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123章

作者:断刃天涯

  听说伤口有毒,贾琏并不担心,我都穿越了还死在毒箭之下,我的挂不是白买了么?

  有挂,就是这么蜜汁自信。

  现场的两个御医也是啧啧称奇,本以为最快也要等明天才会醒来,没曾想才两個时辰就醒了。都说是贾琏天赋异禀,身体棒棒。

  见张廷恩进来上前关切的要问话,贾琏微微摇头示意,然后扭头对御医道:“劳驾各位出去外面等着。”御医也好,小太监也好,龙禁尉也罢,呼啦啦的全出去了。

  张廷恩表情肃然的凑近了,贾琏低声道:“恩师,转告陛下,事有蹊跷,当镇之以静。”

  张廷恩严肃的点点头,起身就走。抬软轿的小太监换了一批,飞奔往回。

  尽管不知道贾琏为何会这么讲,张廷恩也没立刻追问。

  贾琏的逻辑其实很简单,他要是出事了,谁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肯定不能是文官集团,举人们闹事是表现,皇帝的棒子落下来,砸的能是谁?

  勋贵们会怎么想,贾琏是给皇帝背锅才出事的。

  皇帝,勋贵,文官,三足鼎立的局面,一家伙皇帝被孤立了。

  这个结果很难不让人怀疑那个平时存在感不强的太上皇。

  张廷恩离开后的乾清宫里,气氛虽然缓和,但依旧混沌不明。

  矛盾只是被暂时搁置了,并没有解决。对此,双方都选择了沉默,等待张廷恩。

  带回来的消息会引发什么后果,大家心里都没底。也许是再次点燃!

  前后差不多一个小时,张廷恩回来了,匆匆进门的脚步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张廷恩入内后,径直走到承辉帝身边,抱手见礼后,上前低语一番。

  三位阁臣竖起耳朵,也没有听到只言片语。只听承辉帝失声惊呼:“真是如此?”

  张廷恩极为肯定:“确实如此,臣不敢妄言。”

  承辉帝良久不语,最终点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便待龙禁尉查出个结果再论。”

  张廷恩见礼后退回孔照身后,承辉帝脸上恢复了平静道:“贾卿的意思,镇之以静。朕以为然!且待查案结果。”这话说的,几位阁臣脸上非常的难看。我们这些人在这费了多少唾沫都没能说服你,那边一句话就说服了?

  尽管知道承辉帝很大的可能就是在恶心大家,孔照这位首辅也只能抱手施礼:“臣遵旨,臣请陛下伏允,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方介入,共同调查此案。”

  这一次承辉帝没有坚持,而是很干脆的表示:“可!”

  贾琏这边其实已经能下榻了,但是仔细一想,还是决定继续躺着。

  只是对前来伺候的小太监提要求,让他转告夏守忠,要回家养伤。

  小太监不敢怠慢,立刻去通报。不料没出门呢,裘世安先进来了。

  屏退左右后,裘世安笑眯眯的坐在凳子上,关心的看着贾琏道:“陛下不便来,托我来问问,小公爷有啥想对陛下说的。”

  贾琏谢过裘世安后,低头沉吟一番才道:“矛盾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琏以为,陛下应能分清楚主次,辨明利害。我年幼,认知不足,不敢妄言。另,恳请陛下伏允回府养伤。”

  裘世安没说话,而是继续看着贾琏,眼神里如同在问:没了?

  见贾琏笑而不语,裘世安叹息一声道:“小公爷其实可以糊涂一点的。”

  贾琏听了笑道:“琏谢过裘公,奈何身有所负,不敢轻慢。”

  裘世安起身微笑道:“贾恩侯好福气!”

  回到乾清宫,这里已经散了,夏守忠也不在跟前,裘世安上前,低声禀报后,承辉帝听了频频点头:“诚如是!贾恩侯外强中干,贾存周有心无能,东府更是不堪的烂泥潭,为难贾琏了,小小年纪要担起这一切。”

  承辉帝可以指点江山,裘世安只能假装没听到,等了一会,承辉帝又道:“让龙禁尉派人护送贾琏回府,再挑两位御医盯着。告知御医,贾琏出了半点差错,两家人陪葬。”

