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忽悠 第329章

作者:抛开事实不谈

  

  听了这话,张云逸喜忧参半。

  “臣谨遵圣命!”

  虽说,对李从文的目的达到了,可杀敌一千,自损百八,也让皇帝对报纸产生了紧惕。

  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然损失不小。

  可打倒了李从文,非但收获了王徽和张松渊的感激,也通过这件事,加强了与云光的联系。

  另外,也借此立了威。

  此前,甄家的案子,虽然他也算立了威,但明眼人都看得出,甄家是触了太上皇的霉头,他最多只能算是跟着沾光。

  而此次李从文倒台,则与之不同。

  京城做为中枢,丝毫不必担心消息的传播,李从文和他的龃龉,王徽投身仙学,云光上书,加上报纸刊登的案情,等一系列事情,不难产生联系。

  以后,不论是谁,想要给他使绊子,都得考虑一下自己有没有李从文的实力。

  胡萝卜加大棒,永远是不二法门。

  他掌握着天工院和仙学,手握钱财和晋升两条通道,不缺胡萝卜利诱,却没有让人敬畏的本钱。

  如今,也算是敲山震虎。

  “你先下去吧!”

  挥退了张云逸,万隆帝仰靠在龙椅上,闭着眼睛,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权衡了良久,他方猛然睁开眼,一个前倾,伏在龙案上,并冲御书房外大喝一声:“宣谷大寿觐见!”

  ……

第568章 各有盘算

  “李从文教子不严,这事做的太过,若不严惩,只怕寒了将士们的心呐!”

  谷大寿刚刚参拜完毕,万隆帝便言简意赅道。

  哪怕是昏君,也不会放过号令天下的机会,更何况万隆帝有明君之志?

  尤其,张云逸那一句土地所有权悉数收归朝廷,更是深深打动了他。

  谷大寿垂下的眼中,闪过一抹惊疑,试探道:“皇上的意思是?”

  “虽说有长安节度使云光的奏折,可为免偏听偏信,朕打算让三司会审!”

  “皇上英明,老臣这就去办!”

  “慢着!”

  万隆帝叫住道:“此次三司会审,以正国法,却也不能动摇了社稷,一旦李从文徇私枉法罪名成立,这兵部尚书一职,还得早些安排。”

  此前,皇帝并非单纯的因为顾念旧情,才纵容李从文。

  更多的,还是考虑到兵部尚书的这个位置,不宜轻动。

  李从文纵然有错,可毕竟是从潜邸一路跟随的。

  万隆帝虽然登上了皇位,可军方这一块,却只有他和庆国公两个抓手。

  勋贵们大多与宁王关系更近。

  兵部尚书,虽不掌握实际兵权,可对于将领的升调,话语权不小,另外后勤补给,军械分配,也可以稍加制衡。

  一旦这个位置空缺出来,不能安排合适的人选,导致大权旁落,后患无穷。

  谷大寿思忖片刻,小心翼翼道:“周侍郎倒是个合适的人选,陛下您看?”

  万隆帝摇了摇头,沉声道:“此次刑部也有失察之嫌,朕打算让他去刑部。”

  “这……”

  原本,周显祖做为皇帝的半个小舅子,又是潜邸旧人,皇帝一直有意让他熬一熬资历,再抬他升任吏部天官。

  而今,却不咸不淡的安排他去刑部,谷大寿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即便以谷大寿的城府,也没能隐藏好脸上的诧异。

  “钟尚书年迈,离致仕也没几年光景了,显祖在吏部熬了这么久,一旦去了刑部,岂非前功尽弃?”

  “钟尚书是父皇老臣,免得父皇多想,让他再熬几年吧!”

  万隆帝避重就轻道:“这件事,也算给朕提了个醒,五品守备,尚且投告无门,民间百姓岂非尤甚?此案过后,朕打算改革三法司,以免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显祖去那里主持,朕也能放心些个!”

  谷大寿虽然是潜邸的旧臣,也是万隆帝最为依仗之人。

  可他所图甚大,稍有不慎,便会动摇社稷,天下大乱。

  所以,即便是谷大寿,也不能完全相信,更不会解释前因后果。

  说明白一点,万隆帝就好像三体里的面壁人,真实目的只会隐藏心底,不会向下面人解释。

  当然,他的想法,源于与张云逸的一番对话。

  可张云逸做为献策之人,一旦消息泄露,也必然万劫不复,在这一点上,君臣可以互相信任,也不会将其视为破壁人。

  因为刑部要扩充权柄,在地方上承担五城兵马司的职责,相较于吏部来说,这方面,则更让万隆帝在意。

  听闻还要改革三法司,谷大寿恍然大悟的同时,心下也更为惊讶。

  报纸虽是张云逸主导,他却也参与其中,上面刊登李衙内的案情,自然不可能瞒得过他。

  所以,二月的报纸刚刚刊行,他便格外留意皇帝的反应。

  宫里的事情,虽然不好探寻,可张云逸做为始作俑者,自然首当其冲。

  正因如此,张云逸进宫第一时间,他便得到了消息。

  原以为,皇帝必然要训斥一番,没成想,等来的却不止是对李从文的严办,还有三法司的改革。

  连忙收起了对张云逸急躁的一丝轻视,脸色肃穆道:“周侍郎若是不便过去,臣倒是还有另一个人选。”

  万隆帝正在这里犯愁,连忙催促道:“快说!”

