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捞德一
如今西方国-家的化肥产业,早已建设的十分成熟。
而国内才刚刚起步。
身为一~个农业大国,没有化肥,想要养活四万万百姓,何其之难。
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转眼又是半个月。
群号
8117
37666
新军已经组建完毕,编制为一~个骑兵师。
总计一万两千人。
都是从马家军里面挑选出-来的精锐。
不说比得上西北骑兵,至少要比刚入伍的新兵蛋子,强上许多。
苏远将骑兵师分为三个旅,分别交给赫尔巴、哲哈巴、莫拉坦。
让他们去清海各地剿匪练兵。
为接下来,发兵藏省做准备。
“将军,刚收到消息,疆省总督杨增新通电燕京,承认归属中~央镇府。”
这天中午,赵国忠匆匆来到指挥部汇报。
听闻此消息,苏远脸色露出一丝笑意。
如此,倒是省去了一些麻烦。
“杨增新可有提什么条件?”
“没有条件,不过,他说伊犁目前有一股境外势力,希望将军能够派遣驻扎外西北的大军,协助剿灭。”
苏远目光一闪,抬手示意他坐下。
“详细说说。”
赵国忠坐在一旁,将疆省的情况,仔细说了起来。
原来,自毛子十月革命以后,有一支沙毛残部,流窜到了疆省,占据了伊犁。
企图在伊犁建造一~个反苏基地。
这些年,杨增新多次派兵,从迪化进攻伊犁,偶有几次胜利,却无法将那支沙毛残部剿灭。
他们流窜在大山之间,如同马匪一样,与杨增新打起了游击战。
敌进我退,敌退我进。
长期拉锯战,导致疆省百姓苦不堪言。
时至今日,杨增新已经无法解决这批沙毛余孽。
只能向苏远求援。
“这事倒是不难,但我有一~个条件。
你向杨增新回电,就说我可以帮他,但必须要让我的军队和官员,进驻疆省。”
赵国忠点头称是。
立刻便给杨增新发了一份电报。
第二天,他便回电答应了下来,十分痛快。
其实,杨增新在民国这么多的地方军阀中,已经算相当不错了。
进士出身,饱读诗书。
一身治国才干,就足以秒杀很多军阀。
他从清末在疆省为官,后又拥护共和,成为总督。
执政初期,沙毛、东洋、英-国人,都想介入疆省。
但却被杨增新一一驱逐。
对西北地区的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只不过,疆省距离内地太远,处于边缘化,很少有人关注。
当初,苏远与苏毛签订友好同盟条约,收回了外西北。
杨增新也曾发电,恭贺苏远。
得到他的回电同意后,苏远立刻召集了一百位军政人才,让他们带领三千兵马。
赶赴疆省省会迪化。
同时,苏远还让人发电给,驻扎在阿拉木图的军队。
让楚云龙携带兵马,从伊犁河谷,进入疆省。
阿拉木图距离伊犁,不到八百里。
全速赶路,两天就能抵达。
杨增新得知此消息后,大喜过望。
也立刻派了一支大军,从迪化出发,合617围伊犁。
占据伊犁的毛子军,得知此事后,毫不犹豫,弃城而逃,躲进了茫茫大山里。
伊犁虽然收回,但心腹大患,没有消灭。
除非楚云龙一直驻军在此,不然他一走,那些毛子军又会卷土重来。
让人防不胜防。
得知此事后,苏远决定,还是亲自跑一趟疆省。
把这个后患解决掉。
家里藏着几只耗子,总是挖墙脚,偷米缸,不弄死他们,迟早会生出祸端。
七天后。
苏远一路长途跋涉,辗转三千多里,来到了迪化。
杨增新带领着所有文官武将,在城门口隆重迎接。
苏远一下车,看到的便是黄沙漫漫,尘土飞扬。
风沙打在脸上,刮的生疼。
“苏部长,千里迢迢赶来,辛苦了。”
一位满脸风霜,面部沟壑丛生,肌肤黝黑的老者,快步上前。
看到他,苏远愣了一下。
“您是杨总督?”
老者点了点头。
若不是他穿着一身军装,苏远还以为是哪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
他仔细打量一下。
除了杨增新外,其他官员,也多是这般沧桑。
或许是这-里风沙太大,环境太艰苦。
但也说明了,他们这些当官的,并没有天天待在府邸中。
那脸上的一道道沟壑,恰恰是他们做事的实证。
“杨总督辛苦了,走,进城看看。”
苏远这次来,并非全是为了剿灭毛子军,也是为了看看疆省的百姓,过得怎么样。
“好,随我进城看看。”
杨增新并没有安排汽车,而是带领苏远,徒步走入城中。
一路走过去,街道虽然破破烂烂,多是土路,但还算宽敞整洁。
百姓们忙忙碌碌,看不到什么流民饥民。
除了风沙大一点,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要比西宁、蓝州强多了。
当然,这都是表面。
苏远不好轻易下定论。
他派遣的一百位军政人才,已经提前来到了迪化。
从他们身上,才能了解到真实的民生情况。
“苏部长,您说有办法,帮我们剿灭躲进大山里的毛匪,不知有何办法?”
杨增新突然开口问道。
苏远一脸胸有成竹,摆了摆手。
“等我先了解几天情况,回头我一定将那些老鼠,全都揪出-来。”
杨增新有点不信,但看他一副自信的样子。
也不好继续追问。
接下来的几天。
苏远走遍了迪化,以及周边城镇,也问询了他安排的人。
杨增新确实是一位好官。
他主政期间,整肃吏治,加强边境管理,维护领土完整。
民生方面,多有建树。
开办工厂,兴修水利,创办学校,还修了两条公路,开垦了数十万亩良田。
如此人物,值得敬佩.
第176章,苏远布局大国复兴路,亚洲十字路口伊犁
距离五国联军盛京大败,已经过去了五个月。
这五个月,英法美日意,都在积极调兵遣将,准备发动第二轮入侵战争。
这一战,被他们称为雪耻之战。
意为洗刷第一~次联军战败的耻辱。
要知道,时至今日,大英东亚战区司令,威廉姆斯仍然被关在盛京的牢房里。
上万名联军俘虏,被送到了东北各个矿厂,在不见天日的矿洞里,埋头苦干。
各国大使,一直没有放弃通过外交手段,赎回这些人.
但张作林始终没有松口。
他们不答应苏远提出的割地赔款条约,就别想,把那些人赎回去。
几个月下来。
各国也都放弃了幻想,分别从本土,调集了大批军队,赶赴亚洲。
大英帝国派遣海军三万,陆军八万,从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
又经苏伊士运河,红海,抵达印度洋。
最终在阿三半岛登陆。
大英兵马分两路,一路从喜马拉雅山,进入藏省。
另一路则随着海军,前往朝仙半岛,准备先把这-里打下来,作为陆军基地。
同一时间。
上一篇:说好当兵娶婆娘,你混成皇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