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549章

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随即他紧紧地握了握拳头,试图让自己镇定下来。

  身后的众人见到这一幕,都默契地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跟随在不远处的地方。

  片刻之后,伴随着一阵有节奏的脚步声响起,一个人匆匆来到了朱慈烺面前。

  他微微躬身,恭敬地行礼道:

  “臣朱聿键,参见太子殿下。”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唐王朱聿键。

  朱慈烺微微点了点头,目光平静地看着他,随口问道:

  “唐王叔,这么晚了,有什么事吗?”

  唐王听到这话,赶忙说道:

  “启禀太子殿下,据哨探来报,闯贼已经在距离汉中城三十里外的地方安营扎寨。”

  “除此之外,左良玉、林兆鼎部也已经完成了包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明日闯贼便可以抵达汉中城下了。”

  朱慈烺听到这话,脸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表情变化,因为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随后他淡淡地说道:

  “知道了。”

  那平静的语气,让人无法从他的脸上看出他内心的想法。

  眼见如此,唐王就打算告辞了。

  没成想他还未开口,朱慈烺突然说道:

  “唐王叔,要是没事的话,陪本宫聊会儿天。”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温和,仿佛在邀请一位长辈与他分享心事。

  唐王听到这话微微一愣,随即赶忙说道:

  “臣遵旨。”

  随后他便来到了朱慈烺面前,静静地等待着他的下文。

  就在唐王以为朱慈烺肯定要问一些关于和农民军决战的事情时,朱慈烺却突然话锋一转,问道:

  “唐王叔,你觉得如果朝廷将来要和建奴作战,需要多少兵马?”

  唐王听到这话的时候,顿时就懵了。

  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脸上满是惊讶之色。

  因为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朱慈烺会突然问出这个问题,眼下明明是要和农民军交战,而朱慈烺问的却是和建奴交战,这真是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不过好在唐王反应很快,而且他一直也有关注辽东那边的状况,知道建奴的实力不容小觑,也一直在思考着应对之策。

  略一思索后,唐王这才道:

  “敢问太子殿下,您说的是打败建奴,还是说要彻底灭了建奴?”

  朱慈烺看了一眼唐王,目光中带着一丝欣赏,道:

  “有什么不一样吗?”

  唐王随即侃侃而谈道:

  “回太子殿下,这自然是不一样的。”

  “若是只想要打败建奴的话,只依靠辽东当地的驻军即可,毕竟伴随着燧发枪的装备,辽东当地的驻军已经锐不可挡了!击败建奴也是绰绰有余。”

  “但若是太子殿下想要灭了建奴的国,将其亡国绝种,那么这件事情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因为如果只是寻常作战,建奴那边可能只派出十万左右的兵马,但要是灭国之战,建奴肯定会全民皆兵。”

  “按照臣的估算,即便有了之前松锦之战的损耗,他们还是能拉出一支三十万甚至五十万人的队伍来。”

  “而自古以来的灭国之战,己方兵力最起码要高过对方三倍到五倍以上才行。”

  “因为灭国战中,对方肯定会全力以赴,无论是孩子、老年人还是女人,都有可能拿起武器变成士兵。”

  “因此臣说的三十万甚至五十万或许还是低估了的,若是想要更加稳妥的话,按照臣的估算,就算有燧发枪,最少也要百万以上的军队才行!”

  哎!

  朱慈烺听到这话,微微叹了口气,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忧虑。

  因为他知道唐王说的没错,要想发动针对建奴的灭国之战,确实需要百万以上的军队。

  这也是能彻彻底底把建奴从世界上抹去的最佳人数!

  一来是辽东之地实在是太大了,差不多是京城、天津、河北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全部面积总和的两倍之多!

  或者五十多个京城的总面积!

  士兵的数量如果不够,根本无法攻占所有的地方!

  二来是因为建奴从来都不是一个静止的靶子,他们也会学习、适应,甚至尝试获取和仿制燧发枪。

  就比如之前他们仿制明朝的红衣大炮那样。

  甚至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们现在应该已经在研究怎么仿制燧发枪了。

  可话虽如此,现实又哪有那么容易呢?

  要知道至今为止,整个大明全部的兵马加起来最多也就是五十万出头,距离一百万还差一半呢!

  更何况还有后勤问题要解决,到最后恐怕参与这场战争的人数最起码要超过三百万以上。

  这个数字只是想想,就让人觉得头皮发麻,仿佛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横在面前。

  不过还有一个办法可以缩减人数、并且达成灭国的目的!

  那就是毕懋康的步枪能够研发成功!

  要知道步枪和燧发枪虽然表面上看差不多,但其实完全是两个时代的产物。

  步枪的射程更远,精度更高,威力更大,且装弹极为快速,绝非燧发枪可比!

  要是毕懋康能够在朝廷发动灭国之战前将步枪研究出来,那么按照朱慈烺的估计,所需军队人数最起码可以减掉三分之二。

  差不多也就是三十万,甚至连三十万都不到就可以彻底将建奴亡国灭种!

