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东一枝花
他知道李承乾赐下的东西都来自于薛延陀,薛延陀是如何成为草原霸主的,无非是甲坚利刃,尤其是骑射无双,突厥人碰见他们的弓箭都得发抖。
有了这些东西,白霫足以建立一支三千人的精骑,一如当初苏烈、席君买率领的那般所向披靡,何惧库莫奚、契丹?
“来人,带夫余州刺史下去领东西。”
摆了摆手,李承乾吩咐了声。
“请!”
太子侍从立即上前示意道。
“多谢殿下。”
见状,伏弗没有丝毫迟疑,跟着侍从离开了都护府大堂。
此时此刻,大堂内只剩下薛仁贵、苏烈等人,一个个神情各异,他们亲眼目睹了太子如何恩威并施,降服六部为己用,将大唐的疆土向北一度开拓至小海,向东插入了契丹、库莫奚、室韦之间。
“定方兄。”
背负双手,李承乾轻唤了一声。
“末将在。”
苏烈赫然起身,恭敬的准备聆听太子诏令。
“看看这个。”
随手一扔,李承乾将手中的帛书丢到了苏烈怀中。
“呃呃!”
微微一怔,苏烈接过帛书,打开之后,细细查看起来,没一会儿,他脸上露出了错愕表情,不禁抬头看向李承乾:“太子殿下,这是”
“大唐军制承袭前隋,确切来说,来自于北周。”
迎着苏烈的目光,李承乾缓缓道来:“府兵制的优势和劣势都非常明显。”
“兵农合一,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不单单兵刃、马匹自备,还在全国设有负责选拔训练的折冲府。”
“优势在于解决了国家的压力,劣势在于将压力转嫁给了这些百姓。”
“单单是解决世家门阀,让均田制维持下去还不够,军队是国家的矛和盾,必须要预先准备。”
“府兵可以作为地方守备兵力,以备不时之需,却不能做为中央机动兵力和边防之军。”
“否则,一旦府兵损失殆尽,不只是边疆会遭到敌人攻击,地方同样会不稳。”
“孤以为大唐军制须得言明权责,分为三种,第一,负责戌卫长安的机动兵力,相当于十六卫;第二,负责戌卫边疆的军队,专司戌卫及开疆拓土;第三,地方守备兵力,用以维持地方稳定,补充边军。”
“三者可以形成一种循环,即地方兵力补充至边军,边军悍勇之辈调入中央。”
“殿下英明。”
在场众人要么是家学渊源,要么是实践出真知,全都察觉到了这份军略的前瞻性。
地方、边防决不能混为一谈,边防溃烂,那么,地方同样会溃烂,相反,二者分开,就算边防失守,地方一样可以坚守一段时间,等到中央兵力驰援。
而且,地方守备兵力与边军、中央军形成一种良性的晋升机制,确保朝廷始终掌握最强战斗力的军队。
“殿下。”
苏烈脱口而出:“您打算让府兵直接变成地方守备兵力,以十六卫为机动兵力,然后重新构建边军体系?”
“然也。”
回到上首座下的李承乾继续道:“地方守备兵力并不需要多么好的武器装备及甲胄。”
“只需要配备皮甲、横刀、长枪、长弓即可。”
“这样的话,对于均田的百姓无疑是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边军及中央军的武器铠甲、战马都由朝廷负责,他们只需要杀敌即可。”
府兵一身装备价格不菲,哪怕是寻常的步槊都得售价几贯钱,这对于府兵家庭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负担,府兵制的崩溃源于均田制,同样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大唐把府兵所在的军户当做免费劳动力,不管是杀敌,还是服役,可劲用,用到最后,府兵卖了田,直接不干了,这种压榨,牛马看了都得落泪。
“嚯!!!”
在场所有人都露出了不敢相信的表情。
要真是这样的话,边军、中央军固然有强大的战斗力,但朝廷的压力可就太大了。
“兵部将居延都督府、云中都督府的提议递交至三省,再到御前批复。”
“孤以为这种调整远远不够,须得重新严明军制。”
“例:都督府不再设立上中下三等,都督品阶相当于长安十六卫将军。”
“都督府之上,为大都护府,辖制一众都督府边军,品阶相当于大将军。”
“以大唐目前的情况下来看,并不需要设立过多的都督府,西部设立松潘都督府、南中都督府、安南都督府,东部设立东胡都督府、平辽都督府,北部沿用居延都督府、云中都督府及燕然都督府。”
“都督府治下军制宜简洁明了,十人为一什,设什长、副什长,二十五人为一伙,设伙长,五十人为一队,设队正,一百五十人为一屯,设屯长,五百人为一曲,设军候,两千人为一营,设军司马。”
“五千人为一校,设校尉;一万两千人为一旅,设旅帅;两万五千人为一卫,设中郎将。”
“副什长为从九品,什长为正九品,伙长为从八品,队正为正八品,屯长为从七品,军候为正七品,军司马为从六品,校尉为正六品,旅帅为正五品,中郎将为正四品。”
“都督府下辖两卫,即五万人,都督为正三品军职。”
李承乾一五一十的讲述了边军的构想。
“呼!!!”
薛仁贵、苏烈等人不由得长吐出一口浊气。
如若按照这个军制,那么,大唐的都督府足以应对局部战争,确实够用。
“我已经告诉了秦怀玉、赵节、贺兰楚石。”
“他们将会严格按照这一军制,先行募集一卫,两万五千人。”
“你明白吗?”
