,整个人老了不少。”

  “恩师要注意身体了,可别学诸葛亮,那是要被累死的。”贾琏赶紧关心一下,不动声色的拍马屁。

  “别拿为师跟诸葛亮比,我怕折寿!”张庭恩赶紧谦虚一下,不是谁都敢自比诸葛的。

  历史上敢自比诸葛的,好像就一个人,自号:今亮。那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没他西域多半就丢了。

  还有个小诸葛,这是别人给他起的外号,有个小字,含金量下降了很多。

  这俩都是近代人物了,古代的人对诸葛亮的崇敬更甚,别说相提并论了,沾边都会觉得亵渎了。

  无论如何,贾琏成功了,张庭恩心情好了一些,毕竟贾琏拿他跟诸葛亮比了,真是好学生啊,如此看待自己。

  “行了,你的事情,为师在内阁会议上提一下,行不行的再说。”

  张庭恩虽然没保证,实际上这事基本定下了。

  只是在此之前,张庭恩去见了皇帝,先当面说这个事情,不好在会上搞突然袭击的。

  承辉帝听了也有点迟疑,问了一句:“爱卿觉得合适么?”

  张庭恩道:“按照贾琏的说法,如今的研发司,已经是个庞然大物了,得引起重视,如果还是五品衙门,确实不合适了。微臣的意思,提到正四品,与顺天府齐平比较合适。”

  承辉帝却另有想法,沉吟一番道:“至少正三品,既然他要级别,那就给他拔高点。”

  “陛下的意思,安排一个稳重的老臣,坐镇研发司?适当的时候,该敲打还是要敲打一下?”张庭恩看似是在试探,实则心里咯噔了一下。

  这是要往研发司里伸手的节奏么?

  “那不好,贾琏做事,最怕有人在上面指手画脚的,一准误事。衙门还是正三品,设一个侍郎,但不派人去,贾琏领着就是。”

  这话说的张庭恩听着都酸了,陛下对上贾琏时,偏心两个字都写脸上了。

  “这不好吧,年后贾琏不过及冠,三品似乎拔苗助长了。”张庭恩觉得要帮贾琏压一压。

  承辉帝大气的一挥手:“他本就是正四品,此前欠他的酬公一直没补上,这次给他补上。别的衙门不好安排,那就升格研发司。”

  “如此,微臣在会上说。”张庭恩也只好答应,没有硬着去压贾琏。

  承辉帝摇头道:“朕来说,爱卿去说,他们几个肯定要吵起来。”

  真是把内阁一帮人给看的透透的,只要利益上有不均衡时,肯定是要吵架的。

  贾琏要升格的初衷,真就是为了下面那帮官员找一个升迁的渠道,把人给弄来了,你得为人家的前途负责。

  没曾想,他只想要个四品,皇帝却给了个三品。

  君臣二人商议决定后,次日召开内阁会议,承辉帝开门见山。

  “诸卿,桌子上有一本研发司的报告,朕看了很受震撼,短短两三年,发展到如此规模,贾琏大才。朕用人,向来不拘一格,只要是能为朝廷办事,把事情办好了,朕不吝赏赐。朕拟升格研发司为研发厅,正三品。诸卿议一议!”

  承辉帝说完后,鸦雀无声,除了张庭恩,个个都面带错愕,这就不是没先例的事情了,这是要上天啊。

  原本贾琏的正四品,就很离谱了,历史上去翻翻史书,有几个人能在这个年龄达到这个高位的?

  “这,不合适吧?”郭衍硬着头皮说了一句,实在是不能不说了。

  宁克也附和一声:“确实不合适。”

  潘季驯沉默不语,他倒是不知道该反对呢,还是干支持,他是干活的人,知道贾琏收拢了一批干活的官,这些人跟了贾琏,如果升格研发司,大家伙都有一个不错的晋升途径。别看这些人叛逃了,但从潘季驯的内心来讲,还是希望干活的人有前途。

  但潘季驯也不好支持,只好沉默。

  林如海也沉默了,他有点搞不清楚怎么回事,怎么事先贾琏一点风声都没有。

  其实贾琏也不是不想说,因为他要个升格四品,真没啥问题,他自己就是正经的四品官。

  所以,也没必要提前告诉林如海,谁曾想,皇帝直接拔高到正三品。

  “算了算,贾琏过年后及冠了,翻翻史书,类似的臣子似乎只有吕蒙正,不是没有先例。”张庭恩翻史书找证据,真是煞费苦心。他也没提什么甘罗,那属于特殊情况。毕竟要算,也要从科举取士正规化之后开始算,宋朝以前,都不算正经的科举取士。

  承辉帝看看众人:“投票吧!”

