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2章

作者:断刃天涯

  这里头牵涉到太上皇时期很多不美好的回忆,其中不乏血腥和残酷。

  “乖孙儿要读书是好事,年后让人寻摸一个好先生到家里来教就是。”贾母的恍惚很短暂,毕竟这是亲孙子,小孩子有啥说啥嘛。

  “回祖母,孙儿想去外面寻个书院读书。”这才是贾琏的最终目标。

  贾府的情况摆在这里的,日渐衰落成为定局,荣国府一群虫豸,没拿个愿意放弃奢侈的生活。就看他们干的那些事情,哪一桩都不是聪明人该做的。

  贾母大概是看到贾府隐患的人,所以才有了把元春送进宫里的举动。一个深宅大院里的妇人,儿子孙子都不给力,能做到的正确应对也就这么一个了。

  贾母还想着维持贾府的荣华富贵,奈何家里一群猪队友。

  如果贾府能一直兴旺,贾琏真不介意混吃等死,提前知道了破败的结局,贾琏必须要自救。这个自救的前提,是必须掌握话语权。如果继续躺平,还谈什么话语权,谈什么自救。

  想要获取话语权,读书做官是唯一的途径。从军的选择是否定的,从贾敬和贾政的身上,贾琏看到了当初贾代善那一代人的选择,弃武从文,放弃军权,求一个体面的结果。

  唯一令人担心的就是太上皇那边了,当年的贾政也算半个读书种子,结果直接被太上皇出手,荫萌了一个五品官,蹉跎几十年。不过话说回来,贾政混了几十年都还是那样,不是因为荫官的缘故,而是因为他自身就是不适合做官。

  “出去读书?”贾母自然是非常的意外,毕竟在家里呆着不舒服么?

  “正是!”贾琏很明确的回答,呆在家里读书最大的缺点,就是社交圈子太狭窄。将来要做官的话,就得有足够的人脉圈子,做官的互相帮衬才是这个时代的正经途径。

  科举正途是这个时代做官的途径,这条路可以说是卷王之路,呆在家里丫鬟伺候着读书,哪里还有多少心思往书里去呢?环境很重要,就得跟卷王们一起卷,卷出一个王中王。

  就算是卷不过,在那个环境里必定受益匪浅。

  “此事,你跟伱父亲先说好,老身自无不可。”贾母的语气淡了一些,贾琏知道该告退了,开口告辞,退后走了三步才转身出门,在门口看见一个穿戴华贵的妇人,贾琏上前行礼。

  “贾琏见过婶婶。”该有的礼数一点都不能少,尽管内心深处高度戒备王夫人。

  说到王夫人,贾琏从小说里的记载得出一个结论,这女人大概是不满足于掌握后宅,所以才要让王熙凤嫁过来,拿王熙凤当枪使,王夫人稳坐后台。将来即便贾琏袭爵了,王夫人依旧能稳坐荣禧堂,甚至还能把这对夫妻挤到东跨院。

  王夫人的聪明程度也就那样,王熙凤是个文盲,王夫人拿捏的很稳。

  现在贾琏既然来了,将来如何就不好说了。总之,拿了我的还回来,吃了我吐出来。

  王夫人容貌也就是中上水准,倒也对上了大户人家娶妻娶贤的标准。只是这个“贤”,还优待商榷,从小说里的描写看,王夫人肯定当不得一个贤,至少不是这个时代标准的贤。

  “琏哥儿这是大好了,可喜可贺。”王夫人在嘴上是没问题的。

  “多谢婶婶关爱,琏告退。”做足了礼数,贾琏没有多留。

  站在原地的王夫人看着贾琏的背影,心里不免悻悻,怎么就活过来了呢?

  回到居所无事可做,书房里找了本《论语》,让桂香泡来茶水,不紧不慢的看了起来。

  这一看就出事情了,朗读一遍之后,内容都记住了。这个就是金手指么?

