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385章

作者:鱼羽渔钰

  他一路低着头,就这样直入寺庙而去。

  寺内檀香袅袅。

  众尼早已备妥一应祭器、牲醴。

  依《大唐开元礼》,李治依循繁复古礼,率群臣行三跪九叩之大礼,献帛、献爵、宣读祝文,恭敬祭祀太宗。

  礼官唱赞,群臣俯仰如仪,殿宇间只闻衣袂窸窣与沉穆的步履之声。

  待群臣礼毕退至殿外廊下恭候,李治方独自步入殿内,亲奉俎豆,为太宗敬香。

  香烟缭绕。

  跪于太宗灵位前,他目光格外虔诚,依礼默诵着祭文。

  按制——祭祀之时,帝王需静穆虔敬,心无旁骛,禁绝言语喧哗。

  时光悄然流逝,不知过了多久,殿侧忽响起极轻的脚步声,紧接着便响起了一道温婉的声音:

  “陛下,请进膳~”温婉之声传来。

  李治双眸未睁,只淡淡道:“搁下吧。”

  按祭祀古礼,彻奠之前不得进食,他自是不可能忘了这个规矩。

  轻微的叹息声响起,随后才是食盒落案的轻响。

  李治仍是不以为意,依旧闭目凝神,恪守着祭祀的仪轨。

  直至暮色四合。

  冗长的祭仪终于告一段落,李治这才缓缓睁眼,看向了一旁的食盒。

  这一瞥却不由自主地转向侍立一旁的尼姑。

  刹那间,李治目光骤然一凝。

  似曾相识的轮廓撞入眼帘,让他他呼吸微窒,整个人的表情也是微变,难以置信地低喃:“武……武才人?”

  这声呼唤极轻,却瞬间打破了殿内的寂静。

  “陛下……”那尼姑闻声,肩头几不可察地一颤,终是缓缓抬首。

  四目相对。

  她眼中蓄着薄薄水光,深深稽首,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贫尼……拜见陛下。”.

  (Ps:武则天的这段历史会有大变,兄弟们放心,月末跪求月票~~~)

第180章 后宫之争,武则天入宫

  没有人知道感业寺之中发生的一切。

  但自这一日起,李治前往感业寺的频率就频繁了许多。

  群臣开始的时候还以为李治这是仁孝,毕竟他如今也不干涉朝政,如此能有如此作为也算是另一种对天下人的表率。

  但无论任何事都不自是不可能抹去一切痕迹。

  很快,各种传闻便在感业寺内升了起来。

  而对于这一切,群臣自是第一时间便收到了消息,但对于这件事群臣却是都没有多说什么。

  虽然皆是感到有些震惊。

  但回想着昔日隋炀帝时期的宣华夫人在前,这一切似乎也就不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了。

  甚至就连顾靖都是这种念头。

  一个皇帝好色,这并不是什么很大的问题。

  只要这个皇帝能够控制好自己,不去影响到整个天下所前进的方向,那他便不会去干涉皇帝。

  而此事也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成了一件谁人都不愿意提起之事。

  没办法,其实在原本历史之中,隋唐时期的风气便可以称之为我国古代社会之中最为开放的存在。

  虽然这种开放是多面性的。

  但从很多的史籍乃至于野史之中便能够说明一切。

  而如今则更是如此。

  在国力持续变强,而文化也在进行着同步发展的情况之下,这种盛世的风气就会更加的明显。

  对于这件事,群臣自是不会多言什么。.

