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当兵娶婆娘,你混成皇帝? 第101章

作者:满洲里电鳗

韩定国撩起衣袍,缓缓跪下。

整个韩府的下人,也都跟着跪了一地。

王高清了清嗓子,展开圣旨。

用他那独特的嗓音,一字一句地念诵起来。

圣旨的内容,先是痛斥了西陲反贼梁渊的狼子野心。

倒行逆施,罪不容诛。

你梁渊因为送礼不够,被迫害,是冤!

可你因此而当叛贼,则更加的罪不容诛!

接着,话锋一转。

提到了“荧惑守心”的天象示警,和皇帝的“龙噬之梦”。

将梁渊直接定性为了那条企图篡夺大乾江山的“孽蛟”。

最后,便是对韩定国的任命。

“……着令韩定国,即刻起复,任平西大都督,总领三军,三日内出征,平定西陲之乱!钦此!”

念完圣旨,王高小心翼翼地将其卷好。

上前一步,亲自扶起韩定国。

他凑到韩定国耳边,压低了声音,传达着皇帝的“口谕”。

“国公爷,皇上说了。”

“此战若是胜了,您还是我大乾的定国公,这爵位,稳如泰山。”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上了一丝阴冷。

“若是败了……皇上说,他不想再听到‘大乾军神’四个字,是被人当成笑话讲。”

“定国公,才是军神。”

“安国候?陛下准你养老,都是仁君了!”

恩威并施,敲打与安抚。

韩定国接过圣旨,脸上依旧看不出喜怒。

他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臣,领旨谢恩。”

那声音平静得,仿佛接过的不是一道关乎国运和自身荣辱的圣旨,而是一张再普通不过的便条。

可只有他自己知道,当听到“起复”二字时。

他那颗早已沉寂的心,是如何狂跳起来。

韩定国不是为官复原职而激动。

而是为终于能走出这座牢笼,终于能重新手握兵权而兴奋。

他抬起头,望向西方的天空。

梁渊?

一个跳梁小丑罢了。

平定西陲,对他而言,不过是重掌兵权的开胃小菜。

他真正在意的,是东方。

是那个让他蒙受了一生耻辱的地方——九江!

赵锋!

等我解决了西边的麻烦,腾出手来。

我会让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绝望!

……

九江郡。

历阳。

城西荒地。

时间又过去了两日。

那群崔氏子弟,已经彻底没了最初的傲气。

他们身上的绫罗绸缎,早就被汗水和泥土弄得不成样子。

破破烂烂,跟叫花子没什么区别。

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用铁锹,如何挑水。

如何在监工的鞭子落下前,加快手上的动作。

但,也仅此而已。

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麻木的状态。

眼神空洞,机械地重复着手里的活计。

只为了能换来晚上那两个能填饱肚子的窝窝头。

只有崔泰,与众不同。

他的皮肤被晒得黝黑,手上布满了老茧和伤口。

衣服比别人更破,可他的眼睛,却越来越亮。

这两日,他不仅将曲辕犁用得比老农还熟练,甚至还抽空跑去修路和挖河泥的地方看过。

他发现,这些活计。

看似简单,里面却大有文章。

修路。

如何选土,如何配比碎石,如何夯实,才能让路面更坚固耐用。

清淤,如何判断水流走向。

从何处下手,才能事半功倍,防止再次淤积。

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是真正的,经世致用之学!

第18章 崔泰,将军要见你!(2更)

这天下午。

负责监工的校尉将开荒的众人集合起来。

他指着不远处一条因为暴雨而冲垮的灌溉土渠。

面无表情地说道:“将军府的新命令。”

“这条渠,要在一日之内修复。但是,能用的新土和石料,只有这么多。”

他指了指旁边一小堆材料。

分量,连修复半条渠都不够。

“剩下的,你们自己想办法。天黑之前修不好,所有人,晚饭减半!”

此言一出,人群顿时一片哀嚎。

“这怎么可能!材料就这么点,神仙也修不好啊!”

“这是故意为难我们!不把我们当人看!”

“我不干了!饿死算了!”

“你们对我崔氏族人如此,不怕天下士子口诛笔伐吗?”

众人怨声载道,却没人敢真的撂挑子。

因为真的被马鞭抽怕了!

他们围着那段垮塌的土渠。

和那点可怜的材料,愁眉苦脸。

“依我之见,当上书将军,陈明利害,此非人力可为也……”

“非也,当效仿愚公移山,我等九十九人,一人一口袋土,也能将此渠填满……”

“不不不!我觉得可以雇当地农户来做!我们在旁指点,这样速度更快!”

又开始了。

又是这种空洞无用的高谈阔论。

监工的校尉抱着胳膊,冷眼旁观,嘴角挂着一丝嘲讽。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崔泰,忽然开口了。

“我有办法。”

声音不大。

却像一块石头,投入了嘈杂的池塘。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一个平日里与他格格不入的同族。

鄙夷地说道:“崔泰,你别是想出风头想疯了吧?这点材料,你能有什么办法?”

崔泰没有理他,而是径直走到那段垮塌的土渠前,仔细观察着。

片刻之后,他抬起头,对众人说道:“材料是不够,但我们可以就地取材。”

他指着土渠两岸,那些被水流冲刷下来的,混杂着碎石和草根的泥土。

“将这些土挖出来,混合水边的韧草,搅拌均匀,可以大大增加泥土的黏性和韧性,用来修补堤坝,效果不比新土差。”

他又指向不远处一片小竹林。

“砍伐竹子,编成竹排,打入渠底和两侧,作为骨架。如此,便能用最少的土石,起到最稳固的效果。这叫,竹笼固基法。”

一番话,说得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那些原本还在嘲讽的崔氏子弟,全都愣住了。

他们虽然四体不勤,但毕竟读过书,脑子不笨。

崔泰说的法子,他们一听,就明白是可行的。

只是……

这种办法,他们连想都没想到过。

他们满脑子都是圣贤书,治国策。

何曾想过。

一根竹子,一把韧草,竟还有这等用处。

监工的校尉,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他没想到。

这个看似普通的年轻人,竟然还懂水利之术。

崔泰见众人还在发愣,也不多言。

他直接卷起袖子,拿起铁锹。

第一个跳进了垮塌的土渠里,开始挖掘淤泥。

他的行动,像是一道无声的命令。

有两三个平日里和崔泰关系尚可,或是被他之前行为折服的旁支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