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396章

作者:鱼羽渔钰

  用来宣扬着身为外戚的一些准则,有意无意的暗示自己绝对不会干政。

  但凡是换做其他人。

  或许真的就会被武则天这种手段给迷惑了。

  毕竟他们对武则天了解不深,同样也更是不可能去想到一个女子到底是会有多么大的野心。

  可顾靖终究不同。

  当武则天从感业寺之中走出来的那一刻起,他便已经注意到了武则天。

  更别说后面还发生了那么多的事。

  顾靖是不可能掉以轻心的,不仅仅是针对武则天,任何人都一样。

  朝堂之上,可谓是波诡云谲。

  各方党派相互制衡,互相针对,这形成了诡异的平衡。

  虽有着争斗。

  但却一直都在被顾氏牢牢把控着,完全不像是原本历史之中后世的那些朝堂争斗。

  简单而言,就是还有着底线。

  至少在现在,还没有人敢于去主动跳出顾氏。

  这就已经确保了大唐的内部争斗会被控制下来,根本不可能影响到整体的平衡。

  但随着时间不断流去,这朝堂上的人也是一批批的来一批批的走。

  永徽七年,四月。

  褚遂良于朝堂之上正式请辞。

  他的年龄确实已经很大了,归根结底来说的话,他已经算是武德朝的三朝老臣了。

  在如今的这种局面之下,自然而然便会生出退意。

  于他而言。

  这种结局已经要远远好过原本历史了。

  在原本历史之中,自武则天上位之后,他便一直被其罢免,到了最后甚至亲自上奏给李治,讲述自己这些年来对大唐的功劳,就是想要求情,结果仍是无济于事。

  最后病死在了爱州。

  甚至在他死后,他的子孙后代全部都被流放。

  如今这种结局对他而言已经足够了。

  其实褚遂良还有些精力,并没有到完全处理不了朝政的地步。

  这种退意归根结底也只是因为他自己确实是感觉到累了。

  他已经厌倦了朝堂,厌倦了一切。

  这最后的时间他想留给自己的爱好。

  他想去一次巨鹿,去亲自走上如今已经成为了天下文学圣地的“云韶阁”,将自己的书法留在其中。

  此事一出,朝野皆惊。

  作为当朝的托孤大臣之一,纵使关陇贵族的势力早已不复当初。

  但无论是长孙无忌也好亦或是褚遂良也罢,他俩的地位一直以来都难以被撼动。

  甚至就连李治对二人都有些不舍。

  但看着褚遂良那满头的白发,最后仍是不得不答应他,陪他走完了一趟标准的“三请三留”。

  并追封其为司空,赐倚仗送其归乡,也算是给了这个三朝老臣最后的体面。

  而或许也正是因为到了一定年纪的关系。

  当这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褚遂良又忽感有些惆怅。

  望着这已经不知道看了多久的长安城甚至都别有一番滋味。

  人就是如此,年纪越大越是会念旧。

  但越是想起昔年的种种,他便愈发的珍惜自己能够平安归乡的不易。

  临行之际,不仅仅朝中各个官员皆来送行,甚至就连顾靖都来了。

  长孙无忌的心绪颇为复杂。

  他与褚遂良的关系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是联系极深,但这两年之中却渐渐的刻意躲避。

  并不是因为两人关系不睦。

  只是两人都已经察觉到了当前的局势,在刻意的避嫌。

  如今褚遂良平安落地。

  这给了长孙无忌极大的影响。

  两人并未多说什么,但却又似说了许多,对视之间竟然就已经红了眼眶。

  到了最后,褚遂良更是给顾靖这个晚辈行了一礼感念其恩。

  旁人或许还看不出来。

  但对于褚遂良与长孙无忌而言,他们又怎能感受不到皇帝对于关陇贵族们的忌惮?

  他们终究不是顾氏。

  若非有顾氏压在他们头上,他们只会做的比如今还要过,那届时他们会落得一个什么下场,都无需多言便能想的出来。

  他这是在谢顾氏的救命之恩!

  此事在整个朝堂之上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使得整个关陇贵族的势力再次收缩。

  最关键的是——

  所有人都看得出,长孙无忌似乎也已萌生退意。而这一天,看来也不会来得太晚。

  果然,就在褚遂良的政治影响日渐式微之际,

  朝堂之上瞬间兴起一股呼声:

  ——迁都洛阳!