深深地看了苏烈一眼,李承乾叮嘱道。
“末将明白,燕然都督府同样从薛延陀部众、五州铁勒中募集两万五千人。”
苏烈心领神会,郑重应道。
这份改制方案必然要到李承乾上位之后才能全面铺开,他现在这么做相当于站队。
“好。”
“我已命刘仁轨前往接替王玄策,主持燕然都督府事宜。”
“既然你都回来了,那这件事还是交给你亲自去办。”
“三千突厥精骑一并交给你带往燕然都督府。”
摆了摆手,李承乾下了逐客令。
“多谢殿下。”
苏烈心中一喜,连忙转身下去安排了。
三千突厥精骑跟着他一路征服外铁勒五部,早已淬炼成精锐,且如有臂使。
有了这支军队,他这个燕然都督府要站稳脚跟就更容易了。
至二月中旬,北庭副大都护张公谨、宋君明分别从居延都督府、云中都督府带回了七万羌人、鲜卑人;十万突厥人,并燕然城原有薛延陀部众,一度达到了五十万人,立有十万北庭军。
铁勒八旗各自迁徙到了划定的区域,并且在工匠的指导下,开始了建造城池之路,草原、漠北一片欣欣向荣之景,改变了自古以来厮杀不断的局面。
二月下旬,大唐燕然都督、武邑县公苏烈领三千精骑巡弋小海,选址定立余吾城、北海城、玄阙城、瀚海城、柏海城之址,北海五州由此奠定了基础。
白霫酋长伏弗领受大唐诏令,举族迁往霫族故地,东胡都督贺兰楚石领五千骑传告契丹、库莫奚、室韦,潢水以北为大唐设立扶余州,并有两千余名汉人工匠、数千农夫随行,于潢水畔建造夫余城,开垦农田。
一时间,西突厥、葛逻禄、突骑施、黠戛斯、室韦、契丹、库莫奚等族群势力无不侧目,一片颤栗。
太子李承乾之名从大唐治下开始向辽东、西域等地扩散,俨然成为了又一个‘天可汗’般的人物。
第120章 触角遍天下,潜伏在黑暗中的巨兽!
贞观十六年,三月初,位于大唐最南边的交州早已进入了夏季,雷雨伴随着炽热。
“嗒嗒!”
交州都督府中,大唐右屯卫将军、交州都督、谯国公柴哲威上身着一件短打,在堂内踱步,面情凝重。
“夫君。”
“你这是怎么了?”
“难道是长安来的消息很严重?”
柴哲威的夫人刘婉君是邢国公刘政会的小女儿,自然对朝局有所了解,关切道。
“夫人呐。”
“祸事来矣!”
柴哲威将手中的书信递给了刘婉君,依旧愁容满面。
怀揣着疑惑,刘婉君接过书信,美眸圆睁,娇俏的声音中透着一丝颤抖:“这这是”
“太子殿下的亲笔手书。”
迎着她的目光,柴哲威摇了摇头,苦涩道:“夺嫡之争,二弟深陷其中,站在了魏王一方。”
“梁国公次子与高阳公主同样站在了东宫对立面,如今高阳公主被褫夺一切封地,禁足公主府,房遗爱同样被剥夺了官职,只剩下一个驸马都尉的空名头。”
‘啊这?’
刘婉君张开了樱桃小嘴,俏脸有些发白道:“夫君。”
“二弟他”
“唉!!!”
柴哲威长叹了声,无奈道:“二弟幼年时与房遗爱交好。”
“当初,吴王李恪聪慧非凡、勇猛善战,他们两,还有卢国公次子程处亮、鄂国公次子尉迟宝琪、秦怀玉、罗通等人与吴王交情甚笃。”
“怎料吴王就藩之后,魏王留在京中,有意识的结交起了二弟他们。”
“尤其是二弟尚巴陵公主,房遗爱尚高阳公主,同为皇亲国戚,来往更加密切。”
“我也没想到他们竟然参与到夺嫡之争。”
“夫君,何不告知二弟,让他远离魏王。”
美眸顾盼,刘婉君提出了一个建议。
“夫人。”
“二弟现如今已经无法全身而退了。”
“你以为太子殿下这一份手书仅仅是警告吗?”
“现如今,就连我都身不由己,要么站在魏王一边,和东宫撕破脸,要么跟二弟划清界限。”
柴哲威脸上表情愈发难看,眼神闪烁,心中五味杂陈。
本来他远在交州当都督,掌谅、峰、交、爱、驩五州军政事宜,妥妥的安南土皇帝,一方封疆大吏。
再加上其父柴绍,其母平阳公主李秀宁留下来的遗泽,贞观一朝,至少柴家恩宠不衰。
谁曾想因为柴令武的站队,让原本游离在长安之外的他也受到了波及,且被动的卷进了这个旋涡,夺嫡之争有多凶险,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因为玄武门之变,他也经历了。
“夫君。”
“太子殿下他”
“我们不是跟东宫合作的好好的吗。”
听到这话的刘婉君有些不太相信。
“夫人。”
柴哲威一屁股坐在了胡床上,端起手边的茶水,饮了一大口,这才解释道:“你真的以为那是合作吗?”
“且不说那是不是东宫之意,单说我们的合作对象是四海商行。”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