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鱼羽渔钰
此事确实是大大出乎了顾易的预料。
虽然他一直都在关注着此事,想过顾磊这种启蒙之人会被抬到很高的地位,但也亦是没能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这确实是引起了顾易的好奇。
若是顾氏持续的辉煌下去,以如今这种发展速度,倘若是真的到了未来顾氏到底会成长到什么地步?
以往的他只能想得到财富。
但现在则完全不同了。
虽然此时的顾易也不能完全猜的出来顾氏到底会如何,但他能确定的是,倘若是真的到了那时,财富恐怕只是顾氏中最不值得一提的东西了。.
(Ps:冲榜跪求月票,求兄弟们多多支持一下,鱼万分感谢!!!)
第216章 紫宸问鼎,顾氏鸣锋
对于此事,顾易极为在意。
别的暂且不论,随着时间的流逝,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顾氏的影响力一定要扩散到全世界。
这是一定的。
而这顾氏学院也绝对可以称之为其中关键。
其不仅仅能够传言顾氏的影响力,亦是顾氏未来在整个世界扎根的基础。
且不说在如今能够给顾氏带来多么大的帮助,只要按照如今的这个速度发展下去,顾氏学院在未来的发展又岂会差过孔子学院?
这对于整个顾氏而言,都可谓是一大关键。
顾易的心中不由得便生出了许多想法,不过却立刻被他压了下去。
当务之急仍然是解决九州内部的烂摊子。
大震关。
顾易决定派遣高仙芝领海军赶赴辽东。
——清算辽东,势在必行。
无论是为了九州的尊严,还是为了大唐的荣光,这都是他此刻必须迈出的一步。
如今的辽东局势十分紧张。
双方派系之间的争斗已经完全陷入到了僵持的地步,既然有人心向九州,顾易自是要让这些人安心。
顾易可不仅仅只想保留原本九州的领土。
很多东西,且不论后世如何,但在当前顾氏辉煌的情况之下,既然有这个机会,那他便一定会去试试。
这是一定的。
顾易丝毫都未将此事放在心上,如今的辽东之地是不可能挡得住唐军的。
摆在他面前的难题仍旧是大唐内部的问题。
首先自然是恢复以往的秩序。
这一点虽然看似容易,但实则其中的难度也不是说说而已的。
无论是在任何时候,当一个制度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之后,要想重新复原那便注定需要付出极大的精力,哪怕顾氏如今的声望已然通天。
当然,这还只是次要的。
真正让顾易比较在乎的仍旧还是整个顾氏。
如今的发展已经与原本历史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走了出去。
在原本历史之中——
自安史之乱后,整个大唐便由盛转衰,代宗李豫时期虽然彻底平定安史之乱所带来的影响,但亦是留下了很多的麻烦。
无论是宦官的隐患也好,亦或是形成割据局面的河朔三镇也罢。
包括吐蕃。
这些都是原本历史之中大唐后期所面对的致命难题。
而如今呢?
且不说安史之乱的伤亡减少了多少,无论是吐蕃也好,亦或是河朔三镇也罢,乃至于朝中的那些宦官,如今更是全被顾氏断了其崛起之路。
光凭着这一点来看,便能够想象得到未来的顾氏将会承受到何种压力。
甚至都可能不弱于昔年的三造大汉。
这才是让顾易最为担忧的点。
昔年三兴大汉已经让顾氏承受了太多太多,若非是顾氏的底蕴足够再加上顾易的出手,甚至顾氏当时都有着分崩离析的风险。
那如今呢?
