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第102章

作者:江东一枝花

  “柴哲威的奏章?”

  龙目一凝,李世民威严的脸上露出了一抹惊异之色:“他要做什么?”

  “禀陛下。”

  黄门侍郎随之汇报道:“谯国公自请卸任交州都督一职,请陛下另择贤能。”

  “踏踏.”

  没等黄门侍郎说完,李世民大步朝他走了过去,一把拿起奏章,翻开一看,脸上表情不断变化。

  柴哲威是霍国公柴绍和平阳公主李秀宁的儿子,他的大外甥,承继了二者的门楣,无论是柴家的人脉,还是娘子军的门生故旧都始终支持着柴哲威。

  正因如此,柴哲威于三年前承继了谯国公爵位,受封右屯卫将军、交州都督,正三品上军职,朝中不少跟随李世民打天下的勋贵官职尚不及他,可见李世民对这个大外甥的看重。

  大唐天下十道三百六十州,都督府少之又少,除了陇右道、关内道、河北道之外,剑南道松州都督府于贞观十二年,松州都督韩威大败于吐蕃松赞干布,故而有文成公主进藏,两国关系缓和,随之被裁撤。

  岭南道的交州都督府毗邻真腊、林邑等西南小邦,看似险要,实则这里是全国各大都督府中最为平静稳定之地。

  西汉灭南越国,在这里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乃至前隋都对这里进行了直接统治,当地人与汉人通婚,早已不分彼此。

  之所以李世民把柴哲威安置在这,一方面是考虑到魏王跟太子之间争斗日渐白热化,不想让这个大外甥牵扯进来,另一方面也是想培养他的个人能力。

  这几年,交州都督府治下风平浪静,每年进贡的东西位居各州之冠,赋税同样遥遥领先。

  在这个时候,柴哲威要撂挑子,说不干了,这让李世民如何能不心生怀疑。

  “你先下去。”

  给了黄门侍郎一个眼神,李世民冷声道。

  “是。”

  黄门侍郎识趣的退出了甘露殿。

  “谯国公最近一年和长安可有联系?”

  “陛下。”

  殿内阴影处,一道阴恻恻的人影走了出来,语气中不带一丝感情色彩,回答道:“安排在谯国公身边的潜龙卫并未发现其与长安之间有联系。”

  “只是,交州都督府跟四海商行来往密切,柴家在交州购得上万亩地,用以栽种甘蔗,萃取红糖。”

  “不仅如此,四海商行将白皂等物的兜售权交予柴家,柴家借此笼络了安南五州的世族、地主豪强。”

  ‘四海商行!’

  李世民瞳孔瞬间放大,露出了前所未有的压抑姿态,彷佛一头随时张牙舞爪的真龙,让人不可逼视。

  潜龙卫统领低着头,继续汇报道:“陛下,柴家获利颇丰,短短数月至少得了五万贯。”

  ‘这么多?’

  这个数字让李世民都有些惊讶,柴家只是得到了四海商行在交州的销售权,而这对整个天下来说,无疑是边边角角,那四海商行获利有多少?

  “四海商行究竟是一个什么情况,你给朕一一说来。”

  端坐胡床上,李世民目光投向潜龙卫统领。

  百骑司只是他建立的情报组织,潜龙卫却是李渊建立的,一明一暗,监视天下。

  “回陛下。”

  潜龙卫统领有条不紊的解释道:“四海商行建立之初,由太子妃娘娘为幕后掌控者,江陵郡主站在前台,长乐公主、襄城公主、南平公主、遂安公主、豫章公主、城阳公主都有分子在其中。”

  “宋国公府、南城县男府、信都县男府、莒国公府、莱国公府都参与其中。”

  ‘江陵萧氏、祁县王氏、扶风窦氏、京兆杜氏、晋昌唐氏!”

  脑海中接连掠过一个个士族名字,李世民双手不禁青筋鼓起,死死地捏住了胡床把手。

  一个在他看来不曾上过台面的货栈竟然有如此之多的士族参与,还不用说太子妃、一个郡主、六个公主,再加上这些公主背后的母族,编织出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渗透到了魏王李泰、吴王李恪、晋王李治身后站着的山东士族、江南士族、关陇门阀。

  这就是太子的实力吗?!

  “陛下。”

  “去岁,四海商行靠着兜售香皂、药皂、白皂,获利八百万贯。”

  “你说什么?”

  这个数字让李世民坐不住了,身子前倾,充满压迫感的俯瞰着潜龙卫统领。

  他要是没记错的话,四海商行是在9月才开始筹建,而后于长安开了几家店,再逐步向洛阳、襄阳、健康、邺城等城池开辟分店,经营数月,盈利达到了八百万贯,简直不可思议!

第124章 药王孙思邈,大唐女圣的萌芽!

  “陛下。”

  “今年元月正旦,四海商行接连推出了玻璃制品、雪糖,风靡天下。”

  “三个月间,聚拢财富至少两千万贯。”

  潜龙卫统领没有丝毫犹豫,一股脑的将四海商行的情报吐露了出来。

  “多少?”

  “2000万贯?!”

  李世民酸了,牙都要被酸掉了。

  大唐从贞观年间开始实行轻徭薄赋,一年赋税收入还不到3000万贯。

  四海商行只用了三个月就获利超过了2000万贯,一年下来至少8000万贯,这比大唐一年的赋税的两倍还要多,他这个大唐皇帝还没有太子富裕,上哪说理去。

  “那香皂、药皂、白皂,朕知道,大抵与澡豆相仿。”

  “玻璃制品、雪糖又是怎么来的?”

