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大国复兴,从收复外蒙开始 第275章

作者:捞德一

只有马步芳和他爹马麒,占领着整个清海。

清海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地理环境恶劣,交通不便。

这使得清海成为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区。

高原缺氧、气候寒冷、地形复杂等因素,使得外来的军事力量难以在清海进行有效的军事行动。

此外,清海的地理特征,也使得其战略价值相对较低。

缺乏重要的交通枢纽或资源产地。

和外草原一样,都是别人看不上的鸡肋地盘。

只有苏远知道,清海地理虽偏,但战略资源极其丰富。

别的不说,就说盐湖资源,断档领先各省。

稳居全国第一。

其中,察尔汗盐湖是龙-国最大的盐湖,也是世界第二大盐湖。

盐储量足够全球所有人食用约2000年??。

要知道,千百年来,盐铁都是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

全都牢牢掌控在皇家手-中。

如今全国各地,吃不起盐的情况,十分普遍。

就算是外草原,想要吃上盐,那也得从燕京购买的。

更不用说,更北方的上乌金斯克、赤塔、海兰泡、海参崴等地。

他们吃盐更加困难,大部分都是从国内进口。

盐的价格也不便宜。

家家户户,顿顿都要吃盐,这笔开销不是一~个小数目。

另外,除了盐矿资源外,清海也有石油天然气、钾盐、镁、钠、锂、硼等多种矿产资源。

其中钾盐是生产钾肥的重要原料。

苏远想要大面积搞种植大棚,必然就需要用到化肥。

不然,大棚的土壤肥力跟不上。

几年下来,一块地就被种废了。

钾肥是作物所需氮、磷、钾三大化肥之一,可以用来促进土豆、红薯长得越来越大。

用普通农肥的土豆,最多也就长到核桃大小。

而用上钾肥的土豆,却是可以长到拳头大。

苏远前世在菜市场买菜时,经常看到小土豆和大土豆,体型差别极大。

其中小土豆就是农家肥,俗称有机蔬菜。

而大土豆多是化肥种出-来的。

这个年代,健不健康先不用管,土豆肯定是种的越大越好。

所以,清海是他必须要拿下的资源战略要地。

…………

“苏部长,您让我们统计的数据,都弄好了。”

这天下午,吴佩孚匆匆拿着一本册子,走入大堂中。

苏远正翻看着陕省这些年的民生账目。

他抬起头来,接过吴佩孚拿来的册子。

“多谢了。”

“苏部长客气,恕我多嘴问一句,您要这些面粉厂的数据干什么?”

苏远淡淡笑道。

“晋陕甘地区的百姓,多以面食为主,面粉产业关乎所有人的肚子,我当然得重点关注一下。”

吴佩孚脸上露出愁色,说道。

“我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晋陕甘地区的面粉厂多是外资工厂,咱们本土的民~族企业,少之又少。

那些洋人嚣张跋扈,不愿意公开他们的账目数据。

我怀疑,他们将老百姓的粮食,私吞了不少。”

苏远叹息一~声。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洋人工厂效率高,损耗少。

同样重量的小麦,他们生产出-来的面粉品质好,就算私吞了一部分,老百姓还是愿意去洋人工厂。”

说到底,还是机器设备不如别人先进。

相比于皖省,晋陕甘地区的情况已经算好了。

至少还有一些本土民~族企业能够存活下来。

吴佩孚看向苏远手里的册子。

“苏部长,您都知道了,还要这些数据干什么`.?”

“我想知道,咱们本土企业的市场占有量。

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夺回市场,只能靠扶持本土企业。”

吴佩孚双眼一亮。

“难道说,苏部长有办法解决面粉厂的问题?”

“你先帮我把这些本土企业的老板找来,我跟他们聊聊。”

“好,您稍等两天。”

吴佩孚转身离去,立刻安排手下人去处理这件事情。

面粉厂不仅仅关乎老百姓的吃饭,同样关乎晋陕甘的经济与税收。

那些洋人工厂垄断了此地的面粉产业,数据不透明,逃税问题极其严重。

镇府又不好与他们发生冲突。

毕竟,这些工厂的背后,都是西方列强。

虽然苏远不怕跟他们打仗,但龙-国的国力,还远远无法支撑与西方各国全面开战。

上次的五国联军,进攻东北,只能算局部冲突。

英法美日意等国,也没有拿出真正的实力。

真动了他们在华的资本利益,局部冲突就会演变成全面战争。

到时候,遭殃的还是龙-国老百姓。

苏远并不想在龙-国本土打仗。

以后要打,就尽量在别人家的地盘打。

不然,即使赢了,损失也不可估量。

两天后。

吴佩孚将晋陕甘地区的面粉厂老板,全都找了过来。

总共一百多人。

这些人的资料,苏远都提前看过了,也让人查了他们的祖宗十八代。

祖上都是干干净净的商人,没做过什么卖国的事情。

“各位,今日我找你们来,是想拜托大家,重振我龙~国的面粉产业,将洋人工厂,彻底击垮。”

听到这话,在场的民~族企业家们,纷纷脸色剧变。

诚惶诚恐道。

“将军,我们家就是小本买卖,您也太高看我们了。”

“唉!别说重振面粉产业,击垮洋人,我家的工厂都快开不下去了。”

“将军威武,雄心壮志,小老儿敬佩不已。

但这面粉产业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没有技术和先进设备,我等也是无能为力。”

……

众人纷纷开口,一脸悲观。

倒不是他们不信苏远,而是纯粹的觉得不现实。

他们这些人的工厂,大部分都是在县城。

大城市里,早已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

苏远背负双-手,满脸自信道。

“各位先不用着急,请随我来。”

众人互相看了看,跟着苏远向外走去。

没过多久,他们便来到了长安的一家面粉加工厂。

这座工厂原本已经倒闭。

前两天,苏远让人花钱买了下来。

随后,他弄了一套新的面粉加工机器设备,将这座厂子重新修整了一番,又开了起来。

“这不是老刘家的面粉厂吗,好像去年就倒闭了,怎么又开起来了?”

干这行的,同一~个省地区,基本都认识。

“你们看,这些机器设备,全都是崭新的,看起来比洋人工厂的设备,还要先进。”

各位老板们一窝蜂的涌入厂房内,围绕着那些机器,打量起来。

苏远拍了拍手,立刻便有人扛着一袋麦子,走了过来。

将麦粒全部倒入机器口。

随着电闸拉下,机器轰隆隆的运转起来。

仅仅片刻,就有雪白细腻的面粉,顺着尾口流淌而下。

“各位上手摸摸看,这些面粉如何?”

众人纷纷上前,用指尖捻起一抹面粉,仔细查看起来。

这一看,所有人的双眼都亮了。

神色变幻,露出惊喜之色。

“色泽自然,麦香浓郁,手感绵软均匀,这……这品质绝了!

上佳,上佳啊,我这辈子都没吃过如此好的面粉。”

“就算是那些洋人工厂,也研磨不出这般精细的面粉。”

“何止,我看差远了,洋人工厂的面粉,比起这个,可粗糙多了。”

众人惊叹连连,赞不绝口。

有人甚至抓起一把面粉,塞进嘴里,生吃品味了起来。

这些人都是面粉世家,祖上好几代人,以制面粉为生。

与面粉打了一辈子交道。

他们都是第一~次见到品质这么好的面粉。

“将军,这机器的损耗是多少,一百斤麦子,能产出多少面粉。”

苏远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