  承辉帝不是在危言耸听,御医都是些什么情况,他大概是知道一些的。从裘世安的转达中,承辉帝已经意识到贾琏的担忧所在。只要贾琏安然无事,未来的贾府就不可能出现立场问题。贾琏不在了,贾家的立场一定会站歪。

  (PS:突然想到元春省亲的过程,各位有没有觉得鬼气森森。四十岁以前,对红楼梦是带入宝玉的角度看,实在是喜欢不起来,四十岁后再看,带入的是旁观者的角度,顿觉豁然。)

  视线回到荣国府,荣禧堂上,贾母穿戴整齐,手扶黎杖,安坐如山。

  贾敏坐在一旁,同样是安静的等着。

  贾赦、贾政相对无言,同样是默默的等着。此前贾母有言,如有聒噪者,打出荣禧堂。

  这个时候的贾母格外的清醒,任何举动都要等贾琏那边的结果出来。

  如果贾琏不测,贾母准备一身盛装前往紫禁城求见陛下,豁出去这条老命也要计较一番。

  真就是准备好了,实在不行就一头撞死宫门口。

  没法子,苦心经营这么久都没有看到贾府再兴的希望,好不容易出了个贾琏,就这么没了,老太太不疯才怪。一条老命,能把一大堆人拉下水,值!

  贾琏若安然无恙,那就一切听贾琏的意思来办。

  这就是贾母亲口表的态。至于两个儿子的心里怎么想的,老太太不关心了。

  贾宝玉这块玉是未来的指望,哪有贾琏这个现在的宝贝来的香?

  大脸宝最怕他爹,此刻站在一旁,浑身不自在,仗着平日贾母宠爱,上前来抱着她的腿摇晃道:“老祖宗,你笑一笑啊,孙儿害怕。”

  贾母低头看他一眼,抬头对王夫人道:“宝玉还小,带他下去。”

  王夫人赶紧起身,拉着宝玉出去,宝玉要打滚耍赖,他老子贾政一道眼神过来,顿时乖乖的跟着去了。荣禧堂内又恢复了沉重肃穆的气氛,年幼的黛玉只是走到祖母身边,伸手摸祖母的手背,脸上很努力的笑了笑。

  贾母眼神里有了点慈祥,摸了摸黛玉的脑门道:“黛玉也去歇着吧。”

  于是黛玉也下去了,至于其他人,连进荣禧堂的资格都没有。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一家人午饭都没吃,距离贾琏出事的消息传回已经过去了三个时辰。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待见门口赖大气喘吁吁的进来:“各位主子,宫里来人了。”

  众人同时站起,旋即见一个内侍疾走而入,一点不带迟疑道:“小公爷无大碍,已经由龙禁尉护着回府养伤。”

  贾母心头一块石头落地,顿时腿一软坐了回去,随即口中大声道:“快谢过这位公公。”

  得了好处的内侍谢过贾母,绝不多留,转身便回去复命。

  没一会又有家将入内通报,琏二爷回了东跨院自家的院内,派他来传信,请祖母与各位长辈安心。贾母听了立刻吩咐更衣,换下一身正装,吩咐人准备软轿。

  贾母为首的一干女眷,登软轿出垂花门后,又换了轿夫南行一箭之地,出西角门后转东,至东跨院南角门入内,直奔贾琏的院子。

  此前贾赦贾政已经先一步骑马赶到,在主人房内说话。

  “可知是哪个做的?”贾赦急吼吼的发问,贾政虽然没问,表情亦是如此。

  贾琏对贾赦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见贾政也是如此这般,心里更是凉的麻木。

  “我去哪里知道?父亲,二叔,你们也不要去查去问,这些日子,安心在家呆着。”

  知道跟他们解释不清楚,也是担心吓着他们,贾琏干脆什么都不解释。

  贾赦听了怒道:“岂有此理!贾府颜面何存?”贾政依旧不说话,还是跟着。

  贾琏个人的感受,伤口微微疼而已,只是不想给两位错觉,继续装着起不来道:“陛下自会给贾府一个说法,怎么,父亲还想带着家将上街发疯不成?”

  本该担起责任的两位长辈,却没能发挥作用,贾琏被搞的耐心全无。

  贾赦被说的脸上无光,破口大骂:“小畜生,要造反么?”

