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有活爹 第141章

作者:长夜天高

  说这个话的时候,刘彻话里有话。

  所有大臣都明白,马上开始,就要讨论煤钢的事情了,如果这一次没争取到,那后面就没可能了。

  这个事情,比明年的战事还重要。

  不过也有大臣在想,大清早的吃什么饭,早饭是什么饭?

  等已经习惯了三餐制的其他官员科普,他们才知道,长安现在已经流行一天吃三顿了,吃两顿已经不能满足给身体提供强大的动能来干事儿了,长安现在繁华,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每天要走的路要干的事儿太多了,吃三顿才能干事儿。

  吃着饭,李敢瞪着霍海。

  霍海看李敢瞪自己,忍不住摆头:“蠢货。”

  虎贲校尉,还真是又虎又笨。

  李蔡摁住李敢的肩膀,把李敢的头转向它处:“别乱看。”

  李广走上前看向霍海:“霍大人。”

  霍海扒拉了一口小米粥,吃了一口水煮蛋:“李大人,有事儿?”

  李广:“我有个老朋友,在你的研究院工作,我有些东西,想请霍大人帮忙带给他。”

  霍海歪头:“你的老朋友?在我研究院工作?谁啊?”

  李广:“王朔。”

  霍海缩头,王朔?好家伙,什么时候来的?

  李广讲了起来,霍海才反应过来自己会错意了。

  这个王朔,是一个相士,也可以说是天文学家。

  反正就是和落下闳类似的职业,但水平不如落下闳。而看星象不如太常太史令,但又有两把刷子那种。

  长安城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说李广去问一个天文学家他为什么不能封侯,那个天文学家告诉他是因为他杀降。

  原来这个天文学家叫王朔。

  霍海点头:“行,我帮你带。”

  李广:“李家也想做生意,不知道霍大人手里有没有好项目可以合作。”

  霍海摆头:“我没有什么要和你合作的,不过项目多的是,特别是要在陇西发展的项目,有很多。”

  李广明白了,霍海是在拒绝结盟,但又表明态度不会敌对。

  难怪今天要突然解围。

  但,为什么呢?

  按道理霍家吞掉李家的全部资源,更符合霍家的利益啊?难道有更大的利益存在而我没看见?

第136章 (大章)物极必反

  短视的人很容易被眼前的景象蒙蔽。

  霍海保一手李广,不是为了保李家,而是避免李广死后他家里人狗急跳墙。

  李广离开后,张欧走到了霍海面前,饶有深意的看了霍海一眼。

  上层世界的事情,除了故意要保密的事情之外,没有任何事情是传不开的。

  张欧大概已经推测出霍海知道是自己了,但他不怕。

  今天,是掀摊子的日子。

  “你确定你会赢吗?”张欧看向霍海的眼神依旧如一个慈善的长者。

  霍海:“我不知道我会不会赢,赢也行,输也罢,对我影响都不大。不过话说回来,最差的情况,你们也赢不了。”

  又过了一会儿,朝堂上所有吃的都撤走了。

  不少老大人都在踱步,消食儿。

  刘彻:“继续接下来的廷议吧。”

  群臣中,桑弘羊站了出来:“陛下,臣,有话说。”

  所有人都看向了桑弘羊。

  按道理来说,今天这个规模的朝会,轮不到桑弘羊说话的,他既然开口,那就不是小事儿。

  原因很简单,新官上任三把火,总是要搞一点事儿的。

  桑弘羊出来后拱手:“陛下,臣建议,将盐、铁、酒收归朝廷官营。”

  说完桑弘羊拿出一卷纸,打开后宣读了起来:“陛下,臣这两年一直在统计盐铁一事,根据臣的统计,盐铁二项,一年为我大汉朝廷带来的金钱超过四十亿钱。”

  “虽然之前只在几个城尝试冶铁,只在几个县尝试制盐,但是销售途径方面统一由官方调配这两年,带来的利益极大。”

  “我们在前面七年攻打匈奴时,平均每一次的花费超过五十亿钱,如果盐铁不收归朝廷专营,恐怕很难支撑军事花费。”

  “而这个统计过程中,臣意外发现酒在市场上的销量也是极高,同时因为酿酒需要用到粮食,所以臣建议与盐铁一样,酒也必须由朝廷专营。”

  此话说完,朝堂上安静的可怕。

  刘彻撑直了脊背,吊着嗓子:“哦,这么个提议啊?把你统计的结果给诸位大臣看看吧。”

  桑弘羊拱手:“是。”

  几个羽林卫端着盘子上场,盘子上放的全是卷起来的纸,和桑弘羊手里的一模一样。

  因为以前的竹简是一卷一卷的,所以朝堂上用的东西,依旧喜欢卷起来,旧的竹简叫做一卷竹简,新的纸的叫做一卷书。

  众人都是安静的看了起来,霍海打开后瞥了一眼就没兴趣了。

  这东西霍海很清楚是怎么回事。

  大汉一共八百万户人统计在册,每户人需要八百大钱购买盐铁,所以一年是六十四亿大钱。

  但是不排除有些人买不起或者是旧的农具还能用,所以买的铁器并没有达到百分之百,差不多六成家庭需要买新的如此循环。

  那就是三十八亿钱。

  多出来的两亿,就是酒钱。

  当然了,现在桑弘羊刚学会统计学,用统计学来计算了总量,和霍海用预估来计算还不一样。

  统计学的魅力就在于,很能说服人。

  当然了,有时候也很能忽悠人。

  刘彻观察了一下群臣的态度:“诸位,觉得这个提议如何?”

