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386章

作者:鱼羽渔钰

  整个大唐看上去也并没有什么混乱,无论是朝堂内部亦或是四方的蛮夷,仍是无人胆敢触怒大唐之威。

  就在这段时间之内,最为混乱的竟是李治的后宫。

  没错,就是后宫!

  李治的后宫争斗已经完全到了一个地步,没有子嗣的王皇后在整个后宫的地位愈发的尴尬,她与萧淑妃的争斗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她们甚至还派人去找过顾靖,皆是想要拉拢顾靖。

  其中理由各异。

  萧淑妃自是想借王皇后无子这一点来寻机废去王皇后的皇后位。

  而王皇后呢.自是借她与李世民之间的感情。

  她可是李世民亲自给李治赐婚的原配。

  对于这种事,顾靖自是不可能会去干涉,所谓的后宫之争在他眼中看起来实在是过于儿戏了一些。

  但总会有其他人不这么想。

  无论是王皇后背后的势力也好,亦或是萧淑妃背后的人也罢,他们终不会这样沉寂下去。

  虽然在顾氏的影响之下,大唐并未如原本历史之中那般发展。

  但很显然,如今的大唐正在朝着另一条路而前进。.

  长安,冠军侯府。

  “太傅。”

  “如今朝堂之中可谓是一片沸腾,魏国公等人正不断在暗中拉拢朝臣,此乃乱国之兆啊!”

  御史台的官员正在与顾靖做着详细的汇报。

  ——而这魏国公指的正是王皇后的父亲王仁祐。

  其实就连顾易都未曾想到,如今大唐的这种后宫争斗竟然会到达这种地步。

  但细细想了想之后,也便释然了。

  王皇后无子这一点确实致命。

  而在顾氏的影响之下,如今大唐内部本就不再是一方独大的时候了,倒是可以让这些人有了钻空子的心思。

  “知道了。”

  顾靖微微点了点头,淡淡的摆了摆手。

  他并未直接去做什么。

  也没有去找王仁祐与萧淑妃族人。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长孙无忌,这些人还不足以让他亲自前去警告。

  但他当然会出手。

  顾靖让御史台的目光盯紧了长安,也并不是针对所有他们拉拢的官员,他只是在针对了几个典型之后,自是便拦住了这种风头。

  他这就是在警告。

  警告王皇后和萧淑妃两人的争斗不要影响到整个大唐的发展。

  甚至就连长孙无忌都选择支持起了顾靖。

  王皇后背后的家族虽属关陇集团,但长孙无忌也显然不愿意让这所谓的后宫之争演变到整个朝堂之内。

  外戚干政的后果,历朝历代之中已经有了太多的先例。

  长孙无忌确实是个聪明人。

  只要有人能够让他感觉到忌惮与危险,那他便会保持绝对的清醒,根本就不会去做什么错事。

  如今,就是这样。

  在两人的动作之下,这场所谓的争斗立刻便被扼杀在了后宫之内。

  无论是王皇后的家族,亦或是萧淑妃的家族。

  两方之中,皆有人落马被贬,逐出了长安城。

  即便并非核心人物,也已足够震慑人心。

  至少明面之上,再无人敢涉足后宫争斗。

  时至今日,众臣皆已明了顾靖的底线:只要不危及大唐根基,他便不会轻易干涉。

  这对群臣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令许多人暗自松了口气。

  当然,这后宫之中的争斗自不会如此轻易的停下,只不过众将是会被锁在深宫之内,不可能扩大到整个朝堂之上。

  而就在这种情况之下,眼看着朝堂之上给不了自己帮助。

  收到了感业寺传闻的王皇后竟是想到了另一个办法。

  她暗中敕令武则天蓄发。

  而在后宫之内,则是不断劝李治将武则天从感业寺内接到后宫来。

  没办法,王皇后确实很害怕。

  身为皇后却无子嗣,李治也不宠爱她。

  而反观萧淑妃不仅仅有着子女三人,同样也很得到李治的宠爱,这让她有着十足的危机感。

  若是能将武则天召回后宫,拉拢她一起去夺萧淑妃的宠。

  这或许也是个机会!