  还有这个繁体字,得还好学学,不然遇见字不会读,不知道啥意思,那就难看了。

  好在提取的记忆中有两本字典书,书房里都有。贾琏分别找到《子汇》《正字通》,嗯,不懂的字可以随时查找,先把论语读了,再抄一遍。

  再有一个就是书法了,科举考试的书法为馆阁体,这个必须要练好的,写出来的字就跟印刷出来的一样,才算是合格。

  贾琏的肌肉记忆还在,拿起笔抄书的过程中,很快就能写出还算工整的字来。这让贾琏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前身的字写的一般,基本功是学过的,就是练的少。族学里的贾代儒教书不行,教孩子写字的能力还是合格的,能中秀才的人,字不会太差的。

  练字这事情呢,连进去了感觉还真不错,一笔一划的,贾琏找到节奏后,不停的练了一个上午,手腕都酸了,桂香进来叫吃午饭才停下。

  空气中一股幽香,贾琏吸了吸鼻子:“哪来的香?”

  “二爷练字过于专注,奴婢进来点檀香都没察觉。这不就是香炉么?”桂香掩着嘴笑了起来,抬手指着书桌上的一个铜香炉,这会已经没冒烟了。

  “原来如此,不想练字太投入了。”贾琏也笑了起来,这是好事。

  “这檀香有提神醒脑的功效,二爷这里每月都有半斤的月供呢。换季的时候,还有二两熏衣的香。”桂香张口就来,生活上一直归她照顾。贾琏不禁动了心思,回头王熙凤进了门,好像撵走了两个小妾,不知道有没有桂香一个。

  贾琏有专门的院子,撵走了几个随从后,还有贴身丫鬟桂香和三个小丫头伺候着,这顶级贵族的生活就是奢侈啊。人要是习惯了,想丢掉真是太难了,尽管这是万恶的旧社会,可是人就是这么贱,骂别人没问题,轮到自己的头上,要放弃奢侈生活,那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在床上躺着的时候,惦记的不就是如何把贾府的荣华富贵保持下去么?

  贾琏到了屋子里,三个丫鬟才开始布菜,保暖的盒子里取出来,炕上摆着小桌子,桂香递过来一个汤婆子道:“二爷先暖个手。”

  这汤婆子外面还有个皮套子,做工看着就精致的紧。

  暖了一会,菜也上来了,一个人吃饭八个菜,鸡鸭鱼肉倒也不稀奇,还能看见碟子里的大虾,这个就很难得了。为避免露怯,贾琏也没问这虾是哪来的,看这块头是海虾。距离最近的海边,怎么也得上百公里,送到京师来价格也便宜不了,普通人吃不起这个。

  肉焖大虾的味道不错,贾琏吃了两个也没多吃,就这菜吃了四个馒头,胃口特别的好。这四个馒头,怎么也得一斤。这季节有大白菜也不奇怪,这东西就是北方冬天的常见菜,其他的菜干、豆腐,不算是特别的稀奇。

  “父亲那里吃的如何?”贾琏想起贾赦那边,特意问一句。

  接下来讨好贾赦和贾母是必须的,尽快跳出荣国府的小圈子里,这是当务之急。

  “大老爷寻常每餐是二十个菜,干贝鲍鱼是一定要有的,年尾几日,熊掌也吃上了。老祖宗一顿饭少说三十六个菜,其中一道菜全是鸡舌头做的,每日单杀鸡就是一百只呢。”

  这顿饭吃了多少银子不得而知,肯定是少不了的。吃饭都是走公账,不然就贾母那个吃法,二十两月例银子,真不够她糟蹋几顿饭的。

  吃饱的贾琏起身往后院里走,再去求见贾赦,这次顺利的见到了,这便宜老子打着哈欠坐在椅子上,一副酒色过度的样子。

  贾琏依着礼数上前拜见,说了出去读书的事情。贾赦听了这话,懒洋洋的姿态陡然坐直了身子,漫不经心的眼神也变的锐利了起来,盯着贾琏看了好一阵才淡淡道:“出去读书么?小畜生倒是有志气,不过你记住了,以后别在人前提你梦里的女人让你读书的话。”

  这话对上了早晨请安时贾母的反应,贾琏不敢多问,只能继续道:“此事,还得劳烦父亲操心。”贾赦点点头:“此事易尔,京师有三个读书的好地方,勋贵子弟首选是国子监,一句话就能进去读。再有就是东城的育贤书院,这个有钱就能读,西城的青云书院要考进去。”

  贾琏明白了,悄悄的偷看贾赦脸上的表情,发现这便宜老子一脸的嘲讽。

  这是看不上自己读书的决心么?还是觉得自己没有读书的能力?

