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548章

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随后他似乎又想到了什么,果断吩咐道:

  “传本王命令,就地埋锅造饭,所有人吃饱喝足之后,再进入汉中。”

  哨骑听到这话赶忙道:

  “遵命!”

  随后便通传下去了。

  不多时,大军开始就地埋锅造饭。

  农民军们纷纷忙碌起来,不一会儿,炊烟袅袅升起,弥漫在整个军营中。

  吃饱喝足之后,接下来的事也很简单,那就是开始大肆劫掠汉中!

  粮食、牲畜、银子、人口,所有的一切都逃不过农民军的手掌!

  而这一切这对于农民军而言,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

  毕竟一直以来,李自成的军队就是这样获得物资和兵源的!

  而且这次也不讲究什么“闯王来了不纳粮”了,能抢一个是一个,能拿多少拿多少!

  没办法,最近几个月来李自成实在是太苦了,粮草匮乏、兵力流失严重,因此他必须尽快获得物资和更多的兵力,才能够顺利进入四川。

  至于会对汉中当地造成什么样的破坏,说实话,李自成压根就不在乎!

  就好比他之前在陕西、河南一带的所作所为,他只在乎自己的势力能不能快速发展起来,只在乎自己的军队有没有粮食吃,根本不在乎他会对当地百姓造成怎样的影响。

  在他看来,需要在乎这件事情的应该是朝廷,而不是他!

  没过多久,大军便吃完了饭,随后李自成一声令下,大军再次向着汉中进发。

  吃饱了饭之后,农民军的步伐也不由得加快了起来,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便来到了洋县!

  当为首的农民军们看到眼前的汉中平原时,顿时便爆发出了一阵欢呼雀跃的吼叫声!

  他们兴奋地跳跃着,欢呼着,仿佛忘记了之前的疲惫和艰辛。

  要知道,他们可是在秦岭山里艰难前进了七个多月啊!

  那连绵起伏的山脉,崎岖不平的山路,恶劣的自然环境让他们吃尽了苦头。

  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在了秦岭山脉中!

  但此时此刻,他们终于来到了汉中平原!

  很快,李自成也终于彻底走出了秦岭山脉,来到了他心心念念的汉中。

  这一刻,李自成直接翻身下马,踩在了这片土地上!

  当他的脚真正踏在这片土地上时,整个人也瞬间变得激动了起来。

  他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着这片土地的气息。

  这一刻,李自成突然觉得之前的一切苦难都是值得的!

  他终于来到了汉中,离自己的目标之地四川又近了一步!

  只是就在这时,一旁的张献忠却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他举目望去,只觉得这片地方实在是太安静了,安静得甚至有点可怕。

  目光所及之处看不到一个人影,听不到一声鸡鸣狗吠,仿佛这里是一座被遗弃的空城。

  想到这里,张献忠赶忙看向李自成,皱着眉头说道:

  “闯王,这情况好像有点不太对劲啊,这汉中当地怎么一个百姓也没有?”

  李自成听到这话却并不在意,只见他满不在乎地说道:

  “之前我们在山里遭遇了明军的伏击,这就代表着明军肯定也在汉中当地做了一些部署,甚至有可能迁移了一部分百姓,估摸着这洋县的百姓都被迁移到了其他地方。”

  “不过想要迁移整个汉中的所有百姓哪有那么容易?再往前走走,一定会有人的!”

  明末这个时候,汉中在册百姓足足有三十万左右,这还不算那些不在册的,若是全部加起来的话,大概应该在五十万左右。

  因此在李自成看来,就算明军知道他们要来,提前迁移了一部分汉中当地的百姓,但也不可能全部迁移。

  毕竟汉中可不比其他平原地区,四周皆是山脉,想要让百姓们拖家带口、翻山越岭的地撤离他们世代生活的地方,压根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迁移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物资以及财力,明军根本不可能完成这样庞大的工程!

  张献忠这会儿似乎也想到了这一点,随后也就不再说话了。

第392章 汉中咋没人了?

  紧接着,在李自成的命令下,大军再次向着前方而去,目标直指汉中城!

  李自成心里很清楚,普通老百姓家里肯定是没什么余粮的,想要拿到足够多的粮食,就只有去那些大型城池里面去抢。

  而汉中城就是最好的选择!

  只要拿下汉中城,怎么着也够军队吃上好几个月了!

  而且据说汉中城里还有一位藩王,要知道明朝的藩王们可是出了名的有粮有钱。

  那些藩王们生活奢华,府中堆满了粮食、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和各种珍贵的物品。

  每次只要农民军打下有藩王的城池,都会缴获大量的物资。

  而这次,自然也不例外。

  想到这里,李自成的嘴角不由得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堆积如山的粮食和金银财宝。

  只是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的是,就在农民军们刚刚离开此处不久,在另一侧的山林中,突然出现了一支数万人的军队。

  这支军队悄无声息地移动着,仿佛是一群幽灵一般。

  他们巧妙地利用山林的掩护,悄悄在农民军后方形成了一道封锁线。

  而这支军队赫然便是左良玉率领的军队了!

  自此,明军算是完成了第一道包围圈。

  看着农民军远去的背影,左良玉真是恨得牙痒痒。

  其实他早在之前就通过望远镜看到了张献忠和李自成,说实话,那个时候他真的想带领军队直接冲出去,然后亲自砍下他们的脑袋!