顾易的底蕴确实是多了不少,但顾易亦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耗掉所有的底蕴,这是必然的。
要说唯一的优点可能便是有着琉球的退路在。
包括顾氏也已经转变了发展方向,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如同当初炎汉末年时那般被困在巨鹿之地。
但此事仍是不得不让顾易在乎。
当然,虽是如此,但顾易亦不会停下脚步。
智者千虑此乃为了顾氏万世辉煌所必须要思量的,但在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之上,顾氏也始终不会停下脚步。
至德二年,春。
顾轩终是在万众瞩目之下返回了洛阳。
倒也并不是拖时间,只是如今的天下实在是有太多的事需要他这个太傅来处理,不得不拖到了现在。
这数月时间下来——
顾轩先后前往各地,一方面是为了扫清各地如今还有的残军劫匪,同样也是在安抚各地的人心。
他先后前往了江南之地,包括如今海贸的关键之地明州。
重新规划了整个海贸的具体制度。
海贸所牵扯的行业实在是太多,这就注定会引起之前的那般情况,当海贸出现问题的时候赖以生存的百姓就会生乱。
这是这种情况下必然的情况。
顾轩的内政能力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完全地彰显了出来,他竟然想到了大宋的一些制度,以更为具体的制度来管控起了这期间的交易。
简单而言,就是在这其中添了一道坎。
让官府参与其中。
这样自是会带来许多好处,倘若再发生这种状况之时,官府亦是可以帮助百姓们处理货物,以免民愤。
当然,这种制度自然也不是完美的。
以现在的情况或许还好,但随着时间久了便一定会出现问题。
各个官员相互卡一道或者是联合大商共同压价,便足以彻底改变这个制度的性质。
但话说回来,世间本无完美之制。
以当前的生产力及信息传播速度来看,这制度倒也符合当前的情况,要想解决海贸蓬勃发展所带来的混乱,那就必须要经过官府的管控。
这是目前最为符合大唐的制度。
至于其他的,顾易目前还管不了那么多。
洛阳城。
鼓乐喧天,一身龙袍的李亨亲率文武百官,于城外恭迎顾轩,万千百姓翘首以望,场面恢宏。
这是一个极为惊人的画面。
甚至就连顾易对此都有些恍惚了起来。
依稀之间,他甚至都已经忘记了顾氏多久没有受到过这种待遇了。
似乎自大汉灭亡至今,每一代的顾氏子弟哪怕是能够立下大功,也很难在有生之年返回国都。
顾泉倒是回来了。
只可惜的是他的身份是注定不可能享受得到这种礼遇的,李世民倒是并不会吝啬,但顾泉绝对不会要。
对于顾氏而言,这亦是多年未曾见过的殊遇了。
但可惜的就是顾易倒并不待见李亨这个皇帝,对此倒也并未有太多的感觉。
马车悠悠,行至御前,稳稳停驻。
顾轩立时起身下车,正欲向李亨躬身行礼。
“太傅切莫如此!”李亨抢前一步,连忙扶住,话语间更是一把拉住了顾轩的手。
他凝望着顾轩那被风霜染得微黑的面容,声音微哽:“太傅为我大唐社稷.当真是辛苦了!”
这一幅画面无论是任何人看起来都会称之为君明臣贤。
但在顾易的影响之下。
顾轩对于李亨这幅样子倒也并未太过感冒,只是陪着李亨应付了一下表面功夫之后,便随着众人走进了城中。
如今的朝堂局势亦是极为复杂。
扶持李亨上位的那些人,自是都得到了重用。
但他们与李亨之间的嫌隙是不可能完全翻篇的,说白了,他们是李隆基的臣子,而非李亨自己的心腹。
李隆基对李亨的限制实在太大,这就注定造成了如今的这种局面。
李亨对于这些人始终都有着一丝芥蒂在。
当然,他亦是不会选择在这种时候直接对这些人下手。
李亨虽然不算是一个明君。
但他却也有着一些政治手段,随着局势相继稳定下来之后,一直都在和朝堂之上的这些个老狐狸们争斗,提拔了不少人。
包括他的心腹宦官李辅国。
对于这些朝堂上的争斗,顾易倒是完全不放在眼里。
手持太宗遗诏,且再加上有着平定安史之乱的功劳在,且不说是李辅国这些人,哪怕就连李亨这个皇帝顾易都无需太过在意。
哪怕他不愿意将顾氏暴露在明面之上。
但以现在顾氏的情况,亦是有很多办法在顷刻之间让整个大唐变天。
此次返回洛阳。
摆在顾氏面前的便只有一件事——改制变法!
大唐必须要变,既然顾氏已经注定要背负起极大的代价,那且不如一不做二不休,至少也要给九州与顾氏再争来百年的发展期。
洛阳宫,紫宸殿。
金碧辉煌的大殿内,熏香袅袅。
龙椅上的李亨,脸上郊迎时的热切已褪去大半,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疑虑与一抹不易察觉的警惕。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
玄宗旧臣如苗晋卿、王玙等人,面色沉静,眼神深处藏着审视,李亨提拔的新贵,包括宦官李辅国,则带着几分揣摩和观望。
“陛下,”顾轩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安贼虽平,然疮痍遍地,府库如洗;”
“河北虽定,隐忧未绝,吐蕃虽服,但尚未归心。”
“此非寻常抚恤、休养生息可解之局,若只循旧章,恐盛唐之基,终将倾颓。”
“臣,请改制变法!”
顾轩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每一个字都像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层层暗涌。
“改制变法?”
李亨几乎是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干涩,他紧紧的盯着顾轩,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龙袍的袖口,“太傅.何以如此急切?”
“我大唐立国百年,自有法度。”
上一篇:大秦:想当权臣,始皇竟传我皇位
下一篇: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