  不待贾政劝说,身后贾母等人进来,见状便喝道:“住嘴,你哪有半点为人父的样子。”

  贾敏倒是开口劝道:“母亲,大哥也是急的才口无遮拦。”

  贾母环视一周道:“敏儿留下,余者且退下。”

  待屋内仅剩下三人时,贾母才缓缓坐在榻旁凳子上,看着贾琏低声道:“吓死祖母了。”

  贾琏拉着贾母的手,先与贾敏交换一个眼神后,这才柔声安抚;“事先孙儿便有预感,内置了软甲,怕的就是有人借机兴风作浪。如今朝局混沌,陛下必能看清局面,做出妥善的应对,贾家无须做任何事情,只要安静的等待,必能有所收获。”

  面对贾母,贾琏也只能说一些简单的道理。

  老太太见贾琏无事,已经没那么着急了。听贾琏这么一番话,贾母还是有所悟,只是不多。犹豫片刻才问:“可需祖母进宫求见太妃?”

  贾琏手上加了点力气,握紧贾母的手:“万万不可惊扰后宫,贾家必须无条件相信陛下!”

  贾母这才道:“如此,祖母知道了,乖孙儿安心养着,所需只管让人去公中拿。”

  事情说清楚了,余者此地入内,各自一番安慰不提。

  待众人皆散了,贾敏却没有走,以查看可有不周的理由留下,待再无旁人时,贾敏才问:“可有定见?”贾琏也不隐瞒:“事涉两宫,绝不可轻举妄动。”

  贾敏急了:“这一箭之仇,怎可不报?”

第175章 真亲戚

  车队在大道上卷起阵阵烟尘,速度减缓后,烟尘随风一点一点的散去。

  走在最前面的贾蓉归心似箭,马背上回头看一眼居中的马车,依旧稚嫩的脸上露出厌恶。

  【老东西,怎么没死在辽东?】这些日子没少挨骂的贾蓉,心情极为糟糕,盘算着今日给老子送到家里,晚一点找个他老子的姨娘处过夜。

  真的站在贾珍面前时,贾蓉依旧没有反抗的勇气,任凭打骂。只有背着他,才敢乱想。

  城门口有点奇怪,进城的人不怎么检查,出城的人却挨个检查。几个龙禁尉手按刀把,目光凶狠,遭遇检查者,无不乖乖的就范。

  “虎口有老茧,拿下仔细审问。”门丁喊了一嗓子,被拿下的人并没反抗,而是乖乖的跟着龙禁尉的人去了。这一位多半心里没鬼,实际上这种方式可谓大海捞针,徒费人力。然而这个节骨眼上,没人敢说半個反对的字。

  贾蓉看着惊讶,下马上前,寻了龙禁尉头目处,塞过去二两银子,压低嗓音问:“老兄,出什么事情了?”龙禁尉头目收了银子,冰冷的脸上多了点笑容:“荣国府小公爷遇刺,陛下震怒,责刑部、都察院、大理寺、龙禁尉联合彻查此案。”

  “什么?”贾蓉惊的连连后退,龙禁尉头目露出玩味眼神时,贾蓉才想起来解释:“在下宁国府贾蓉,家父在车队中。”龙禁尉头目这才收起肃容,笑着抱手见礼。

  贾蓉赶紧督促车队加紧进城,同时报知贾珍。马车里的贾珍也惊的面无人色,失声道:“怎会如此?怎会如此?此番我在辽东遇事,琏哥儿在京中遇刺,有人见不得贾家的好么?”

  ………………

  天气越发的热了,竹床上的贾琏,肩膀扎着绷带,简单的披一件薄长衫,腰带没扎好,松垮垮的露出两块肌肉。

  换了发式眼睛还有点红的桂香,手里拿着蒲扇,侧坐着给贾琏扇风。

  也不知道是不是热的,平儿站在近前时,面色发红,视线躲闪。

  贾琏遇刺,王熙凤没法子亲自来,只好让平儿走一遭,看看具体情况。

  “昨日小姐知道消息时已经天黑,急的一晚上没睡,一大早让我来看看。”

  平儿的解释很有意思,贾琏听出了其中的味道:“怎么,王家人消息不畅?”