  “贾化虽升任吏部侍郎不久,可去年才督办了江南甄家一案,有了这桩功劳,另外兵部比不得吏部,便是升任尚书,也还算合适。”

  万隆帝面无表情,看向谷大寿,看似无意道:“朕记得,他是张爱卿连襟吧?”

  “回陛下,确有其事!”

  说到这,谷大寿话锋一转道:“可据老臣所知,贾化夫人只是张云逸妾室家里认的养女,虽是连襟,倒也言过其实。”

  他与万隆帝四目相对,一脸坦然道:“况且,陛下应当记得,派他南下之时,他并未在第一时间定案,而是按兵不动,上书请旨……”

  听了这话,万隆帝深吸一口气,一个后仰靠在了龙椅之上。

  做为皇帝,朝堂上若是一团和气,他容易被群臣架空。

  

  更不愿看到士林泰斗的谷大寿,跟仙学牛耳的张云逸走的太近。

  只是,双方的接触和生意往来,在他登基前便已经开始了。

  虽然从曲苑杂坛的生意上,看出谷大寿顺从圣意,有意疏远,可提议贾雨村,却难免激起了他的疑心。

  不过,谷大寿接下来的这番话,倒是提醒了他。

  忠诚不绝对,等于绝对不忠诚。

  当初,正因为贾雨村上奏的举动,让他心生不快,才口惠而实不至,只口头上勉励了几句,并未有过实质的封赏。

  这会子,却又另当别论。

  如果贾雨村对张云逸,真的像表现出来的一般亲近,有了太上皇尽快结案的圣命,掌握甄家的情况以后,自然是第一时间定罪,而不是按兵不动。

  可他却是先上报,等到太上皇派遣陆炳南下,才配合把案子坐实。

  如果甄家最后并未定案,皇帝或许还会怀疑,贾雨村是宁王一系有什么勾连,可他将证据保存完好。

  其中的做法,就值得深究了。

  谷大寿见万隆帝这个态度,忙又乘热打铁道:“臣与他有过接触,依臣看来,他虽然为人圆滑,可毕竟科举出身,久读圣贤之书,知道孰轻孰重!”

  谷大寿说的虽是实情,却也有自己的盘算。

  张云逸与李从文的龃龉,他十分清楚。

  只是,没想到张云逸下手这般快、狠、准,更没想到皇帝居然见了一面,就大动干戈。

  他深知皇帝有意要抬自己与张云逸打擂台,皇命难违,避无可避。

  可他毕竟比不得张云逸年轻,而张云逸又是睚眦必报。

  不过是在公务上使了些绊子,便下如此狠手。

  自己在的时候,皇帝需要平衡,还不必担心家里,可万一把梁子结深了,自己又不在了,家里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子,哪里能够应付的过来?

  出于这种目的,他才极力举荐贾雨村,试图通过这件事,暗示张云逸,身不有已,以免梁子结深了,无法回头。

  万隆帝深吸一口气道:“既然阁老都这般说了,他又是张爱卿连襟,应当没什么问题,只是兹事体大,反正三法司会审也需要些时日,阁老再与他接触接触。”

  谷大寿连忙领命道:“老臣遵旨!”

  ……

第569章 休沐日常

  皇帝有意借助这次的案子,为三法司改革铺平道路,树立威信,少不得大张旗鼓。

  不但对于委任的官员精挑细选,还不忘耳提面命。

  一时间,朝堂内外风起云涌。

  而做为始作俑者的张云逸,却仿佛隐身一般,远离了这个旋涡中心。

  甚至,还给自己放了个假。

  倒不是他想偷懒,而是故作姿态,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

  另外,曲苑杂坛开业,贾宝玉订婚,贾政出家,桩桩件件都离不开他。

  原本,城外的道观他虽然物色好了,可修葺工作还有些时日。

  偏偏贾宝玉订婚的消息传出,对于他失望至极的贾政,非但没有过问,反而避之不及。

  甚至,生怕自己走的迟了,被赶鸭子上架,在高堂的位置上丢人现眼。

  故而,听到了消息,便吵吵着要尽快斩断尘缘。

  贾母不得已,只得再次找到了张云逸。

  张云逸倒是无所谓早晚,于是便应下道:“行吧!正好这几日我请了休沐,老太太让他准备准备,明儿一早便带他过去。”

  “那就麻烦云逸了,他不同意我们随行……”

  贾政担心被道观知晓生世,坚决不肯同意,贾母携家带口相送。

  反正有无贾母等人随行,自己都少不得要跑这一趟。

  “老太太放心,凡事有我,反正离的不远,就在西便门外的紫霄观,待安顿好了,你再抽空过去便是!”

  “大后天十二,宝玉这孩子问名合八字,夏家那边的意思……希望你能露个面,他们心里也踏实些。”

  “行吧!反正请的休沐还有几天!”

  贾母少不得千恩万谢。

  离开了荣庆堂,张云逸略一犹豫,便向大观园而去。

  他并未去潇湘馆或是大观楼等处,而是径直来到了蓼风轩。

  一进门,张云逸便冲着入画,开门见山道:“明儿一早大爷要送二老爷去城外紫霄观,顺便带家里出去踏踏青,你们跟着一起,说不定会在温泉山庄小住两日,帮姑娘收拾收拾。”

  正月十四过来,便交代入画,每月至少带惜春过府两次,好温水煮青蛙。

  只是,刚刚开衙,诸事繁忙,外加李从文的案子,牵扯了不少精力。

  无暇顾及惜春,加上月中才吩咐下来,倒是让惜春钻了个空子,一直拖延了下来。

  正好,去年底,因为城外灾民聚集,没去温泉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