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大国复兴,从收复外蒙开始 第285章

作者:捞德一

法国、意呆利、米国也从本土,调了大量的军队过来。

陆海军合计加起来,超过三十万兵力。

这可以说是,近几十年来,西方各国联合行动,发动的最大的一场战争。

当然,光有兵力也不行。

五国的工业体系,开足马力,每天生产出大量的枪支弹药,后勤辎重。

许多坦-克、飞机,生产组装后,装上货船,漂洋过海,一批批运送到东南亚的军事基地。

为了这一战的胜利。

五国计划调集五千辆坦-克,一千架飞机过来。

可谓是赌上了国运的一战。

毕竟,调集这么多兵力,生产这么多装备物资,跨越一~个半球,所需要耗费的钱粮,无法想象。

他们必须要胜。

而且要摧枯拉朽的大胜。

否则,国内的压力,立刻就能将五国镇府压垮。

在五国积极备战的时刻。

国内也没有闲着。

张作林知道,下一场战争,不仅是五国赌上国运的一战。

也是决定龙-国国运的一战。

二十七年前,甲午战争输了,大清一蹶不振。

这次要是还输了,那龙-国就算完了。

张作林收归各省后,立刻着手军政改革。

将所有地方军,全部收编重新调整。

划分为六个军区。

分别为东北军区,华北军区,华南军区,华中军区,西南军区,以及西北军区。

每个军区,选出一位军区总司令。

因地制宜,制定军政改革新政策。

包括制定严格的军纪军法,重新划分权利比重。

军政军政,军权与政权不能失衡。

每支军队,都需要设立一名政委,对军权掌控者,实行有效监督。

同时,还要进行责任细化,参谋部重构工作。

军人就负责打仗,参谋则负责文职。

起到一~个互相监督制衡的作用。

不能让一家独大。

之前,为什么各地这么多割据军阀。

说到底,就是权力失衡,武官总览大权,文官都是摆设。

独裁统治,可不就容易产生割据军阀。

这一套军改政策实施下去。

中~央极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掌控。

当然,也有一些地方军阀,不愿意把权力交出-来。

对于这些人,张作林毫不手软。

先撤职,再审判,后定罪。

一套流程下来,那些不听话的军阀,就变成了叛国罪人。

人人得而诛之。

桂系军阀陆荣廷便得到了这份待遇。

失去中~央承认,没了统兵的法理性,哪怕他手底下的军官,都忠心耿耿。

但辖区的百姓和底层士兵,肯定都不愿意为他卖命。

随后,孙忠山在廣州起兵,高举讨伐叛国罪人的大旗,向桂系进攻。

另一边,滇系军阀唐继尧,也发兵讨陆。

最后,陆荣廷落了个众叛亲离的下场,被讨伐大军生擒,押送燕京审判过后,处于死刑。

这一场杀鸡儆猴的举动后。

全国各地,再无反对之声。

一场改天换地的军政改革,迅速推行下去。

东北军区总司令,由坐镇汉城的李广担任。

华北军区总司令,由坐镇保定的吴佩孚担任。

华中军区总司令,由坐镇安庆的徐树真担任。

华南军区总司令,由坐镇廣州的孙忠山担任。

西南军区总司令,由坐镇昆明的唐继尧担任。

西北军区总司令,由军政部部长苏远兼任。

每个军区,都下辖好几个省的军队。

重新编制,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但效果也很明显。

在改革过后,军队的素质提高了不少。

许多靠溜须拍马上来的军官,全都被清理了出去。

那些如同土匪的兵痞,也都被踢出军队。

剩下的,都是有真本事的军官。

军队风气好,军纪严明,队伍才有战斗力。

一番整改后,各大军区几乎都裁撤掉了三成的兵员。

给臃肿的地方军团,瘦了瘦身。

别看人数少了,但军队的战斗力,却是呈直线上升。

…………

军改只是强军的第一步。

苏远在燕京时,曾经给张作林拟定下三条国策。

强军!强兵!强民!

称为三强计划。

第二策,强兵的兵,并非是士兵,而是兵器。

也就是兵工厂等重工业发展。

如今,国内的重工业太少了,也就东北稍微能看。

其他地方,连条枪都造不出-来。

苏远将外草原的军工专家,派遣到各省,进行兵工厂建设。

飞机、坦-克这些不用想。

至少,要让每个省先弄出一条半自动步枪生产线。

等到西方列强入侵的时候,总不能还拿着三八大盖,甚至刀枪棍棒,跟敌人作战吧。

随后,他又派遣了许多采矿专家。

到各地去开矿。

半岛的铁矿,东北的油田,晋省的煤矿等等。

龙-国地大物博,资源众多。

这些埋在山下的资源,自己不挖,迟早要让英法美日那些强盗挖走。

有资源,有技术,有人才。

全国各地,一座座兵工厂拔地而起。

大量武器弹药生产出-来,让各军区的部队,装备上了。

张作林、曹坤等人,晚上做梦都笑醒了。

他们从未想过,有一天龙~国竟然能实现枪弹自由。

最后一策,则是强民。

重工业强兵,轻工业强民。

一~个国~家,光有重工业是万万不行的。

历史上,苏毛身为超级大国,能与米国争霸世界。

靠的就是极为发达的重工业。

但它输就输在,重工业太发达,轻工业又太拉跨,拖垮了国力。

国-家不止要有枪有炮,还要有粮有衣。

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如何生产。

苏远在东北扶持民~族企业。

在皖省创办纺织厂。

在齐省打垮世家,收回田地,制造农耕机。

在陕省建造面粉厂,发展面粉产业。

在甘省建化工厂,推广大棚种植。

在清海修制盐、化肥厂,搞灭佛运动。

这种种举动,都是强民政策。

这些事情,短时间收益不显,但等个三年五年,龙-国经济必将迎来一波腾飞。

有钱有粮,才能实现大国复兴。

苏远为了下一盘大棋,从西跑到东,又从东跑到西。

种子已经播下,只等生根发芽。

…………

风沙漫漫,天色昏黄。

由于迪化处于两个大沙漠之间,一年四季,都是这种大风沙尘。

这也给当地的生活生产,带了极大的不便利。

苏远与杨增新,行走在迪化的城墙上,笑问道。

“杨总督,清朝时期,疆省以前的省会是伊犁,你怎么没想过把省会迁回去`.。”

杨增新一愣,摇头笑道。

“自从外西北被毛子人割走后,伊犁就变得很不安全了,时常有外敌来骚扰。

伊犁河谷一马平川,没有关隘防守。

唉,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