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东一枝花
“你很聪明,你知道这道诏书的由来。”
“是你。”
萧月仙咬着贝齿,眼神充满了不甘:“陛下追敕父王,敕封我,这都是为了你。”
“确切来说,他是在跟你对弈,我只是其中一枚棋子。”
“啪!啪!啪!”
伴随着一阵清脆的鼓掌声,李承乾嘴角微微勾起一丝弧度:“也不全是无可救药啊。”
‘呼!!!’
听到这,萧月仙心中憋闷不已,恨得牙牙痒。
“一道轻飘飘的诏书落在兰陵萧氏,江南士族都看见了天可汗的胸襟。”
“而你,西梁公主成为了大唐郡主,流连故国的西梁百姓还会对大唐有所抵触吗?”
“如此一来,江南会凝聚为一股绳,以江南士族为首支持吴王夺嫡,人心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把握的东西,孤帮了恪弟一把,人情是人情,权力是权力。”
“有了江南士族全身心的支持,吴王回归朝堂之后,定然是最为坚固的夺嫡势力。”
“就像青雀还没有完全得到山东士族的支持,稚奴也一样,关陇门阀还在观望。”
“吴王已经成为了最具争夺东宫太子之位的第一人选,他还会像之前一样支持孤?”
“兰陵萧氏本就有一道裂痕,随着这一道诏书落下,齐梁房、皇舅房分道扬镳已经是既定的事实。”
“前者势力主要集中在江陵附近,也就是荆楚之地,后者势力盘踞于南兰陵(润州,丹阳),即江东。”
“除了兰陵萧氏之外,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龙亢桓氏、颍川庾氏做为南迁士族,同样盘踞在润州。”
“不仅如此,江东本地士族实力并不算弱,吴中四姓:顾、陆、朱、张;会稽四姓:虞、魏、孔、谢(山阳谢士),还有吴兴沈氏等等。”
“一旦分裂,兰陵萧氏还能成为江南士族之首?皇舅房支撑得起兰陵萧氏的门户?”
举杯相敬,李承乾坦然开口。
李世民此举不单单是为了分化江南士族,更是为他制造了一个对手,吴王李恪。
失去了兰陵萧氏的主导,从今天开始,吴王李恪会得到江南士族的全力支持,不管他愿不愿意,这场夺嫡之争,李恪肯定是无法避免,他也不可能继续和东宫站在一条战线上。
只是,相比于魏王李泰、晋王李治,吴王李恪的根基距离关中更远,无法做到对东宫针锋相对。
“我”
明白了一切的萧月仙俏脸骤然发白,手心冒着冷汗。
这哪里是嘉奖,这简直就是一道催命符,将兰陵萧氏送下了衰败的深渊。
皇舅房、齐梁房的分裂直接让江南第一门阀消失在了历史中,取而代之的是江南士族群龙无首,只能寄希望于吴王李恪身上,参与皇室内斗。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李承乾的位置站的更高,太子与皇帝对弈,魏王、吴王、晋王只是棋子,那么,江南士族、山东士族、关陇门阀真的能得到想要的一切吗?或者说,他们真的可以赢吗?
第64章 撬动棋局,挖士族的根!
“怎么?”
“现在就失去斗志了?”
“刚才是谁说的要和孤做交易,信心十足的要齐梁房入关中。”
“只有这样的话,那孤确实有些失望,堂堂西梁公主,啧啧啧!”