  话刚落音,一个御史中郎站了出来:“臣!反对!”

  “盐铁官营,对天下发展不利啊!如果这些官营,那商业活力如何提高?就好像万年县,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而长安县则是繁荣至极。”

  “这不就是因为长安县营商限制更小吗?”

  “如今盐铁占据天下商业总份额的分量不小,如果这些都官营的话,天下不就都变成了万年县了吗?万年县在天子脚下尚且如此,到了穷乡僻壤,岂不是更加不堪?”

  御史说完,很多人都在点头。

  石庆咬牙切齿,你举例就举例,为什么要贬低我万年县?胜负犹未可知好吧?!

  马上又有人站出来:“陛下,不只是商业繁荣度的问题,臣在进入长安为官之前,曾经当过庐陵太守,这些比较偏远的地区,百姓非常的贫穷。”

  “如果盐铁不是专营,而是竞争,那价格必然下降,如果是专营,定死了一个价格,很多百姓家里根本买不起,要买盐铁,就掏光了家里所有的家底。”

  另外一个官员站了出来:“对啊陛下,现如今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商业的重要性,如果这些百姓家里的积蓄全都被盐铁掏空,那他们永远都积累不出做小生意的本钱,那对商业不利啊!”

  霍海倒是觉得有意思。

  历史上的盐铁朝议肯定不是这样的,很多官员都开始从商业的角度找话说了。

  其实,现在说话的,基本都是中小官吏。

  既不是家传的三公九卿,也不是勋贵王侯。

  他们都感觉到了做生意的好处。

  而盐、铁、酒毫无疑问是好生意啊。

  这在全国可代表了四十个亿的市场,而且他们很聪明,知道市场会逐渐变大,毕竟前几年长安市场也不大,现在呢?

  未来,很多人家里用的陶器甚至木器也会变成铁器,这意味着这个盐铁市场将会继续变大。

  而谁能做这门生意?还不就是他们?

  所以,这东西一旦收归朝廷专营,对他们是大大的不利啊。

  毕竟开饭馆这种事情,看的是谁手艺好,谁店铺位置好。而盐铁这种,是需要本钱的,这些可不是本地能生产的,需要运输很远,本钱少了根本进不来这一行。

  而中小官员代表的恰恰就是如今的新富人群体。

  一个个的人站出来反对。

  其中以齐鲁之地的人尤为激烈。

  原因也很简单,盐铁的生产地,那就是齐鲁。

  无论是盐,还是铁,都在那边生产。

  只要这个东西从现在试运行的朝廷专营,转变成私人可以经营,他们就可以立刻开始做手商业化。

  他们比起别的人,可还要少半程的运输费用,直接就是生产厂家。

  其他人做这个生意,顶多是二道贩子。

  当然,也有赞成官营的,其中也以齐鲁地区的官员为代表!

  其中,就有挂名中郎身份的王贺,这家伙是绣衣使者的事情,霍海估计除了自己,别人都不太知道。

  王贺:“臣觉得,盐铁酒必须官营!如果朝廷没钱,怎么抗击匈奴?怎么治水?当年大河泛滥的事情都忘了?如果不是这朝廷富裕了,有钱修理河道河堤,这三十年来大河岂止泛滥一次?”

  “你们扪心自问,如果不是朝廷出钱出力,最近三十年那几次汹涌的汛期,大河是不是差点泛滥?”

  “除了治水,还有各地官吏的俸禄从哪儿来?”

  王贺:“除此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这些年来,军中将士们的武器,不少都换成了铁器,假设铁私营,岂不是军队还要从私人手里购买铁?这样一来,其中能够滋生多少龌龊多少利益流逝交割,只有天知道!”

  王贺这么一说,这个论点又带起了不少人出声。

  霍海有些意外。

  按道理王贺那是标准的东平陵人,而且以他的成就,不可能没有联络乡党。

  既然他站出来反对,这说明……铁似乎……

  霍海对桑弘羊招了招手。

  桑弘羊疑惑的走到霍海面前。

  霍海:“这两年试运行铁官营政策,是在哪儿试运行的?”

  桑弘羊:“东平陵、历城。”

  霍海恍然大悟。

  难怪王贺要站在那么多老乡的对立面。

  原来是这样。

  其实,无论是盐铁官营,还是盐铁私营,最得利的都是齐鲁之地的官员。

  如果私营,他们便可以就近做生意。

  如果官营,那谁来管理冶铁?制盐?还不是齐鲁之地出生的官员。

  王贺之所以发声,是在给自己加政治筹码,未来如果官营了,在这个位置上新上来的人,会感谢他的。

  而之所以他最早站出来提这一条,恐怕是因为,现在冶铁的官吏,那就和他关系匪浅。

  因为冶铁官营并没有在朝堂上讨论过,是试运行,是刘彻一手安排的,刘彻肯定是找能保密又完全听他话的人来执行。

  所以……绣衣使者执行的。

  也就是说,现在那边冶铁的官员,那就是王贺选的。

  难怪历史上王家能迅速崛起,原来是坐上了这班车。

  有了冶铁,以及举孝廉两手抓,加上后来王政君入宫,三管齐下,很容易编织出自己的势力网,远超其他时代的外戚。

  双方讨论的非常激烈,但还是以赞成私营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