  羡慕之下,李世民不由得询问起了四海商行这些出售的商品来历。

  “陛下。”

  潜龙卫统领继续道:“四海商行每个月都会前往终南山,最初是在太子别苑,现在连带着周围数十个庄子全都有所往来,只是因为这些庄户非常警惕,没有任何势力能发现端倪。”

  “五姓七望、门阀世家无一例外,全都派人前去想要探知四海商行的秘密,尽皆有来无回。”

  “不对。”

  听到这,李世民眼眸眯了眯,露出了摄人的目光:“依你所说。”

  “去岁,四海商行仅兜售三皂,便已获利八百万贯。”

  “香皂、药皂固然价格高昂,白皂呢,朕可是听说就连寻常百姓都能买得起。”

  “这样说来,东宫生长这些东西需要的人力、物力非比寻常。”

  “今年又增加了玻璃制品、雪糖,他哪来的那么多人,就靠一万多庄户百姓?”

  ‘.’

  潜龙卫统领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别的表情,不再是一潭死水。

  “陛下。”

  “终南山460里,绵延京兆府治下十余县。”

  “生活在终南山下的百姓多达十余万,最近半年来涌入的流民更是不计其数。”

  “太子封地之中至少有数十万人。”

  ‘???’

  此时此刻,李世民都露出了惊色,终南山有几十万人,太子要做什么。

  “启奏陛下。”

  “东宫招揽流民大多为老弱妇孺,青壮不足一成。”

  “主要招收了不少工匠。”

  潜龙卫统领好像知道他在想什么,补充了几句。

  ‘呼!!!’

  顿时,李世民悬在嗓子眼上的心这才回到了胸腔内。

  不过这样一来,倒是让他打消了觊觎四海商行的念头,终南山生产出来的东西,那可是太子的封地,圣旨明文宣告天下,他作为皇帝如何能掠夺储君之物,岂不令天下人耻笑。

  “陛下。”

  “魏王最近动作频频。”

  “太仆少卿结交拉拢了太仆寺诸多官员。”

  “想来,谯国公应是知晓了太仆少卿所为,这才想要辞去交州都督一职,回返长安。”

  “哼!!!”

  闻言,李世民冷哼一声,不屑道:“他以为青雀要造反吗?”

  “还是说,他认为夺嫡之争连朕都把握不住,会牵连柴家。”

  “朕这个外甥自幼像极了嗣昌兄,行事稳重,瞻前顾后,不似三姐无所顾忌。”

  “也罢,他想回来,就回来,多年未曾给嗣昌兄、三姐扫墓,朕成全了他的孝心。”

  “来人,拟诏。”

  “是,陛下。”

  一旁的御前内侍赶忙应声,准备记下诏书内容。

  “谯国公柴哲威驻守交州,安抚百姓,使安南平顺,有功于社稷。”

  “着即卸任交州都督一职,改授左千牛卫大将军、上护军,荫一子为轻车都尉。”

  “陛下。”

  黄门侍郎再度入内禀报道:“鄂国公有奏,请递辞呈。”

  “尉迟恭?”

  李世民表情一僵,这位跟随他南征北战的亲信居然也上表辞呈。

  不过,他转念一想,尉迟恭今年已经57岁了,一生厮杀留下的创伤不计其数,就连他自己都深感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何况是远在夏州的尉迟恭。

  就是因为他相信尉迟恭,这才将任其为鄜、夏二州都督,这两州可是关中北部的门户。

  相比于程知节,尉迟恭属实有些悲催,程咬金为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一直在长安,嫡长子程处默为从四品明威将军,嫡次子程怀亮娶了清河公主,授驸马都尉、左卫中郎将,三子程处弼为从四品上太子亲勋翊卫中郎将、东阿县侯。

  尉迟恭的嫡长子尉迟宝琳只是从四品上的卫尉少卿,协助卫尉卿掌供宫廷、祭祀、朝会之仪仗帷幕,通判本寺事务,二子尉迟宝琪、庶子尉迟环更无一官一职在身。

  “尉迟恭老了,授开府仪同三司,允其致仕还家。”

  “次子尉迟宝琪授从五品上奉车都尉职,荫庶子尉迟环四转勋官骁骑尉,视同正六品。”

  对于尉迟恭,李世民有些感情,但不多,一挥手许出去了两份恩典,一个是掌驭副车的散职,一个是勋官。

  “是。”

  黄门侍郎记了下来,小心翼翼的询问道:“陛下。”

  “交州都督、鄜、夏二州都督该作何处置?”

  “嗯?”

  龙目一转,李世民沉思了片刻,沉声道:“交州都督、鄜、夏二州都督一并裁撤,以刺史统管地方。”

  大唐天下四夷宾服,除了河西及北疆之外,余下都督府留着也没多大意义。

  “是。”

  黄门侍郎随之退出了甘露殿。

  “你马上派人前往塞北,朕要知道李君羡究竟在做些什么。”

  “是。”

  潜龙卫统领同样下去安排了。

  注视着他离去的背影,李世民一步一步走到了甘露殿前,看着天边即将落下的夕阳,眼中浮现莫名的神色:‘高明,你究竟要做什么?’

  同太极宫一墙之隔的东宫,承恩殿。

  “咯咯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