  “儿子想先去西城的青云书院试一试,能考进去最好,试试自己的本事。”贾琏当然首选青云书院,道理很简单,这是要考试才能进去的地方。

  贾赦听了再次露出嘲讽的笑容,淡淡道:“那就去试试,年后我安排几个随从陪你这小畜生走一趟就是,免得你不知道天高地厚。下去吧!”

  靠山山倒,靠人人走,凡事,还是只能靠自己啊!

  贾琏告退,回自己的院子里继续读书练字不提,大年三十这一天,早早起来就被一通折腾,沐浴更衣,桂香在耳边不停的念叨,荣禧堂的年夜饭,要给老太太和大老爷磕头之类的话,这边散席了要去东府那边……。

第3章 没人关心贾琏的意愿

  笔耕不缀的贾琏在书房里练了半个时辰的字,突然小丫鬟冲进来:“二爷,桂香姐姐跟人打起来了,快去看看。”

  贾琏放下手里的笔,赶紧起身出门,大步流星的跟着小跑的小丫鬟出来,出了东跨院,走了几十米就看见一堆下人围着看热闹。

  上前仔细一看,桂香正在跟人厮打,互相抓住对方的头发,边上的围观下人看的津津有味。贾琏见状大喝:“都给我住手。”

  桂香听到便松了手,对面的妇人趁机使劲以拽,拉倒了桂香。贾琏顿时一口怒气涌起,怒喝:“都给我闪开!”下人们连忙让开,贾琏上前时,那妇人已经清醒了,看着出现在面前的贾琏,吓的浑身发抖。

  贾琏没去管她,先扶起桂香,关心的问道:“可有伤着?”

  桂香见贾琏如此,心头不免一暖道:“不碍事,磕破了点油皮。劳二爷关心了。”

  那妇人噗通一下跪下,磕头道:“奴婢没看清,求二爷高抬手,放过奴婢。”

  不等贾琏说话,有了依仗的桂香指着那妇人打骂:“老贱妇,二爷乃荣国公嫡长孙,将来要袭爵的,何等尊贵的身份?你一介下人,仗着谁的势,敢在人前毁二爷的名声?”

  此言一出,性质立刻就变了,可见这个桂香是会说话的,抓住了问题的主要矛盾。

  巧妙的是桂香还点了一句,你仗了谁的势?

  “她都说什么了?”贾琏果断的顺着桂香的话进行追杀。人在荣国府这种地方,该狠的时候还是要狠一点,这个年月的人很重名声,没个好名声到外面去,那都是被人看不起的。所以,这个事情立刻引起了贾琏的重视。

  按说桂香该先交代清楚这个妇人的跟脚,但她只是轻轻的点了一下,贾琏决定收着点,没问仗着谁的势,这是不扩大矛盾的做法,毕竟现在还很弱小。

  “她说……,你让她自己说。”桂香说着顿了一下,然后怒视那妇人。

  十六七岁的桂香对上这个二十啷当的妇人,厮打的结果居然是两败俱伤,脸上没伤着,脖子上有几个抓痕,那妇人跪在地上低头求饶,地上掉了好些头发,都是拽下来的。

  那妇人不敢说,只是跪在地上不断的求饶:“二爷饶命,二爷饶命。”

  贾琏环视一圈道:“她说了啥,都有谁听到了?”一干下人立刻站的远远的,没人上前来说话。贾琏心里有了计较,看一眼桂香,这丫鬟有着丰富的宅斗经验,立刻指着一个小丫鬟道:“小豆子别躲,伱刚才也在听着,还跟着笑了的。”

  地上妇人听到这个话,立刻抬头凶狠的看小豆子,一个八九岁的小丫鬟。

  贾琏见状,上前就是一脚踹那妇人的脸上:“让你说你不说,老实的跪好!”

