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401章

作者:鱼羽渔钰

  这种数百年的积累,已经给予了顾氏向下发展的底气,这种影响虽然如今看起来并没有什么。

  但只要如此的秩序下去,待到将来有一日当顾氏真正遇到了威胁之后。

  所能爆发出来的能量却也将远超以往!

  而李治也在这一次的封禅之后,正式宣布改元“乾封”。

  寓意——“乾封泰山”!

  再次减免赋税,大赦天下!

  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一场盛大的封禅之后,彻底到来!

  时间匆匆而逝。

  李治仍是未曾去干涉朝政,他似乎已经完全认清了当前大唐的定位,无需他去干涉什么,整个大唐便会沿着昔年贞观时的既定脉络前进。

  这也是必然现象,御史台的出现便是李世民昔年为了整治大唐吏治。

  这就是在保证整个大唐的下限。

  而从御史台创立至今,整个御史台就一直掌控在顾氏的手上,大唐又岂会生出其他动乱?

  换句话来说——

  其实大唐的皇帝都无需去再做什么了,只需要保证当前的平衡,那整个大唐在短时间之内便绝对不会出现差错。

  至于长时间.则就业无法考虑那么多了。

  无论任何封建王朝都有着致命的弊端,这一切都会发生改变,后世如何也没有谁能够知晓。

  而武则天似乎也已经完全放弃了挣扎。

  甚至顾易对此都是颇为诧异。

  在他的印象之中,原本历史之中的武则天绝对是一个为了权力能够付出一切之人,哪怕自己的子嗣挡在面前她也会毫不犹豫的出手。

  但如今,她是真的老实了!

  不老实也没办法!

  顾靖的存在就完全阻断了她的所有道路,除非能够离间李治与顾靖之间的关系,不然的话她完全没有任何掌权的可能。

  没有任何朝臣会选择背离当前的盛世去得罪顾氏占她的边。

  武氏的影响力终究还是太差了。

  在顾氏数百年来的底蕴面前,武则天的所有前路都已经断了,也容不得她不老实一些。

  乾封二年。

  明州、东莱等地的港口相继建造完成,海上贸易之事再次迎来了发展。

  在当前整体制度支持的情况之下。

  无数商人涌入其中。

  不仅仅是那些家产惊人的大商人,同样也包括不少小商小贩,虽然他们一家的财力不足以支撑他们前往海外。

  但各家相互联合起来所创立的商会边境足矣凑够所需的钱财。

  顾靖同样也在盯着这件事。

  ——无论是各地的商会都需要经过朝廷的认可,并且在针对这些海商们的税收之上,他也进行着严格的监管。

  抬高数学的妙用在这种时候就会得到完美的体现。

  税率清晰,执行严苛。

  沿途税卡林立,商队携带的奇珍、香料、琉璃、骏马乃至奴隶,都需按值课税,不容偷漏。

  就算有人能够贪赃枉法,但终是影响不到大势。

  除此之外,便是开凿各地之间的运河,以及用于农业上的水利工作。

  外商们所带来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之下便起到了作用。

  并且此举也在刺激着整个大唐的经济。

  通过海商以及外商等所产生的税收,用这些钱财来召集百姓,开凿运河,简单的经济效应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会形成闭合。

  而随着海商的大规模发展。

  这对李承乾与顾磊亦是一种极大的帮助。

  无论是琉球港口所能带来的收入,亦或是各种资源的涌入,都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李治对于自己的这个哥哥是真的有些忌惮。

  这或许是每个当权者的通病。

  哪怕在刚刚登基之时,对于李承乾他还是不以为意,但当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再加上身体本来就不好,他的心中也难免会生出其他想法。

  不仅仅是对李承乾,他对于如今扎根在辽东之地的李泰同样也是有些忌惮。

  没错,李泰也并没有如原本历史之中那般死去。

  虽然如今身体也是在渐渐变差,但却仍是在世。

  还是顾靖劝住了李治。

  对于李泰,他并未多言什么,只是表明了李泰的身体越来越差,坚持不了多久了。

  而至于李承乾。

  他极为肯定的判断李承乾绝对不会再踏入九州。

  说白了,李承乾这个人太骄傲了。

  在当初的那种情况之下,他若是但凡和李世民低低头,这位子或许都不会落到李治的手上。

  他拥有着和李世民相同的自信。

  当已经彻底走出这条路之后,就不可能再返回九州。

  所谓的皇位对他而言就是限制。

  他如今在做的事,每一笔都是在开天辟地,无论是对于整个大唐也好亦或是整个九州也罢,他的功勋都会被历史铭记。

  光凭着这一点,李承乾这种人又岂会选择再次回来?

