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鱼羽渔钰
尤其是赵光义,对此事极为看重,甚至提出要赵匡胤率大军亲赴巨鹿。
在他看来,唯有以兵威护驾,方能确保万全。
然而赵匡胤断然拒绝了此议。
他只命人在宋境整军备战,同时亲自修书一封,遣使送往巨鹿,表明拜会之意。
消息传出,文武群臣与诸将皆倍感不安,惟恐此行有险。
赵匡胤却只淡然回应:
“若朕死于巨鹿,则天下旬日可定。”
诸国君主再昏庸也非愚人,绝不敢在巨鹿对赵匡胤下手,凭空与顾氏结下死仇。
即便真有冒失狂妄之辈,顾氏也绝非毫无手段之辈——巨鹿毕竟是顾氏之地,其经营数百年的根基,早已如同铁板一块。
除非谁能一举屠尽巨鹿,否则绝无可能在那里动得了赵匡胤。
而这,也正是他对顾氏最大的诚意。
与当今诸侯截然不同,赵匡胤身上自有一股真正的英雄气概。
个人的生死安危,于他而言早已是小事。
他的目光,始终落在整个天下。
消息不断将传开。
整个天下都仍在震惊于大宋的变化,包括南唐等国也在积极备战,小心翼翼的防范着宋军的动向。
赵匡胤当然也不至于将自己的行程完全透露出去。
眼睁睁看着宋军竟然停下了攻势,这些人并没有觉着太过奇怪,反倒是无比的庆幸。
而顾氏自是第一时间便收到了赵匡胤派人送来的拜帖。
巨鹿。
顾府书房。
一众顾氏核心成员齐聚,表情皆是无比严肃。
无论是大宋如今表现出的实力也好,亦或是赵匡胤自登基以来的所作所为也罢,这一封拜帖都足以让整个顾氏郑重对待。
“父亲,诸位叔伯,”顾瑾立于堂中,神色肃然,声音清朗,“以儿之见——这位宋主,实为能够扫平乱世之枭雄!”
如果说,之前的他还只是稍微认可赵匡胤。
但自得知了宋境内所发生的一切之后。
如今的他则是完全断定了此言。
与其他诸侯相比,赵匡胤身上的英雄气概实在是太明显了,甭说是他了,就连不少士子都能生出这种感觉,更不要说如今房中的这些人了。
不过纵使如此。
但对于顾氏这般的而言,在未有十足的把握之间,终是很难做出决定。、
其实这一点也是必然了的。
或许正是因为家族子弟的持续平庸,再加上顾氏所给予的安稳环境。
甚至就连顾易都能感觉出来,这一次的大乱之中,别的且不论,就连家族内部的这些人都已经失去了很多的锐气。
年轻一代的顾瑾等人倒是还好。
年轻有冲劲是一方面。
最关键的还是因为他们伴随着全新的思想浪潮而诞生,这给了他们很大的动力。
但顾言这些老一代人就是太过于保守了一些。
说白了,就像是失去了进取之心。
顾氏的骄傲仍然在。
但也正是这份负担,压垮了这些人的脊梁,让这些一直都生活在安稳之下的老一辈人,难以做出许多的选择。
如今,就是这般。
眼睁睁看着在场之人皆是眉头紧锁,顾瑾沉默了片刻,终是再次拱了拱手开口道:“父亲,且不如便将此事交给儿吧!”
听到这话,在场之人的表情顿时就变得复杂了起来。
顾易同样也在看着这一幕。
眼看着那些再次议论起来还说什么应该稳重的长者们,他亦是不由得摇了摇头,再次通过通灵玉影响到了顾言的意识。
其实他倒是并不反对家族之人稳重。
毕竟一个家族之中有人鲁莽,那便要有稳重之人。
这两者可以相得益彰。
可如今眼看着已经要到了时代变局之时,竟然还想着稳重那便不是他能够接受的了。
随着他心念一动。
顾言似有所感,忽然抬手压下所有议论声,目光深深看向顾瑾,终于颔首:“好。”
他语气一顿,面容虽静,眼中却情绪翻涌。
他缓缓起身,一字一句道:“我们都老了。”
“这天下大势终须看你们年轻人的。”
他环视在场诸位兄弟,最终将目光落回顾瑾等年轻子弟的脸上,沉声道:“此事,便交由你们吧。”
“谢父亲!”
