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鱼羽渔钰
“若若依此计行事”李泰的声音干涩无比,喉结滚动了一下,“那些.那些前去谏言的人岂不是.九死一生?!”
“哼!”柴令武冷哼一声,脸上没有丝毫动容,只有一种近乎残忍的清醒,“殿下!无论我等是进是退,皆是刀头舔血,步步杀机!”
“坐以待毙,必死无疑;”
“行此险招,只要陛下能安然回銮,我等或能于绝境之中,搏出一线生机!”
“这有何不可?!”
李泰的眉头依旧紧锁,眼中挣扎之色未褪,沉默了片刻,又迟疑地问道:“此计.是否显得本王过于凉薄寡恩?”
柴令武的计策十分简单。
那就是让李泰的心腹们不断谏言李承乾。
他在赌——
就在赌李承乾的性格会控制不住,造成什么样的错事。
只要他这样做了,那届时李世民回朝定会震怒,很有可能便会直接废掉李承乾的太子位。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柴令武斩钉截铁,朝着李泰深深一揖,话语掷地有声,“殿下只需立下重誓,保其身后家眷一世富贵安稳,便已是大恩!”
“至于臣等——自当为殿下效死力,万死不辞!”
书房内死一般的寂静。
李泰的目光死死钉在柴令武那张写满决绝与忠诚的脸上,时间仿佛凝固。
他就这样沉默了良久,最终仍是缓缓的点了点头。
时间匆匆而逝。
加急的战报终是被送了回来。
当听闻王师已经破了平壤,李世民身体无恙,择日便会归来之时。
——整个大唐朝堂大震!
那种紧张的气氛瞬间消散,李承乾也是万般的欣喜,当即便让人将唐军大捷的消息散播出去。
随后更是要举行盛典,让天下万民共同庆祝。
这就是当前的大唐。
其国力已经完全到了一个十分夸张的地步,举行庆典自然也是不在话下。
此举虽然看似有些僭越,但李承乾有着监国之权,倒也在情理之中。
但,毫无任何意外。
李承乾这才刚刚说出此事,便立刻迎来了一群大臣的“谏言”。
其理由自还是以李承乾的太子身份举行万民盛典不符礼制,再加上李世民提倡节俭来进行谏言。
此事虽看似平常,毕竟大唐的政治风气摆在这里。
但群臣亦是迅速看出了不对。
因为这些谏言之人几乎皆是魏王李泰的党羽。
柴令武说的不错,这些大臣同样也没得选。
因为李承乾对他们太过于冷淡了。
这也是李承乾和李世民最大的区别,玄武门之后,李世民是会招安李建成麾下的有能之士。
但李承乾不会。
自掌权监国之后,他便一直在冷落这些人,用一系列的方式来削弱他们手中的职权。
这种行为就已经注定了这些人不会投靠他。
他们要想保住权力,就只能支持魏王李泰走到最后。
无形的争斗瞬间便于大唐内部掀起。
朝堂一片沸腾。
群臣围绕着此事开始了议论,有人支持李承乾这样做,有人不支持。
而且这还未完。
自这一日后,无论是李承乾要做什么,朝堂之中立刻便会出现臣子谏言,无关大事小事。
即便李承乾并未做出明显僭越礼制的举动,那些被驱策的谏臣,也总能围绕其“德行”大做文章,锲而不舍。
而其中,奢侈无度,便是他身上最易被攻击、也最难辩驳的“破绽”。
东宫之中,陈设日益豪奢,器用愈发珍奇。
自李世民远征日久,李承乾的生活用度更是肉眼可见地膨胀。
而此事就连群臣也无法帮他说话。
朝堂内部一片动荡。
群臣皆明白这代表了着什么。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占大多数的无党派的臣子才愈发的如履薄冰,不敢站队。
李承乾虽然一直都在克制。
但随着这种情况愈发频繁,他整个人也是越乖戾暴躁,只有顾磊能慢慢的稳住他的心绪。
而就在半月之后,导火索终是被点燃。
当李承乾意图为纪念母后长孙皇后举行一场耗费空前、极尽哀荣的大祭时,那熟悉的、令他深恶痛绝的谏言声浪,再次汹涌而至!
