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鱼羽渔钰
“传我的令,让御史台各御史详细调查此事,无论这背后之人是谁,无论他有什么身份,都必须要调查出来。”
顾靖是非常平静的做出了交代。
他自是明白这其中一定是有一个极为有身份的人主导,不然的话各地的商人不可能就这样联合在一起。
他甚至都能猜的除了开这些人还会再做些什么。
但顾靖却仍旧不乱。
没有什么好乱的,这些人不了解他,也小觑了他。
这些行为对于顾经而言并不是威胁,而是送上门来的肥肉!
次日的朝堂之上,群臣议论纷纷。
——对于当前天下的局势,所有人都感觉到了极大的威胁,皆是明白无论如何都要将这些事压下去。
自是会有人提议恢复以前的制度,也有人提议直接下死手。
但顾靖却是并未表态。
他确实心狠。
但再怎么狠辣也不可能直接无罪而诛,他可不仅仅代表着顾氏,如今同样也代表着朝廷的公信力。
顾靖需要用最为正式的手段解决这一切才能不去影响到海贸大业。
自是不可能直接做出决定。
对此,群臣们的态度都是十分的紧张。
哪怕是意见不同的大臣都是如此,因为所有人都十分明白,这件事必须要快速解决。
不然的话那可就不仅仅会影响到海贸之事了,很有可能会让当前蒸蒸日上的大唐直接断了发展之路。
回到府中,顾靖如往常一般再次教导起了李隆基。
李隆基如今已经八岁了。
并且极为的聪明。
不仅仅是朝臣对其评价极佳,称其乃是天生帝王,甚至就连顾靖都经常夸赞李隆基的能力。
并不只是因为他多么多么的聪明,主要还是因为其性格。
李隆基为人极为自信,贵气十足。
对于任何事都有着自己的见解,这对于一个皇帝而言,是一个极为难得的品质了。
书房之中,顾靖如常一般与一众顾氏子弟说起了朝堂正事,仍是在维持着顾氏一脉相传的教育方式。
李隆基亦在席间,然今日始终沉默少言。
待讲学毕,众子弟散去。
他方随顾靖步入内室,执礼相询:“太傅,近日群臣所议之事……可已定下应对之策?”
“陛下毋需忧心。”顾靖当即还以标准的臣礼,神色淡然,“不过一群跳梁宵小,不足为虑。”
“有老臣在,自当平息一切——”
“待此事了结……陛下亦可还朝居住了。”
李隆基的眼神瞬间明亮,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容:“有太傅此话,那我便可以放心了。”
他对顾靖确实十分尊敬。
在私下之时,从不自称为“朕”,并且每每询问之时都会有着礼节,哪怕顾靖早已说过却也始终未改。
“太傅放心,我全力支持太傅。”
李隆基就这样看着顾靖,眼神愈发明亮:“这群乱臣贼子,竟然敢不遵朝廷政令,就应该把他们都杀了!”
说罢,李隆基再次朝着顾靖拱了拱手之后,便直接走了出去。
时间匆匆而逝。
并未出乎顾靖的预料,随着事情的不断发展,这海贸的冲击越来越大,一道声音也是渐渐从民间传到了朝堂之中。
——那就是顾靖此举是在影响太宗皇帝昔年所定下的策略。
这绝对是一个大帽子。
在朝廷的刻意影响之下,李世民在整个大唐的名声实在太好了,虽然顾氏的名声同样也极高。
但在当前这种状况之下自是不可能拦得住这种话的流传。
随之而来的便是要让朝廷恢复前朝之策。
各种声音裹挟着大势滚滚而来。
甚至就连朝臣们都在这种影响之下,转变了观念,在几次的试探之后开始提议起了恢复前朝政策。
但顾靖仍是始终未退,既没有表现出什么其他的情绪,也没有答应此事。
这种行为自然而然便加剧了很多人的野心。
至少在他们看来,顾靖这就是在强撑,只要继续坚持下去顾靖便早晚都会答应此事。
没办法,海贸之事受到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不仅仅是那些商人们捣乱。
最关键的是,似乎正是因为市场突然衰减的原因,导致在这茫茫大海之上竟然出现了很多贼寇。
开始劫掠起了如今为数不多的商人。
这些商人本就属于中小商人,无论对于任何人而言,只要被劫掠了一次,一旦遭劫,往往便是倾家荡产之祸。
这对已然步履维艰的海贸而言,不啻于雪上加霜。
值此危局,顾靖焉能不屈?
此乃众人心中笃信不移之念。
顾易同样也在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对于当前的局势没有丝毫都不慌乱。
他能感觉出来,这一切都没有影响到顾靖的判断,反倒是让他愈发坚定了自己内心之中的决定了。
他这是在等——
等一个直接出手碾碎一切的机会!
