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敢问太子殿下,您之前说过,等这件事商议完了就告诉臣海外粮食一事,现在可以告诉臣了吗?”
倪元璐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他一直对海外粮食的事情十分关注,毕竟这关系到大明的民生问题。
朱慈烺听到这话,这才想起来还有这件事没说。
他轻轻拍了拍自己的额头,随后笑着说道:
“本宫倒是差点把这件事情给忘了,不瞒你说,其实早在半个月前,郑家就已经来信了,说是他们已经买到了足够多的粮食,且正在返回的路上。”
“不出意外的话,粮食差不多应该已经到了天津港口。”
“之所以你们不知道,是因为这次本宫打算让郑家亲自将粮食送到京城来。”
什么?
听到这话,倪元璐微微一愣,眼睛瞪得大大的,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薛国观也有些诧异,但下一秒,这两人便同时想明白了。
看来朱慈烺是早就有了开海的打算,而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百姓见识一下海外贸易带来的好处以此制造舆论,让朝廷里的文武官员都没法再抵制开海。
想到这里,两人心中都是一凛。
因为他们知道,这位年轻的太子恐怕早就有开海的打算了,就算薛国观今日不来,这件事情也是势在必行的。
朱慈烺看着两人恍然大悟的模样,嘴角上扬的弧度更大,随后笑着说道:
“二位,本宫知道你们心里在想什么,你们想的没错,开海一事,本宫其实一直都在筹备,甚至本宫已经派了郑芝龙以及其他几位水师将领前往浙江一带驻守。”
“不出意外的话,开海一事明年就可以彻底定下来了。”
说到这儿,他顿了顿,接着说道:
“不过你们不要怪本宫不跟你们商量就做决定,实在是因为此事事关重大,而且本宫也不知道你们是不是真的赞同开海。”
“但是现在看来似乎是本宫多想了,二位都是赞同此事的,你们真是我大明的栋梁之材啊。”
两人听到这话,只能苦笑着拱手说道:
“太子殿下说笑了,臣等万万不敢当。”
紧接着,双方又聊了一些其他事情,比如开海之后可能面临的贸易规则制定、如何管理海外商人等问题,随后两人便告辞了。
不过两人出了东宫之后,脸上的神情便缓缓缓和下来,没了之前的剑拔弩张,仿佛老朋友一般并肩而行。
毕竟说到底,他们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刚才之所以会针锋相对,也只是因为所处的立场不同而已,本质上都是为了大明的未来考虑。
倪元璐率先拱手,脸上露出一丝歉意的笑容说道:
“薛阁老,刚才真是冒犯了。”
他在刚才的商议中态度较为强硬,对开海一事提出了一些质疑,现在想来,觉得有些对不住薛国观。
薛国观听到这话,笑了笑说道:
“倪尚书不必客气,本阁老刚才也是有些冲动了,还望见谅。”
两人在刚才的争论中都有些情绪激动,但现在冷静下来,都觉得没有必要为了这些事情伤了和气。
最后两人相视一笑,冰释前嫌。
下一秒,倪元璐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感慨道:
“真没想到太子殿下居然早就有开海的打算了,现在看来,你我刚才的争执,倒显得有些多此一举了。”
“因为无论如何,这海总还是要开的!”
薛国观也是笑着说道:
“没错,咱们这位太子殿下真是不一般啊,就像你我也被他玩弄于鼓掌之中。”
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神中满是对朱慈烺的赞赏。
不过有句话他没说,那就是他其实早就知道朱慈烺有这种想法了,不过现在说出来也没什么用,只会让倪元璐感到尴尬而已,因此他便没有提及。
随后倪元璐继续说道:
“太子殿下刚才说了,可以将此事告知六部尚书和内阁成员,然后共同商议一个结果出来。”
“可要是真的有人不同意的话,太子殿下真的会让他们告老还乡吗?”
薛国观听到这话,脸色也有些凝重起来,因为说实话,他觉得目前现有的六部尚书和内阁大臣们都是一些能臣,因此他不愿意打破现有的局面。
要是让某一位尚书或者那个大臣告老还乡,然后再换其他什么人上位,难免会影响国事的处理。
毕竟新上任的官员需要时间来熟悉政务,而且与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也需要磨合。
但这件事情他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说道:
“太子殿下既然开口,那么就证明这件事情势在必行,若是真有人不同意的话,那么恐怕也只能让他告老还乡了。”
“不过以本阁老对那些同僚的了解,他们大概还是会同意此事的,毕竟说到底,此事确实是利国利民的。”
“要是反对的话,怎么着都是说不过去的。”
倪元璐听到这话,也是微微点了点头,随后说道:
“既如此,那么就按太子殿下的意思去做吧,我也希望此事可以顺利通过所有人的认同,这样我们处理起来也方便得多。”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随后便各自分开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便到了晚上。
朱慈烺今天并没有去找崇祯说明此事,因为他还要确定一些细节,等确定之后再去告知崇祯。
此时夜色已深,朱慈烺正打算休息,可突然就在这时,马宝匆匆来报。
“太子爷,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李大人求见。”
朱慈烺听到这话,瞬间来了精神,当即说道:
“让他进来。”
朱慈烺心里清楚,李若琏深更半夜来找他,肯定是有要事禀报,他自然不会耽误。
随后他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等待着李若琏的到来。
没过多久,李若琏便被马宝带到了朱慈烺面前。
随后他躬身行礼道:
“臣参见太子殿下。”
朱慈烺挥了挥手,示意他起来,随后问道:
“何事?”