  这一脚把众人吓住了,贾琏素来性子温和,今天算是露出点狠辣来了。那妇人摔倒在地,立刻又爬起来跪好,生怕贾琏再踹她。被指出来的小丫鬟哭丧着脸从人群里出来见礼,哭腔道:“李嬷嬷适才说的是,琏哥儿读书,就如那新挖的茅坑——三天香。”

  这个比喻真是太接地气了,属于民间的智慧。

  贾琏听了意外的气不起来,这是别人对他的认知惯性,也算不得太过分的诋毁。

  不料这妇人突然喊了起来:“赖管家,救我。”

  贾琏回头一看,来了个中年男子,看穿戴是个体面人,走大街上能被人当员外看待。

  “琏哥儿,赖大有礼。”赖大上前见礼,作为荣国府的大管家,年龄又长,叫一声琏哥儿倒也不算大事。但是结合眼前这个事情,贾琏觉得事情好像没那么简单了。

  荣国府如今是二房的王夫人掌权,赖大作为大管家,有点倾向性很正常。

  出于这种考虑,贾琏沉默不语,只是拿眼神看着他,等他下一步的举动。

  这个反应出乎赖大的预料,一个小孩子有什么话不都直接说了么?这会贾琏表情看不出喜怒来,搞的赖大有点不会了。好在他也是经验丰富,上前低声道:“琏哥儿,借一步说话。”

  小说里的赖大,即便是在贾母面前,那也是有三分薄面的。现在的贾琏还是小孩子,再怎么装沉稳,那也不能太过了。贾琏意识到这点后,回头狠狠的瞪一眼跪地的李嬷嬷,这才转身往外走,等着赖大过来。

  无人处贾琏停步,赖大心里觉得今天的贾琏不太一样,但有说不出格所以然,本来就不是很熟悉,只是一直拿贾琏当孩子看,所以才有刚才的反应。

  “琏哥儿,那李嬷嬷是宝玉的奶娘。老祖宗最爱宝玉,爱屋及乌,今日除夕,没有让老祖宗为此事扫兴的道理。此事,琏哥儿即便是抬手饶了那奴婢,也不损分毫,反倒是下人们觉得琏哥儿是个宽厚的主子。”赖大算是把厉害关系说明白了,这事情可大可小。非要追查下去,万一背后是有人指使的,闹大了这年过不好。

  贾琏略作沉吟,眼神在赖大脸上来回逡巡,赖大有点不安的时候,贾琏这才扭头便走,走到李嬷嬷跟前,贾琏淡淡道:“今个儿给大管家面子,掌嘴十下,让你长点记性,免得今后忘了上下尊卑。”

  贾琏话音刚落,桂香就冲上去,一手揪住李嬷嬷的头发,抬手就抽。心里大概是恨极了,下手一点都不带留手的,啪啪啪的猛抽十个嘴巴子,李嬷嬷嘴角都肿了,这才松开退后。

  贾琏也没看任何人,掉头就往回走,脸上始终是沉着的,一看就是心情不好的样子。

  众人很快散去,有两个妇人上前给李嬷嬷扶走。

  “桂香,你也去看看大夫。”贾琏回到屋内,回头关心一句。

  桂香却不以为意,脸上笑容满面道:“劳二爷关心了,一点小伤不必去看大夫。今个儿奴婢出了心头一口恶气,看以后这荣国府的下人们,哪个还敢拿二爷嚼舌根。”

  贾琏听了不禁叹息道:“你啊,以后还是要小心点,别让人抓住手尾,我也还是个孩子,真有点事情,未必能保的住你。”

  桂香道:“多谢二爷关切,奴婢自会小心。”

  王夫人这边见到鼻青脸肿的李嬷嬷,自然是满脸怒色问:“谁下的手?”

