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591章

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他们的声音温和而又恭敬,尽显待客之道。

  几个人看到这一幕,脸上的疑惑神情更重了。

  因为他们没有想到倪元璐居然早就到了,而且看样子来的也有些时间了。

  很明显,这次不只是薛国观邀请他们,还包括倪元璐。

  这让他们越发觉得白天发生的事情这两位必定已经知道了,只是在刻意瞒着他们而已。

  但他们也没有先开口质问什么,而是各自坐了下来。

  就这样,整个大明王朝的核心大臣们基本上全部聚集在了这处小小的别院之中。

  说实话,要是被皇帝看到了,肯定会大惊失色。

  因为正常情况下这样的大臣们聚会是不会被允许的,难免有结党的嫌疑。

  更何况这几位都是位极人臣的大臣,他们要是结党,估计连皇帝晚上都睡不着。

  因为朝堂上的平衡一旦被打破,将会引发一系列不可预测的后果。

  薛国观自然也知道这点,所以在邀请他们的时候特意说明了,此次要商量的事情已经告知过陛下和太子了,包括这次邀请陛下和太子也是知情的。

  因此这几位大臣才敢相约而来。

  片刻之后,兵部尚书李邦华率先打破了沉默。

  只见他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然后放下茶杯看向薛国观和倪元璐问道:

  “薛首辅、倪尚书,今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倒是说说啊!你们二位是不是早就知情了?”

  “皇帝到底又要干什么?是不是想要开海?”

  李邦华这一开口,基本上是把所有的问题都问了出来,他的声音在亭子内回荡,显得格外清晰。

  倪元璐和薛国观对视了一眼,最后两人都默默的点了点头。

  倪元璐清了清嗓子说道:

  “李尚书猜的不错,陛下确实有意要开海,因此这才有了白天的事情。”

  果然!

  听到这话的时候,在场的所有人瞬间恍然大悟,因为他们猜对了!

  李邦华多少也是有些激动,他是南方人,深知开海的好处。

  随后他站起身来,颇为激动的说道:

  “若是朝廷真能彻底解除海禁,那么我大明必将能获取更多的海外财富,到时候百姓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他的眼中闪烁着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开海之后大明繁荣昌盛的景象。

  薛国观和倪元璐相视一望,多少都有些惊讶,因为他们都没有想到李邦华居然会

第431章 诸位这么犹豫,莫不是也参与了走私一事?

  但紧接着,内阁大臣张志发开口道:

  “此事万万不可啊!开海一事,于国无利,与民无利,反而会与民争利,还望几位三思啊!”

  随后他继续说道:

  “开海风险巨大,万一遇到海盗或者倭寇入侵,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而且开海之后,国内的商业秩序将会被打乱,百姓们可能会放弃耕种,转而投身海上贸易,这将会导致土地荒芜,粮食减产,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

  一旁的礼部尚书王家彦也开口道:

  “下官也认为此事万万不可,二位应该知道此事的轻重,为何不劝告陛下呢?”

  至于其他几位都没有说话。

  因为说实话,开海一事对他们的影响不是很大,再说了,倪元璐和薛国观既然敢说这事儿,想必已经是得到了皇帝和太子的首肯,因此他们也不敢贸然开口,唯恐得罪皇帝和太子。

  薛国观目光扫视着众人,随后语气淡然的说道:

  “诸位,你们都不是外人,都是朝廷的股肱之臣,因此有些话本阁老也就不瞒你们了。”

  “简单来说,开海一事是已经制定了的事情,太子和陛下都同意了。”

  “并且关于今天的事情,明日《大明日报》也会极力渲染此事,到时候整个京城以及周边的百姓们都会知道开海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百姓的。”

  “因此,你们的反对是没有用的。”

  “另外,陛下之前已经说了,但凡是反对开海的官员都可以即刻告老还乡,也包括在座的诸位也是如此!”

  听到最后这句话的时候,在场的其他几位脸色瞬间变得难看了起来。

  要知道辞官可是他们对抗皇帝最后的一把杀手锏。

  在朝堂上,当与皇帝意见不合时,辞官是一种表达抗议的方式,也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手段。

  结果没想到皇帝自己先把这把杀手锏给用出来了,这等于明着告诉他们这件事情皇帝是干定了,不管他们同不同意都要干。

  一旁的工部尚书周士朴脸上带着一丝无奈与不甘道:

  “这难道就没有回旋的余地吗?下官倒是不反对开海,只要于国于民有利就好,但是陛下的态度如此强硬,是不是有些太过火了?”

  “再者说了,隆庆开海已有八十年之久,之前最多也就三万两白银,到现在每年最多也就五千两银子,开海一事似乎并没有太大的用处啊,反倒是会导致国内百姓流失,土地无人耕种。”

  “而且还会与民争利,陛下到底是要干什么啊?”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抱怨,觉得皇帝的做法有些欠考虑。

  倪元璐和薛国观相视一望,眼神中露出了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他们就知道肯定有人会拿这件事说事,而他们也早就想好了相关的对策。

  下一秒,只听倪元璐开口道:

  “周尚书可知去年一年福建的关税是多少两银子?”

  周士朴摇了摇头,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疑惑,显然对这个数字并不清楚。

  倪元璐说道:

  “八十万两。”

  “怎么会这么多?”

  听到这话的时候,周士朴瞬间满脸惊讶。

  要知道在他印象里,福建的关税还停留在三千两或者五千两,怎么一下子到了八十万两?

