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第108章

作者:江东一枝花

  可这样的想法在目前来说,无疑是挑衅太子李承乾,二者之间已无转圜余地。

  想到这,这位西梁最后的公主艰难的起身,一步一步的朝着宗祠外走去。

  然而,在场没有一个人出言挽留她,哪怕是萧道一,所有人都在冷眼旁观。

  四月下旬,初夏已至,河西已经能感受到盛夏的炽热,空气中弥漫着热量。

  “哒哒哒!哒哒哒!”

  一行身影出现在了湟水谷地,为首之人正是李承乾。

  “阿耶。”

  一身玄色金丝边劲装的李象小大人般的迎了上去,露出了憨直模样。

  任谁也没想到那个被党项诸羌称为大唐天将军的刽子手还有这样的一面。

  “参见太子殿下。”

  在场所有人不约而同的单膝跪下行礼。

  除了裴行俭、罗通、程处弼、秦怀道四人,剩下的河西郡王属官们眼中都充斥着满满的狂热。

  自从太子定襄一战诛灭薛延陀二十万大军,长途跋涉五千里,进攻燕然山,摧毁薛延陀王庭的消息传遍了天下之后,所有边疆将士无一例外,全都把李承乾当做了偶像。

  “平身。”

  高坐玄龙背上,李承乾挥了挥手,一道先天罡气打出。

  “这”

  众人只觉一股无形的压力让他们全都站了起来,一个个惊异不已。

  只有修炼了《龙象般若功》的典军马巍、姜岳、副典军钟骞、邓憬、十六名执仗亲事、十六名执乘亲事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瞳孔狠狠一缩。

  “恭贺阿耶踏入先天,长生有望!”

  李象最先反应过来,大声祝贺道。

  ‘什么?’

  闻言,就连裴行俭等人都露出了不敢相信的表情。

  “哈哈哈!”

  “你小子长大了。”

  李承乾摸了摸李象的小脑袋,慈父般的模样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父子二人的装束几乎一样,给人一种上阵父子兵的感觉。

  随行而来的王玄策、刘仁轨、席君买则是看着那座矗立在湟水中游河谷中的巍峨城池发愣。

  沿着湟水开垦出来一块块田亩,上面种植的青稞、小麦都已经发芽了,哪里像一路走来的河西那般干旱,黄沙漫天之景,倒显得欣欣向荣。

  “太子殿下。”

  “里面请。”

  河西郡王长史唐嘉会连忙在前引路。

  “走,入城。”

  环视周遭,李承乾满意的点了点头,一行人随之踏入了西宁城,这座城池不似中原城池分出了东西南北,只有东、西二城,一面邻山,一面靠湟水,易守难攻。

  河西郡王府坐落在毗邻北山的东城,依山而建,足有数百亩,宫殿、演武场等一应俱全。

  “踏踏.”

  一经入内,李承乾径直坐在了上首主位,李象坐在下首左位,裴行俭、罗通、程处弼、秦怀道、王玄策、刘仁轨、席君买跟着坐在下首左侧,河西郡王府属官们坐在下首右侧,谁让他们没有爵位在身,而裴行俭他们最低的都是一个开国县侯,相当于从三品。

  “先说说河湟的情况。”

  俯瞰众人,李承乾沉声道。

  “是。”

  唐嘉会随之命人将一副悬挂着的吐谷浑大地图抬了出来,上面清楚的标注着大唐控制下的湟水谷地,党项诸羌占据的黄河谷地及吐谷浑地盘。

  不仅如此,吐蕃和吐谷浑之间的分界线同样一目了然,从昆仑山、白兰山(布尔汗布达山)一直到积石山(阿尼马卿山)。

  自古以来,从河西走廊经河湟谷地入藏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走河口,另一条是走乌海。

  乌海位于白兰山、积石山中间,那是一片较为平坦的地区,有一个湖泊(冬格措纳湖),被称之为乌海,河口其实就是黄河渡口,不远处就是柏海(扎陵湖)。

  吐蕃击败了白兰以后,在乌海设立东岱,征服了苏毗属邦和多弥属邦后设立了那秀小东岱、孙波东岱。

  “太子殿下。”

  “我们征服了党项诸羌,在黄河谷地筑了定羌城,约五十万党项族人栖息在这片土地上,由定羌都尉拓跋渊负责管辖,放牧牛羊、骏马。”

  “湟水谷地除了迁入的三十万党项人,还有吐谷浑人、丁零人、汉人等不下三十万。”

  “开垦出了超过一百万亩田地,栽种有青稞、小麦,可以满足大军出征需要。”

  “还不错。”

  听完汇报后,李承乾给予了肯定。

  整个吐谷浑地界,最好的地方便是黄河谷地和湟水谷地,前者是长约700里,由大量谷地构成,黄河水将这些明珠般的谷地从西到东串联起来,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只可惜,无霜期时间较短,只能栽种一茬青稞,远不及湟水谷地可以种植小麦。

  湟水谷地主要是湟水流经,面积1.6万平方公里,在后世用了仅占青海全省面积的2.2%,开垦出了全省56%的耕地,养育了全省61%的人口。

  同时,这里也是他一直叮嘱重点开发的地区,包括建造西宁城及迁徙人口,足足六十万人生活在这片地区,再加上生活在黄河谷地的五十万党项人,大唐在雪域高原上已经拥有了对抗吐蕃和吐谷浑的力量。

  “吐谷浑有部众十五万户,九十余万人。”

  “伏俟城有人口二十万,军兵六万,环湖五城分布着五十万吐谷浑人。”

  “典合城、且末城及周围卫城大约有二十万人。”

  “白兰原有八万部众,胜兵万余,苏毗约有三万部众,胜兵五千,多弥约有五万部众,胜兵八千。”

  随即,河西郡王长史唐嘉会一股脑的将情况全部吐露出来。

  “嗯?”

