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东一枝花
‘哗!!!’
话音落下。
全场一片沸腾,近百名乞儿因为得到了李承乾的夸奖,胸膛彷佛点燃了一团火焰。
站在他们眼前的是大唐皇帝的嫡长子,大唐储位半君,未来也许会成为新的帝国主宰,能够得到他的赞誉,这是多大的荣光。
“孤知道,你们是乞儿,或许有家人也同样是乞儿,终日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
“为了一口吃食,不单单要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还要跟路边的野狗争抢。”
“可这是你们的错吗?不,并不是。”
“长安城中的高门显贵,普天下的门阀世家,他们的粮食多得发霉,却不愿意拿出来救济你们。”
“为什么?”
‘唰!!!’
在场的乞儿全都抬起头,脏兮兮的脸上,那双眼睛炯炯有神,充斥着满满的求知欲。
“因为你们弱小,弱小就是原罪。”
“这个世界很公平,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弱者连活下去的资格都没有,这就是现实。”
此刻,‘公平’二字从李承乾的嘴里说出来,充斥着前所未有的滑稽,让人心中一颤。
“呼!”
不只是站在原地的这些乞儿,还有那些因为酷暑烈日昏厥的乞儿同样听到了这番话,一个个脸上升腾起前所未有的愤慨、憋屈,他们赖以生存的信念在那些高门显贵、门阀士族眼中是什么?那是弱者的笑话。
东宫右卫率张思政、东宫千牛贺兰楚石脸色骤变,这些话要是传了出去,天下士族还不得炸开了锅。
可他们眼角的余光看见了同僚们,所有的东宫卫士眼中升腾着的火焰,全都明白了些什么,选择紧闭嘴唇,继续聆听。
“孤奉行的原则只有一条,强者上,劣者下,庸者汰。”
“今天,你们比他们坚持的更久,你们就有了不一样的身份和待遇。”
“依唐制,十丁为一什,设什长、副什长,为正九品上、正九品下军职。”
“东宫左右卫率八百人,须得有八十名什长,副什长。”
“你们每个人都会成为副什长,大唐正九品下的军官,年禄2石5斗粟米,月俸1.5贯钱。”
轰隆!
一言落下。
全场皆惊,殿前广场上依旧站着的乞儿们无不面露喜色。
那些因为身体素质差而昏厥的乞儿露出了羡慕的表情,一个个后悔不已。
“这就满足了?”
俯瞰下首,李承乾讥讽道:“五什为一伙,设伙长,从八品上;三伙为一队,设队正、队副,正八品上、正八品下。”
“孤告诉你们,队正、队副,月俸为1.85贯钱,年禄2石5斗,还有80亩的职分田。”
“职分田一般按每亩收6升的租率出佃,依品而授地,计田而出租。”
“这就是说,人家一年职分田产出4.8石,一家五口人都能吃饱穿暖。”
“嘶!!!”
一众乞儿倒吸了一口冷气,眼眸中露出了渴望的目光。
“三个月。”
这时,李承乾伸出了三根手指,大声道:“以三个月为期,你们只要能赢得了什长,那你们就是什长,你们要是赢得了伙长,你们就是伙长,要是赢得了队正,那你们就是队正。”
“是!”
一时间,所有乞儿齐声附和,声音响彻整个东宫。
这让站在旁边的东宫卫士们有些汗毛倒竖,他们可都是什长、伙长、队正、队副,真要是被一群乞儿干翻了,那一个个还不得让人笑话死。
PS:唐朝军制,设军府六百三十四所,总称折冲府,依编制规模大小分置上、中、下三等,府长官折冲都尉(正四品),副长官左、右果毅都尉,在府下设有团(又称营),官校尉,团下有队,设队正,队下为伙,设伙长。每营下辖五队,每队下领三伙,每伙领五位什长,各领十丁。以营为基本单位。
第21章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呵呵。”
瞥了一眼站立不安的东宫卫士们,李承乾嘴角微微勾起一丝弧度。
让唐朝的古人们体会一下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内卷,卷吧,卷吧,看看谁才是卷王!
“殿下。”
几名内侍抬着一大缸绿油油的液体来到了殿前广场。
‘咦!!!’
张思政看了过去,初见时以为是绿豆汤,可这里面的夜里更加沁润翠绿,隐隐散发出一股勾人心魄的清香味,这让他不禁想起之前李承乾服用的绿神营养液。
“分发下去,一人一碗。”
摆了摆手,李承乾叮嘱道。
四管绿神营养液稀释到这一缸中,足够满足在场80多名乞儿的所需。
这些人是所有乞儿中的佼佼者,绿神营养液可以为他们千疮百孔的身体提供充足的活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达到东宫卫士的身体素质,为接下来的竞争做准备。
“来人。”
东宫右卫率张思政立即安排人分发稀释后的营养液。
没一会儿,在场80名乞儿手中都端着陶碗,碗里赫然是满满的绿色液体,扑面而来的清香味勾起了他们的馋虫,一个个迫不及待的一饮而尽。
“唔!!!”
