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442章

作者:鱼羽渔钰

  “安禄山祸乱,乃人祸,非法弊,今赖祖宗庇佑,将士用命,太傅神威,方得拨乱反正。”

  “正当安定人心,恢复元气之时,贸然改制,岂非动摇国本?”

  “天下初定,人心思安啊!”

  李亨的话语,道出了殿内绝大多数朝臣的心声。

  虽然还不知道顾旋即到底有什么想法,但很多大臣亦是立刻点了点头。

  ——改制所产生的变化太多了。

  且不说当前的大唐局势到底如何,这些人可没有那么多心思,多是只关注于自身的利益。

  扶持李亨登基已经让这些人获得了太多太多的东西。

  若是当真要改制,他们很困难不受到影响。

  当即便有臣子踏前一步,高声附和:“陛下圣明!太傅功高盖世,然治国之道,贵在持重!”

  “租庸调制、府兵之法,乃太宗、高宗所定,行之有效。”

  “今虽有战乱损耗,只需宽赋税、省徭役、劝农桑,假以时日,自可恢复,贸然变法,恐生不测之变!”

  “正是!”另一名官员接口,矛头隐晦地指向顾轩的权威,“《礼记》有云:‘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变法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

  “太傅忠心为国,然兹事体大,当慎之又慎,需集思广益,徐徐图之,岂可一言而决?”

  “.”

  声声反对之音,瞬间响彻大殿。

  倒也是有人支持顾轩的想法,但相比于反对者而言却始终是占了少数。

  当然,这也是因为顾氏名声的关系。

  若是换做了一个极为残暴之人,这些人恐怕还会有所忌惮,但顾氏的名声摆在这里,最起码谏言还不至于引来顾氏针对。

  听着众人的你一言我一语,李亨的表情也是愈发复杂。

  与群臣的心思不同。

  他是真的觉着此时改制确实是有些急切了。

  当然,同样也有着内心抵触的一些想法。

  或许正是因为知道自己这个皇帝来的到底是有多么不容易,李亨对于权力的掌控欲远超常人。

  无论是群臣手中的权力也好亦或是顾轩这个太傅手中的权力也罢。

  他都想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哪怕明知道顾氏不会影响到自己的皇位,但是他的心中也始终都有着一根刺在,根本无法克制下去。

  顾易对此亦是毫不意外。

  无论是在任何时候,变法改制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且不说原本历史之中的那些人,就说顾熙昔年想要实行的变法又如何?

  这种事本就不是急于一时的。

  待群臣话音逐渐落下,他这才心念一动操控着顾轩淡淡说道:“陛下与诸位同僚,言人心思安。”

  “然,思安者,是思开元之安?”

  “还是贞观之安?”

  “亦或是思安史之乱前,那藩镇坐大、边备松弛、吏治渐腐、府库渐虚之安?”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瞬间便让整个大殿陷入了死寂。

  顾轩站在原地扫视了一圈愕然的众人,旋即再次朝着李亨拱了拱手:“臣知陛下忧心国本。”

  “然国本不在固守旧章,而在社稷永固,黎民安康。”

  “变法,非为标新立异,乃是为我大唐铸就真正的、万世不易之根基!”

  “具体条陈,臣已草拟成册,明日便可呈于陛下御览。”

  “事关国运,还请陛下早做圣断!”

  顾轩话音落下,不待李亨有任何回应,已然拱手朗声道:“臣此行归京,鞍马劳顿,心神俱疲,先行告退!”

  说罢,竟是毫不犹豫地转身,袍袖微扬,径直朝着那巍峨的殿门大步而去。

  整个过程虽未失礼数,但那不容置疑的决绝姿态,却带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整个紫宸殿,仿佛被瞬间抽空了声音。

  所有人——上至龙椅上的李亨,下至两班文武百官——都僵在了原地。、

  李亨脸上的表情急剧变幻,他张了张嘴,喉结滚动,最终却一个字也没能吐出来。

  群臣更是面面相觑,或瞠目结舌,或低头垂目。

  偌大的殿堂里落针可闻,只剩下顾轩沉稳而清晰的脚步声回荡,直至身影消失在殿门之外。

  与殿中凝固的惊骇截然不同,此刻的顾易,内心却是古井无波。

  这一切,自然是他有意为之。

  倒也并不是因为有什么他心,刚刚进入游戏的顾易都对皇位没什么兴趣,就更不要说如今早已有了成长的他了。

  此行他只为让群臣站队,同样也是在向整个天下表明态度。

  顾氏已经不是前汉时的顾氏了。

  顾氏子弟可为一国而死,但前提是龙椅上坐着的那位值得,除此之外顾氏所念的唯有九州万方。

  无论是李亨的那点心思也好.亦或是朝臣的那点心思也罢。

  顾易都能看的出来。

  以往的他,或许还会选择和这些人斗上一斗。

  但最起码现在他完全没有这个心思。

  顾氏从来都不是软柿子,琉球送来的消息让顾易渐渐意识到了一个以往他从未在意过的问题。

  连曲阜孔家那般,在异族铁蹄下也能曲意逢迎、保得家族绵延香火不断的家族,都能安然长存于青史

  如今的顾氏,为何不能?