坐在凉亭中的李承乾吧唧着嘴,话里话外满是调笑之意。
“谁,谁说我放弃了。”
萧月仙脸上浮现一抹羞怒,倔强的像个龇牙咧嘴的小兽,似乎不愿意在面前男子露出怯懦的表情。
“那就好。”
微微一笑,李承乾认真道:“现在可以谈谈合作了。”
“合作的前提是双方在利益上的诉求能够达成一致。”
“兰陵萧氏齐梁房,或者说你想要的东西,无非是参与进入最终分配胜利的行列。”
“那么,做为太子的我应该比其它人更具备潜质。”
“是。”
亲眼见过李承乾之后,萧月仙不得不承认这位大唐储君几乎无懈可击。
从某种认知上来看,李承乾比李恪、李泰、李治更具备成为皇帝的能力和手腕。
兰陵萧氏因为西梁的覆灭,一度陷入了萎靡境地,江南士族从前隋开始就不存在参与天下分配的权利,因为关陇门阀胜了山东士族一筹,北周覆灭北齐,奠定了隋朝基础。
而隋朝实际上是关陇门阀、山东士族及北方庶族共同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早就已经实现了利益的分割,隋灭陈便是这种利益趋势下的决策,江南士族同样是被宰割的角色。
隋末是一次重新洗牌,只可惜,江南士族不中用,压错了人,不管是萧铣,还是杜伏威、沈法兴,没一个顶用,以至于被李唐一统天下,又一次成为了失败者。
为此,江南士族才会不顾一切的押注吴王李恪,想要通过支持李恪上位,再度跻身朝堂。
但这些都跟兰陵萧氏无关了,兰陵萧氏的分裂已经注定,而皇舅房支持的是魏王李泰,齐梁房同样支持的是吴王李恪,一名萧氏淑女都嫁给了李恪做吴王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可这并不是萧月仙的选择,她的选择从一开始就是东宫,或者说她想看看太子李承乾的成色。
“江陵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荆楚核心,江汉明珠。”
“北沿汉江、丹水,直达商州,南有湘水可抵五岭之地,西邻巴蜀,顺着大江向东,淮南、江东、江右都在覆盖范围之内,便利条件,天下少有。”
“西梁以此为国都,你们兰陵萧氏齐梁房在这里的影响力冠绝大唐。”
“且江陵(荆州)距离安州不远,吴王现如今还是安州都督,博陵崔氏卫州房最近一段时间发展迅猛,安州崔氏俨然成为了江汉士族的佼佼者。”
“齐梁房想要成为关中萧氏有些困难,可若是成为江陵萧氏,我想并非什么难事。”
“以江陵为中转地,打通一条沿汉水、丹水进入关中的商道,聚拢江汉、南阳士族,另立荆楚士族。”
“届时,南方士族一分为二,江南士族支持吴王,荆楚士族与孤合作,不管谁输谁赢,总而言之,齐梁房都能成为最终胜利者,何乐而不为?”
就这样看着萧月仙,李承乾用充满诱惑性的话语讲述出了兰陵萧氏齐梁房的未来。
失去江南士族魁首,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兰陵萧氏齐梁房回归江陵,建立江陵萧氏,从而成为荆楚士族之首,这是一条通天大道。
荆楚包括了江汉、湘楚、南阳三地,以长江为主脉络,北可沿汉水、丹水进入关中,南可顺着湘水直达岭南,真要发展起来,潜力绝不逊色于关中、河北。
士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原因有三,第一,家学渊源,第二,祖产丰厚,第三,掌控生财之道。
关陇门阀、山东士族之所以压制着江南士族,本质上就在于他们在前两次的利益分配中,获得了诸多资源,例如:铜矿、铁矿、金矿,经营着货栈、酒楼、车马行等等。
家学渊源决定了士族门阀会涌现出络绎不绝的士子、武人,从而出现在朝堂之上。
丰厚的祖产即田地,确保了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士族都不可能确少粮食,这是活命之根。
生财之道是士族发展的根本,这些源源不断的利益输送让士族可以扩大规模,从而在各地奠定属于他们的影响力,渗透到了百姓的生活方方面面。
这就是为什么隋、唐两朝都亡于士族门阀的核心原因所在。
“江陵萧氏。”
萧月仙美眸中闪烁着光芒,显然心动了。
“此前,关中是铁板一块,江南士族根本插不进去。”
“现在不一样,你是江陵郡主,你只要在长安露面,你的名头并不逊色于那些勋贵。”
“江陵萧氏借助这一点就相当于在长安、江陵扎下了根,串联着关中、南阳、江汉、湘楚乃至岭南。”
“所谓的江南第一门阀不过是虚名,如果江陵萧氏把控了这一条商道,那就相当于有络绎不绝的银钱入库,到那时,人丁兴旺,还在乎窃据兰陵萧氏之名的皇舅房吗?”