  看吧,这就是发展科技的好处,它可以尽可能地节约兵力,让战争变得更加高效快速!

  想到这里,朱慈烺瞬间又觉得有些好笑,嘴角露出一丝无奈的笑容。

  明明自己眼下还在面临农民军的问题,紧张的局势如同弦上的箭一般一触即发,怎么突然之间就想到建奴的问题了?

  或许还是因为太紧张了,所以思绪就像脱缰的野马,不受控制地四处奔腾。

  无奈地摇了摇头,朱慈烺这才继续说道:

  “你说的很对,等打完了仗之后,咱们再深入讨论这件事情。”

  “对了,关于明天的战争,朱家军那边准备好了吗?”

  朱慈烺的眼神中重新恢复了坚定,将注意力拉回到了眼前的战争上。

  唐王听到这话,神色顿时一正,赶忙保证道:

  “请太子殿下放心!臣以人头担保,朱家军全部准备妥当,每一个士兵都充满了斗志。”

  “明日一战,朱家军绝对不会让太子殿下失望!”

  这一刻,他的声音铿锵有力,仿佛在向朱慈烺立下军令状。

  朱慈烺点了点头,随后目光再次看向了远方李自成所在的区域。

  他的眼神深邃而遥远,仿佛穿透了那层层夜色,看到了李自成的身影。

  明天,就是大明和李自成最终的决战了。

  这一战,将决定大明的命运,也将决定无数人的生死存亡!

第393章 张献忠的神预言!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来到了第二天早上。

  清晨的阳光洒在大地上,给整个汉中平原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简单的吃过早饭之后,农民军又开始向着汉中城的方向进发了。

  他们的队伍如同一条长长的黑色蟒蛇在道路上蜿蜒前行。

  只是这一路上,他们依旧没有看到任何百姓,甚至连一个活物也没有,那原本应该热闹的乡村此刻却一片死寂,仿佛一座座空城。

  这下子,不仅李自成有些慌了,就连李自成麾下的农民军们也都有些慌了。

  要知道他们原本以为到了汉中之后就可以过上好日子,有吃不完的粮食花不完的钱。

  毕竟当初他们开始向着汉中进发的时候,李自成就是这么说的!

  结果没想到千辛万苦到了汉中之后,别说什么粮食和金银财宝了,连一个活人、一头牲口都没看到。

  他们感觉自己被李自成给骗了,心中的忿怒和不满如同火山般即将爆发。

  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眼下农民军的粮草实在是所剩无几了。

  再加上经过这几天的消耗,眼下的粮食就算是喝粥,最多也只能维持三天!

  也就是说,他们三天之内要是再得不到物资补充的话,所有人都要饿死在这里了!

  一时间,众人人心惶惶,连赶路的力气都没有了,他们的脚步拖沓,眼神中充满了绝望。

  李自成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灼,可他偏偏又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吩咐几个亲信继续鼓励农民军们。

  说只要到了汉中城之后,就可以获取大量的粮食和金银财宝。

  众人听了这话,这才勉强有了些力气,然后继续赶路。

  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此时此刻,朝廷的大军早就在前面等着他们了。

  时间很快来了到了中午,大军开始埋锅造饭。

  那袅袅炊烟升起,却无法驱散众人心中的阴霾。

  就在这时,张献忠忧心忡忡地找到了李自成,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焦虑和不安道:

  “闯王,末将总觉得事情有点不对劲啊!这汉中境内实在是太安静了,一个人都没有。”

  “您说会不会是朝廷真的把所有的百姓都转移到了周边的地方,比如四川?”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担忧,仿佛预感到了即将到来的危险。

  如果是在之前,面对这样的话,李自成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反驳,信心满满地说朝廷没有这个能力!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李自成心里也慌得厉害。

  犹豫了一下之后,李自成最终还是说道:

  “应该不会吧?要知道汉中的人口差不多可有五十万,朝廷怎么可能有办法把这五十万人全部转移到周边省份?这也太离谱了。”

  他的声音中虽然带着一丝坚定,但却无法掩饰他内心的恐惧。

  张献忠继续说道:

  “末将也觉得这个说法有点离谱,可是事实就摆在面前啊!”

  “我们到了汉中之后,最起码也前进了五十里路,可是这一路上连一个活人都没有看到。”

  “甚至有士兵闯入那些百姓的家里想要找些粮食,可是却连一粒粮食、一点财物也没有找到,这很明显是不正常的。”

  “再加上我们之前在秦岭还遇到了明军的阻拦,末将总觉得这里面必定有诈,说不定朝廷早就在前方布置了大量兵马,只等着我们上去送死呢!”

  “闯王,此事必须早做打算啊!”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和警惕,仿佛已经看到了前方隐藏的危险。

  不得不说,张献忠简直是神预言,一下子就猜中了即将发生的事情。

  但是这些话听在李自成耳中,却是十分刺耳。

  即便他知道也有这个可能,但是事到如今,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总不能再退回秦岭山里吧?

  真要这样的话,那还不如死在汉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