  李嬷嬷身边的一个妇人帮忙解释,倒也没有添油加醋,就是说赖大来的及时。

  “废物!”王夫人骂了一句就过去了,让人去请赖大,奈何赖大有事出去了,只能暂时作罢。事情已经发生,贾琏就算不闹,对于王夫人而言也是如鲠在喉,万一贾琏跟贾赦说了呢?得想个好法子应对一下,免得生出乱子来,到时候贾母面前不好看。

  婆媳关系自然好不起来的,只是这个年月,婆婆就是后院的天,王夫人翻不了。

  时间快到了,王夫人也只能强忍忐忑的心情,去吃年夜饭。

  因为贾母的缘故,每年这荣国府里的人,都得一起吃饭,热热闹闹的兴旺景象贾母开心。

  到了正堂外,赶巧的是贾琏正好也到了。

  “见过婶婶,恭祝婶婶春节吉祥,身体健康,事事如意。”

  大过年的,贾琏自然是不吝啬好话。他一个体制内的老板凳,什么叫和光同尘,什么叫看破不说破,自然是心里很有分寸。李嬷嬷的事情,什么时候都能说,这个时候不能拿来说。说到底啊,这贾母还是偏心宝玉。

  说到现在还在吃奶的宝玉,所谓的衔玉而生,贾琏自然是认的。毕竟《红楼梦》开局挺玄幻的,作为一个无神论者,穿越都发生了,那就且信一下玄幻吧。

  “琏哥儿也好好的,这嘴还是一贯的甜。”心里有鬼的王夫人,这会倒是安心了三分,看这意思,赖大的工作做的不错,按住了这个小泼猴。

  得了王夫人递来的一份压岁钱,贾琏笑嘻嘻的谢过,让王夫人先走一步,自己跟后面。

  正堂内贾母高坐以待,王夫人上前一箩筐的迹象话说完,贾琏上前非常正式的磕头三响,口称:“老祖宗新年大吉,寿比南山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长流水,每天开开心心的坐在荣禧堂里,事事顺心顺意,笑口常开。”

  贾母开心的不行,连连抬手虚扶:“乖孙儿,快起来,这嘴今个儿是抹了蜜不成,来,这压岁钱拿好,来年外出读书,学业有成,考个状元回来。”

  各色人等次第来到,贾琏很自觉的退到角落里看热闹。贾赦和贾政来的比较晚,同样很正式的给贾母磕头,说一堆好听的。然后贾母宣布年夜饭开始,这会时间也就是下午的三点不到,贾母为首的一干妇人坐一桌,贾琏则跟着贾赦走,另外一桌上呆着。

  这时候贾琏见到了贾珠,一个柔弱的年轻人,相貌倒是好的。兄弟二人明显不怎么亲,互相抱手致意,问候了两句就算完事,没有深谈的意思。贾琏还从贾珍的眼神里看到了不屑,这位堂兄十四岁进学,又娶了娇妻,这回出在人生风光得意时,自然看不上不好学的贾琏。

  年夜饭吃完,贾母把贾政贾赦叫去说了一会话,各自散去。

  一群女眷围着贾母看戏,家里叫了戏班子唱折子戏,贾政跟着去了,贾赦则告辞走人,没回东跨院,而是去了东边的宁国府。贾琏跟着贾赦一道,本打算回去,不想贾赦对他道:“你因落水错过了年底的祭祖,跟着去东府那边说说话。你昏睡不醒的那会,你珍大哥可是来看过的,还送了好些补药过来。”

  呃,补药?我怎么没见过?问题只能在心里,这会肯定不能说出来。

  贾赦光小妾就六个,这还没算通房。所以,身体需要进补。

  贾赦难得的和颜悦色,却让贾琏生出了警惕之心,跟着后面的时候,脑子一直在转。

  果然贾赦有下文了:“你二婶给你说了一门亲事,王家大兄的闺女。老祖宗那边也点头答应了,一应花销走公中的账,此事你知道即可。你二婶初二回去就向王氏提亲。”

  明白了,完全明白了,这贾赦的眼皮子真不是一般的浅,就为了能省下一点说亲的费用,就把亲儿子给卖了。你作为荣国府的继承人,理论上你才是当家人啊。即便贾母尚在,以你的身份地位,给儿子说一门亲事,走公中的账本就是理所应当的,你却当做是占便宜了。

  贾琏算是看明白了,贾赦这个人不是一般的废物。废物也就算了,还极端的自私。

  嗯,自私这一点,贾赦算是继承了贾母的基因。

  贾赦这个人非常的懒,但凡看不到眼前利益的事情,都不愿意伤一丁点脑子。

  任何事情都没有他个人的享受和快活重要,别的都可以放一边。

  摊上这么一个便宜亲爹的贾琏,心情没法不糟糕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