  这其中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让他一时难以接受。

  其他人也都露出了惊讶之色,很明显这也是他们没有想到的。

  倪元璐继续说道:

  “周尚书肯定很好奇为什么福建的关税一下子从三千两涨到了八十万两,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之前福建一带的所有海商都在偷税漏税,包括郑芝龙之前也是如此。”

  “只是后来太子殿下娶了郑芝龙的女儿,所以郑芝龙这才愿意乖乖缴税,因此这关税就成了八十万两。”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同时也透露出对太子手段的认可。

  紧接着倪元璐继续说道:

  “诸位可知道郑家一年可以从海上获取多少两白银?”

  众人听到这话,齐刷刷的摇了摇头,他们确实知道郑家有钱,但是不知道有多少钱。

  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好奇,纷纷将目光投向倪元璐。

  倪元璐继续说道:

  “白银约一千万两。”

  什么?

  这话一出口,所有人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一千两百万两,这都快赶上以前朝廷半年的税收了,郑家原来这么有钱啊!

  他们的脸上露出了震惊的神情,同时也开始意识到海上贸易的巨大潜力。

  就在这时,一片的薛国观也终于开口了。

  “一个郑家每年就可以从海上获取这么多的财富,要是大明亲自下场的话,所获取的财富恐怕不止两倍甚至三倍吧?”

  “除此之外,什么人口流失也是无稽之谈,大明完全可以设立港口,严格控制出海的人数,再加上户籍制度,人口流失是不会发生的。”

  “其次就是与民争利更是不可能的,因为就算朝廷要做生意,做的也是一般人做不到的生意,比如盐、铁、茶、硝石这些,而这些一直以来都是朝廷专营的。”

  “若是有人敢触碰这方面的生意,那只能说明他触犯了我大明的法律,是该严惩不贷。”

  “另外,开海必然会大力发展水师,因此海盗倭寇自然也不必再说了,他们再厉害,又岂是我大明水师的对手?”

  这些话说完之后,在场瞬间鸦雀无声。

  所有人心中五味杂陈,既震惊于海上贸易的巨大利益,又担忧开海之后可能带来的风险。

  但不管怎么说,看来开海是势在必行的,皇帝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他们也无法改变。

  虽然有些人确实不同意此事,也和南方的某些势力有些联系,但他们还是舍不得抛弃自己现有的一切!

  毕竟一步一步爬到现在这个位置上可是十分不容易的,为了一件事情丢了官职实在是不划算。

  再说了,他们可都是知道那位太子爷的手段,虽然明着告诉他们不同意可以辞官,但真要走哪有那么简单?

  搞不好你前脚刚辞官,后脚关于你自己或者你家人的黑料就被锦衣卫会送到你的府上。

  毕竟位高权重之人,谁还没有点见不得光的丑事了?

  而且这种事太子之前可干过很多次了

  这种事只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

  夜渐渐深了,别院内的灯光显得越发昏暗,众人开始陷入了沉默,各自心中都有着不同的打算。

  薛国观面色冷峻,眼神如鹰隼般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大臣。

  他心中明白,今日这场关于开海的议事,绝非寻常的辩论,而是关乎大明国运走向的关键抉择。

  而且他也知道此刻或许正有锦衣卫如鬼魅般潜伏在暗处,将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毫无遗漏地传递给朱慈烺。

  因此他实在不愿再等下去了。

  下一秒,薛国观猛地一拍桌子,那清脆的声响在寂静的厅内回荡,仿佛一声惊雷,打破了僵持的局面。

  随后他站起身来,道:

  “诸位,刚才本阁老已经将开海的各种好处,事无巨细地阐述清楚,你们皆是朝堂栋梁,心中自然明白开海一事,实乃利国利民之举。”

  “至于你们所担忧的那些弊端,本阁老也已经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所以,你们到底还在犹豫什么?”

  “难道是因为这走私一事你们也或多或少有所参与,所以心怀顾虑,才不敢痛痛快快地答应下来?”

  此言一出,在场的几位大臣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犹如被当众揭穿了隐秘的伤疤,尴尬与窘迫之情溢于言表。

  因为在这几位朝堂大佬中,确实有人暗中掺和进了海上走私的勾当。

  不过他们多少还是要顾及些颜面和声誉的,因此并没有牵扯太深,不过是每年从走私的利润中分得一杯羹,拿些回扣罢了。

  这本是一件隐秘之事,若无人提及,或许便能一直掩盖下去,可如今薛国观却毫不留情地将这层遮羞布扯下,让他们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

  倪元璐见状心中暗叫不妙,深知薛国观这话过于直白,容易激化矛盾。

  他赶忙站起身来,脸上堆满笑容,试图打圆场。

  “薛阁老这话,说得未免有些太过重了,在座的诸位皆是朝廷的栋梁之材,肩负着治国理政的重任,怎么可能为了那点蝇头小利,去做那见不得光的走私之事呢?”

  “本尚书对此是绝不相信的,想必太子殿下和陛下也定然不会相信。”

  倪元璐这番话说得极为巧妙,既为在场的其他大臣挽回了一些面子,又暗含深意地提醒他们:

  即便你们之前确实参与了这些事情,但只要现在能够与走私之事彻底划清界限,然后全力支持开海,那么陛下和太子殿下也不会过于追究过往的罪过,一切都可以既往不咎。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众人心中自然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哪里还有什么好推脱的?

  若此时再不支持开海,那可就真是不识大体了。

  难不成真的要辞官归乡,从此远离朝堂?

  可即便辞官,也未必能过上安稳的日子,搞不好还会被锦衣卫请去“喝茶”,那可就真是得不偿失了。

  就在这时,内阁大臣范景文率先打破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