  (Ps:跪求月票,求兄弟们多多支持一下,鱼万分的感谢。)

第217章 暗中风波,搅动风云

  此事在整个朝堂之上掀起了惊天骇浪,根本就没人能够料得到顾轩刚刚归京便会掀起改制风波。

  但细来想想其实倒也合理。

  大唐经此一乱,哪怕有着顾氏出手,但局势的影响却仍是不小。

  如今行新政亦是最佳之时。

  但,就算朝臣们都能想明白这个问题又能如何?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赌徒,

  有着既得利益在前,是不会有人愿意去赌那看不到的未来的。

  至于朝中的正直之辈那自是更加无需多言。

  朝堂就是如此。

  当皇位上坐着的那位一心向阳之时,朝中的风气便会同样如此,但随着朝堂的风气发生了变化,这些人便成为了忤逆之徒。

  至少在现在,这群人终究是还不足以扭转大局。

  顾易并未去多做些什么。

  身为一个现代人,并且前后经历观看了这数百年来的时局变化,他对人心上的见解早已不是当初可比。

  正如那句话所说一般——

  “坏人千方百计,比不过蠢人灵机一动。”

  无论是李亨也好,亦或是朝中如今这些尸位素餐之徒也罢,都不足以阻挡住他的脚步。

  他只需要静等时机即可。

  接下来的数日,整个朝中纷扰不断。

  顾轩甚至就连冠军侯府都没出过一次,但亦是在无形之间搅动起了整个朝堂的风云。

  一个个大臣接连上奏,劝李亨来阻止顾轩实行新政。

  这些人似乎已经察觉到了顾轩的不可阻挡,纵使是有万般的心思,也没蠢到了一个地步,去攻陷顾轩。

  只是从李亨这个皇帝身上下手。

  这也是他们眼中,目前唯一一个能够拦得住顾轩的人。

  他们甚至都找到了李辅国。

  就是想要劝住李亨,让他无论如何都要将此事给拖下去。

  而这点无疑也正顺了李辅国的意,身为无根浮萍的宦官,其此生所追求的也唯有权力及财富。

  改制显然会让他也受到影响。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李辅国亦是参与到了其中。

  别忘了,李辅国可是李亨的心腹。

  他追随李亨多年,对于李亨的性格确实是太了解了一些,他十分清楚李亨如今的心态,所用的方法也是与旁人动不动就会威胁到社稷不同。

  他只是和李亨说了一句话。

  “我大唐之天下,到底是陛下之天下,还是他顾氏之天下?”

  这个问题十分的老套。

  前汉之时,桓灵二帝说过.炎汉之际,戾皇帝更是全都将此挂在了嘴边,这些事如今更是皆被记录在册,可为前例。

  纵使不说是人尽皆知,但对天下读书人而言亦是全都知晓。

  对于一些可称之为明君的皇帝而言。

  这就是一个血腥的例子。

  纵使对一些无能又没有太大欲望的皇帝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都呼之欲出。

  但对于李亨这种人则完全不同。

  可别忘了,他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在原本历史之中。

  其联合宦官擅自登基,虽可称之为稳住了大唐社稷,但其猜疑朝臣重用宦官,宠信后宫,最终沦为权宦的傀儡,在宫廷政变中惊惧而死。

  光凭其这一系列的作为来看,便足矣说明他的性格到底如何。

  ——贪权而无能。

  李辅国在这种时候抛出了这个问题,几乎瞬间便戳进了李亨的心中,连带着他内心深处之中刚刚才被压下去的刺再一次的涌了上来。

  而且李辅国的手段可还不仅仅这些。

  正如原本历史之中那般,他再次与张皇后联合了起来,以枕边人及心腹的身份开始不断的和李亨说着各种情况。

  没有什么家国天下,也没有什么万民安危。

  唯一的核心便只是这天下究竟是姓李,还是姓顾。

  再加之不断上奏的群臣。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就算李亨再怎么英明也难免会受到影响,更别说他本就不是一个英明的皇帝。

  李亨终是做出了决定,开始去故意不回答改制的种种。

  顾轩未出冠军侯府。

  他亦是丝毫都没有召见的意思。

  说白了,就是想要将此事给冷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