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294章

作者:断刃天涯

  体面,朝廷重臣的体面,呵呵!承辉帝的牙根咬紧了一下。

  内阁的动作很快,次日,牛、马二人的乞骸骨奏折就上来了,承辉帝很干脆的批了,没有三请三辞,这就是给二人的体面。

  继任者很快到位,国子监的案子还要继续审问,三司会审时,大理寺卿没到,换了副手,刑部方面,此前那位侍郎也没到,换了you侍郎。

  嗯,左侍郎也请辞了,承辉帝没批,这位还在等着再请辞两次,承辉帝留不留他。

  只能说,牛尚书挺冤枉的,作为刑部尚书,被手下拖累了。至于方颂嘛,称病在家。督察院来的是右都御史。

  这位能来的原因,不是他胆子肥,不怕灾星,而是因为林如海入阁的迹象很明显了,他有希望增补递进为总宪,想升官不冒险怎么行?

  对,京官们再次想起了贾琏的“灾星”属性。因为沾了贾琏断送了政治生涯的官员,又多了两个,也许是三个。

  至于方颂嘛,可能是地位低了,没有资格被灾星污染。

  贾琏:他们自己作死,怪我?

  再次三司会审,进程很快,所有人再次过堂,对照此前的供词,当堂宣判。

  沈烈为首,革除功名,流放琼崖,永不叙用!余者革除功名,十年内不得再考。

  结果宣布后,现场瘫倒一地,嚎哭一片,沈烈做呆滞状,喃喃自语:“怎会如此?”

  整个过程,贾琏依旧是安静的旁听,听完后依旧拿走了审讯记录,这次没人敢改一个字。

  另外说一句,昨晚上吊死了一个书吏,对,就是那个在审讯记录上做手脚的书吏“自杀”了。

  从判决结果看,是个读书人都觉得判的重了,承辉帝也在贾琏复命时,问了这个问题。

  贾琏的回答是判轻了!其他人也该都流放边疆。

  承辉帝好奇的问为何,贾琏表示:“此辈深受国恩,不思报答,只知作威作福,然则普天之下,唯陛下可作威作福。”

  承辉帝听到这个回答,表情复杂的看着贾琏:“朕始信卿作实学之心。”

  贾琏沉默,陛下,你当我玩假的么?

  嗯,什么意思呢,承辉帝的含义,【朕知道你跟他们不是一路人,但不知道你在学问上也要跟他们决裂。】

  众所周知,贾琏走的是文人路线,状元出身。

  就算很多人要把贾琏开除圣人门下,却依旧有很多读书人认为,贾琏只是一个勋贵子弟读的圣贤书。

  离开皇宫的贾琏,心情轻松,这事情办的太简单了,都不用费劲的。

  贾琏决定继续休假,再有事情也不愿意出门干活了。

  过了两日,薛蟠又登门,见面后表示,他要定亲了,还是夏家的姑娘,问贾琏是否有空出席定亲宴席。

  贾琏沉默的看着薛蟠,看的他满头大汗后,这才淡淡道:“好自为之!”

  贾琏当然不会去,薛家还没那么大的面子。

  薛蟠碰壁的消息,很快在府内传开了,隔日,下人们都在传,王夫人又对丫鬟下人发作了,一点小事骂了好久。

  王熙凤气势汹汹的来问贾琏,事情是否属实,贾琏反问她:“属实如何,不属实如何?”

  遭到反问的王熙凤愣住了,脑子有点转不过来,也许是头一回见贾琏很不客气的反问,她有点懵。

  “总归是亲戚……。”王熙凤在贾琏的注视下,说一半就停了。

  贾琏表达了态度后,拍拍屁股走了,王熙凤一个人在原地生了一会闷气后,平儿上前劝她:“二奶奶,爷是什么人,您能不清楚?”

  王熙凤愤愤的跺脚:“我没生二爷的气,只是气有的人不识抬举,连累我吃爷的脸色。”

  平儿无语,没有再劝,只是腹诽:适才你来的时候,可不是这个嘴脸。你方才胳膊肘外拐,爷能高兴就怪了。

  见平儿不语,王熙凤又道:“薛家的银子,可惜了,全便宜王家了。”

  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贾琏出门奔着城南去了,甚至让人带话回家,夜不归宿。

  次日贾琏回家时,王熙凤拉着贾琏的手,哭了好一会,说了些后悔的话,贾琏这才安抚她:“别哭了,当心肚子里的儿子。”

  王熙凤这才作罢,此事就这么过去了。当日,有下人议论此事,传到王熙凤的耳朵里,被王熙凤撵走了两个长舌妇,事情才算彻底过去。

  许久没有出镜的贾赦再次来到贾琏面前,父子二人对坐时,贾琏冷着脸,贾赦也没说什么【不孝的小畜生】,反而笑着问:“如今贾政在外,二房王氏与宝玉也该让出中院了。”

  贾琏无语的看着便宜老爹,嘲讽道:“你想逼死老太太就去跟她讲。”

  贾赦听了一脸的无趣,起身骂骂咧咧的走了,没一会又回来,冲贾琏伸手。

  贾琏无语至极,自书桌抽屉里取了五百两的票子给他,贾赦不满道:“怎么才这点,以前都是一千两。”

  贾琏也不生气,非常平静的看着他:“爱要不要!”