伴随着一股热流涌入五脏六腑,这些乞儿只觉得身上痒痒的,浑身充满了力量,目露精光。
“殿下,太极宫来人了。”
一名内侍匆匆上前禀报道。
“哦?”
挑了挑眉,李承乾不知道李世民在做什么妖,给了张思政一个眼神。
“是。”
张思政心领神会,连忙将所有乞儿带往了演武场。
转瞬间,明德殿前广场一片空旷,只剩下空气中残留的那些汗水腥臭味。
未时五刻,明德殿中。
“太子殿下。”
“陛下有旨,东宫庶长子李象,仁厚忠直,体恤百姓,封咸阳郡王,赐五百户,终南山下田庄一座,青海骢二十匹,钱二十万贯。”
头戴介帻,身穿绿色圆领对襟大袖衫,下着围裳、玉佩组绶的中书舍人战战兢兢的宣诏。
开玩笑,东宫的消息没有传到外面去,可这满朝官员哪个不知太子诛杀了一百多人,血腥味萦绕东宫半月不散,正五品的中书舍人算得了什么。
“咸阳郡王。”
撇了撇嘴,李承乾讥笑道:“给青雀的嫡长子封晋阳郡王,晋阳是我李唐起兵之地。”
“给孤的庶长子封咸阳郡王,咸阳是什么地方?那是昔日秦都。”
“怎么,陛下是想告诉孤近来行事暴虐,必效秦而亡。”
“啪!!!”
中书舍人听后背直冒冷汗,腿都在发抖。
太子跟陛下之间的瓜葛竟然这么深,太子连掩饰都不掩饰了吗?
“王府没有,属官没有,就是一个空头郡王。”
“圣旨放下,你可以回去了。”
摆了摆手,李承乾下了逐客令。
“是。”
中书舍人害怕再听下去,他得被灭口,恨不得爹娘多生四条腿,放下圣旨,狼狈的跑出了明德殿。
“殿下。”
角落处,一道邪魅身影悄然走出,面白无须,体态风流,头戴大尖帽,着织锦盘鱼纹银缎袍,形制为交领、窄袖、右衽,上衣连裳式设计,下裳在腰间巧妙地加入褶裥,脚上一双白皮靴。
“嗯。”
李承乾眼睑微动,并未多说什么。
东厂督主称心恭顺道:“陛下所赐终南山下田庄实为皇庄,一千五百亩地,与我们购得的田地相邻。”
“负责东宫外守卫的千牛卫已经全部撤出。”
“哼。”
眼眸一凛,李承乾冷声道:“咱们这位陛下,论起虚伪残忍,他不输我祖父高祖太武皇帝;论起狡诈伪善,他超过前隋炀皇帝,这样的人,心机太深,自负太甚。”
“他以为他能够掌握一切,坐视朝中重臣押注,东宫与魏王府相争,意图磨砺出一位不逊色于他的接班人。”
“前番赏赐青雀嫡长子为晋阳郡王,目的为的是敲打孤,更让天下人以为魏王有希望。”
“这一次赏赐象儿,无非是青雀做了些什么事让他不满,索性借着东宫来敲打魏王。”
“一饮一啄皆是天意,好一个大唐皇帝陛下。”
“殿下。”
东厂督主称心低着头,回禀道:“日前,魏王下帖于运河两岸各州刺史府,为博陵崔氏安平房提供方便。”
‘原来如此。’
闻言,李承乾大抵明白了今日这一遭的原因所在。
堂堂魏王亲自下帖传召运河沿岸刺史府,这权利恐怕在大唐只有皇帝才具备,连他这个太子都做不到。
何况,博陵崔氏安平房为什么落得一个举族迁往崖州的地步,完全是因为当今陛下看不惯他们插手储位之争,魏王李泰却要为他们提供方便,李世民再怎么疼爱李泰,恐怕也会心中不爽。
“到底是心头肉,就连教训青雀都要用孤来做筏子。”
“既然事是崔仁师犯的,博陵崔氏安平房是从犯,要是就这么顺利的抵达崖州,孤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殿下,您的意思是”
称心惯会察言观色,自然注意到了李承乾的语气不对。
“东厂招了多少人?”
李承乾询问了声。
“禀殿下。”
“东厂目前已基本完备。”
“设有贴刑官二人:掌刑千户、理刑百户,掌班、领班、司房四十九人。”
“档头十二人,番子两百四十人,另有外围充当耳报的青皮、乞儿约数百人。”
东厂督主称心一五一十的汇报道。
在东宫钱财的支持下,从宫中招收了大量孤苦伶仃的内侍充作东厂太监,东厂的框架很快就搭建起来了,并且在长安建立了情报网雏形。
“咻!”
李承乾直接从抛出了一个小瓷瓶。
“啪嗒。”
称心眼疾手快,立马接住了瓷瓶,眼中流露出了莫名的神色。
他单独服用了一管绿神营养液,加上修炼《葵花宝典》进境很快,臻至二流高手,竟然差一点接不住小瓷瓶,可见李承乾随手一抛,力量并不小。
“这瓶血丹有30粒。”
“单独服用,应该能让人突破一流高手。”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