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424章

作者:鱼羽渔钰

  无数的思绪让他控制不住的颤抖,甚至就连亲自去看书信的勇气都没有,只能让内官将书信念诵出来。

  还好,并不是败报。

  但消息也并没有好到哪去。

  杨国忠在书信之中和他讲明白了当前的利弊,在最后劝他离开洛阳,移驾川蜀险地,暂避锋芒,以图后计。

  听着内官那略显颤抖的声音,李隆基整个人的表情瞬间愣住。

  放弃关中,远遁蜀地?

  他深知此举意味着什么。

  纵使他日能重整旗鼓,率王师荡平叛逆,重返长安,但无论是关中民心之离散,亦或是青史刀笔之诛心,必将成为他帝王生涯中永远无法洗刷的耻辱烙印!

  若是换做以往的他,是宁可死去都不可能做出这种选择的。

  包括现在的他同样也是如此。

  第一反应仍是感觉到被羞辱了,有些愤怒。

  但仅仅下一瞬间,他便又再次冷静了下来。

  除此之外,他还有别的选择嘛?

  就连哥舒翰都死了,他临时派去的将领,真的能挡得住吐蕃的大军嘛?

  而只要吐蕃大军越过了隆山。

  那整个关中之地便是一马平川,再无任何险地可守。

  就算能暂不顾西边,那安禄山呢?

  江南的乱军呢?

  “且不如暂避蜀中天险,整军经武,徐图后举!”

  下一瞬,一个念头便在李隆基的脑海之中升了上来,并且无论如何也挥之不去。

  人就是如此。

  当自身处于险地之时,总会不受控制的去抓住一切,纵使他明白这样做了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也控制不住。

  甚至他自身还会给自己找理由。

  如今的李隆基就是如此。

  “蜀地天险,无论是安禄山的骑兵也好,亦或是吐蕃的那些蛮子们也罢,都不可能越的过剑阁。”

  “只要守住了剑阁,我便有机会整兵秣马。”

  “我大唐威势仍在。”

  “届时以我之能,定能率领大军再现昔年太宗荣光!”

  李隆基不断在心中告诫着自己。

  就这么顷刻之间,他似乎便已经做出了某种决定。

  次日,冠军侯府。

  “兄长!”顾辉步履带风地闯入,脸上焕发着异样的神采,“宫中有消息了!”

  “陛下决意御驾亲征,誓要廓清寰宇,荡平群贼!”

  闻听此言,顾易心中猛地一沉。

  他沉默地望向皇宫方向,目光深邃而凝重。

  竟已昏聩至斯?

  在原本历史之中,李隆基还是在潼关告破之时才逃出了长安。

  虽然如今的局势相比原本历史确实要差了不少。

  但身为帝王,也不至于如此不堪吧?

  顾易操控着顾轩,几不可闻地轻叹一声,目光转向犹自振奋的顾辉,平静问道:“你信么?”

  “兄长此言何意?”顾辉脸上的兴奋瞬间凝固,眼中闪过一丝惊疑与困惑,“陛下.陛下岂会以此等军国大事作玩笑?”

  顾易并未多做解释,只是摆了摆手让顾辉离去,转而便唤来了顾轩的贴身护卫,目光沉凝,对着护卫,字字清晰的说道:“速去东宫,问太子殿下——”

  “青史昭昭,可曾有弃国而遁的天子?!”

  “再禀太子——”

  “社稷危如累卵,请殿下速断!”

  他无需多言什么,十分确定李亨会做出如何选择。

  这是他必须要做的。

  涉及到皇权这种事,必须要让李家人自己做出决断,而顾氏所面对的始终都只能是这九州万方!.

  (Ps:跪求月票,求兄弟们多多支持,说一下哈,起点是每200字才收费,本书的史记内容几乎都是不收费的而且放在作家有话说里会有人看不到。)

第205章 父慈子孝,李亨登基

  东宫。

  看着那道离去的背影,太子李亨身体止不住的颤抖,脑海之中一直在回荡着此人最后的那句话。

  “青史昭昭,可曾有弃国而遁的天子?!”

  父皇真的会弃国而去嘛?

  他有些不敢深思下去,同样也在隐隐的期待着明日的到来。

  若真是如此,这何尝又不是一次天赐的机会呢?

  放弃洛阳而去——

  这其实就是和抛弃整个关中,抛弃整个大唐根基没有什么不同了。

  哪怕李隆基还有时间能够杀回来。

  关中百姓也绝对会记恨他这个皇帝,再难恢复以前的盛况。

  这是一定的。

  正如顾易预料一般,李亨同样也是一个十分有野心的人。

  不,或许不能说是同样。

  走到他这个位置的人,又有哪一个没有野心?