  贾赦夺过银票,匆匆去了,继续骂骂咧咧。

  对于贾琏而言,贾赦只是个无用,只要不缺银子花,危害不算太大。先这么养着吧。

  只能说,贾琏的戾气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刚穿越那会重了。

  这日,尤氏派人来请,贾琏答应后来见,尤氏正在贾珍处,贾琏见两个丫鬟正在伺候贾珍,一个喂汤,一个擦拭嘴角。

  尤氏见他进来,示意丫鬟下去后,低声问他:“此处如何?”

  贾琏心动,还是忍下道:“不要无事生非。”

  尤氏这才作罢,请贾琏一道去自己的院子说话。

  “今日蓉哥儿去了玄真观,走之前叫我请你来。”尤氏说起正事,贾琏奇怪问:“玄真观怎么了?”

  尤氏一边伸手来探,一边娇笑道:“早起来了个坤修传的话,怕是有事,蓉儿心里没底。”

  没一会银蝶也掺和进来,一个时辰过去。

  刚刚收拾完毕,秦氏跟前的宝珠来了,银蝶去会她,宝珠道:“蓉大爷回来了,让我来请二爷。”

  贾琏在里面应声出来,跟着出了院子门口,看见表情复杂的秦可卿在门口等着。

  秉承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这一原则,贾琏浑然无事的招呼:“可卿怎么来了?”

  闺名是两人在一起时,贾琏装着不知道问她,秦氏告知的。此刻直呼其名,秦氏惊的连忙四周张望,好在只有一个宝珠在。

  默默的白了贾琏一个眼珠子,秦氏在前慢慢的走,贾琏不紧不慢的跟在后面。

  贾蓉在院子门口驴拉磨,见了贾琏如同见了救星,匆匆上前道:“二叔,玄真观那边又搞麻烦事情出来。”

  贾琏淡定道:“慌什么?慢慢说来。”

  贾蓉凑近了低声道:“甄家被抄之前,拜托了一桩事情。”

  贾琏听了心头微微一动,难道是妙玉?这个世界线已经乱了,也许不是妙玉呢。

第413章 贾琏也不容易

  “老不死的收了一笔钱,藏了一个人在馒头庵。”贾蓉一开口,贾琏就明白是妙玉了。

  事情提前了,看来是自己的锅。

  “有说藏的什么人么?”贾琏试探了一句,贾蓉轻轻摇头,看来是真不知道,贾敬肯定是知道的。

  “我知道了,此事当着没发生。”贾琏沉吟片刻,做出决定。

  贾蓉随即告辞离开,贾琏在书房内转了几个圈,心头一阵烦躁。这事情要不要上报承辉帝呢?

  思来想去,还是不能隐瞒,毕竟这里是京城,龙禁尉的耳目无孔不入,贾敬以为做的隐秘,实则毫无秘密。

  鬼知道妙玉身边有没有高手,安全起见,叫上八个家将,贾琏趁时间还早,去一趟馒头庵。

  紧赶慢赶的到了地方,主持急忙出迎,垫着脚往贾琏的身后看,鬼头鬼脑的,一看就是心里有鬼。

  “看什么看,没别人了。”贾琏不耐烦的说话,主持这才站好,低声陪笑道:“这不是敬老爷安排人在这挂单清修么?我怕撞上了。”

  贾琏没接她的话,反问一句:“人呢?”

  “在后院住着呢,年纪不大,排场不小。小苗不过三五个人,她有八个随从,后院全占了,贫尼只能住西厢。”

  絮絮叨叨的贾琏很烦她,塞给她一张五十两的票子,主持喜笑颜开的前面带路。

  绕过正殿,至后院门口,有妇人闪出来,贾琏掏出左轮对着她,这妇人道:“止步!”

  贾琏怒道:“我家的庙,你让我止步?”

  主持赶紧上前解释:“这是贾家大房的琏二爷。”妇人依旧不肯让开,张开双臂:“无令不可入!”

  贾琏收起左轮道:“那行,你去传话,贾琏求见。”

  妇人依旧没走,而是回头招呼另外一个代发修行的女子去传话,没一会内里出来几个人,领头的豆蔻少女一身缁衣,手持佛尘。

  原著里的妙玉,嫌弃宝玉粗俗,说他喝茶如牛嚼牡丹,此刻眼前的少女,一脸高冷,眼神不悦的看着贾琏:“居士所来何事?”

  贾琏看了一眼,确定是妙玉后,淡淡道:“没事,就是来确定一下,告辞!”