李若琏没有丝毫犹豫说道:
“启禀太子殿下,骆养性从南京送来了一封密信,说是事情紧急,需要立刻呈报太子殿下过目。”
“送信的人臣也带来了,就在门外。”
朱慈烺听到这话多少有些意外,因为他没想到李若琏来,居然是因为骆养性。
之前骆养性被他贬到了南京,之后每个月都会送一份密信过来,信中大概讲述南京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不过对于这些信的内容,朱慈烺多少还是保持怀疑态度的,毕竟谁也不能保证骆养性这个家伙到了南京之后,不会被南京的那些官员拉拢,成为他们的狗腿子。
毕竟南京是东林党人的重要据点。
不过眼下既然有密信送来,他还是愿意看一看骆养性的密信的。
紧接着,李若琏从怀中掏出一封密信,那密信的信封呈深褐色,上面用火漆封着。
马宝见状,上前一步接过密信,然后转交给了朱慈烺。
朱慈烺接过密信,没有丝毫犹豫直接撕开信封,随后仔细看了起来。
他的眼神在信纸上快速扫视着,很快他的脸色就变得古怪了起来。
因为这封信上面的内容说的不是别的事情,居然也是关于开海以及海上走私一事。
而且好巧不巧,说的还是梁友岱和海上勋贵们商议将一半家产捐献给朝廷的事情。
骆养性在信中说,大约半月之前,他注意到一些商人和勋贵在南京里秘密接触一些从京城来到南京的官员。
为此他留了个心眼,派心腹时刻观察着他们。
没想到还真听到了一些关键信息,那就是这些人居然要将家产捐献给朝廷,以求朝廷赦免他们之前走私的罪过。
骆养性当时就知道这件事情非同小可,因此立刻派人保护了那些人,期间还除掉了好几波想要对他们下手的人。
没办法,这些海商和勋贵实在是太不长脑子了,他们也不想想,这里可是南京,是东林党人的天下,他们这么明目张胆地去寻找朝廷派来的北方官员,怎么可能不被东林党人发现?
不过好在有骆养性的暗中帮助,那些人最终都平安无事,甚至直到现在,骆养性还在派人秘密保护着他们。
除此之外,骆养性还在信中附上了那些人的详细信息、身份背景,甚至还有他们家中财产的大致数额。
那些信息详细得让人惊讶,仿佛骆养性对那些海商勋贵的情况了如指掌。
最后,骆养性又在信中询问朱慈烺,究竟该怎么处理此事,若是有需要他出力的地方,他万死不辞。
朱慈烺看完信的内容之后,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那笑容中带着一丝得意和欣慰。
说实话,他当时把骆养性贬到南京,虽然名义上是让骆养性监督南京的文武百官,但其实并没有抱太大期望。
毕竟南京的情况复杂,骆养性一个初来乍到的人,想要在那里站稳脚跟并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不容易。
可没想到骆养性居然还真有点用,居然在冥冥之中帮了他的大忙。
要不是骆养性的话,估摸着也不会有今天这些事情了。
果然,这家伙还是有点用的。
第428章 趁着开海,还能再捞一笔!
朱慈烺沉思了片刻之后,心中便有了定夺。
目光随即转向一旁恭敬侍立的马宝说道:
“取笔墨纸砚来。”
马宝听到这话,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赶忙小跑着离开了。
没过多久,马宝便捧着笔墨纸砚匆匆回来了。
他的额头已微微冒出细密的汗珠,气息也有些急促,但手中的物件却稳稳当当,没有丝毫晃动。
朱慈烺二话不说,起身走到一旁的茶几旁把宣纸铺开,拿起毛笔,蘸了蘸墨,便开始写起了书信。
此时的他,也懒得去书房了。
没过多久,一封密信便写好了。
信里的内容简单明了,都是要求骆养性接下来做的事情,更确切的说就是调查一下南京当地官员、海商以及勋贵的家产。
毕竟两百多年过去了,这帮人在当地蟠根错节,利用各种手段聚敛财富肯定是富得流油。
虽然之前改革税收时,朝廷已经收割了一波,但对于他们而言那也只是不痛不痒的皮毛之痒罢了。
所以这次朱慈烺准备搞票大的,借助开海这一契机,好好再捞一笔。
而且他心里清楚,这些人多半都参与了走私一事,此次收割也不算冤枉他们。
写完信之后,朱慈烺将毛笔轻轻放下,把信直接递给了马宝,然后说道:
“封起来,等会儿交给李若琏带走。”
马宝听到这话,赶忙点头,双手接过信,又匆匆跑去准备封装的事宜。
他的脚步匆匆,心中满是使命感,仿佛自己手中握着的不是一封信,而是一份关乎国家命运的机密。
接着朱慈烺看向站在一旁的李若琏,说道:
“从锦衣卫中挑出一些可靠的人,派他们去南京帮助骆养性办这件事情。”
“期间若是发现有人刻意阻拦,可随意处置,不过尽量不要暴露,此次事关重大,务必谨慎。”
李若琏听到这话,神色一凛,赶忙单膝跪地抱拳说道:
“殿下放心,臣定不辱命。”
不多时,马宝便拿着重新封装好的书信回来了。
上一篇:大唐:从练武到修仙
下一篇:大明:开局废除宰相,老朱懵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