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 第46章

作者:干卿底事

  他是想保护百姓,但他并不想与世为敌,死无全尸啊!

  于谦望他一眼,想起未来,张珪在变法途中遇见了无尽的阻挠,数次遭遇罢相。

  更是因为与帝王在任命铁木迭儿为太师一事上,意见相左,受了一通杖刑,受伤惨烈。

  元仁宗,这个曾在东宫听张珪居筵讲经,受其传道之恩的帝王,对自己的老师并没有丝毫留情。

  “变法本就是一条不归之路。”

  于谦立在江边凄清的晚风中,一字一句,沉声道:“这便看你究竟有多大决心,愿为世间汉人请命了——舍你一身而平天下之乱,伤你万箭以求万民之安,可乎?”

  “……”

  张珪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却陷入了长久的深思和缄默。

  过了一会,他猛然反应过来:“不对啊,你凭什么这般诘问我,难道你就能做到吗?”

  于谦淡淡说:“我当然可以。”

  张珪想说他骗人,嘴上发誓谁不会,这种事没有亲身经历过,谁都不敢说自己真能扛得住万箭加身。

  可是,于谦此刻的神色太过肃然,而这句话的分量也太过沉重了,他不知为何,忽然就无法再向对方提出任何质疑。

  “我不知道”,最终,张珪充满了迷惘地说,“这个问题还是留给未来的我吧。”

  白鹭洲书院中,立着创始人江万里的塑像。

  这名大宋前丞相神色肃穆,凝视着远方,眉间似乎总凝结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忧思,身姿笔挺,宁折不弯。

  于谦心想,这就是他的师祖了。

  雕像下面还镌刻着许多的字迹,都是后人悼念之作,他在里面甚至找到了先生的题铭,一笔一画,如若金石:

  “星折台衡地,斯文去矣休。

  湖光与天远,屈注沧江流。”

  于谦念着这首小诗,对着塑像拜了三拜。

  冷不防,身边落下一片阴影,张珪居然也一揽衣衫,很恭敬地向着江万里塑像拜倒。

  “师祖爷爷”,他口中念道,“请您保佑老师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无忧此生吧。”

  于谦:“……”

  这是把师祖当许愿机了吗?

  他索性也效仿了一下,闭目无声说:“江师祖,若你真的在天有灵,请助我一臂之力,救先生逃出生天,长命百岁。廷益归家后,必为师祖建祠奉祀以谢。”

  张珪还在说着很多的祝愿和吉祥话。

  这个十五岁的少年初涉文学,懂的还不算太多,他将所有学过的美好祝福都摘出来,希望江万里可以保佑他的老师一切都好。

  于谦在旁边听着,心中颇为感叹。

  无论如何,邓剡在张珪的生命中,应该是最为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人。

  邓剡也是这么认为的。

  邓剡将毕生所学,都编成了《相业》一书,留给了他。

  甚至因为张珪的请求,在张弘范死后,整理了他的文集《淮阳集》并作序。

  一时间,于谦看张珪居然有了几分顺眼。

  可能这就是师控之间的惺惺相惜吧。

  花了几个时辰游览江心洲,临走前,张珪表示他还有一件大事要干。

  “我准备打只白鸟,回去给老师烤着吃”,他说,“上次听那个张千载提起,老师似乎很羡慕的样子。”

  他从箭囊里抽出一支金羽,对着天穹,迅疾拉开弓弦,一只白鸟顷刻坠地。

  正准备再打一只,于谦忽而道:“愿借弓箭一用。”

  张珪迟疑了一会,还是同意了。

  于谦张弓搭箭,一挥手,迎着白鸟穿心而过。

  张珪把白鸟捡起来,见是一击毙命,甚为果决。

  他盯着于谦看了又看:“你真的没有仕元的打算?我们大概会成为很好的朋友。”

  于谦淡笑:“绝无可能。”

  “人各有志”,张珪表示理解,“你若改变主意,随时可以来找我。”

  他们一前一后,下了山去。

  江心洲如烧的斜阳,将一双少年人离去的背影拉得很长。

  那些影子投落在地上,短暂交汇后,便迅速背道而驰,各自走向远方。

  ……

  一行人离开庐陵,再度上路。

  暑热初退,秋风起时,终于即将抵达建康。

  沿途,王炎午数次到来,欲面见文天祥,劝他速死,都被于谦严防死守地赶了回去。

  如此三番五次,看得观众们气闷不已,直呼这厮不当人。

  建康,也就是南京城。

  昔年作为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的首都,虎踞龙盘,王气所钟,何等繁华景象。

  如今被元军攻占日久,四处掳掠,早已破败不堪。

  天幕上。

  利益完全相关的六朝皇帝们纷纷大怒:

  【吴大帝孙权】:?这是建业?这居然是建业?