第459章 君子不器

  话说到这个份上,内阁的老狐狸们哪个不清楚,这到底是谁的意思?

  跟皇帝对着干的大臣不是没有,但都是在重大事务上头,比如明朝的三杨跟嘉靖之间的较量,【国家养士百年,仗义死节,就在今日。】口号喊的震天响,实际上真的会去撞柱的大臣少的可怜!有本事一百多人一起撞死,那才叫壮观呢。

  真发生这样的事情,这皇帝也没法做了。

  本朝当下绝对不会发生这种事情,更别提这事情也不值得跟皇帝玩命。

  不就是提拔一个年轻的臣子么?没问题!左右也不是啥了不得的职务。

  投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匿名投票,一种是举手表决。

  内阁就这几个人,自然是采用后者,当着皇帝的面,你都不能表明自己的态度?那还做啥内阁大臣呢?

  张庭恩第一个举手,随后是犹豫一下的林如海,再随后是潘季驯。

  宁克和郭衍心里明白,改变不了结果,干脆也就不举手了,免得被皇帝看成首鼠两端。

  “三票过半,通过决议,内阁拟诏书,朕用印下发。”

  起居郎在角落里奋笔疾书,记录下来。

  【二月初十,内阁表决通过升格研发司为研发厅,特设监察御史贾琏(正四品),领侍郎衔。】

  百年之后,时人对这段记录理解出现了歧义,发生了争执。一种解释是贾琏以御史身份,领研发厅,擢升侍郎。一种理解是,贾琏从御史台调任研发司为侍郎。研发司后来经过多次拆分成多个部门,这些都是后话了。

  这种还算是依据史料搞历史的,还有一些直接发明历史。

  处在不知情状态的贾琏,正在街上巡视工程进度。整个京城,现在到处都是工地,都在挖沟,烟尘漫天,走了一会浑身是尘土。

  京城百姓纷纷议论,多少年了,也没见京城这么大动静。

  底层百姓最开心了,这时节能有个活干,每日挣个十文钱,真是皇恩浩荡!

  对外宣传的口径很统一,陛下出内帑修缮道路,工钱待遇,都是陛下定的。

  不少老人激动的高呼:大周皇帝万万年。

  嗯,这真是自发的,不是贾某人安排的。

  内侍在工地上找到贾琏,宣他进宫。

  承辉帝看贾琏一身尘土,皱眉道:“怎么搞成这样?”

  “陛下的民生工程,微臣不敢怠慢。”贾琏实话实说,这也没必要说别的。

  承辉帝说了内阁会议上的决定后,补了一句:“朕就是想看看,这研发司,现在是厅了,到底能搞成什么一个样子。”

  贾琏歪着脑袋想了想:“微臣也不知道!”

  这是真话,鬼才知道这么个奇怪的庞然大物,将来到底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有生之年都未必能看出个结果。

  承辉帝诧异了一下之后,随即笑道:“说的也是,前所未有之事,结局如何预料呢?朕只知道,你没要朝廷一文钱的拨款,养活了数万人,他们还过的不错。如果朝廷里的工坊,都能做到这个程度,朕能少操多少心。”

  贾琏露出点惭愧道:“也不是没有拨款,工匠和设备都是现成的,微臣也算是夺了工部一部分基业。”

  承辉帝笑道:“你还是别提工部了,让他们干点活,就知道问朝廷要钱。”

  贾琏笑道:“朝廷的官员,拿钱干活,倒也无可厚非。工部比起其他的衙门,吃相还算是好看的。”

  承辉帝被气笑了,你怎么能说实话呢?朕不要面子的么?

