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481章

作者:鱼羽渔钰

  这两处行动,皆直指此战关键。

  最关键的是——王应琛可不是打着救北汉的意思,他是想要将宋军给拖在这儿。

  而他自己则是在短时间内率领着兵马亲自杀向了辽东。

  此乃一石二鸟之策。

  能够拖住宋军的攻势,而同样也会增强自己的实力。

  而有了辽国的支持,纵使北汉的这些宗室们再怎么愚蠢,自然也是不会轻易放弃所掌控的一切。

  数不清的人马朝着太原而聚集。

  包括各种物资,而宋军的五路大军同样也在这段时间之中相继杀了过来。

  太原。

  这座矗立于汾河西岸的城池,地势险峻、山河环抱,素有“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四塞之地,攻守之场”之称。

  其东临汾水,西、北依吕梁、系舟二山,南峙太行、雀鼠谷险阻。

  再加上北汉多年苦心经营、加固城防。

  更是让整个太原显得近乎无懈可击。

  包括在原本历史之中同样也是如此,赵匡胤数次北伐皆是被挡在了太原城前。

  不仅仅是他——

  在原史之中,包括打服了无数国家与部落的大元将士,同样也被挡在了这座城前数年之久。

  光凭着这一点其实便足矣说明她太原的城防到底是有多么的无懈可击。

  说白了,整个太原对于整个河东之地就宛若是一道保险门。

  其重要性无需多言。

  关键便是看谁掌控了这个钥匙。

  只可惜,至少在现在,这钥匙还未曾握在大宋的手中。

  军营之中。

  刚刚观察完地势而归的顾瑾没有半分休息的时间,便再次巡查起了各营。

  如今宋军的处境算不上太好。

  连续不断地大雨,对宋军的攻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再加上辽国的威胁。

  战局在短时间内陡然生变,宋军虽未陷入绝境,却不得不将这场大战拖入更为漫长的鏖战。

  “切记,定要饮用沸水”

  “凡有发热伤寒者,必须即刻上报,任何人不得隐瞒!”

  营帐之间,顾瑾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响起,穿透雨幕,清晰而坚定。

  他冒雨奔波多时,直至各项巡视嘱咐完毕,才转身走向中军大帐。

  赵匡胤抬头便见顾瑾踏入帐中,蓑衣仍在滴水,发丝也早已湿透,不禁眉头紧蹙:“怀瑜何必如此辛劳?”

  “你若病倒,乃我大宋之失。”

  说着,他更是轻轻叹了口气。

  赵匡胤已经屡次劝阻过数次了,但顾瑾却始终以“稳固军心,不可懈怠”为由,坚持亲力亲为。

  “陛下不必挂心。”闻言,顾瑾只是淡然一笑,目光随即落向御案上堆积的奏疏,轻声问道:“群臣又在谏言退兵?”

  “不错。”赵匡胤冷哼一声,“今日就连军中将领,竟也有人附议。”

  他说这话时,面色倏然转寒。

  人心如此,胜则骄、困则怯。

  在许多臣僚看来,大宋已连胜数阵,虽未竟全功,但既眼下进军艰难,不如暂且后退。

  事实上,赵匡胤不是没有动摇过。

  尤其是今年天气异常,霪雨不绝,行军艰难,更添几分窒碍。

  暂且退军显然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然而顾瑾却断然打消了他的念头,只与他认真的说了一句:“此一退,恐此生再难覆灭北汉。”

  原史之中的赵匡胤其实便是如此。

  三次北伐。

  其中几乎每次都有着踏过太原的机会,却始终都是差那么临门一脚。

  而他也真就此生都未曾踏过太原。

  不过如今的顾瑾倒是并不担心赵匡胤,他主要是怕将士们适应了这种处理方式。

  太原这般重地,也唯有通过鲜血来打通。

  若是此次退了。

  他日再遇到要地又当如何?

  且辽国可不会停下脚步。

  顾瑾早已断定,北汉自此一战之后,定会成为整个辽国的傀儡,若是当真让辽国这样持续发展下去,他日大宋想要北伐一定会更加艰难。

  无论如何,都不能放过此次的机会!