  顾氏不愿大唐出现差错,虽然如今一切看似都在磅礴发展,但实则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大唐稳定的基础之上。

  若是出现了意外,很有可能便会如同昔年的炎汉之时那般,再次断绝了前路。

  顾靖不可能去冒这种风险。

  李治确实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人,但对于顾靖他确实还是有所不同,终究是没有去做些什么。

  他如今似乎也已经到了某一个阶段。

  眼睁睁看着天下越来越好,身为其中的掌权者,他也渐渐开始在意起了这一切,不想要去打破任何东西。

  时间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悄然流逝,而也并未出乎顾靖的判断。

  就在乾封二年冬。

  辽东之地便送了来了消息,李泰病逝了。

  或许是为了向整个天下表明自己的态度,亦或是为了在将来的历史之中留下几笔仁慈的美名。

  李治对此表现出了极为悲痛的态度。

  甚至还为李泰举行了顶格的葬礼,给了他无尽的哀荣。

  对于李泰这种夺位失败之人,能够获得如此下场,确实已经是极为的难得了。

  而此举同样也为李治迎来了不少的美名。

  一切似乎都在这种情况下,变得越来越好!

  ——————

  “永徽十一年,冬十月。

  帝、后车驾发东都,封禅岱宗。

  卤簿仪卫之盛,亘古所稀。

  帝、后乘玉辂、金根,居法驾之中。皇太子、太傅、诸王、公主车骑次列。

  文武百僚、禁军仪仗序列其后,旌旗相望,辇辂连绵。

  扈从卫卒、侍臣、役夫、乐工、僧道及四夷使客随行,凡数十万众。

  所经州县,先期数月缮治驰道、津梁,置顿行宫、驿舍。

  供亿粮秣,积如丘山;挽运牛马,络绎于途。

  突厥、契丹、奚、室韦、靺鞨诸蕃可汗、酋长,皆服其裘,佩弓刀,从于行在。

  新罗、百济、高丽、倭国、林邑、吐蕃诸国王子、使臣,奉琛执贽,衣冠殊异,咸会于岱岳之下。

  万国辐辏,衣冠毕集。言语虽殊,咸怀敬畏,共仰天子告成之礼于昊天上帝。

  是仪也,声教远被,寰宇同仰,实旷代之盛典。”

  ——《唐书.高宗本纪》

卡文整理大纲,请假一天

  卡文了.

  在电脑前坐了小半天就写了一千多点,生病确实影响思路,尤其是前几天高烧的时候,直接就把原本的思路打断了,影响到了节奏问题。

  这类型的书就是这样。

  因为涉及的时间跨度太长,再加上各种演变之类的,影响到节奏后就如履薄冰了。

  昨晚查各种资料查到凌晨三点,本以为能直接接上思路,但信息太多反倒是让脑子更乱了。

  请个假,今晚好好整理一下接下来的剧情。

  刚好也即将要到新剧情了,看兄弟们评论都挺期待的,鱼好好整理一下。

  明日准时更。

  颔首。

第190章 时代落幕,李治崩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顾易一直都在默默观察着整个九州,包括李承乾等人的变化。

  其实对于顾易而言。

  虽然也明白顾靖的成就定会极为不凡,但相比之下,真正最让他期待之人其实人仍是顾磊。

  没办法,顾磊的成就确实太高了。

  他所做的一切虽然放在整个九州而言,似乎并不算什么大事。

  但放在如今的琉球,以及马来群岛之中部分的原始岛屿之中,他所做的一切就是极为的不凡。

  简单而言——这是在开天辟地!

  他所做的一切就是在开天辟地,虽然这一切在如今看起来对于顾氏的帮助并不大。

  但顾易却十分明白。

  顾磊这种行为对于整个顾氏的功劳可是丝毫都不弱于昔日的那一代代最为辉煌的先人。

  他是真的在让顾氏的走向全世界。

  借助着九州文化的包容性,借助着如今九州的领先型,率先让顾氏走在了全世界的最前方。

  这种功劳又岂不是在开天辟地?

  时间匆匆而逝。

  李治对于朝堂的把控越来越松懈了,他几乎已经完全成了一个甩手掌柜,就这样将整个朝堂交给了顾靖。

  而至于武则天,她也已经完全没了伸手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