  整个后宫之中可谓是一片腥风血雨,顾靖同样是在第一时间内便收到了消息。

  对于王皇后的这个举动,他只能说一声“愚蠢。”

  虽然顾靖从未正面接触过武则天。

  但是通过感业寺内的种种消息来看,武则天此女绝对是一个心机颇深之人,将武则天召进后宫,李治的所有宠爱绝对会在短时间之内便被她完全夺走。

  当然,虽然已经猜到了会是如此。

  但顾靖却也并未直接插手。

  顾氏子弟灵活的道德底线在这种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对于李治后宫内的一切,顾靖是有些厌烦的。

  若是现在能够有一个人能够稳定住后宫内的一切,似乎对大唐而言也并不是什么坏事。

  而且这种事,也并不是他身为臣子能够干涉的。

  包括其他人同样也都是这个想法。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李治孝期刚过,便顺水推舟的直接将武则天从感业寺之中接了出来。

  (Ps:我说怎么浑身乏力有点发冷,原来是高烧了,真就是离谱,挂水好多了,下个月开始偿还更新,求月票,月末求兄弟们支持一手!)

第181章 变革再起,日新月异

  整个后宫之内可谓是一片腥风血雨。

  甚至就连顾易都不由自主的关注到了这一场争斗,想看一看这一场可谓在整个历史之中都堪称为经典的后宫之争。

  当前的大唐并没有出错的架势。

  在顾靖的影响之下。

  群臣亦是不敢参与后宫之中的争斗,同样也不敢坏了大唐一直以来的规矩。

  顾靖的铁杆手腕,再加上长孙无忌等人的一概忍让,已经让所有人产生了十足的畏惧。

  各个党派之间形成了相对的平衡。

  至少在现在看来大唐没有任何会出错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临终之前于凌烟阁的举动终是彻底传了开来。

  对于他把顾泉的画像画花。

  天下之人对此猜测纷纷。

  有人称顾泉就是昔年玄武门之时帮助李世民的鬼面将军,也是后来在整个北方以及西域战场之上纵横的大将。

  有人称李世民此举是因为顾泉曾经未能在两宫相争之时帮助他,心中对顾泉有着种种的不满。

  或许正是因为大唐如今生活的稳定,此事造成的动静极大。

  甚至就连朝堂之上都已经有人开始议论起了此事,开始旁敲侧击的打探消息。

  但顾氏却始终都在保持着沉默。

  倒是有人想要为顾泉去证明,但却也无人敢于去违背其的遗愿。

  而随着顾氏默不表态,这种争执也是越传越广。

  当然,这也只是小风波罢了。

  顾靖自是不会去关注这些小事,而是将目光始终都放在整个天下上。

  其实大唐行至今日,真正需要的已非开疆拓土,而是内部的消化整合与制度革新。

  当以经济之盛、文化之华,替代武力去羁縻四方;

  再借四方之力,反哺九州之兴。

  简而言之,便是在李世民为大唐奠定的宏基之上,继续添砖加瓦。

  这也是当前朝臣们的共识,也是如此行事。

  如今所有人的目光正是放在了西域身上,包括顾靖同样也是如此,皆是想趁着如今西域已经平定的时机,尽可能的大规模发展商业。

  其实这些年来,西域与九州的商业一直都不算太过稳定。

  至于原因自然也很简单。

  那就是各个小国之内的叛军实在太多。

  要想发展商业,那就一定需要环境的稳定,这是整个西域这些年来都未能彻底拥有的。

  而如今正是关键之时。.

  长安,政事堂。

  虽然李治这个皇帝不在,群臣却也仍是十分激烈的议论着西域之事。

  尚书右仆射褚遂良目光如炬,缓缓扫视满堂公卿,袍袖微拂,笑意温煦:“诸公,如今西域已定。”

  “太宗遗志,功成在望;此实乃社稷永固之磐石。”

  “诸公有何良策,但请畅言——便效贞观故事!今日,吾等共商国事。”

  他脸上的笑容十分自然。

  眉宇之中,也没有丝毫迫人的感觉。

  而听到这话,群臣亦是纷纷点头,随即一声声的议论声便直接响了起来。

  ——这就是如今的大唐朝堂!

  没有一家独大,也没有绝对的专权之人。

  各方人士可谓是百花齐放。

  这自是有着不少的好处,只要能够稳住整个朝廷的基本盘,李治这个皇帝不主动昏聩,那大唐就很难直接变差。

  “西域既平,当速遣使,尽收诸族,录入唐籍!!”

  “然也!西域久罹纷乱,当以编户束民,绝其复萌之念!”

  “此举万万不可,诸公既知西域多故,若强令蕃胡入籍,岂非迫其再叛?”

  “何来蕃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彼等既居唐土,当为大唐赤子!!!”

  “.”

  一声声的议论声不断响起。

  顾靖同样也是来了。

  眼看着群臣态度各异,他不由得便看向了一旁的长孙无忌,拱手问道:“太尉以为西域之策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