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429章

作者:鱼羽渔钰

  随着日子一天天的不断过去,望着眼前这仍旧屹立不倒的雄关,以及后方所送来的消息,安禄山终是开始嗅到了死亡的味道。

  他已用尽浑身解数——

  诈降、诱敌、辱骂.

  安禄山深知欲速取潼关,也唯有诱敌出城,方能将麾下铁骑的战力发挥到极致。

  然而,这一切终是徒劳。

  更糟的是——

  二月末,他最为关键的大本营范阳,亦是丢了。

  甚至就连顾易都未曾料到此事。

  毕竟范阳乃是安禄山的大本营,是他经营多年的所在,虽然如今安禄山逐渐势衰,但在他尚未彻底败亡之前,又怎会出乱呢?

  但这确实是他忽视了辽东之地。

  高句丽、百济两国虽然有很大一部分人选择跟安禄山联手,但亦是有着不少人反对此事。

  尤其是在听说大唐皇帝又重用了顾氏之后。

  这些本就还心存畏惧之人,立刻便在其国内煽风点火,逐渐占据了党争的上风。

  最后出兵袭击了范阳。

  没办法,无论是昔年的顾琛也好,亦或是顾靖也罢。

  这是真的将他们杀怕了。

  没有人愿意再次重新经历一次灭国的危机。

  这人对于安禄山而言,就宛若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般,让本就已经不稳的军心彻底陷入了崩溃。

  至德元年,三月初。

  ——叛军于潼关之下发生内乱,甚至还引发起了相互的攻杀。

  有叛军将领似是要擒杀安禄山以当做给朝廷的投名状。

  这是必然安禄山必然面临的处境。

  没有人想主动赴死。

  在眼睁睁看着安禄山夺江山已然无望的情况之下,这种现象也是必然的。

  同时间,封常清与高仙芝等人亦是纷纷请战。

  对于这些顾易并未多做干涉。

  但却也并不是毫无任何防备,并未让他们将所有的兵马全都带出去。

  并且——

  在封常清与高仙芝等将出城作战之时,顾易更是直接操控着顾轩顾轩立于潼关城头,督率万千将士齐声呐喊,声震四野:

  “太傅有令——降者不杀!!”

  此起彼伏的吼声,如浪如潮,直贯敌阵:

  “太傅言,降者不杀!!!”

  “太傅言,降者不杀!!!”

  “降者不杀——!!!”

  声浪如雷,碾过四野,直贯入每一个叛军士卒的心底!

  ——致命一击!

  在当前这种叛军本就已经陷入到了内乱的情况之下,顾轩以太傅之名所做出的承诺对于四方叛军而言,无疑就是一道曙光。

  且不说那些本就已经有了降意的叛军。

  便是安禄山的死忠,此刻握刀的手,也不由得为之一滞!

  恰在此时——

  潼关巨门轰然洞开!

  高仙芝、封常清率铁骑如怒涛般席卷而出!更严令麾下将士呼应城头:

  “降者不杀!!”

  战场,彻底沸腾!

  “顾轩小儿——!!”

  安禄山目眦欲裂,手中烈刀嗡鸣,死死盯着城头那道身影,喉中迸出野兽般的嘶吼:“若有来日,我必屠戮顾氏满门!鸡犬不留!!!”

  怒骂未歇,他竟欲催马再战!

  现在的他可不是晚年的肥胖时期!

  战斗力同样也是十分不俗。

  但眼看着局势已然无法挽回,他身旁的亲军又岂能不拦着他?

  “大帅!留得青山——速退啊!!!”

  “退吧!大帅!!”

  亲兵们拼死阻拦着几欲疯狂的安禄山。

  但安禄山仍是压不住心头的怒意,这些人马可是他拼尽了此生所攒下来的基业啊。

  如今他已经走到了这一步。

  若是抛弃了这些人,他此生又何来重新开始的机会?

  安禄山又岂能放弃这一切?

  不远处,史思明眼见大势已倾,再无逆转之望,目光沉沉地再次投向安禄山。

  他脸上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脚下却毫不停滞,抬手示意亲卫,径直朝安禄山走去。

  “思明!”安禄山一见来人,猛地转头,眼中血丝密布,厉声喝问:“战况如何?!可斩尽那些背主逆贼?!”

  “大帅,”史思明缓缓摇头,声音低沉而清晰,“军心已溃,乱局难收……回天乏术了!”

