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东一枝花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有人给我们送来了机会,自然不能放过。”
环视众人,李承乾掷地有声的话语在殿内传荡。
“请殿下吩咐。”
众人神色一肃,高声道。
“即日起,东宫诸事一应由詹事而决,少詹事协助,不必报与孤。”
“掌三寺、十率府之政令,举其纲纪,而修其职务。”
“左右春坊交由左庶子、右庶子,左长史协同。”
“遵命。”
岑文本、张玄素、马周、李百药、许敬宗应声答道。
“右长史、录事参军、兵曹参军何在?”
目光如炬,李承乾沉声喝道。
“殿下。”
王玄策、裴行俭、刘仁轨怀揣着满心期待,站在了他面前。
“右长史统筹兵甲军械、粮饷诸事。”
“录事参军调席君买、苏定方随太子驾,知丰州、胜州、朔州、代州、云州都督前往定襄见驾。”
“是。”
王玄策、裴行俭暗自记下了这些事,面容凝重的应声。
这是他们第一次参与军事行动,这对他们来说不单单是一场考验,更是一场淬炼。
第70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头前万木春!
“兵曹参军。”
“持孤太子令前往太仆寺,取两千四百匹优质战马。”
“切记,只要突厥马。”
凝视着刘仁轨,李承乾叮嘱道。
突厥人所乘战马主要产在乌拉盖河一带,也就是后世的东乌珠穆沁地区,后世称为乌珠穆沁马。
乌珠穆沁马是世界上最出色的马种之一,适应性强,具有短距离速度快,长距离持久力强的特点,唐太宗李世民那闻名遐迩的六骏之一的特勒骠就是突厥族敬献的乌珠穆沁马。
后世,成吉思汗的怯薛军坐骑就是乌珠穆沁马,清朝皇帝的御用马和侍卫骑兵都选用乌珠穆沁马。
这一次,他们需要达成的目标不单单是击败薛延陀,更要解决漠北一直以来的威胁,乌珠穆沁马最适合在大漠草原驰骋,八百东宫卫士,一人三马,确保万无一失。
“是。”
兵曹参军刘仁轨深知此事的重要性,无比认真的应道。
“薛礼、张思政。”
“孤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
“八百人必须全部是见过血的精锐。”
“能做到吗?”
“末将领命。”
东宫左卫率薛仁贵、东宫右卫率张思政对视一眼,大声回道。
八百东宫卫士服用了多少好东西,人手一柄御林军刀,兼修《龙象般若功》、《辛酉刀法》,在终南山磨砺旬月,如若还不能蜕变为精锐,那可真就是废物中的废物。
“太子殿下。”
“我们.”
贺兰楚石、罗通、程处弼、秦怀道等人有些蠢蠢欲动。
“此次北巡,尔等千牛、备身须得随孤左右。”
“周青、姜兴本、姜兴霸、薛先图、王心溪、王新鹤、李庆红、李庆先。”
“你们分掌百人,一并前往整训东宫卫士。”
“是。”
八大火头军兴高采烈的答应下来。
这段时间,他们跟在薛仁贵身边学了很多东西,如鱼得水。
“贺兰楚石、罗通、程处弼、秦怀道。”
“孤允许你们四人携带百人护卫,先行一步前往居延海,收拢当地部族。”
“收得千人,为校尉,收得万人,予尔将军。”
“多谢殿下。”
四人不约而同的点头。
“殿下可是想重置居延塞?”
岑文本一眼就看出了李承乾的打算,问道。
其它人同样把目光投了过去,表情中充满了不解神色。
居延海源于匈奴语,一片弱水流沙,汉朝时期曾是一片水草丰茂的绿洲被称为居延泽。
汉武帝命强弩都尉路博德在居延泽上修筑亭鄣、长城、烽燧等军事防御设施,成为了汉朝出击匈奴的前沿阵地,犹如一把利刃,直插匈奴腹地。
相继设立居延都尉府、肩水都尉府,一度让居延塞成为当时汉朝在西北边疆的重要军事据点。
发源于祁连山深处的弱水流经1600里,从河西走廊的马鬃山、合黎山中间穿过沙漠,一直汇入戈壁,形成了一个忽东忽西,忽南忽北,湖面时大时小,时时变化着的湖泊。
居延海一带水草丰美,这是草原通往河西与西域必经之道,现如今被一大群零散部族占据,羌人、突厥人、铁勒人、汉人都有。
“孤的确有这个想法。”
“不过,派人收拢居延海部族,只是为了实现对郁督军山的东西合围,确保薛延陀覆灭。”
迎着众人的目光,李承乾坦然道。
击败薛延陀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如何根治北疆,这片浩瀚草原、大漠,这才是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包括居延海、阴山在内,这片地方理当成为大唐近距离监控草原、大漠乃至西域的要地,定襄城及东套必须要收回来,东突厥部众不过十余万人,数万骑,还不足以镇压铁勒九部。
这一次灭亡薛延陀,东突厥不能成为主力,沿边唐军须得参与其中,他需要打造东宫的军队班底。
‘原来如此。’
东宫属官们都曾亲眼目睹这幅公元7世纪的世界地图,自然知道居延海的重要性。
确切来说,居延海距离薛延陀部王庭所在的郁督军山要比阴山更近,在这里收拢游牧部族,确实是一支不错的伏兵,关键时刻能够起到令人无法忽视的作用。
“秦怀玉、赵节。”
接着,李承乾看向了两名太子宾客。
“末将在。”
秦怀玉、赵节一脸期盼的抬头。
“你们先行前往定襄城,会面阿史那思摩。”
“孤要确保东突厥听候调遣,明白吗?”
