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430章

作者:鱼羽渔钰

  顾氏走到了今日,足足数百年来二十余代人的努力,若是还要与旁人一般,面对不同局势时还要考虑大局,那顾氏是不是就太差了一些?

  如今的乱局已与原本历史完全不同。

  放过这些人——

  或许会给平叛带来一定的好处,但这些好处又岂能与顾氏的数百年声望相比呢?

  这些人所造成的杀孽太大了。

  而顾氏亦是此次平叛之首,若是放过了他们,顾氏的声望又会受到何种影响?

  别忘了,甚至就连河北之地的不少地方都受到了他们的影响。

  这可是顾氏的根本之地!

  当然,顾易也不可能去将每一桩罪孽都清算个明明白白。

  但这么多的罪孽只背负在安禄山一人身上,显然还是不够的!

  思绪至此,顾易亦是不再犹豫。

  看着眼前仍是在求饶的众人,他操控着顾轩直接摆了摆手:“全都拿下,将其罪状昭告天下!”

  这突如其来的命令,让整个大帐瞬间陷入死寂。

  无论是史思明等人,还是高仙芝等将领,一时都怔在当场,万万没料到顾轩会做出如此决断。

  片刻之后,众将士才如梦初醒,立刻上前擒拿这些降将。

  尽管他们心中也疑惑顾轩的决定,但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众人早已唯其马首是瞻。

  “太傅!”

  直到此刻,史思明等人才猛地反应过来。

  史思明更是嘶声大吼:“末将不服!”

  “太傅曾亲口许诺降者不杀!末将如今既已归降,亦立下功勋!”

  “太傅岂能杀我等?!”

  甚至都不用顾易操控,顾轩自己便立刻站了起来,紧紧的盯着史思明呵骂道:“降者不杀?”

  “尔等叛国逆贼,祸乱天下,屠戮黎庶,罪恶滔天,罄竹难书!”

  “岂谓一纸降表便能抵偿万千冤魂血泪?”

  “今日擒尔等,非为背诺,实乃代天行刑,为枉死军民讨还血债!”

  “尔等之罪,非降可赎,唯以尔等项上人头,昭告天下,方可明正典刑,慰藉忠魂!”

  话音未落,他已决绝地一摆手。

  “带下去!”声音斩钉截铁,再不看史思明等人一眼。

  高仙芝等人亦无丝毫犹豫,在一片哭嚎咒骂声中,将几人强行拖出大帐。

  片刻之后。众将士归来复命。

  帐内气氛凝重,封常清犹豫良久,终究还是问出了萦绕在众人心头的疑惑:“太傅.末将斗胆,此举.是否”

  他确实想不通顾轩为何执意如此。

  此言一出,帐中诸将目光齐聚顾轩,屏息以待。

  顾轩端坐帅位,神色沉静,目光缓缓扫过众人,给出了一个简短却重若千钧的回答:“无他,正人心而已。”

  顾易自是不会和他们说顾氏不需要这点影响力。

  只是简单说了一下后,便立刻让人备马将消息快马送回洛阳,随后便切入正题商谈起了接下来的平叛之事。

  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消息全都散布出去,甚至顾易还要求他们夸大其词。

  ——攻守之势该逆转了。

  无论是各方造反势力也好,亦或是吐蕃这种外敌也罢。

  顾易都是时候唤醒他们心中对顾氏的畏惧了!.

  ——————

  “至德元年,时潼关危殆,太傅轩总督关防,出洛阳而赴潼关。

  禄山拥铁骑叩关,百计诱战。

  轩严敕诸将,凭险固守,贼不能进。

  会辽东有变,高句丽、百济畏顾氏旧威,袭陷范阳。

  禄山根本摇,军心溃。

  至德元年三月,贼营内讧,自相攻杀。

  诸将请战,轩许之。然虑贼困斗,乃亲立城楼,督万众齐呼:“太傅令,降者不杀!”

  声震四野,直贯敌阵。

  时关城洞开,官军锐出,阵中复高呼“降者不杀”。

  贼众久疲,闻赦令如得生途,斗志尽丧。

  禄山见大势倾颓,怒极戟指詈骂轩,欲作殊死搏。

  其将史思明,枭獍之徒,遽起异心,抽刃弑禄山于乱中,断其大纛,贼遂大溃。

  轩虑降卒皆幽燕锐士,乃奏赦胁从,散其部伍,收精甲归库,夺将校权返中枢,由是河北汹汹之众渐安。

  史臣曰:顾氏世出名将,千载流风,于今为烈。潼关之役,贼势方炽。轩守坚城挫其锋,待其衅作,发赦令于城头,攻心夺魄,遂使凶渠授首,万众倒戈。料敌制胜,处变安天下,诚不负先祖英烈,社稷之柱石也。”

  ——《唐书.顾轩列传》

第209章 顾氏之名慑四方,攻守易形

  在顾易的刻意宣扬之下,整个潼关的战事的消息也是瞬间便传了开来。

  ——九州大震!