“我答应。”
没等李承乾说完,萧月仙脱口而出。
“嗯。”
“来人,送江陵郡主回府。”
招了招手,李承乾唤来了东厂番子。
“是。”
十数名东厂番子成为了萧月仙的随从,护送着她前往长安,接管江陵郡主府。
注视着萧月仙的身影消失在了夜幕中,李承乾眼中露出了熠熠寒芒:‘父皇,我已经落子了,且看这天下究竟是否如你所愿?!’
同日夜,长安迎来了一位新的勋贵,江陵郡主萧月仙的出现激起了一番波澜。
前脚,吴王李恪刚刚同兰陵萧氏定下婚约,迎娶萧氏女为吴王妃,后脚,西梁最后的公主进了关中,试问,满朝文武百官、勋贵世家,谁又能视若无睹呢?
除了当今陛下之外,没有人知道萧月仙和太子李承乾的会面,更无人知晓萧月仙亲笔手书一封,由飞奴直接送往润州(兰陵县),目的地是兰陵萧氏齐梁房。
第65章 中秋殿议,魏王党羽云动!
贞观十五年,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卯时。
恰逢中秋佳节,又是每月一次的望日朝会,所有在京九品以上官员全都穿着裤褶出现在了太极殿。
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徵等文官立于左,右侧除了一众武官之外,站在最前面的分别是魏王李泰、晋王李治,按品阶,亲王为正一品,等同于三师、三公。
两人都穿着紫色大科绫罗亲王常服,腰缠玉带钩,唯一不同的是李泰头戴进德冠,身宽体胖,昂首挺胸,而李治未曾加冠,一头黑发以小冠束起,小脸绷紧,神情紧张。
两名皇子同时出现在朝堂之上,这还是贞观年第一遭,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武德年间,只不过缺了最重要的那个人,太子李承乾。
“诸位爱卿,可有奏!”
一身赭黄团龙纹圆领衫,头戴翼善冠的李世民俯瞰下首,面无表情的开口道。
“父皇。”
“儿臣有奏!”
魏王李泰站出身来,一言引起了在场朝臣们的注意。
“哦?”
“青雀有何奏报。”
李世民露出了慈祥的表情,舔犊情深的望向李泰。
“启奏父皇。”
“贞观十二年,儿臣奉命修撰《括地志》,历经三年寒署,已修撰完成。”
“全书正文550卷,序略5卷,涵括大唐10道360州1551县,博采经传地志,旁求故志旧闻,详载建置沿革及山川、物产、古迹,风俗、人物、掌故等。”
“特此,献与父皇。”
当即,魏王李泰一脸自信的说道。
《括地志》分述各县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是一本前所未有的巨作,又增补了西域都护府治下州县。
“魏王所奏是否属实?”
“禀陛下,魏王殿下一应呈报皆属实。”
著作郎、弘文馆学士萧德言一丝不苟的回答道。
‘嚯!!!’
顿时,满殿文臣无不震惊失色,魏王竟然真的编纂出了这样一部旷世巨著。
“哈哈哈!”
大唐皇帝李世民开怀大笑,赞赏不已:“吾儿青雀有圣人之姿,拟诏,魏王编撰《括地志》有功,赐软烟罗、香云纱、浮光锦、月华锦万匹,萧德言、顾胤、蒋亚卿、谢偃等随撰官员赐绢帛百匹、擢升一级。”
“《括地志》收于秘阁,珍藏。”
什么?
闻言,满殿文武百官无不色变。
软烟罗、香云纱、浮光锦和月华锦都是皇室专用的布匹,这样的赏赐已经超过了给予亲王的规格。
没有人注意到角落处的晋王李治,眼底掠过一抹阴霾,皇帝对魏王的宠爱着实让他难以接受,这不符合礼法,践踏了过去十几年来接受的认知,难道天下人的看法在父皇眼中如此不值一提吗?
“陛下。”
“臣有奏。”
御史大夫韦挺赫然出身,大声道:“自陛下登基,我大唐攻灭东突厥,平吐谷浑,四夷无不宾服,如今更是破高昌,重立西域都护府,功绩远迈秦汉,臣以为当封禅泰山。”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