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179章

作者:断刃天涯

  早晨起来的时候,贾琏都是闭着眼睛的,任凭桂香摆弄。

  都怪这会议放在早上开,下午开不好么?贾琏一路腹诽,到了地方也在打哈欠。

  形象,这东西有回笼觉舒服么?

  来的太早了,皇帝和阁老都没到呢,贾琏干脆趴桌子上打个盹儿。

  咚咚咚,有人敲桌子,贾琏抬头睁眼,一看是李三江,起身抱手行礼:“见过李阁老!”

  李三江倒是慈眉善目的拍拍他肩膀:“年轻人,要克制啊,身子是自个的。”

  贾琏被调侃后,无奈的尬笑谢过。随后进来的李驰,对贾琏态度也很好,微笑着点头回礼。郭衍就更不要说了,亲热的说了几句话,过去的嫌隙算个屁,如今是一条船上的。

  孔照和梁道远一直是老样子,不冷不热,正常姿态。

  会议开始,承辉帝直接点名:“贾琏,站起来说说研发司的事情。”

  关于研发司的报告,每人的面前都有一份,之前会议开场前,都看过了。说明这是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免得回头浪费时间,可以提前想想。

  贾琏又说了一遍,加深印象后才坐回去。

  现在户部没尚书,有心争这个位子的李三江立刻开口问:“贾琏,伱打算怎么处置剩下的八个不肯主动请辞的官员,还有户部、工部、内务府那些涉事官员。”

  贾琏站起先行礼,再开口:“李阁老可太看的起下官了,八位空饷,肯定是清退,一份公文的事情,倒是不难处置。各部官员就不在下官分内了,只能上报,等待结果。”

  李三江得了答案,也没打算继续追杀,毕竟这事情真不好处理,换他也是要息事宁人的。

  但架不住有人拱火,比如李驰就开口问:“陈规陋习太多了,老一辈以稳为主,缺乏闯劲,贾琏年轻,不妨说说你的想法。”

  贾琏目瞪口呆的看着李驰,就差问他一句【您是怎么做到把坑人的话说的如此冠冕堂皇的?】要不知道你是前任两广总督,我就信你的鬼话了。

  什么意思呢?人家王子腾有消息渠道,李驰收钱收的可爽了,很多事情都是他压下去的。

  比如,鸦片走私。这是朝廷下了禁令的,在广东那边形同虚设。

  为啥呢?一箱货从印度运到岸,利润最少二十倍。因为地方官员的不作为,眼下走私规模不但没降低,反而在增长。

  贾琏就建议王子腾,为了快速进入角色,拿捏大局,第一刀就砍这个,还要毫不留情。得罪人不要紧,反正也不打算在两代皇帝分出胜负前回京。被压在两广总督的位子上,干个两届甚至更长都不是问题。想捞钱,还是得这位子。更别说,王子腾还惦记安南侯呢。

  贾琏没少给王子腾出谋划策,得出的结论是李驰和李三江这两位阁老,这要坏事就是泼天的大案。这俩得到众多支持,那不是白来的,是无数的好处分润换来的。

  说起来也是,天下总督十三个,最肥的就是漕运总督,其次是两广。

  大把撒钱换支持,这是最合理的解释。要知道,太祖北伐,粮食不单单走漕运,还走海运。太祖走后,才改为单一的漕运。漕粮是啥?是京城百万之众吃饭的前提,只要拿捏住漕粮,哪个皇帝都不会轻易动漕运。百万曹工衣食所系,就是句屁话。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是沿着运河的各地官员,是上上下下的利益分配。

  对于李驰的挖坑,贾琏自然是装傻:“您说的太深奥了,下官听不懂。”

  郭衍很不厚道的笑了:“噗嗤!”

  李驰一脸的尴尬,因为其他各位同僚,都用幸灾乐祸的眼神审视他。

第248章 顶撞

  (标题是正经的!)

  你这是有多看不起贾琏,才用直钩钓鱼?

  承辉帝在心里吐槽!以前看李驰就不太顺眼,如今忍不住带上点厌恶的情绪。

  啥意思呢?你这玩的也太低级了,这么大岁数了,忽悠一个孩子,还没能得逞?

  关键是贾琏也很刚,直接装傻,我听不懂。

  这才造成了郭衍的笑场。

  孔照内心:自负之辈也!

  梁道远内心:这是没吃过亏!