积压的火山,轰然爆发!
回到东宫,压抑到极点的李承乾,如同疯魔了一般。
他双目赤红,血丝密布,猛地冲到御案之前,双臂狂暴地一挥——
“哗啦啦——!!!”
案头堆积如山的奏疏、笔砚、镇纸.被他狠狠扫落在地。
“杀杀了他们.”
李承乾胸膛剧烈起伏,,口中发出低沉而扭曲的喃喃,双眼之中满是杀意。
“孤一定要杀了他们!!”
想着那些人谏言时的嘴脸,他心中的怒火愈发翻涌,声音也是越来越大:
“孤一定要杀了他们!!!”.
(Ps:月中了,求保底月票,还望兄弟们多多支持一下,鱼拜谢!!!)
第173章 归朝,宫变
李承乾的性格确实偏激。
这和他的处境有关。
无论何时,像他这种身居高位之人就注定会受到无尽的关注,尤其是当前的大唐文风盛行,这一切就注定会被不断放大。
自成为瘸子之后。
周围人目光无时无刻都在刺激着他,尤其是李世民对他的态度变化,在长孙皇后去世之后,这对父子之间的关系就已经完全变了。
李世民曾经对他确实十分宠爱,但他的足疾也是李世民心中的一根刺。
这一点完全无法避免。
在原本历史之中,李承乾远比如今还要偏激。
不,或许不能称之为偏激。
他的性格有些病态。
不仅仅是那广为人知的断袖之癖。
李承乾为人心向突厥,经常在东宫之中把自己打扮成突厥人,连着东宫的那些内官们一同,用突厥的礼仪来行事。
除此之外,他还经常与亲近的宗室之人前往郊外郊游。
这种郊游并不是单纯的散心。
他会将那些侍卫分成两批,每一批人都穿甲手持竹竿,相互比武。
虽然不是利刃。
但李承乾却要求他们必须要下死手,打赢的能够获得封赏,若是不认真打那就一定会受到处罚。
因为群臣屡屡谏言,还将他的所作所为透露给李世民。
李承乾甚至还暗杀过自己的老师。
虽然最后失败了。
但却也已经说明了他的性格到底有多么病态。
最广为人知的应该是他曾酒后放言,称他日若掌了天下,就前往突厥装作平民,哪怕是成为突厥的一员大将,也不枉此生。
在一系列关于李承乾的记载之中,都可以将其分成两面。
足疾确实改变了他的一生。
如今亦然。
跟随顾氏学习,确实是让李承乾变得更加坚强了,远不是原本历史之中的他能够相提并论的。
包括执政的能力同样也是如此。
但他的性格仍是完全无法避免愈发的偏激。
简单而言——
就是原本历史的他有些病态,如今就是单纯的偏激。
他需要外物来掩盖自己的足疾。
无论是财力也好,亦或是权力也罢。
李承乾都需要这些来掩盖自己内心的一处创伤。
而当他感受到了威胁之后,这一切都将愈发的走向不可收拾。
如今就是这样——
李泰柴令武等人计策其实并不算高明,主要就是想针对李承乾的性格。
李承乾又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他一开始还知道隐忍,可当敌人愈发的放肆之后,他就再也无法控制自己了。
相比于远征之时,这归程的气氛自是要平和许多。
尤其是还经历了一场大胜。
整个唐军上上下下皆是无比的兴奋。
但这回程的速度却要慢上了不少。
至于原因,同样也很简单,那就是李世民的身体负担不了了。
哪怕他没有骑马。
但这长途跋涉的颠簸仍是让他痛苦不已。
不过李世民倒也并未完全走到绝路。
对于死亡,他看的很开。
并不像是原本历史之中那般,在晚年之时开始追求起了所谓的长生。
自是有投机之人提到过。
但李世民却完全拒绝了,甚至还斥责了他们。
按照他的话来说:“若当真有长生,昔年的那一个个明君何以身死?”
李世民确实保证了初心。
上一篇:大秦:想当权臣,始皇竟传我皇位
下一篇: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