  真是说走就走,出了庙快马加鞭的进城。这可真是一个大麻烦,贾琏一刻都不敢耽搁。

  贾敬真要干点违法的事情,贾琏还不担心,给妙玉弄来,真是个祸事。

  进城后,贾琏也不回家,直奔宫里而去。

  承辉帝这边正在听裘世安汇报,得知贾琏求见,顿时愣了一下,随即笑问:“你猜他来作甚?”

  裘世安摇摇头:“猜不出来,这厮想一出是一出。”

  承辉帝笑而不语:“宣!”

  贾琏至御书房,入内见礼后,承辉帝问:“天快黑了进宫,有急事?”

  “玄真观的敬大爷,弄了个代发修行的少女住进了馒头庵,微臣见此人来路不明,怀疑与甄家有关。”贾琏开门见山的出卖贾敬。

  承辉帝听了面露微笑,他猜贾琏也是为了这个事情,贾敬那厮,真以为他能瞒天过海,人在江宁的时候,就有密卫在身边了。

  “爱卿有心了,人就安排在那,照顾好。”承辉帝面带满意的笑容,交代了一句。

  “如此,微臣心里有数了,微臣告退。”目的达到了,贾琏告退。

  等贾琏出去,裘世安过来道:“事君以诚,他还真说到做到。圣人与贾琏,可谓君臣相得。”

  承辉帝笑容满面,摆摆手,淡淡道:“朕也没亏待他!”

  出了宫门,贾琏后脊梁全是冷汗,果然承辉帝事先就知道了这个事情,真要瞒着不报,说不得在皇帝的心里埋一根刺。

  身居高位的皇帝看待下面的臣子,有时候很可能就是因为一件事情,彻底扭转了看法。贾敬年龄大了,贾琏还年轻,绝不可能替他冒险。

  这事情就算是过去了,至少确保了自己不会被牵连,贾琏继续在家休息,时间进入十一月半,休息够的贾琏总算是想起来要做点事情了。

  首先是办学的事情,这段时间贾琏在家也没总是闲着,写了不少贾氏实学的科普文章,有奖竞猜也恢复了。

  趁着热度没过去,贾琏招呼贾蓉,去了学堂的选址地。地方在城外,不是不能放在城内,而是城内地贵不说,还没太大的地方。

  城外就城外吧,贾琏看了一圈正在赶工的工地,院墙已经垒起来了,里头正在打地基盖房子。

  转了一圈后,贾琏还算满意,酝酿了这么久,下一步就要开启招生了。

  离开工地,贾琏去了研发司,衙门里日常冷清,只有三五个小吏。

  贾琏的出现,让研发司活跃了起来,毕道行与让阿让,也都从各自的实验室里出来。

  “让你们带的学徒,带的如何了?”贾琏直奔主题,这两人都各自带了五个学徒,跟着他们捣鼓,打下手的同时跟着学习。

  “很不错,学习的热情很高,也非常的勤奋。”让阿让对学徒们表示满意。

  毕道行有点不满:“能不能给找几个识字多的学徒,这些学徒识字不足五百,还要教他们多识字。”

  “都是从工匠的子弟中挑选出来的,能识几百个字,你就透着乐吧。”贾琏怼回去,毕道行也没反驳。

  谁家孩子读书了奔着做工匠来的,再不济也要去做个账房先生。也就是贾琏管着研发司,工匠有成绩了真能做官,工匠们才愿意把孩子送来。

  “对了,我在城外弄了个学堂,回头你们都去上课,实验室这么危险的地方,也该搬过去。”贾琏告知两人,这俩倒是无所谓,在哪不是干呢?

  毕道行问一句:“这次招生怎么说?”

  贾琏道:“面向全城招生,八岁以上,十二岁以下,都可以免费入学。学堂每人提供中午和晚上两餐。应该能招到不错的生源。”

  毕道行都听傻了:“这是办学啊,还是给人家养孩子?”

  贾琏没法解释担心找不到学生的事实,恼羞成怒:“就你问题多,稀盐酸制取酱油的工艺搞出来么?”

  毕道行缩了一下脖子:“弄了几十个样品,淘汰了一些,还剩下三个,看着问题不大,这两天就能出产品。”

  搞酱油的事情,还是那句话,要搞生产挣钱,没钱哪来的经费办学,没钱怎么养实验室。

  “你呢?硝酸制取工艺进展如何?”贾琏转头问让阿让,法国佬笑嘻嘻的拍胸部:“实验室制取不难,生产工艺流程还在完善。最多一个月,保证弄好。到时候大人别忘记给我升官。”

  贾琏答应的很干脆:“没问题!”有了硝酸,下一步就要搞硝化纤维,那玩意极不稳定,贾琏怀疑让阿让活不到发现稳定剂那天。

  其实还可以搞苦味酸,在东西做炸弹也不错,放火效果好。欧洲那边,一开始都拿苦味酸做染料,发现会炸后,用于做炮弹时,苦味酸与铁接触后,变得极不稳定,后来日本人找到了解决办法,就是内壁涂石蜡,隔绝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