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鱼羽渔钰
他不断地用各种手段来推动南唐境内的人心浮动,以推动其国内的乱事。
没有人不怕死!
更别说百姓天生便会对顾氏有着一份好感。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顾瑾亲率大军渡江,纵使南唐早有防范。
但在当前的局势之下,终是不足以来扭转大局。
甚至都无需去管他处。
顾瑾的唯一的目标便是金陵!
无论是为了将这一份战果扩大也好,亦或是围点打援也罢。
这都是当前最好的战术!
大军齐至,金陵被围。
终是与刘鋹所面临的处境不同,虽然李煜所提拔的都是一些没有什么能力的臣子,但这些人对其的忠心确实毋庸置疑。
他们愿意为了南唐而赴死。
在原史之中同样也是如此,李煜也是在最后才投降了赵匡胤。
但这一次终是不同。
或许是因为这些年来顾氏所引起的思想转变,又或是因为意识到了自己终是难以成为那一统天下的明君。
李煜只坚持了三天,便选择了率领一众大臣投降。
甚至还给各地想要来救驾的人马送去了书信。
而他只跟顾瑾提出了一个要求。
若是可以活命,他希望能够前往巨鹿,居住在云韶阁之中。
于李煜而言。
适合他的道路乃是文圣之路,而非帝王之路。
而对此,顾瑾自是答应了下来。
李煜此番举动确实出乎他的意料。尽管早知李煜非治国之材,但无论从何种角度看,他都称得上是一位君子。
乾德五年,十一月。
南唐正式并入大宋版图。
短短一年之内,连灭两国。
消息传开,九州惊震!
——————
顾瑾,字怀瑜,顾氏二十五代子也。
少通经史,尤善兵策,顾氏学院出,乾德四年,随太祖而出。
拜太傅,领天下兵马都总管。
太祖赐丹书铁券,诏曰:“顾氏世袭太傅,典禁军,永为天下武宗之魁首。”
群臣哗然,或谏曰:“权柄过重,非国家福。”
太祖按剑叱曰:“朕得顾氏,如鱼得水,岂容妄议!”
瑾亦慨然曰:“臣当以三尺剑酬知遇,何须世禄为?”
十一月,受命南征。
时南汉主刘鋹昏聩,闻瑾至,遣使赍书,欲以“复汉室”说之。
瑾当众焚书,扬声曰:“顾氏佐命新朝,岂从僭伪?”
汉军闻之土崩。
未及接战,鋹为臣下所缚,舆榇出降。
瑾整军入城,秋毫无犯,唯诛宦竖三十余人,岭南遂定。
转伐南唐,后主李煜惧,去帝号,称江南国主,请纳质子。
瑾奏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愿陛下混一四海。”
太祖许之。
瑾乃陈兵采石矶,夜渡长江,火焚楼船数百。
金陵围城三日,煜素服出降,持玉玺献于军门,两役毕,得州四十,户百万。”
——《宋史.顾瑾列传》
休息一天
断断续续也二十天没请假过了。
略显疲态。
今天好好休息一天,诸君圣德,鱼颔首拜谢。
第241章 天下风云动,南商北农
一战天下动!
随着南汉、南唐覆灭的消息传开,整个天下的气象在这一刻都骤然严肃了几分。
纵使所有人都早已意识到了宋军的实力。
但当真正听闻这个消息之后,仍是会为此感到震惊!
关于天下众将再次统一的传闻越传越盛,同样还包括了关于顾氏的种种。
百家争鸣便是如此。
无论是新思想,亦或是旧思想。
都会趁着当前的风浪去擂鼓造势。
且不说新思想的年轻士人们如何,甚至在这股浪潮之下,就连旧思想的一些儒生们都已经有了改变。
——他们将“天命之说”套用在了顾氏身上。
从天子,到顾氏。
这同样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变化。
为此,他们之中更是有不少人罗列出了详细的证据,通过顾氏的兴衰来共同九州的兴衰。
而这同样也大大加大了学术上的争斗,包括列国之间的所谓改革。
开封。
顾瑾自然在第一时间返回开封,而赵匡胤也给予了他极高的礼遇。
皇帝亲自率领百官出城相迎。
熟悉的一幕再度上演。
即便赵匡胤向来不喜做表面文章,但对此次凯旋的大军,他仍尽到了一位帝王应有的全部礼数。
值得一提的是,他放过了李煜。
并且,与原本历史截然不同。
他甚至并未派人监视李煜,仿佛这位亡国之君根本未被他放在眼中,直接命人将其送往巨鹿。
这种对顾氏的信任,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毕竟那曾是一朝天子,如今竟被安然置于巨鹿,且毫无监管——无论如何看,都像是一个不安定的变数。
然而赵匡胤却并不在意。
用他的话说:“李煜既已亡国,若还能东山再起,那便是朕不配坐这个位置!”
赵匡胤是一个极为自信的人。
不,或许应该说是自傲。
无论是对于整个天下也好,亦或是放在单独的人身上也罢,他都是那般的自傲。
而这放在了一个帝王身上,那便是无比十足的帝王风范。
足矣让任何世人吹捧。
庆功宴上。
赵匡胤与顾瑾又商谈了许久,两人的想法在此刻达成了惊人的默契,那就是都决定暂缓进攻。
快速的扩张所带来的影响对于一个王朝而言可不是一点半点。
虽然如今正是变局之时。
但大宋如今就连蜀地的种种问题都没有彻底搞定,如今又快速屯兵了南汉与南唐,无论怎么看都需要暂缓一下脚步,最起码要将内部的种种问题整合一下。
其实南汉的疆土对于大宋而言倒并不是什么问题。
顾氏于两广之地的影响极为惊人。
海贸的快速进步,所带动出的一切,让两广之地已经再也不是原史之中的光景。
再加上种种的信仰因素。
这一切都大大加剧了顾氏于两广之地的地位。
在顾氏的帮助之下,想要快速整合两广倒也并不是什么问题,主要的关键仍是在蜀地以及南唐旧土。
当然,两人倒也不至于就此而停下脚步。
大争之世在前,
凡事若欲为之,必先筑基于国力之强,内修政理如此,外拓疆土亦然。
无论是赵匡胤也好,亦或是顾瑾也罢。
两人的核心战略都是先南后北。
如今的初步架构已然要达成,剩下的对于如今有着滔天声望的大宋而言,已然是无需再动兵了!
有时,声势本身,便是最利的兵器。
在顾瑾谏言之下,赵匡胤宣布改元“开宝”,并昭告天下,宣示一统南方之志。
——消息传开,各方震动!
而事情的发展也并未出乎顾瑾的预料。
就在开宝元年六月。
吴越君主遣送太子入汴,自请废国归降。
自此,大宋尽收南方之地,与北方之北汉、辽国,形成南北对峙之局。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
作为一个全才。
顾瑾可不仅仅是在操练着大宋的兵马,同样也在与赵匡胤配合着重新整合宋地种种制度。
这是他们必须要做的事。
赵匡胤所定下的制度确实是太过于基础了一些。
如今的大宋已经不能说是小国了。
虽然还没能做到大一统,但毕竟是已经统一了整个南方,无论如何都需要让整体的制度更加完善起来。
也好在赵匡胤是开国之君,同样也是一个杀伐果决之人。
两人配合起来。
根本就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住他们。
顾瑾对于大宋的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更改,其主要关键仍是以商利农的法子。
上一篇:大秦:想当权臣,始皇竟传我皇位
下一篇: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