  (Ps:跪求月票冲榜,求兄弟们多多支持一下,鱼万分的感谢。)

第243章 历史变局,收刘继业破太原(上)

  时间匆匆而逝。

  太原城下,大雨仍旧持续不断。

  这一切就仿佛真的是老天的天谴一般,在谴责着大宋这个不尊上天的王朝,让本就压力极大的宋军更是举步维艰,甚至就连军营之内的气氛都开始有些压抑了起来。

  水土不服加上恶劣天气所造成的疾病。

  纵使顾瑾用出了万般手段,仍是难以完全避免。

  而这,同样也会造成军心的动荡。

  不过饶是如此,赵匡胤也终究是听从了顾瑾的意见,并未选择退军。

  这正是他身为帝王的不凡之处。

  他不仅力排众议,压下所有不满之声,更与顾瑾一同稳住了将士们的军心。

  顾氏千年积累的声望,与赵匡胤作为皇帝的身份相结合,成了此刻维系士气最有力的支柱。

  ——无论如何,必须坚持下去!

  退一步,便是退万步。

  太原这块硬骨头,不管付出多大代价,大宋都一定要将其啃下。

  这是赵匡胤与顾瑾共同的信念,无人可以动摇。

  消息不断传开。

  宋军虽不能直接攻城,却也并未闲着,除了将太原周边的百姓全部迁走之外,顾瑾更命人全力开挖沟渠、修筑工事,摆出了打持久战的架势。

  ——这仍是心理战。

  他不相信北汉内部的矛盾会一直停下去。

  人类的野心向来是不可控制的。

  这些宗室会因为宋军的北伐而突然停下,但只要他们心中觉着宋军一定破不了太远之后,那他们心中所有的欲望都会在短时间内爆发出来。

  当然,除此之外顾瑾也已经派人去迎战起了辽国的援军。

  其实他是想亲自去的。

  但奈何当前正是稳住军心的关键时刻。

  身为当朝太傅,顾氏家主。

  他和赵匡胤都必须要坐镇在中军之中,来给与将士们信心,这才是其中关键。

  与此同时,太原城内。

  刘继业站在城头之上,紧紧的盯着远处的宋营,整个人的眼神愈发的凝重。

  “这宋军,当真是要与我大汉搏命不成?”

  他不由得轻声呢喃了一句,双手在这一刻也是不由得握成了拳头。

  这瓢泼的大雨。

  影响的可不仅仅是宋军,同样也包括他们这些个守军。

  病症,始终都是封建王朝迈不过去的一个核心问题。

  纵使因为顾氏出现,九州的医学如今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原本历史,但要想彻底解决这一切仍是不可能做到的。

  最关键的是——

  相比于声势滔天的宋军,如今的北汉确实太过于势微了。

  无论是赵匡胤灭后蜀也好,亦或是后续请出顾氏接连灭二国也罢,都已经让大宋的威望达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

  这一切都在时刻影响着北汉军的军心。

  种种情况之下,刘继业的压力可想而知。

  想着今日收到朝廷送来的催战诏令,他不由得深深叹了口气,又观察了良久这才朝着城下而去。

  他没有回帅府,反而一转脚步,朝着伤病将士休养的营区走去。

  刘继业从小洒脱颇有侠气,这种性格至今仍在,让他与将士们的关系极为的融洽。

  这也是他能够稳住军心的原因之一。

  但相比于拥有顾氏医术支持的宋军,北汉处理伤病的手段显得捉襟见肘,营中病倒的人数远胜宋军。

  掀开营帐,一股混杂着草药与潮湿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

  眼见刘继业大步走进,原本此起彼伏的咳嗽声霎时一静,几名士卒挣扎着便要起身行礼。

  “怎么着?”刘继业眉头一挑,声音洪亮却带着几分刻意的不耐,“一个个是在本将军面前装惨,盘算着好多混几天闲?”

  他非但没说什么安抚之词,反而冷哼了一声,目光扫过众人:“都给我躺好了!”

  “谁要是病着还敢起来行礼,本将军立马调他去守城门。”

  “淋雨吹风,准能好得更快!”

  他边说边走到一个正要撑起身的老兵旁边,伸手不轻不重地按回对方肩头,动作干脆,甚至显得有些粗率,却恰好阻住了对方起身的势头。

  帐内有人忍不住低笑,紧绷的气氛悄然一松。

  刘继业看着这群人。

  脸上在这一刻也是露出了笑容,也不顾什么东西,就这样默默坐在了一旁,大声问道:“今日用药后,身体可曾恢复了些?”

  这是他每日都要做的事。

  他对于这些人的关心程度丝毫不亚于顾瑾。

  闻言,众人也是不由得纷纷点头。

  面对刘继业这种将军,纵使他们身体没有好转,这群汉子都会称自己好了。

  听着众人的回答,刘继业不由得点头,直至众人说完后,他才再次开口:“如今大雨不断,这定是上天对那暴宋的惩罚。”

  “尔等放心。”

  “这宋军撑不了多久的,辽国的援军已经来了!”

  “待到宋军退去。”

  “我定会上奏陛下,为尔等请来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