  “滚蛋,少在这里进谗言,朝廷能有今日局面不易,稳定来之不易,要珍惜。出去后,记得让人去户部把税交上。”

  贾琏遵旨告退,出来之后多少有点得意,居然就领侍郎衔了,真是谁能想到呢。

  直接去了研发厅,让下面的人把账目整理一下,去户部缴税。说起来,国家没有一个单独的税务部门,不是朝廷制度的问题,而是制度制定的最初,就是奔着节省开支去的。历朝历代,多少有冗官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在现代人看来,就不是问题。

  至少在贾琏看来,国家的公务员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现阶段这种皇权不下乡的权利结构,想废除掉是基本没戏了。没有一个纲领明确的政党,发动一场彻底的社会革命,这个问题就解决不了。

  现代社会还有人叫嚣乡贤共治呢!也不知道是谁给他们的胆子。

  官方公告下达之后,研发司上下一片欢呼,尤其是那群跳槽的官员们,纷纷高呼陛下圣明,贾大人英明。

  衙门升格需要一个过程,其中关于设立多少机构,都是需要研发司自己上报的。

  贾琏拉着一票人忙活了两天,才算把下设机构搞定,暂设军工司、经贸司、城建司、农林司、科技司、后勤司,一共六个司,规模比工部都大了。关键是研发厅报上去之后,内阁火速通过,呈陛下核准,当天就搞定了,效率之高,令人瞠目结舌。

  吏部那边也只能捏着鼻子,按照报上来的名单发告身。这一口气提了五个两种,十个员外郎。下面一些七八品的官员,都跟着水涨船高了。

  京城里的其他衙门的低级官员,嫉妒的眼珠子都发红了。

  这帮平时只能干活的瘪三,如今跟我们平起平坐了,有的甚至还骑头上了。

  今后见面,因为级别低,还得主动见礼。

  研发厅正式挂牌的这一天,不少官员在青楼里喝的酩酊大醉,有的是高兴喝多了,有的是气坏了,喝酒发泄。

  贾琏倒是没跟着去喝酒庆祝,而是回家去给祖宗上香。

  王熙凤作为正妻,受益匪浅,四品诰命,直接又升了一级,当天内侍就从宫里过来,给王熙凤升格了。

  贾母也挺高兴的,激动的眼泪汪汪,拉着贾琏的手絮叨,贾家又兴旺了。

  以前不兴旺么?只能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贾琏没有崛起之前,贾家的权势是需要通过王子腾那边过一手的,不然贾雨村哪有机会做金陵知府,这其中也有林如海出的力。

  张庭恩特意下值后,把贾琏叫去了家里,问他一句:“冠礼何时办?你还没取字吧?为师送你一个字如何?”

  贾琏自无不可,甚至还感激的表示:“多谢恩师赐字!”

  张庭恩摸着下巴,琢磨了一番道:“君子不器,不器,如何?”

  “不器?贾不器?很好,恩师果然学识渊博。”贾琏拍的非常顺畅,都成习惯了。

  张庭恩给逗笑了,点了点他:“冠礼时间说一声,届时为师要去的。”

  三日后,贾琏正式行冠礼,按说这事情是贾赦的勾当,奈何这爹不行,不管事,只知道自己快活。

  贾琏行冠礼,林如海也到了,这日贾家二度中门大开,迎接贵客。

  能有这份待遇的,先是张庭恩大驾光临,后是皇帝派裘世安来了一趟,表示一下祝贺。

  裘世安坐在上首,代表皇帝受了贾琏三跪九叩的大礼,并且全程观礼。

  回到宫里,裘世安说了张庭恩给贾琏取的字,承辉帝念了一下:“不器,张相对学生期待颇高啊!意思上也与琏字相关联。朕怎么就没想到呢?”承辉帝其实挺后悔的,忘记了贾琏冠礼的事情,被张庭恩抢了给贾琏取字的机会。让这段君臣相得的佳话,多了一丝瑕疵。

  五城兵马司在年后发生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东城御史换了个人,简仁达的报告打上去之后,林如海那边当日就批了。

  事情看似与贾琏无关,实际上兵马司所有官员心里都清楚,这就是贾琏的意思。

  也别问老谷背后有没有人,反正贾琏容不下他,他就得滚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