顾瑾连朝着众人行礼。
随后,这才朝着堂外走去。
时间匆匆而过。
赵匡胤要赶赴巨鹿的消息自是不可能瞒的下来,各方人士相机而动,每一个都是居心叵测。
但赵匡胤对此却丝毫不以为意。
宋境之中,他乃帝王。
至于巨鹿之内——
他相信顾氏。
其实就连顾易都对赵匡胤的这个举动有些震惊,在这种乱世之中他作为一国之君主竟然能做出如此之事,光凭着这种行为便已经超出旁人太多太多了。
而顾瑾也正面回应了赵匡胤的这次信任。
就在各方人士相继而动之后,巨鹿之中亦是开始有了动作。
这还是第一次。
顾氏将自己真正的实力亮了出来。
巨鹿城内的所有百姓皆是列阵,每一人都有着极为精良的战甲。
虽然顾瑾没有说出什么,但光凭着他的这个举动,便足以让天下人意识到这是顾氏的警告。
而赵匡胤,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正式踏入了巨鹿。
巨鹿。
大雨倾盆。
巨鹿的河道修建这些年来始终都未曾中断过,一辆辆水车在湍急的河流旁依然有条不紊地运转,雨水顺着精修的石渠汇入主流。
非但没有泛滥成灾,反而被纳入这庞大的水利脉络,成为滋养土地的血液。
赵匡胤一路都在仔细的看着这些。
其实他并非是第一次前来巨鹿。
作为中层军官家族出身,赵匡胤幼时其实也来过顾氏书院,自是早已见到了顾氏的繁华,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让他生出许多的想法来。
但哪怕就是这样,他也不得不承认每一次前来巨鹿都有着全新的感悟。
尤其是这一次。
他更是不同以往。
他已经成为了一国之君主,所想的就更要多了不少。
这就是盛世。
官民一心,围绕着整个顾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圣地。
“待天下一统,必使九州之地,皆若巨鹿!”
他最后只说出了这一句话,但却是表明了他自己的决心。
巨鹿城门。
顾瑾正撑着伞等在城口,眼看着被护卫包围的马车走来之时,他连忙撑伞迎了上去。
而赵匡胤也并未端着毫无任何的帝王架子。
直接让人停下马车,抢过侍卫手中的油纸伞便直接走了上来。
两人几乎共同行礼。
赵匡胤也早已收到了顾瑾送回的消息,称顾言患病,只能由他来接待自己。
而赵匡胤对此也没有任何的轻慢。
于是两伞并立,二人并肩,无声地融入了漫天雨幕中的巨鹿城。
顾瑾原想请赵匡胤登车而行,却被他婉拒:“我想走走,再看看巨鹿。”
他甚至都未自称为朕。
可见他对于顾氏的态度到底如何。
雨声淅沥,两人一路无话,既不刻意寒暄,也不急于切入正题,只安然沉浸于这座城池独有的宁和气氛之中。
赵匡胤与顾瑾并肩缓行,他的目光细致,掠过一景一物。
雨水将青石城墙冲刷得清亮如镜,坊巷间的行人步履从容。他们衣着虽简,却都披着一样式样特别的蓑衣,眉目间不见愁容,更无饥馑之忧。
赵匡胤不禁多看了几眼——这蓑衣与他平日所见大为不同。
顾瑾顺着他的目光,仿佛随口提起般自然解释道:“此乃我顾氏之巨闲暇时所研制。”
“与寻常蓑衣不同,我们在棕叶之内衬了一层油布,又掺入了琉球海商带来的一种细棉。”
他语气平和,如话家常:“轻便不少,既可御寒,也更挡雨。”
赵匡胤微微颔首。
旋即再次走了过去,没一会儿便听到了远处学舍书声琅琅,清朗悦耳,竟穿透淅沥雨声而来。
士子们执卷吟哦的身影在窗后隐约可见。
直至长街将尽,赵匡胤忽然驻足。
他的目光穿越雨丝,落向不远处一座石桥边——几个同样穿着小号蓑衣的孩童正蹲在水渠旁,信手放下一只只竹叶折成的小船,追着流水嬉笑奔跑。
渠水清澈,奔流欢畅。
这还是他第一次见过良家幼子敢于冒着倾盆大雨玩耍。
这在其他地方简直是不可能的是。
但凡是一场病,便足以直接毁掉一个家庭。
巨鹿之中能出现这个状况,都是因为蓑衣的改良包括这些年来持续发展的中医在起到作用。
顾瑾从始至终都未曾多说什么。
他就这样一路带着赵匡胤,在这大雨之下走过巨鹿的每一处。
甚至都去了最为核心的顾氏书院之中。
学院内的辩论正酣。
赵匡胤对此显露出浓厚的兴趣,甚至略过了那些被尊为诗仙、诗圣的佳作,径直将目光投向了这场思想的交锋。
上一篇:大秦:想当权臣,始皇竟传我皇位
下一篇: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