  平儿低声道:“倒也不是,老爷在外为官,两位兄长担心小姐,说是等一等再告知。”

  看着小心低头的平儿,贾琏似笑非笑,倒也没有为难平儿的意思。就是突然想起87版电视机里王熙凤说的台词,王家的地缝扫一扫,都够贾家花销。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可见贾家的情况不妙,如果不是黛玉进了贾府,拿着林家的二百万两横财,贾家早撑不下去了。一个园子修下来,王熙凤开始不断的当首饰了。

  贾琏思维散发,平儿急的额头上汗珠溢出也不敢擦,心里暗暗抱怨家里的两位少爷。

  桂香看似安静,手上的速度不自觉的加快,心跳也加速了一些。王家小姐注定是正房,将来过门了,怕不是要给自己厉害看看的。如今二爷借着此事发作,我是劝还是不劝?

  “姑爷,小姐的心里,可全都是您啊。”平儿上前一步,低声为王熙凤说好话。

  贾琏被打断了思维散发,收回心神,见平儿难掩焦虑,忍不住笑道:“想什么呢?风儿注定是明媒正娶的正妻,我怎么会有半点疑她。倒是你,胡思乱想的,将来跟着过来,看我怎么收拾你,今日且记下你一笔账。日后再算。”

  平儿顿羞了个大红脸,女儿家已经陪着王熙凤一起看过秘籍了,将来王熙凤不方便时,她要顶上的。总归是不能便宜那些狐狸精,至于桂香嘛,这个没法子了,姑爷身边就这么一位,这样守身如玉的富贵少年,几近孤例。

  调侃一番平儿后,门口丫鬟来报,御医要来换药。平儿自觉的站在一旁,御医拎着药箱进来。御医解开绷带,检查伤口后,忍不住叹道:“小公爷自备的酒精,冲洗伤口确实有效。过一晚上的功夫,伤口依旧没有红肿,实在是难得。”

  说着御医取了瓷瓶出来,倒出刺鼻的酒精,冲洗伤口,换了药后,重新包扎。

  “伤口虽深,却无发红化脓之虞,最多十日,即可痊愈。”留下一句话,御医起身告辞时,再次谢道:“小公爷以家中不传之秘相告,下官为天下伤者谢过小公爷。”

  贾琏笑道:“不必谢来谢去,说起来我还应多谢你呢。”

  御医告辞出去后,平儿这才有话要说:“姑爷,家中不传之秘,岂能轻易许人?”

  贾琏看她一眼道:“没你想的那么夸张,酒精主要用于外伤,为军中将士受伤后加一点治愈率罢了。怎么,风儿是不是听到些什么?”

  平儿看一眼桂香后,轻咬红唇,上前挨的近了,低声道:“过年姑奶奶回娘家时,向夫人抱怨了几句,说是贾家大不如前。还说,大房的老爷只知道往东跨院里扒拉,一文钱也不肯让公中的。还说,这个家当的累,让小姐嫁过去赶紧把管家的事接过去。”

  贾琏听了沉默不语,原著中惧内的贾琏,难道不是因为财权失守的缘故么?

  念及于此,贾琏忍不住叹息道:“二婶倒也没有信口开河,贾家确实大不如前了。你告诉小姐,万事有我。”突然间贾琏又想到了黛玉自小服的人参养荣丸,林如海的后事,可是贾琏去帮忙办的,王熙凤口中的二百万两横财,啧啧啧。

  难怪王夫人处心积虑的要让宝玉娶薛宝钗,这哪里是娶媳妇,明明是看上人家的银子。

  说到底,还是贾家这些男人不争气,贾母也是有责任的,家中的情况她能不知道么?维持那点奢靡的虚荣,适当的缩减开销,这日子就不能过了么?

  平儿又道:“小姐还让婢子告知姑爷,婚礼又要花一大笔银子,姑爷给的那些银子她一分不动,嫁过来时做家用。”

  贾琏听了这话,心头甚是贴慰,平儿的也是胸有锋刃的,这不当着桂香的面,该争的一点都不带让的。怎么讲呢?别看没过门,依旧要压过你。

  “婚礼的事,贾家姑奶奶在操办,公中想多花银子,姑奶奶未必能答应。其中的究竟,一时半会的也说不清楚,以后二奶奶过门了,自然能知道。”桂香也不是吃素的,立刻反击。

  贾琏扭头看她一眼,抬手轻轻地在臀上一击:“多嘴!”语气和举动,极为亲密,平儿看的清楚,心里默默记住。回去一定要跟小姐说清楚,桂香在姑爷心中的地位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