  李亨也只不过是芸芸众生之中的一员罢了。

  无数的思绪不断涌现,李亨细细想着这些年来自己的经历。

  虽然与原本历史之中并不相同。

  但李亨的处境同样也很艰难。

  没办法,谁让大唐建国至今的太子就没有一个好好继位的?

  而且李隆基对于自己的子嗣们同样也是看管的十分严格,毕竟他放下了所有朝政,自是要顾忌一下自己的子嗣。

  这就导致李亨一直都是如履薄冰,生怕自己出现任何的差错。

  他早已不止一次的想过他日登基之后的事。

  却未曾料到机会如今竟然就这么来了。

  虽然他的身体还在不断的颤抖,也不敢将心中的想法完全说出来,但就在这片刻之间他的心中便已然有了抉择。

  时间都仿佛是慢了下来。

  作为一个实权天子,李隆基的种种行为虽然被很多人不满,但终究还是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当听到皇帝要御驾亲征之时,仍是能造成极大的影响。

  ——谁又不想要安稳呢?

  尤其是对于如今的大唐百姓。

  他们之中还有着不少从仁宗李弘时期活到今日之人,他们可是见到过昔日的大唐到底有多么强大的。

  包括开元之时的盛况。

  这一切都仿佛还在昨日,如今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自是觉着皇帝或许是醒悟了。

  即将扫平天下,重现安定。

  这一夜,不仅朝廷官员彻夜难眠,更有无数学子与百姓辗转反侧,殷切期盼着这位至高无上的天子能够力挽狂澜,荡平群寇。

  然而,此时的皇宫深处,气氛却截然不同。

  内官宫女们行色匆匆,正为一场仓促的行程做着准备。

  李隆基孤坐在龙椅之上,神情麻木,目光复杂地扫视着殿内的一切,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笼罩着他,几乎让他的思绪陷入一片空白。

  “陛下,您.这是?”一个温婉的声音打破沉寂。

  李隆基恍然回神,望向自己最痴迷的女子。他沉默片刻,缓缓起身,紧紧握住杨玉环的手,声音低沉而沙哑:“随朕走。”

  “去蜀地。”

  “看着朕.再造乾坤!”

  杨玉环浑身一颤。

  看着眼前这位白发苍苍的帝王,她的嘴角微微翕动,心中千言万语,却终究未能出口。

  质问吗?

  问他今日弃洛阳而去,他日是否还有归来的勇气?

  这些话,她如何能说。

  她只能接受这一切的命运,默默的坐在了李隆基的身旁,如往常一般麻木的看着这一切。

  时间匆匆而逝。

  这对于很多人而言,这一夜注定彻夜难眠。

  禁军统领陈玄礼亦是早已得到了消息,正在整顿着自己麾下的精锐。

  包括李隆基宠爱的一些心腹大臣,包括宗室子弟同样也是如此,他们都在李隆基的名单之中。

  他必须动作要快。

  若是让天下人察觉到了他这个皇帝有着想要逃跑的想法,那他的这个皇帝也便真的成了个笑话了。

  到了那时,或许都无需等到敌军杀来。

  这洛阳城内便会出现动荡。

  他必须要抓住时间,前往潼关去见杨国忠,然后率领着麾下的近十万兵马,前往蜀地。

  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而就在天明时分,已经收到了李隆基消息的李亨同样也是来见了李隆基。

  “父皇!儿臣愿代父皇镇守洛阳!”

  李亨跪伏在地,神色肃然,目光坚定地望向御座上的李隆基。

  “我儿?”李隆基骤然一愣,难以置信地看向李亨,声音带着几分艰涩,“你当真如此?”

  在他心中,留守洛阳无异于坐以待毙。

  “父皇!”李亨挺直脊背,声音清晰而有力,“自我大唐高祖立国以来,天子亲征,向由太子监国。”

  “若儿臣随父皇同往蜀地,朝野上下恐生猜疑,徒惹不必要的动荡。”

  他深吸一口气,言辞恳切而掷地有声:“因此,儿臣必须留守洛阳!”

  “儿唯愿父皇平安抵达蜀地,重振乾坤!”

  李亨的话语如金石坠地,在大殿中回荡。

  李隆基怔怔地看着阶下跪伏的儿子,一股难以言喻的热流猛地冲上眼眶。

  虽然李亨当太子这些年来一向十分乖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