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东一枝花
微微抬头看了一眼,苏子矜温和道。
“回娘娘话,婢名:武媚。”
“婢名徐惠。”
两名才人有些拘束的回道。
“武媚,应国公是你什么人?”
苏子矜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武媚,宫中女官须得遴选官宦女子,寻常女子根本不可能入宫,朝中武姓之人不多,只有曾任荆州都督、英国公武士彟。
“正是家父。”
武媚神态举止格外乖顺。
“嗯。”
听到这里,苏子矜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看向了十三、四岁的另一名才人,露出感兴趣之色:“本宫知道你。”
“徐惠,南梁慈源侯徐文整四世孙女,陈始安太守徐综之曾孙女,延州临真令徐方贵的孙女,沂州刺史徐孝德长女,姐弟三人文采出众,有人把你们家比做汉朝班氏。”
“听说你五个月大就开始说话了,四岁熟读《论语》《毛诗》,八岁擅长写文章,作《拟小山篇》: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太子妃娘娘谬赞。”
徐惠连忙行了一礼。
“既然陛下已经下诏,你们就是东宫的人了。”
“本宫与太子殿下并非蛮横之人,东宫规矩不多,只一条,少看少言。”
“你们都是聪明人,有些话,本宫不需要言明。”
凝视着二女,苏子矜叮嘱道。
“是,娘娘。”
武媚、徐惠只觉眼前的太子妃给她们一种超凡脱俗的清冷之感,让人不由自主的臣服。
“来人,带她们下去安置。”
“是。”
旁边伺候的侍女领着武媚、徐惠离开了承恩殿。
“出来吧。”
在她们走后,苏子矜淡漠道。
“参见娘娘。”
一身银色飞鱼服的东厂督主称心从角落处走出。
“殿下可有吩咐?”
瞥了他一眼,苏子矜清冷的话语再度响起。
“娘娘。”
称心低着头,恭敬汇报道:“殿下确有交待,待河西事毕,再行回朝。”
“我知道了。”
苏子矜美眸中掠过一丝黯淡之色,转瞬就恢复了古井无波的绝美面容。
帝都长安如今成了旋涡之地,是是非非众多,李承乾好不容易离开,总得要羽翼丰满再行回来,这一点,她之前就知道。
“娘娘。”
“终南山如今成了殿下的封地,外人不得进出。”
“殿下之前有所交代,用《紫霞功》培养一批女子。”
这时,称心小心翼翼的补充了几句。
“本宫知道了。”
“这件事就由你来办,务必挑选可靠之人。”
闻言,苏子矜臻首微点,吩咐道。
“是。”
称心这才退出了承恩殿,背后湿漉漉的。
他只是一流巅峰高手,苏子矜同样是一流巅峰高手,还是一阶进化者,给他的压迫感很强,虽不及太子李承乾,却也不远矣。
趁着大雪封山,一批终南山下庄子的少女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被选拔出来,分批传授《紫霞功》,就连一阶灵植玉蜀黍结出的果实都给她们服用了,目的就是为了尽早让她们突破三流高手。
短短数月间,东宫内的侍女增加了一批,足有一百二十人,负责太子妃所居承恩殿的护卫工作。
PS:才人在唐朝初年并非指的是皇帝嫔妃,而是宫中女官职务。
第105章 晋王李治的抉择,真正的对手!
晋王府,王府正殿。
一身紫色圆领袍服,小冠束发的李治端坐上首主位,小脸紧绷着。
“殿下。”
“这件事是臣考虑不周。”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对视了一眼,率先出身解释道。
“陛下下旨英国公前往草原任北庭大都护。”
“不知舅父、先生怎么看?”
李治没有生气,反而一脸悉心求教的表情。
“此事倒不一定是坏事。”
“太子、魏王、吴王三方势力联手将李世勣驱逐出长安。”
“这对英国公来说,无疑是一种耻辱,他本就是因为太子北巡而被陛下从并州都督长史的位置上调来长安任兵部尚书,屁股还没坐热就被人赶走了,换做是谁,难免心里都会有一根刺。”
“北庭大都护府治理薛延陀旧地,兼管燕然都护府,位高权重,这可是从二品上的封疆大吏。”
对此,长孙无忌眼中露出了莫名的幽光。
“哦?”
“舅父可是想让我这个时候拉拢英国公?”
年仅11岁的李治眨巴着一双天真的眼睛,目不转睛的盯着长孙无忌。
“殿下聪慧。”
长孙无忌怡然自得道:“李世勣其人圆滑,玄武门之变时,就曾领兵在外,不曾参与。”
“如今,他同样不想参与夺嫡之争,但事与愿违,魏王、吴王党羽显然已经把他当做了敌人。”
“太子远在草原,北庭大都护本该是太子党羽的位置,却被他坐上去了,太子该如何看他?”