  朝野丝毫不乱。

  顾靖的出现,是于根本之上断了很多人生出其他的想法,维持住了整个大唐前进的方向。

  这是一个与原本历史完全不同的方向。

  也最大程度的免去了一些在原本历史之中发生过的事。

  比如——

  在历史之中都极为有名的房遗爱谋反案。

  虽然高阳公主仍是如此,虽然那些心怀野望之人仍旧是打算动手。

  但这种事却直接便被老顾靖扼杀在立刻苗芽之中。

  而长孙无忌也不可能再如原本历史之中那般,通过此事来大规模清除政敌,独霸整个朝堂。

  这是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从李世民晚年之时的安排便已经注定了这一点。

  顾氏的出现给了皇权最基本的保证。

  李世民无需再通过拉拢关陇勋贵来去稳定李治的地位,也无需通过他们来平衡掉同时平衡山东及江南的世族。

  这一切虽看似没有什么,但对于整个朝堂的影响是难以想象的。

  永徽二年。

  在顾靖的建议之下,整个大唐再次掀起了针对律法的改变,包括继续调整科举。

  当前的大唐太强了。

  这种强盛是从内到外的绝对强盛,再加上文化的持续发展立刻,贞观一朝的政治自是要继续向前开拓。

  相比于太宗时期的《贞观律》,《永徽律》仍是继承了其“德主刑辅”、“礼法结合”的主题思想。

  只不过在此之外,又对贞观律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补充。

  包括李治还提议为整个《永徽律》行逐条逐句的官方解释和注释。

  这绝对可称之为跨时代的进步。

  官方主动更为律法进行注释,可以免去太多的问题。

  而至于科举,李治的想法则就更加简单了。

  他要扩招人数。

  包括还要亲自面试学子。

  在宣布这件事之前,李治还特意找到了顾靖。

  他已经关注到了当前的大唐朝堂。

  关陇士族太强了,若是没有顾氏的话,李治都怀疑自己一定会被他们完全架空。

  李世民那种皇帝倒是可以不在乎一切。

  但他不行,这扩招科举人数,自是想以此而破局。

  对于这件事,顾靖自是不会拒绝,而是给了李治支持,一系列的改革就这样在整个大唐之上展了开来。

  顾靖并未直接去干涉朝堂。

  对于当前的大唐而言,只需要他站在那里其实便已经足够了。

  顾靖比较在意的仍是四方蛮夷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

  在经过数年时间之后,迁徙高句丽防线的计划已经基本完成,这确实是让整个朝廷狠狠的松了一口气。

  迁徙所消耗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哪怕如今已经基本迁徙完成,朝廷都还需要为那些百姓再次免去三年的赋税,包括为他们提供开荒时的种子。

  这一切都可称之为大消耗。

  也好在如今的大唐确实够强,还能承受的住这些,倒也并未出现什么太大的乱子。

  并且,在这些人的影响之下。

  整个中原链接高句丽新罗百济的商道同样也是开通。

  这三国如今可谓是完全没有与大唐争斗的想法,且不说高句丽与百济这种被大唐一战差点直接灭了的国家了,就连新罗内部如今都是风波不断。

  李世民昔年的手段已经起到了作用。

  这三方几乎都在内部争斗,实力也是没有任何的进展。

  顾靖自是支持发展商业。

  这些百姓们的粮草若是全都靠着中原送过去的话,这其中粮食的消耗便不计其数,就算有商人可以冒险,也根本无法控制粮价。

  而若是将目标放在整个辽东半岛上则是完全不同。

  并且,顾靖还需要这些常年生活在此地之人来指导九州百姓种地。

  地势的不同就注定会有种植的差别,有人指导终是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

  在顾靖的影响之下。

  这三国根本就不敢拒绝大唐的任何要求。

  一代代的粮草从三国之中流出,前来滋补着那些百姓。

  包括西域如今同样也是如此。

  如今的西域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其商路的持续繁荣以及各种教化制度都在无形之间促进着整个西域融入九州。

  虽还未曾在整个西域实行九州的制度。

  但无论是中原犁耕、水利技术的普及也好,亦或是汉语的应用也罢,如今的西域都已经不再是昔年可比的了。

  就在伊犁河谷、楚河流域已经形成了完全汉化的村落。

  他们不仅仅说着汉话读着论语顾学,同样也在用着九州的生产技术而生活。

  这绝对可称之天大的进步。

  因为人们的思想正在发生着一点点的改变。

  只要能够如此持续发展下去,两三代人之后整个西域的百姓都会自称为九州子民,这对于整个九州而言,都算是天大的进步。

  真正的融入九州,并不只是简单的征服土地。

  而是人心。

  如今的西域就是如此。

  只要能够真正到了这一步,那在将来便无人能够夺走西域!

  顾靖同样也在关注着这一点。

  虽然顾氏之中并未有着关于开拓土地融合一族的传承,但在很多顾氏子弟之中,此事却也可称之为大事。

  毕竟对于他们而言,昔日的祖先们可有不少都做过这种事。

  整个大唐一片欣欣向荣。

  虽然李治这个皇帝在很多方面上都比不过李世民。

  但他可称之为是个十分仁慈的皇帝,每每面临何地出现灾害之时,他便会效仿昔年的李世民,亲自慰问灾民。

  包括贞观朝时,朝廷对于各方百姓的政策,如今一切都未曾改变。

  再加上顾氏仍旧紧盯着吏治,以及朝廷内部的稳定。

  这一切因素迅速便让李治获得了明君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