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剑从天降
“此人所中之毒,乃是砒霜。”
“砒霜?这是何物?从何而来?”黄琬诧异道。
张仲景拱手回:
“砒霜产于铜山矿石之中,本是治哮嗽与疟疾之物,其遇水则溶,无色无味。”
“然则凡药三分毒,砒霜其性猛烈,一旦用之过量则会成为一剂猛毒。”
“且服食之人的中毒的症状因人而异,有的人会剧烈呕吐,有的人则会突然暴毙,且死后尸体上往往没有明显的外伤和异味,因此难以察觉。”
苏曜冷哼一声,目光如炬,扫视着周围的狱卒和牢头:
“既然没有外人接触,又是中毒,那显然犯人就在你们之中。”
狱卒和牢头们闻言顿时吓尿,纷纷跪倒在地,连连摇头,声称自己绝不敢做此等违法之事,然后纷纷向黄琬求助。
黄琬见状也是眉头紧锁。
此人乃是在司隶校尉大牢中死去,倘若是狱卒们谋杀,他黄琬必然难逃干系,只好言说真相不明,还需多加查证,一旦找到实据和真凶,他必然严惩不贷云云。
对此,苏曜是冷哼一声,转头看向张仲景,问道:
“仲景先生,可有办法查明此毒是何时所下?”
张仲景沉吟片刻,说道:
“砒霜中毒后,死者体内会残留毒素,若能找到其生前所食之物,或许能查出下毒的时间。”
苏曜立刻吩咐兵士与狱卒去搜查死者的牢房,寻找可能残留的食物或水源。
不久之后,狱卒们带来了一些剩饭剩菜和一只水碗。
张仲景仔细检查了这些食物和水源,最终在剩菜叶子里发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白色粉末。
“这就是砒霜。”张仲景肯定地说道。
苏曜脸色阴沉,他看向黄琬,冷冷地问道:
“黄校尉,如此你还有何话可说?”
黄琬的脸色变得异常难看,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一旦处理不当,不仅自己的官职难保,甚至可能身陷囹圄。
黄琬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沉声说道:
“冠军侯,此事下官确实不知,但既然发生在司隶校尉的大牢之中,下官责无旁贷。”
“下官必会全力调查,定要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以证清白。”
苏曜冷冷地看着黄琬。
关于他拥立万年登基一事,民间议论纷纷,朝中更是非议不少。
那些朝廷公卿们,大多都不持支持的态度,之所以能够继续推进,更多的还是他自己的乾纲独断,这些人慑于他兵威,以及朝廷在他控制之下,不得不配合接受罢了。
对此,苏曜自然是有自知之明的。
但是,正如董卓执意废立,彰显自己的威望一样。
苏曜扶持万年以女帝临朝,一旦成功也将竖立起自己在朝野的绝对权威,远超他与公卿们共立新君的效果。
不过显然,为此也有相当多的人站到了反对派的位置上。
他们不能通过军事手段来反抗,便想要通过这些下三滥诋毁的方式来找麻烦,苏曜自然也不会坐视不理。
苏曜不确定黄琬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不过,显然这并不是一个可以让自己足够信赖的人。
于是乎,在思索片刻后,苏曜并没有听信黄琬大包大揽式的表态,直接就在这牢中监督黄琬办案。
“如今既然已经查明死因与中毒来源,凶手显然就在这监牢之中。”
“请黄校尉立刻排查,把接触过食物与死者的嫌疑人全部带上来。”
黄琬闻言,心中虽然有些不悦,但也不敢违抗苏曜的命令。
他深知这位冠军侯的权势和手段,一旦惹恼了他,后果将不堪设想。
“遵命,冠军侯。”
黄琬拱手应命,随即转身对牢头下令道:
“都听到了没?立刻把那些人都带上来!”
“某倒要看看,到底是谁有这个胆子,敢在我司隶校尉的大牢中害人!”
黄琬怒气冲冲的对狱卒们发火。
牢头吓得噤若寒蝉,立刻下令押人上来问话。
然而,结果却是晚了一步。
“不好了,牢头!”
“小李,小李他上吊自杀了!”
“什么?!”