时间匆匆而逝,御史台的恐怖之处在这种情况下就完全体现了出来。
世界上就压根没有不透风的墙。
各种罪证相继送来了京城。
不仅仅包括了各大商人逃税的记录,包括发生海灾之后的隐瞒等各种罪孽,其中甚至还牵扯出了私融白银,铸造假币等罪。
这一桩桩的罪证几乎每一个都算得上是大罪!
不过哪怕就是这样,顾靖也是并未直接出手。
他的目标可不仅仅只有这些商人,同样也包括了这其中的幕后之人。
顾靖要清理掉朝廷内的蛀虫!
他已经老了。
这是一个天赐的机会,顾靖就是要趁着这个机会,再去为大唐做一些事,以防出现任何的意外!
而也正是因为御史台从始至终都掌控在顾氏手中的原因。
谁也不知道御史台已经有了这么多的成果,也不知道顾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想法。
整个朝堂之上,争斗亦是因此愈发猛烈。
(Ps:跪求月票,跪求兄弟们多多支持一手,鱼万分的感谢!)
第194章 大义灭亲,清洗开始
户部。
一众官员齐聚于此,人人面色凝重肃然。
顾靖的沉默,加上当前愈演愈烈的局势,已让众人忧心如焚。
叹息声此起彼伏。
不少出身底层的官员更是窃窃私语,分析着局势可能的走向,揣测顾靖此举究竟是何深意。
顾靖绝非沉默之人——这一点,在座官员心知肚明。值此紧要关头,他竟如此行事,怎能不引人议论纷纷?
低语声中,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堂上地位最高的几位。
“娄相,狄尚书,”终于,一位身着青袍的度支郎中按捺不住,上前一步,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焦灼,“如今四野动荡,海贸断绝,民生凋敝,粮价连日飞涨,几近失控.”,
“二位相公皆为太傅股肱,深得其信重。值此危局,何不率领我等,联名上疏,直谏太傅?”
此言一出——
堂内官员,从户部侍郎、仓部郎中、金部郎中到下阶的主事、令史,齐齐望向端坐于上的侍中娄师德与户部尚书狄仁杰,纷纷拱手,无声地表明了立场。
事态至此,许多朝臣心中已笃定,顾靖必将复行前朝旧制。
这也是必然的选择。
在他们看来,也唯有如此才能迅速平息一切。
毕竟现在牵扯的实在是太多了,不仅仅是各地的大商,同样还包括了无数从事各个行业的百姓。
若是挥下屠刀,以残酷手段针对那些个大商人,定会影响到海贸的根本。
那最后对整个大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便不可预料了。
至少在他们眼中这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狄仁杰与娄师德目光相接,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一丝无奈,不由得轻轻一叹。
他们岂能没有谏言?
本是冉冉升起的大唐,在短短时间之内竟然发展到了这个地步。
若是换做其他时候群臣或许还不会如此。
但在当前的政治风气之下,群臣又岂能看着?他们这些大臣又岂能不对顾靖谏言?
想着,狄仁杰又是不由的微微摇头,环视众人,温言劝道:“诸位同僚稍安。”
“太傅乃受太宗皇帝托孤之重,国之柱石。”
“如今未作定论,想必胸中自有丘壑,我等若强求联名,恐扰太傅筹谋,此实”
话音未落,班列中陡然响起一声冷笑,只见御史中丞徐有功一步踏出。
徐有功目光如电扫过众人,“恐扰韬略?”
“哼!如今民怨沸腾,社稷动摇,每一刻皆有黎庶煎熬!”
“太傅沉默一日,便是苍生多受一日之苦!”
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决绝之气:“为臣者,上佐君王,下安黎庶!”
“职在拾遗补阙,规谏讽喻!”
“明知有误,焉能因揣测上意而噤若寒蝉?尸位素餐,与误国何异?!”
徐有功猛地转向狄仁杰与娄师德,眼神锐利如刀:“下官职司风宪,唯知‘死谏’二字!”
“纵触怒太傅,斧钺加身,亦当直言不讳!”
——堂内空气瞬间凝滞,落针可闻。
众官屏息垂首,连方才低语的度支郎中,袖中手指也微微蜷起。
言罢。
徐有功霍然转身,袍袖带风,竟真欲直出户部大堂,显是直奔宫阙而去!
“且慢!”
一声沉稳的断喝响起,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瞬间钉住了徐有功的脚步。
正是侍中娄师德!
上一篇:大秦:想当权臣,始皇竟传我皇位
下一篇: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