“事已至此,李世勣想要独善其身,显然已经不可能。”
“那么,他必须要做出选择,殿下对他来说是最佳选择,没有之一。”
“魏王手下有薛万彻兄弟,吴王本就擅长弓马,骁勇无双,太子就更不必说了,大唐新设的四个都督府,全都是太子门下所出,李世勣想要在他们那里获得地位,有诸多不易。”
“唯独殿下你,年岁尚幼,羽翼未丰,他若是支持殿下,那便是晋王府武将第一人。”
“孰优孰劣,我想英国公分得清。”
“正该如此!”
褚遂良捋着长须,欣然附和道。
“敢问舅父,我该如何做?”
接着,李治继续问了声。
“眼下已是腊月,大雪覆盖了北疆,英国公要赴任北庭大都护,至少要等到4月春暖花开时。”
“这么长的时间,殿下大可以效仿太子为名前往拜会英国公,研习兵书军略。”
“人心易变,无非是利益权衡,殿下只需要许之以名,足矣!”
长孙无忌不愧是朝堂第一人,一手算计兼顾人心、朝局。
“稚奴多谢舅父提点。”
李治深深一躬,行了一礼。
“殿下无需如此。”
长孙无忌赶紧扶起了李治,真情流露,溢于言表。
见状,褚遂良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对于李治这种言听计从,这是关陇门阀都喜闻乐见的事情。
二人只在晋王府停留了一小会儿,就相继告辞离开,太子、吴王、魏王三方的针对绝不只是今天,晋王一方必须要做足准备,这也是在向全天下展现关陇门阀的实力。
“殿下。”
“赵国公今日所为将您逼在了太子、吴王、魏王的对立面。”
“接下来,三方势力恐怕都会把矛头指向我们。”
晋王司马李敬玄表情从未有过的凝重。
朝堂之中,太子占据大义,东宫收拢的确实是庶族,但并不代表士家门阀就不愿意追随太子,申国公高士廉、吏部尚书杨师道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是以,太子实力最强。
魏王深受皇帝李世民的宠爱,府中开有文学馆,早就收拢了一批文人士子,大儒学者多与其为友。
吴王李恪身具两朝血统,刚刚迎娶了江陵萧氏嫡女,江南士族、淮南士族为其鞍前马后。
唯有晋王李治,年岁尚幼,论资排辈,无疑是占据最大劣势,关陇门阀本就不是铁板一块,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只是其中一部分人,尚不足以对抗任何一方。
在这个时候,他们成为了众矢之的,这个不是什么好消息。
“敬玄以为本王有选择的权力吗?”
眼神淡漠,李治的小脸上有着别样的成熟和理智,身在皇家,又怎能是什么都不知道的稚子。
“殿下。”
李义府犹如潜伏在阴影中毒蛇一般悄无声息走出,开口道:“太原王氏内部对于支持您夺嫡似有不同意见。”
“嗯?”
脸色一凝,李治沉声道:“王妃出自晋阳王氏,叔祖母又是同安大长公主。”
“晋阳王氏应是不会拒绝本王伸出的橄榄枝,所以,祁县王氏不愿意?”
太原王氏以太原郡为郡望,分为晋阳县王氏、祁县王氏两大支脉,太原王氏公认先祖为周灵王太子姬晋,祁县王氏以东汉末年司徒王允为祀祖,晋阳王氏则认为东汉王柔、王泽兄弟为祀祖。
东晋末年,晋阳王氏遭到宋武帝刘裕的针对,一度沉沦下来,并且分作四房,北魏时从河西迁居太原的王叡家族也以晋阳王氏自居,其家族又被称为中山王氏。
祁县王氏与琅琊王氏曾一度将族谱合流至秦朝王离,尽管他们在曹魏时期,王凌被夷三族后一蹶不振,却在南北朝不断复兴,涌现出王玄谟支、王思政支、王神念支等支系。
历经三朝的王珪,不单单是南梁尚书令王僧辩之孙,同样出自祁县王氏,祁县王氏兴隆如斯。
“殿下慧眼如炬。”
李义府随之补充道:“王侍中在贞观十一年兼任魏王之师,其长子、次子都为魏王幕僚。”
“太原王氏此前支持魏王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再者,王侍中幼子王敬直为驸马都尉、南城县男,迎娶了南平公主。”
话音落下。
李治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异色,平淡道:“所以,祁县王氏一部分人支持大兄,一部分人支持四兄,唯独没有人支持本王,对吗?”
“是。”
尽管事实很残酷,李义府还是点头回道。
“终究还是本王太弱了。”
目光幽深,李治拂了拂手:“怪不得旁人不愿下注。”
“既如此,从今以后,晋王府只接纳晋阳王氏之人。”
“明白。”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