  刚刚到达西宁城的王玄策等人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光是吐谷浑的兵力恐怕都能达到二十余万了,何况还有近在咫尺的吐蕃军两万余人。

  “我要是没记错的话,白兰、苏毗、多弥之前都是吐谷浑的属邦。”

  凝视着地图,李承乾淡淡道。

  吐谷浑的统治范围用后世的地名来诠释,那就是一整个青海省外加临近的塔里木盆地东南部。

  整个地形结构其实是‘三山夹三盆’的格局,最北边的祁连山隔着河西走廊,向南是青海湖南岸的青海南山,再往南就是大非山(鄂拉山)、白兰山(布尔汗布达山)和积石山(阿尼玛卿山)。

  三个盆地从西东说分别是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青海湖盆地。

  柴达木盆地位于西段,紧邻着西域,中间只隔着阿尔金山,另外两个盆地呈南北排列,北边的是由祁连山和青海南山分隔出的青海湖盆地,这里是吐谷浑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伏俟城就在这里。

  吐谷浑为了控制这一区域,沿青海湖北岸,建了一系列城市,也就是所谓的环湖五城。

  翻过了紧贴着青海湖南岸的青海南山,就是又宽又平的共和盆地,这里也被称之为大非川,又大又平。

  再往东北走几十公里,就是农耕与游牧地区的天然分界线,也是唐、蕃的分界线:赤岭(日月山)。

  “殿下博闻强记,臣佩服。”

  “白兰、苏毗、多弥此前是吐谷浑与吐蕃之间的缓冲区。”

  “吐蕃崛起之后,第一时间就是征服了这三个国度,灭亡了白兰,将苏毗、多弥收为属邦。”

  “负责镇守这里的是吐蕃大相禄东赞的两个儿子:赞悉若和论钦陵。”

  ‘唰!!!’

  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一下子引起了李承乾的注意。

  赞悉若是禄东赞长子,禄东赞死后的吐蕃大相,而论钦陵是禄东赞次子,被誉为吐蕃第一名将。

  由这两个一文一武的组合镇守吐谷浑南部,难怪吐蕃可以高枕无忧。

  “阿耶。”

  “我已经组建了三千精骑、两千弓弩兵及五万西宁军。”

  “党项人随时随地可以拉出五万轻骑,附庸作战。”

  只有在李承乾面前,李象才会露出小儿姿态。

  “十万人。”

  眼眸一眯,李承乾沉声下令:“裴行俭,从现在开始,所有军队悉数由你统御。”

  “王玄策、刘仁轨作为副将,协助。”

  “席君买、罗通”

  “你二人分别从全军中挑选六千身强体壮的士卒,组建三千重甲步卒、三千具装甲骑。”

  “程处弼、秦怀道任副将。”

  “三千精骑、两千弓弩兵及王府亲事保持不变。”

  “孤只有一个要求,半月之内,必须准备完毕。”

  “是。”

  念到名字的将领们纷纷大声应道,一个个神色振奋。

  很显然,这又是一场灭国之战,注定意味着功劳不会少,不知有几人封公,几人封侯。

第129章 大唐储君,异国之王,二选一!

  “嘭!嘭!嘭!”

  西宁城演武场上,伴随着沉闷的响声,一大一小两道身影在激烈的交锋中。

  “不够。”

  “不够。”

  “还不够。”

  背负双手的李承乾如同闲庭漫步般在场上游走,面无表情道。

  “啊?!”

  年仅十二岁的李象出落得像个小牛犊子,身长七尺,与成年人无异,素日里服用的都是血牙米,气血旺盛,早已将《牛魔大力拳》修炼至圆满,迈入了武士巅峰,皮膜坚韧似鼓面,堪称千人敌。

  正因如此,他才能挥舞动三百斤的凤翅镏金镋,纵横驰骋在西海之畔,先后征服党项诸羌,被羌人奉为大唐天将军,自古以来,这个称号只有马超得到过,可见其勇悍惊人。

  “象儿。”

  “老虎是山林之王,百兽畏惧。”

  “《虎魔炼骨拳》以虎形淬骨,你要学的不仅仅是虎啸山林的凶厉,更要学其迅猛扑杀之意。”

  “要将自己想象成一头猛虎,潜行于山林之间,动如惊雷,一击毙命。”

  “老虎的进攻无外乎扑击、锁喉、掌击、尾击,这便是《虎魔炼骨拳》四式的奥义。”

  “是,阿耶。”

  李象不再像疯狗一样追赶着李承乾,而是将心神逐渐沉淀下来,想象自己是一头猛虎。

  眼神逐渐变得锐利如刀,行走时步伐矫健有力,霸气震四方,王者之风尽显,猛然间奔跑,迅捷如闪电,眼睛死死地盯着前方的李承乾,在即将靠近的刹那,爪牙毕露,一扑一剪间尽显力量。

  “砰!!!”

  李承乾轻飘飘的接住了李象的攻击,脸上浮现一抹满意的微笑。

  “阿耶。”

  “我我成功了。”

  李象有些愣神,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小脸上根本掩饰不住喜悦。

  就在刚刚那一瞬间,他领悟了《虎魔炼骨拳》的精义,打破了武士瓶颈,一举迈入了武师境,这是后天武者的最后一个阶段,哪怕只是刚刚突破,他也可以称作万人敌。

  待来日,身具九牛二虎之力,铸就一身钢筋铁骨,那便是后天大圆满,凡人极致,战场之上必将所向披靡。

  尽管如此,河西郡王李象如今也是仅次于李承乾的武道强者,哪怕修炼了《龙象般若功》,臻至一流高手之境的薛仁贵、秦怀玉、罗通等人都不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