  但是最终他还是放弃了,因为他知道面对数量如此众多的农民军,他压根就无法直接拿下张献忠和李自成,反倒会打草惊蛇,让张献忠和李自成察觉到危险。

  之后他们要么会逃回山里,要么会冲着汉中城而去,并且会变得更加警惕!

  而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影响接下来的计划。

  因此左良玉只得强行忍下了内心的冲动,依旧按照制定的计划部署兵力。

  不过如果计划不出什么差错的话,张献忠和李自成最终还是会回到这里的!

  想到这里,左良玉心中又涌起了一丝希望。

  虽然之前朱慈烺已经承诺过,只要他能拖住农民军,等待大军合围彻底剿灭农民军之后就会给他封爵。

  但人总是要有更大的梦想,如果能更进一步,亲手拿张献忠的李自成的首级,那对于左良玉而言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毕竟军功这种东西,谁会嫌多呢?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又过去了三个多时辰。

  此时太阳已经渐渐西斜,金色的余辉洒在大地上,给整个世界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眼见如此,李自成不得不下令安营扎寨。

  于是乎,农民军们纷纷忙碌起来。

  不一会儿,一个个帐篷就搭建起来了,篝火也熊熊燃烧起来。

  李自成坐在营帐中,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因为大军进入汉中之后已经前行了约莫二十里,却依旧没有见到一个百姓。

  他派去打探消息的哨骑带来的消息也大差不差,那就是前方十里依旧没有任何一个活人,甚至连牲口也没一只,除此之外,粮食、金银细软更是不见分毫!

  这让李自成心中不由得有些害怕了起来,他害怕朝廷会不会真的把整个汉中的百姓全部迁移到了其他地方?

  真要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完蛋了?

  没有百姓,就意味着没有粮食和兵源补充,到时候他的军队将陷入绝境!

  但片刻之后他又否定了这种想法。

  因为在他看来,这实在是太过于匪夷所思了!

  一下子将整个汉中的百姓全部迁移到其他地方,这怎么看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难道朝廷是要在汉中和他决一死战吗?

  这就更扯淡了!

  他可不相信这个时候朝廷还能调集大军来到汉中和他决一死战!

  不过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李自成还是下令加强了防御!

  他命令老营将士们加强巡逻,提高警惕,防止明军的偷袭!

  不过李自成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安营扎寨的时候,第二支军队也完成了对他们的包围!

  而这支军队就是由贵州总兵林兆鼎率领的川军、以及湖南、湖北的湖广军。

  和左良玉一样,他们在之前就已经悄悄隐藏了起来,直到李自成的军队经过之后,这才开始部署第二道防线!

  接下来他们只等着农民军在和朱家军交战之后回撤时,狙击农民军!

  看到这里,可能有大聪明要问了,那就是为什么不夜袭呢?

  要知道李自成的军队在这个时候肯定是毫无防备的,如果夜袭的话,岂不是会有奇效?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要知道对方可不是几万兵马,而是整整十七万大军啊!

  要夜袭他们,明军这边要出动多少人?

  而且夜袭也是伤亡率最高的作战方式,在黑暗中,双方很难分辨敌我,很容易发生误伤!

  并且朱慈烺手里有燧发枪,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击败农民军,并且把己方的伤害降到最低,因此自然不需要选择夜袭了!

  再者说了,要是再来一次之前潼关城下那样的惨剧,造成几万农民军的伤亡,这可不是朱慈烺想要的!

  毕竟说到底,这些所谓的农民军中的大多数是无辜的百姓,他们是因为生活所迫才加入了农民军,朱慈烺并不想把他们赶尽杀绝!

  因此按照原本的计划行事,才是最符合当前利益的。

  与此同时,画面来到汉中城这边。

  此刻的汉中城,宛如一座沉睡在历史长河中的巨兽,被一片肃穆的氛围所笼罩。

  城下,密密麻麻的营帐如繁星般散落在大地上,一眼望不到尽头。

  七万多大明将士在营帐内和衣而睡,他们的呼吸声在寂静的夜里交织成一曲低沉的乐章。

  而今晚的夜色也美得如同画卷一般。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宛如一颗巨大的明珠,洒下银白的光辉将整个汉中城笼罩其中。

  天上的繁星点点,像是镶嵌在黑色天幕上的宝石,闪烁着神秘而迷人的光芒。

  微风轻轻拂过,带着丝丝凉意,吹动着营帐的帘角,发出沙沙的声响。

  这样的好天气,仿佛预示着明天白天的天气也会格外晴朗,也预示着这场战争必将旗开得胜!

  就在这时,一个修长的人影缓缓地走到了城墙之上。

  他的步伐沉稳而坚定,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节点上,在他身后,则是跟着李虎等一众人。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朱慈烺。

  或许是因为大战即来临,朱慈烺今晚实在是睡不着,所以他就漫无目的溜达了起来,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这城墙之上。

  他静静地站在城墙边,探头看了一下城墙之下那密密麻麻的营帐和沉睡的将士们,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

  下一秒,他抬头看见了那高悬的月亮,洁白的光辉洒在他身上,却无法驱散他心中的那一丝惆怅。

  虽然针对这场战争,朱慈烺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从兵力的调配到战术的安排,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深思熟虑。

  但朱慈烺心里还是会莫名的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