听到部下匆匆而来的回话,牢头只觉得大脑一阵阵的眩晕。
而黄琬,则是在愣神之后深吸了一口气。
第748章 苏君侯釜底抽薪根治老登
小李,自然就是给死者送饭的嫌疑人。
他在张仲景发现砒霜中毒,且苏曜开始排查食物和水源时便自知行迹败露,趁着众人注意力集中在案件上,竟然上吊自杀了。
这一下子,就把苏曜好不容易查来的线索给掐断了。
黄琬深吸口气,上前抱拳道:
“苏君侯抽丝剥茧,拨开迷雾,犯人自知难逃法网,畏罪自杀,如今线索已断,下官定当加大力度,重新排查,定要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苏曜冷冷地瞥了黄琬一眼,心中暗自思量。
这黄琬虽然态度恭敬,但言语间却透着一股推脱之意,显然是不想将此事深究下去。
苏曜心中明白,这背后恐怕牵扯到不少朝堂中的势力纠葛,黄琬作为司隶校尉,自然也不想轻易得罪人。
但苏曜却不会轻易放过此事。
他冷冷地说道:
“黄校尉,此事关乎本侯声誉,更关乎朝廷颜面,你务必尽心尽力,不可有丝毫懈怠。”
黄琬连忙躬身应诺,心中却暗自叫苦。
他知道,这位冠军侯可不是好糊弄的,一旦让他察觉到自己有丝毫的敷衍,后果将不堪设想。
于是,黄琬只得硬着头皮,再次下令对牢中的所有人进行排查,同时加派人手,对死者的背景进行深入调查。
在调查中,小李乃是当地偃师县小家族出身,与狱中其他人关系都还算不错。
之前,由于董卓乱京师,洛阳周边也屡遭其害。
世家大族们尚且会被董卓顾忌一下,盘剥不算苛刻,而那些普通百姓和小家族们则被重点关照。
小李的家族便是深受其害,家中断粮,连幼子都被饿死,其频频在狱中向同僚求助米粮,以渡过困难。
然而,最近几日,小李却突然变得出手阔绰,不但还了同僚们的钱粮人情,还频频请人喝酒,同僚们问起缘由小李却只说得了贵人相助云云。
“如今看来,这位所谓贵人正是看中了小李在大牢中特殊的身份,方便其暗中行事。”
“而这个贵人恐怕手段不小,竟然还能弄来时下罕有的砒霜之毒,杀人于无形。”
“只是他恐怕怎么都想不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初次利用小李出手,便被冠军侯识破其手段,这颗棋子也就此葬送。”
两日后,黄琬将调查来的线索报告苏曜。
然而,他的线索也就到此为止了。
那位贵人行踪隐秘,小李受其恩惠,特意隐瞒之下连其家人都不知此何人也。
虽然黄琬将小李家人多加拷问,又遍查牢中诸人信息,但是却没有一点新的进展。
冠军侯府。
苏曜听完黄琬的汇报,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陷入沉思:
“贵人相助……没有任何人知道此人是谁,这背后的势力倒是隐藏得够深。”
“如此看来,咱们就只能就此结案了?”
黄琬听到了苏曜话语中的不满之意,心中愈发忐忑,连忙说道:
“君侯,下官已经竭尽全力,但此人实在狡猾,线索到了这里就断了。”
“不过请君侯放心,下官定会继续追查,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苏曜摆了摆手,示意黄琬退下。
他很清楚在这个乱世之中,各种势力错综复杂,想要查清一个隐藏在暗处的敌人并非易事。
但是,这件事却也不能就此为止。
在黄琬退下后,苏曜看向身边的两位谋士:
“文和、文若,你们觉得此事咱们该如何处理为好?”
贾诩微微沉吟,抚须说道:
“君侯,此事看似简单,实则暗流涌动。”
“那幕后之人能在这等时候,于司隶校尉大牢中悄无声息地下毒杀人,显然是有备而来,其目的不言而喻,便是为了搅乱君侯的大计。”
荀彧也点了点头,接着说道:
“不错,文和所言极是,眼下君侯欲立万年公主为帝,朝中反对之声已是不小,此人此举,便是要火上浇油,让君侯的处境更加艰难。”
苏曜微微颔首,冷哼一声:
“不过是些不上台面的杂鱼,耍些阴谋诡计罢了,于大局无碍。”
“然而,此事也不能就此作罢,他既然敢对我下手,那就必须给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一个教训,以儆效尤才可。”
苏曜话中的深意让荀彧听得不寒而栗,连忙劝说:
“君侯,如此非常时期,既无明证还是该以公主登基为第一要务。”
“贼人阴谋不过是想扰乱君侯大计,只要大典顺利举行,公主登基为帝,其阴谋自然失败,不足为惧也。”
荀彧的建议很是稳妥,眼下天大地大,都不如公主登基的事情最大。
再不过数日之后,大典的筹备就将完成,此刻再兴风雨,惹得朝堂震动恐非明智之举。
然而,对于荀彧的建议,贾诩则另有看法:
“文若此言虽然有理,但如此行事恐显懦弱,于未来大计不利。”
“哦?那文和有何建议?”苏曜问道。
贾诩一抚胡须,走上前来侃侃而谈。
相比于荀彧保守的建议,贾诩的计策就显得非常直接。
眼下阴谋既已经查明暴露,犯人和凶手都双双死在司隶校尉的大牢,数日来黄琬却又找不到真凶,迟迟无法破案。
既然如此,就可趁机罢免其司隶校尉之职,将这一朝廷雄职操之己手。
“司隶校尉,不但掌察举百官,纠察不法之事,还有满员一千二百人的兵员名额,实打实的位低权重。”
贾诩缓缓说道,眼中精光一闪:
“若能掌握此职,对君侯稳定朝纲,推行新政大有裨益。”
苏曜闻言,微微点头,表示赞同。他深知司隶校尉的重要性,若能将其掌控在手中,无疑将大大增强自己在朝中的影响力。
“文和此计甚妙,只是这黄琬毕竟是朝中重臣,若无确凿证据,贸然罢免恐难服众。”荀彧眉头紧锁,提出自己的担忧。
贾诩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
“这有何难?那黄琬虽尽心尽力查案,但终究未能找出真凶,此乃其失职之处。”
“君侯可借此时机,向朝廷上书,弹劾其办事不力,请求将其罢免。”
“同时,君侯可举荐一位亲信担任此职,以彰显君侯大公无私,唯才是举之心。”
上一篇:谍战:开局偷听心声,识破日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