  “废物——!!”

  安禄山面容瞬间扭曲如恶鬼,指着史思明的鼻子破口大骂,再无半分情面:“你”

  但还未等他说完——

  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间,史思明突然抽刀。

  噗嗤——!

  利刃贯穿甲胄,直没入体,安禄山猝不及防,身躯剧震!

  “呃……你?!”他双目圆睁,难以置信地瞪着史思明,喉间嗬嗬作响,喷涌的鲜血瞬间染红了前襟,眼神之中满是难以相信和怒火。

  “大帅,”史思明声音冰冷,手上却毫不迟疑,猛地将刀抽出,带出一蓬血雨,刀锋寒光再闪,直劈安禄山脖颈!

  “弟兄们随你起兵,披肝沥胆,从无二话。”

  “可眼下,已是绝路。”

  “您——该给兄弟们,挣条活路了!”

  正如原本历史之中那般,史思明本就是这种性格的人。

  他早就已经动了这个念头了。

  局势的变动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当李亨登基重用顾氏且河北动荡的那一刻起,史思明其实便已经预料到了今日。

  若非是他暗中搅动风云。

  这些叛军的将领们又岂会如此有默契的齐齐动手?

  他可不是一个仁善之人,若是局势顺利的话,他也从未有过始终呆在安禄山帐下的想法,更别说如今了。

  一手拿着安禄山的头颅。

  史思明就这样直奔大营的大纛而去。

  而当叛军大纛被他斩断倒下去的那一刻起,这一仗其实便再也没有了悬念,剩下的也只是收揽叛军了。

  这是顾易必须要做的。

  这些人可都是精锐,若是将他们放出去,绝对会嫌弃更大的危害。

  当然,这一切自是无需他亲自来操办,只需要定下一个详细的章程便足够了。

  其实顾易已经针对此事考虑了多日了。

  首先而言自是要免去他们的罪行,其次便是要将这些人马重新打散并且将权力收回中枢。

  这些对于封常清高仙芝这种有着经验的将领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

  他需要关注的仍是那些叛军将领。

  这些人才是其中关键!

  是夜。

  皎洁的月光悬于漆黑的天幕之上,映出繁星点点。

  一声声痛苦的哀鸣之音仍是不时间在各处响起,数十万人之间的战争可不是说说就能迅速解决后事的。

  哪怕无需特别细心,也注定要花费一些时日。

  此时的潼关大营之内。

  顾轩坐在主位之上,看着跪在面前的这一众叛军将领,脸上无喜无悲。

  为首之人,正是史思明。

  他此刻双眼通红,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不断在哭诉着自己的悔过之意,言是被安禄山骗了之类的芸芸。

  但顾易又岂能听得进去这些话?

  他记得很清楚,在原本历史之中,史思明此人先是跟着安禄山造反,随后又因局势归顺大唐,但暗中实则仍旧藏着反心,暗暗聚集势力。

  最后在各种因素之下甚至还当了皇帝。

  而且此人亦是极为的残暴。

  每每攻下一地,都会大行劫掠之事,以此来保证麾下将士们的战斗力。

  说白了——

  史思明此人与安禄山相同,亦是对权力有着相对的渴望,同时此人还并没有什么忠心可言。

  包括如今的他都同样也是如此。

  其残暴本性早已不是秘密。

  他与安禄山一路烧杀劫掠,恶行昭彰,天下皆知。

  至于那所谓的“忠心”?

  看他亲手斩杀旧主安禄山,奉上那颗血淋淋的头颅作为投名状,便是铁证!

  但虽饶是如此,但在当前的这种情况之下,若是理智处理的话,还是最好应当留下此人。

  毕竟史思明可是带领着叛军将领投降的。

  甚至本人还亲自斩杀了安禄山。

  留他一命的话,会让许多叛军将领都安下心来。

  而且最关键的是以顾氏当今在整个九州的影响力,只要顾易注意一些,史思明就不会有半点的机会可言。

  若是以大局为重,这是最好的安排。

  包括封常清高仙芝等将同样也是这么劝说顾轩的,哪怕他们皆是对这些人没什么好感,但也不得不劝顾轩以大局为主。

  可在顾轩心中——何又为“大局”?

  是这大唐的天下?

  还是整个九州?

  光凭着眼前的这几个判将便能代表大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