  洛阳。

  李亨自是在第一时间便收到了消息,整个人顿时亦是松了一口气,连忙便让人将这个消息传了出去。

  他必须要稳定人心,这是李亨目前必须要做的。

  其实要说李亨是一个什么十分合格的皇帝吧,也不尽然。

  但好就好在,他至少还比晚年昏聩的李隆基要强。

  他十分清楚如今的处境,时时刻刻都在告诫着自己,生怕自己出现什么错误再次引起动荡。

  如今,他终是可以松了口气。

  消息迅速在整个洛阳城内散开,无数百姓汇聚在朱雀大街上泪流满面。

  虽然当顾氏出面的那一刻起,已经便有很多人断定一切都可以结束了,但当这件事真实发生了之后,众人还是不由得会感觉有些心有余悸。

  虽然如今乱事还没有彻底结束。

  但对于这些百姓而言,他们本来就时刻在担忧叛军杀进来,如今听闻顾轩解决了叛军,无疑是相当于死里逃生。

  时隔多年——

  百姓们再次大张旗鼓的歌颂起了顾氏,文人以诗词歌赋歌颂顾氏之德,感叹其对九州之功勋。

  而普通百姓的想法则是更加纯粹。

  自主的前往洛水,为顾氏的一代代先人举行祭祀。

  这种场面确实已经多年未见了。

  虽然这些年来百姓自主洛水祭祀之事始终都未曾断过,但随着顾氏转变了发展方向之后,这些事的影响同样也在越来越小。

  但如今,顾氏再次回来了。

  太极宫甘露殿。

  李隆基自从回到了洛阳之后,便被李亨软禁在了此处。

  虽然他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甚至还颁布了罪己诏这种东西。

  但很显然李亨仍旧是不放心他。

  值得一提的是,杨国忠已经被李亨拿下了,包括杨玉环亦是已经被其贬出了后宫。

  此举虽然不合礼数。

  但为了稳定住天下人的人心,李亨也不得不做出这种选择。

  甚至离开洛阳前,顾易还亲自操控着顾轩,还特意见了这位艳名垂青史的美人一面。

  倒也无他念,这些年来名垂青史的美人顾氏见得不少,顾易也没什么其他念头。

  见杨玉环也不过是想亲眼一睹这位在历史上褒贬不一的人物罢了。

  杨玉环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争议确实极大。

  有人斥其为祸国殃民的妖妃,亦有人视其为政治倾轧下的牺牲品。

  而杨玉环对顾轩的回答同样简单直白:并非所有家族都如顾氏,能超然物外,不计得失。

  她身为女子,身陷其中,很多时候亦是身不由己。

  对于这般回答顾易亦是不置可否。

  他答应了杨玉环的请求,准其前往巨鹿去过一过普通人的生活,亦是去亲眼看一看如今早已闻名天下的“云韶阁”。

  其中倒也有着一些私心。

  杨玉环在艺术层面的造诣确实极为非凡,这能给云韶阁带来不小的影响。

  不过也正是因为杨玉环的离去,确实让李隆基更加的沉默寡言了起来。

  此时的甘露殿内,一片死寂。

  李隆基再也没有了昔日的半分风采,也不再像是之前那般喜欢享乐,日日待在这深宫之内不发。

  也直至今日这才有了些不同。

  听着宦官向他汇报着潼关的战事,他整个人不由得便发起了抖来,滴滴的泪水亦是不断从眼角处滚落。

  他终是意识到自己错了。

  辜负了皇帝这个位置,亦是辜负了昔年顾靖对他的谆谆教诲。

  但无论他再怎么后悔又能有什么用呢?

  就亦如顾易那天操控顾轩训斥他的那些话。

  当他丢了初心的那一刻起,对于他而言,便已经再也没有了回头路了。

  隆山,吐蕃大营。

  “什么?!”

  “安禄山死了?又是顾氏的手笔?!”

  赤松德赞双目圆瞪,霍然起身,紧盯着跪在帐前的斥候,声音里满是难以置信:“怎么可能?!”

  “那安禄山麾下不是有整整二十万大军吗?!”他追问道,语气急切,“怎会败得如此轻易?!”

  大唐中枢的窘境他了然于胸,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实在令他难以理解。

  难道那顾氏.真有鬼神莫测之能不成?

  “赞普,”斥候伏得更低,声音带着惶恐,“如今各地流言纷杂,真假难辨。但传得最盛的说法是——”

  “当今的顾氏家主,深得其祖父忠襄侯顾靖遗风,用兵诡谲难测。”

  “那安禄山.根本就不是顾氏的对手。

  斥候将打探到的各路消息一一禀报。

  ——而这,正是顾易命人刻意夸大其词所期望达到的效果。

  目的并非仅仅是虚名。

  顾氏还不缺这点名声,真正针对的便是这些外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