  李三江内心:还好我缓了一手,不然丢人的就是我。

  郭衍内心:我都得供着这个小祖宗。

  只能说,贾琏的年龄很有欺骗性,李驰一时不察所致。

  “哈哈,失言,失言。”李驰很干脆的认错,这让贾琏给他的评级又加了点分。

  换成别人,刚才大致是要恼羞成怒的,但李驰就这么认了。

  贾琏提起小心,在场的哪一个不是千年的狐狸,轮不到自己张扬。

  孔照缓缓起身,冲承辉帝拱手:“陛下,臣以为,可下诏各部门自查吃空饷之事,并严令京师各部门,不得漂没,一经查证,严惩不贷。”

  最后的严惩不贷看着吓人,实际上前面的话才是重点,这叫“既往不咎,知错不改,下次再犯。”孔照能不知道这一笔烂仗么?士大夫的体面还是要照顾周全的。照顾到直接不提那帮人安排人去吃空饷的程度。主要这其中牵扯的人太多,甚至牵扯到李元。

  承辉帝抬手示意孔照坐下,并没有对其言论给与评价,而是看向贾琏道:“贾琏,漂没一事,你觉得能禁止么?不要害怕,大胆讲。”

  大胆讲?陛下啥意思?这是我的能置喙的事情么?

  这是不把我坑死不罢休的节奏啊。

  贾琏心不甘情不愿的站起来,表情自然很难看,各位阁臣倒是紧张了起来。

  承辉帝这个人,心思很难捉摸,鬼知道他跟贾琏事先都说了啥,借他的嘴放风。

  “陛下,臣所知不多,京官生活不易,倒是知道一二。要不,给京官加俸?”

  贾琏小心翼翼的说完后,一干阁臣的表情都是微微一变,这招以退为进,确实是狠招。

  加俸,加多少?这还不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么?

  加一两是加,加一文也是加。

  承辉帝压压手,示意贾琏落座后,这才对诸位阁臣道:“这是個不错的思路,先加俸,再禁止漂没。嗯,各位爱卿都说说看,有何办法杜绝该陋习。今日诸卿畅所欲言!”

  李三江开口道:“陛下,朝廷铸银币至今,并不能满足市面上所需。各地税银收上来后,都需要重铸一遍,火耗没有统一标准,问题很多。臣以为,可令各省就地铸银币,火耗所得,一部分上交户部,一部分作为地方官员收入的补充。”

  这是火耗归公的一个变种,但是在贾琏看来,居心险恶。

  可惜,这是内阁会议,贾琏没有开口的余地,只能阴沉着一张脸听着。

  承辉帝很明显注意到贾琏表情的阴沉,心里默默的盘算此举带来的后果,忍不住也皱眉。

  铸币的初衷是为了什么?为了搞钱,为了财政。现在你建议铸币权下沉?

  李三江觉得自己说的很有道理,心里不免得意时,发现现场其他人的表情非常平静,这很不正常。再飞快的瞟一眼皇帝,可谓面无表情。

  李三江赶紧找补:“此臣一点拙见!”

  不置可否的承辉帝做手势示意他落座,心里默默:说的很好,以后别说了。

  内阁就这么点人,都能搞出这些幺蛾子,可见朝廷官员在财政一道缺陷。

  是对财政不敏感么?非也,是只惦记个人的那点得失。

  承辉帝心里给李三江也定了性,就你还想兼任尚书,这一任之后,准备滚蛋吧。

  眼神落到梁道远脸上,作为次辅的梁道远也只能起身:“臣思虑良久,并无所得。财政一道,臣所知不多,不敢妄言,恳请陛下容臣回去想想,再行上奏。”

  心情糟糕的承辉帝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了,直接问:“哪位爱卿还有高见?没有的话,回去好好想想,都上一份折子言此事。”

  好在今天就是个吹风会,承辉帝要借各位阁臣的嘴,把漂没的风放出去。

  “下一个议题,民间禁绝火器,有官员胆大妄为,将最新火器卖给商家,万一落到反贼的手里呢?此举,形同谋逆,各位爱卿,议一议。”

  承辉帝强行更换了话题,并让裘世安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份调查报告,贾琏都有一份。

  【经查,涉事官员为驻守金陵的神机营参将王XX,副将牛XX。二人合谋,以一百两一杆的价格,出售所装备的新式火铳一百杆,所得好处私分。领兵统制牛继宗不知情。】

  具体细节不提了,大概就是这么一个事情。

  承辉帝见群臣不言,直接点名:“和水卿,你来说。”

  被点名的李三江只能站起抱手:“陛下,臣于漕运总督任上,听闻民间白莲教活动,也曾上奏言说此事,今陛下垂询,臣所虑者,恐此物落入反贼之手。”

  你还真别说,这次李三江的话就很对承辉帝的胃口,至少他有这方面的敏感!

  其实是报告上写的清楚,形同谋逆。

  贾琏又开始犯困了,新式火铳的事情,对他来说没啥可说的。白莲教三个字一点都不提神,毕竟小时候课本上提到白莲教,用的是“起义”两个字。

  镇压民变这种事情,贾琏是不想再做第二次了。

  走神的贾琏就看着几个阁臣突然精神了起来,拿白莲教的事情大做文章,一副必须扼杀的样子。多大仇?多大恨?

