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当兵娶婆娘,你混成皇帝? 第65章

作者:满洲里电鳗

告示一出,两县震动。

这世道乱世,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者比比皆是。

赵锋开出的条件,无疑是巨大的诱惑。

仅仅一日,前来应募的青壮便挤满了全椒县衙外的长街。

他们大多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眼中却闪烁着对生存的渴望。

赵锋亲自站在高台之上,挑选那些体格尚可,眼神坚毅的汉子。

“将军,人太多了,怕是无法全部收编。”

郑茂站在赵锋身侧,低声提醒。

赵锋摆手:“无妨。先挑一万,剩下的登记造册,编入民兵,待日后军资充裕,再行扩充。”

他要的不是乌合之众,而是能够迅速形成战斗力的军队。

那些被选中的新丁,被立刻打散。

每十人编入一个老兵班,由一名老兵担任伍长,负责日常操练和思想灌输。

这种以老带新的方式,确保了新兵能最快融入,也有效稀释了老兵抱团的可能。

三天之内,一万新兵便已初具规模。

他们虽然还未经历战火洗礼,但在老兵的带领下,已能勉强完成队列操练。

军队初成,班底的组建便刻不容缓。

赵锋召集了所有将领,论功行赏。

萧破甲的旧部中,那名被提拔为先锋营副统领的周昌。

表现得尤为积极,很快便融入了赵锋的体系。

“周昌听令!”

“末将在!”

周昌大步出列,抱拳躬身。

“你忠勇可嘉,此次整合兵马,居功至伟。现升你为先锋营统领,统领全军先锋!”

赵锋声音洪亮,掷地有声。

周昌闻言,激动得浑身颤抖,猛地单膝跪地:“末将,愿为将军肝脑涂地!”

赵锋又将目光转向了郑茂。

郑茂是他最信任的心腹,也是他未来军队的支柱。

“郑茂!”

“末将在!”

“你为我亲卫营统领,兼任全军副将,辅佐我掌管军务!”

“末将领命!”

郑茂眼中闪过一丝激动,随即沉稳地应下。

接下来,赵锋开始提拔那些从赵家村乃至自己先登成为百夫长后,就跟着他的士兵们。

当初他手下的百人队,如今只剩下不到三十人。

但这三十人,却是他最忠诚、最可靠的力量。

“张虎!”

“末将在!”

一名身材壮硕的汉子出列,正是当初赵锋的亲卫之一。

“你为我亲卫营校尉,领兵五百!”

“李豹!”

“末将在!”

“你为后勤营校尉,负责全军粮草军械!”

……

一道道命令下达,一个个当初的伍长、什长,被提拔为校尉、都尉,成为了中层将领。

他们虽然经验尚浅,但对赵锋的忠诚却毋庸置疑。

通过这种方式,赵锋将自己的亲信牢牢安插在军队的各个关节,确保了对这支新军的绝对掌控。

军务初定,赵锋立刻着手考虑大本营的选址。

全椒虽然易守难攻,但地处内陆,发展潜力有限。

他将目光投向了历阳。

历阳,地处长江沿岸,背靠天险,进可攻退可守。

更重要的是,它拥有天然的港口优势。

可以发展水师,进行海上贸易。

“大本营,迁往历阳!”

赵锋在沙盘前,指着历阳的位置,沉声对郑茂等人说道。

“历阳临江,可通商贾,亦可发展水军。未来,我等可沿江而下,直取江南富庶之地!”

郑茂等人闻言,眼中皆是亮光。

他们虽然是武将,但也知道历阳的战略意义远超全椒。

军事部署完毕,赵锋的目光便投向了更长远的民生发展。

九江郡,相当于他前世的安徽。

这片土地,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九江郡地势复杂,但物产丰饶。”

“皖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可大力发展种植业,解决军粮民食之忧!”

“江淮地区,虽土壤肥力略逊,但亦可发展农业,辅以养殖,提升百姓生活水平。”

“至于皖南……”

赵锋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皖南山高林密,不适农耕,但自古便是徽商故里。徽商纵横天下,富甲一方。我等可凭借历阳的长江港口,发展沿江商业,组建商队,将九江郡的物产运往四方,换取钱财军械!”

他将自己的宏伟蓝图娓娓道来,郑茂等人听得心潮澎湃。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占城为王,而是真正的割据一方,建立基业!

“将军,依您之见,我等当如何着手?”

郑茂问道。

赵锋抬起头,目光深邃而坚定。

“三步走!”

“第一步,招贤纳士!军中需良将,政务需能臣。我将颁布招贤令,广邀天下有识之士前来相助,无论是文臣武将,还是农商巧匠,只要有才,皆可为我所用!”

“第二步,厉兵秣马,发展农业!开垦荒地,兴修水利,鼓励农桑。只有粮草充足,才能养兵百万,才能安定民心!”

“第三步,发展商业,富民强军!以历阳为中心,沿长江发展水运商贸。待实力壮大,我等便可放眼天下,逐鹿中原!”

他的声音,在大堂内回荡。

字字珠玑,掷地有声。

这一刻,赵锋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百夫长,也不是那个被命运推着走的穿越者。

他,要当乱世之中。

真正的执棋人!

第69章 历阳众世家:赵锋?什么泥腿子!

军令如山。

萧破甲死后的第二天,赵锋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行动。

他将新整编的一万五千大军,分作两部。

“郑茂。”

点将台上,赵锋的声音清晰地传遍校场。

“末将在!”

“我拨给你三千老兵,两千新卒,共计五千人马,镇守全椒,不容有失。”

“末将遵命!”

郑茂重重一抱拳,没有丝毫犹豫。

他知道,这是赵锋对他最大的信任。

安排妥当后,赵锋不再停留。

他亲自率领剩下的一万五千大军,以及大乾朝的军神国公韩定国。

浩浩荡荡,开赴历阳。

一万五千人的队伍,旌旗招展,绵延数里。

其中大部分都是刚刚放下锄头的新兵,脸上还带着菜色和对未来的茫然。

但当他们看到队伍最前方,那道骑在马上、身披玄甲的挺拔身影时,心中又莫名地安定了几分。

抵达历阳时,已是黄昏。

与想象中兵临城下、人心惶惶的景象不同。

历阳城门大开,城中街道整洁。

百姓虽然面带警惕,却并没有流露出太多的惊恐。

赵锋勒住马缰,看着眼前这座保存完好的城池,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萧破甲虽然被陈广当成了弃子,孤军困守。

但他直到最后,也没有将屠刀挥向城中的无辜百姓,更没有劫掠破坏。

此人,倒也算是一条汉子。

只可惜,道不同。

“入城!”

赵锋没有多余的感慨,一声令下。

大军便如潮水般涌入历阳,迅速接管了城防。

县衙之内,赵锋做的第一件事。

便是颁布告示,并让令兵去挨家传送!

告示的内容很简单,却在历阳城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大致意思有三条:

其一,凡城中大户,需按家产多寡,捐献钱粮,以充军资。

其二,城外所有无主荒地,以及“自愿”献出的田地,收归军府,统一开垦。

其三,凡有一技之长的工匠,皆需到官府登记造册,听候调用。

告示一出。

整个历阳的富户乡绅们,都嗅到了一股不祥的气息。

然而,一天过去了。

县衙门前设立的募捐处,空空如也,连一个铜板都没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