  其实大唐内部一直都有着迁都的声音在。

  不仅仅是在武德朝,包括贞观朝之时,李世民也有过这种心思,甚至还主动提出来过数次,但却皆是被挡了下去。

  长安地理位置的局限性摆在这里。

  迁都洛阳自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但奈何长安乃是关陇贵族们的核心所在,无论是在武德朝也好亦或是贞观朝也罢,想做成这件事都不会特别容易。

  李世民若是一意孤行的话自然不是什么问题。

  但可惜的就是他并不是这种皇帝。

  在如今的朝堂之上,竟然有臣子能够主动提起来这件事,便已经说明了当前关陇贵族们势力的快速衰弱。

  太极殿。

  殿宇深阔,日光斜映朱柱,浮尘悬滞,针落可闻。

  百官肃立。

  “陛下!去岁赈灾耗太仓粟八十万石,今关中仓廪仅存三成。”户部尚书杜正伦当庭朗奏,神色凛然,“然三门峡岁损漕船仍逾四成——臣请迁都洛阳!”

  ——迁都!

  这两个字一出,似乎就如同是触动了某个神经一般,瞬间便让整个殿内的气氛陡然一变!

  细碎的议论声顿时四起。

  对于去年的大饥荒,这满朝的大臣自然皆是知道此事其中的各种细节。

  虽然在大唐强大的国力保障之下,这一场大饥荒所造成的影响远远不及原本历史,但对于大唐而言亦是一个极大的损耗。

  而且更是将长安位置的致命缺陷完全暴露了出来!

  新任中书侍郎李义府缓步出列,向李治拱手:“杜公所言,实乃悬顶之剑!”

  “昔隋炀帝营建东都,非为奢靡,实因‘长安府库虚而洛阳实’。”

  “今含嘉仓储粟足支十年,汴渠岁输四百万斛畅通无阻。”

  “若固守危局,岂是明君之智?”

  “大胆!”一声厉喝骤然响起。

  太子少师于志宁冷冷逼视李义府:“二公只见漕粟,不见人心!”

  “去岁饥荒,关中父老皆相信朝廷可以救治天下。”

  “今灾罢即弃之,天下将如何评议陛下?”

  “况修广通渠、凿砥柱山,费百万贯便可解漕运之困,何须迁都劳民伤财!”

  身为关陇重臣,他自然极力反对此事。

  关陇贵族们如今的势力已经很弱了。

  若是在迁都去了洛阳。

  等到他日长孙无忌隐退,那这朝堂之上又岂能再有关陇贵族们的位置?

  当然,反对归反对,这理由也必须冠冕堂皇。

  随着于志宁这一开口,瞬间便点燃了整个朝堂的战斗,侍中韩瑗亦是走了出来道:“洛阳宫室虽存,然多年未缮。”

  “若骤迁六宫九衙,恐耗资千万——省十年漕损,不抵一岁营缮!”

  一声声的争吵之音几乎瞬间便响彻大殿。

  各方势力在此事之上相互角逐。

  除了关陇贵族们,几乎所有人都渴望着大唐能够迁都洛阳。

  又有谁不想要更多的机会呢?

  关陇贵族已经占据朝堂太多年了,顾氏的位置是无人能够动摇的,可他们能!

  这就是一个最好的机会!

  看着堂内吵嚷的群臣,李治不由得便皱起了眉头。

  他是有点讨厌这些贞观朝留下的风气的。

  然而李治并未多言,只是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去意已决。眼前的朝堂,政务的冗繁与无休止的倾轧,早已令他心生倦怠。

  自始至终,他沉默如石,未置一词。

  可他的身份摆在这里。

  哪怕李治一直都在作壁上观,群臣也会将这种话头引到他的身上。

  尤其是那些关陇贵族。

  长孙无忌可是他们如今最后的底气了!

  眼看着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自己,包括李治同样也是如此,长孙无忌默然片刻,只得缓缓起身,准备开口。

  就在这一刹那!

  他身体猛地一晃,整个人毫无征兆地向前栽倒,直接就昏死了过去。

  “太尉!!”

  一瞬间,整个朝堂之内的混乱便被引到了长孙无忌身上,先前的争执也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是夜。

  月色如洗,群星璀璨。

  赵国公府内。

  待到一众忧心长孙无忌身体的大臣相继离去,寝室内终于沉寂下来。床榻之上,长孙无忌缓缓睁开了眼睛,却未发出丝毫声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