  哦,这是专业造反组织,那没事了。

  你说这些文臣们最怕什么?外敌打过来都不带皱眉的,他们就怕内部的造反。

  这当然是没有发生之前了,发生之后呢,伱再看几位阁臣,没一个主动请缨的。

  贾琏算是看透这些文臣了,不是没能力,只是没啥担当。

  通俗一点,拿着CEO的待遇,却把自己当做打工人。

  咦,好像我也是这么想的,那算了,不批判他们了。这回旋镖来的太快了。

  走神的贾琏今天没有记录任务,另外两个舍人正在奋笔疾书,努力表现。最近陛下多有不满,这饭碗要砸,前程要毁,必须努力表现了。

  无聊的贾琏拿起面前的报告看了起来,看了一会就来劲了。

  这白莲教进入大周朝之后,还真就搞过三次事情。都是发生在太上皇年间。

  规模都不大,每次都是因为行事不够机密,三次都被及时扼杀。

  最大的一次发生在济州码头,闻香教突袭占领码头得手后攻城,知府率先跑路,导致济州陷落,一时间甚嚣尘上,后来是济南巡抚带兵剿灭。

  看资料,那一次杀了个人头滚滚,三万人因此丧命。

  道理很简单,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但作为勋贵,贾琏很纠结。上次去郧阳也是如此。

  承辉帝登基后,零零散散的地方也汇报了十几起发现白莲教的情况,总之不论什么组织,地方官员都会扣一顶白莲教的帽子。相比之下,龙禁尉严禁多了,报告里标注的很清楚。

  贾琏突然想到一个事情,那就是天理教,这波人好像就在京师活动。

  念及于此,贾琏突然打起了精神,仔细的看完这份报告,发现龙禁尉并没有提到。

  贾琏忍不住皱眉,毕竟真实历史上,这帮人是真的付出行动了。

  具体哪一年,外挂都没用,当初也就是在某本书上扫一眼,没看时间。

  承辉帝注意到贾琏的表情变化,想到这厮之前打瞌睡,忍不住想敲打一下。

  “贾琏,想中午吃啥呢?”承辉帝理所当然的认为,这狗东西又在摸鱼。

  被惊醒的贾琏惊的站起:“啊,陛下有事?”

  换成别的臣子呢,一个失仪没跑了,一个月俸禄肯定没了。

  但这是贾琏啊,承辉帝就是想为难他,没打算收拾他。

  “朕问你在想啥?”承辉帝总算找到了点调剂来缓和无聊的气氛。是真的无聊,阁臣们对待白莲教是认真的,各种办法都想到了,什么严厉督促地方之类的。

  总是不能说到问题的本质上,本质是百姓生活没盼头,这才要找寄托。朝廷指望不上,不得指望别的么?

  这帮阁臣肯定不是废物,但心思肯定不跟皇帝一个赛道。

  “臣在想,太上皇大寿在即,要不要在京师搞一次扫黑除恶专项行动。”

  承辉帝听了想骂娘,竖子,你是多喜欢搞事?京城这些日子,被折腾的还少么?

  难怪你没接受地方帮派的好处,感情你在这等着呢,五城兵马司的人是你爹么?

  “坐下,闭嘴!”承辉帝果断的开口,贾琏熟练的坐下,闭嘴。

  会议最终形成了两项决议,却与吃空饷和漂没毫无关系。

  其一,私卖军火的官员斩立决,涉事商家拿下后严查背景。其二,用最严厉的语气,发一道公文,严查白莲教在全国的活动。

  就在承辉帝准备宣布散会时,贾琏却站起道:“陛下,白莲教要查,但不能是地方官府去查,龙禁尉负责查案即可。”

  话音刚落,群臣色变,梁道远气急败坏道:“竖子,此内阁会议,怎敢妄言?”

  贾琏这次没有丝毫退缩的意思,而是硬顶回去:“陛下,交给地方官府,意味着他们可以随意的给百姓扣一顶教匪的帽子,夺人家产。不是臣不放心地方官员的操守,实在是臣见的太多了,郧阳民变乃人祸。”

  新入阁的三位,此刻总算见识到贾琏的“跋扈”,当着阁臣的面,对形成的决议质疑。

  仅仅质疑还罢了,直接喊出了“人祸!”

  承辉帝并没有发火,而是看向了孔照,首辅大人缓缓回答:“暗查即可,各地方官府,只能暗查,掌握信息后上报,不可轻举妄动。”

  贾琏听了嗤的一声冷笑道:“没好处的事情,地方衙役不会当一回事的,暗查?如查吧!”

  孔照可不是其他人,直接一顶黑锅扣上来:“陛下,老臣无能,请乞骸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