“末将定不负所托。”
二人心中热血沸腾,大声应道。
“詹事、少詹事、左庶子、右庶子留下。”
“其余人先行下去准备。”
摆了摆手,李承乾下了逐客令。
“是。”
在场官员、武将相继退出了明德殿。
等到所有人都走完,只剩下岑文本、张玄素、马周、李百药四人时,李承乾也不拘束,一屁股坐在了席上,神态慵懒,不复方才尊荣。
“殿下今日行险,收效颇丰。”
少詹事张玄素赞叹道:“魏王苦心筹谋月余,除了得到陛下的嘉奖,毫无所获。”
“反倒是晋王同太原王氏定亲,又有河东柳氏为姻族,实力增长,足可与其匹敌。”
“自今日始,晋王党羽必然会和魏王党羽明争暗斗,山东士族、关陇门阀又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角逐。”
“无论二者如何争斗,东宫巍然屹立,坐收渔翁之利。”
“少詹事所言极是。”
东宫右庶子李百药同样面色愉悦道:“殿下此番让吴王入京,借着魏王、晋王陪同陛下封禅泰山之机,南方士族必然会大举插手朝堂,三方鼎立,鹿死谁手,未可知。”
今日朝会,太子一鸣惊人,将魏王玩弄于鼓掌之中,对峙皇帝李世民而不落下风,一扫东宫历年来颓败之态,朝野为之震撼,他们这些东宫属臣与有荣焉。
“敢问殿下,可是对我大唐的藩王之制有所思量?”
东宫左庶子马周一反常态,提出了一个特别的问题。
“左庶子何出此言。”
李承乾跟岑文本对视了一眼,反问马周。
第71章 孤若不死,尔等皆为臣!
“陛下曾评价吴王‘英果类我’。”
“吴王之才能冠绝诸王,文武兼备,又身具隋、唐两朝帝王血统。”
“想来关陇门阀、京兆郡望多有支撑吴王之人。”
“可偏偏吴王休妻,得罪了弘农杨氏,迎娶兰陵萧氏之女,不得不跟南方士族站在一起。”
“南方士族与山东士族、关陇门阀多有嫌隙,距离关中路途遥远,许多事情不可能第一时间知晓,这就决定了南方士族在争储上面的劣势,吴王顶多与魏王、晋王势力相当。”
“从现在来看,三王角逐对殿下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至少他们无暇顾及东宫。”
“然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殿下登基之后,必然要考虑到如此安置三王。”
“哪怕武德年间也不曾出现过这么多皇子同时滞留京中,参政议政之事。”
“臣斗胆以为殿下是刻意放纵,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吴王、晋王,使其具备独当一面的资格。”
身形消瘦的马周眼中闪烁着光芒,有条不紊的讲述自己的猜测。
一旁的太子少詹事张玄素、太子右庶子李百药听得一知半解,脸上浮现些许茫然之色。
“詹事。”
“你来解释一下。”
微微一笑,李承乾并未直接回答马周的问题,而是将问题抛给了岑文本。
“是,殿下。”
太子詹事岑文本欣然应声,看向马周:“遂古之初。”
“黄帝统治地域东至于海,西至空峒,南至于江,北至恒山。”
“颛顼时期,疆域进一步扩大,北至幽陵,南至交趾,西至流沙,东至蟠木。”
“一直到帝尧,疆域又有所调整,东至嵎夷,南至南交,北至朔方,西至西土。”
“帝舜分天下为十二州,这便是华夏由来。”
“敢问左庶子,夏朝疆域有多大?”
“夏朝之地,东渐于海,西被流沙,建万国。”
马周同样博览群书,思索片刻,径直回道。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