  【晋明帝司马绍】:不敢相信,眼前这一片瓦砾废墟,竟然是朕费尽心血缔造的建康城。

  【梁武帝萧衍】:台城崩逝,王气沦亡……心碎。

  【东晋康献太后褚蒜子】:我陈郡谢氏的乌衣巷,竟也尽数化为了烟尘。

  【陈文帝陈蒨】:唉,诚知改朝换代,万事更迭如流水,但看见自己的故园变成后世之灰土,还是万般消沉难过。

  【梁简文帝萧纲】:阙里长芜没,苍天空照心。

  【宋武帝刘裕】:这是钟山,这是西洲城,那是玄武湖,那是新亭……

  【宋武帝刘裕】:朕的大好江山,竟如此付之一炬!

  【宋武帝刘裕】:元贼拿命来!

  【宋武帝刘裕】:@于谦,朕对如何以弱胜强,如何以步兵、水兵胜骑兵,如何从建康出发,成功组织北伐,颇有心得。

  【宋武帝刘裕】:朕可为你参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于谦:!

  这简直是从天而降的馅饼。

  刘裕绝对是历朝历代最能打的皇帝之一,平生未尝一败。

  起于微末,席卷八荒,气吞万里如虎。

  如果不是因为去世太早,死于登基之后的第三年,他将是第一个自南向北,完成北伐一统中华的帝王。

  最重要的是……

  刘裕最擅长水战啊,能用水战横扫北方胡虏骑兵。

  这不是完美符合他们现在的需求?

  于谦决定将这个好消息跟先生分享一下。

  他掀帘而出,见文天祥凝立在船头,远望江天,轻声作了一首诗:“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飘萧的凉风吹起他衣袂,一身消瘦离索,素腕犹为镣铐所羁,像是被折去羽翼,坠落尘中的仙鹤。

  枝头芦花坠落,星星点点纷飞如细雪,染成鬓白。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于谦觉得这句诗太过悲伤,便走到船头,拽了拽他的衣袖。

  “先生。”

  他对建康城,后世的应天府很是熟悉,曾在这里高中进士,然后又在次年,跟着永乐大帝一起迁都。

  船行入城中,于谦指着两岸的风景,说与先生听:

  “这里现在是一片荒田,但来日,会有琼楼拔地而起。”

  “这个废弃的石头旧宅,以后被重新修建,成了国子监。”

  “此处街道被烈火焚烧得只剩余烬,后来盖了新房子,是一位大学士的故宅。”

  ……

  于谦三言两语间,新生的大明帝国在旧日废墟上拔地而起。

  那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时代。

  文天祥不由感叹道:“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于谦忽然露出了十分激动的神色。

  文天祥:?

  “先生”,于谦神采飞扬,语气轻快地说,“这句诗,本是你在建康驿中道别,送给邓光荐的诗,但现在归我啦。”

  文天祥若有所思:“说来,好像是很久没有给光荐写诗了啊,那我现在来写。”

  于谦:!

  “不不不”,他立刻把先生拽回来,十分诚恳地说,“我也可以跟先生写诗唱和的,先生大可不必另寻邓光荐。”

  文天祥:“可我准备和光荐写诗探讨一下棋谱,廷益不是不擅长吗?”

  于谦:“……”

  不行,这个真不会。

  但他决定再垂死挣扎一下,总不能就这样将先生直接拱手让人:“虽然我不是特别擅长,但我有一颗热爱学习的心。”

  文天祥沉吟,取出一条缎带,准备给他蒙上眼睛:“好,那你先自己练习一会。”

  于谦万万没想到居然要下盲棋,纠结了许久,委婉地说:“先生不提前问问我的下棋水平吗?”

  文天祥:“什么样的水平?”

  于谦:“是在家中同辈间,长期以来稳居前二名的水平。”

  文天祥心想,这听起来还过得去,又多问了一句:“廷益在家中行几?”

  于谦:“我只有一个弟弟于泰。”

  文天祥:“……”

  原来是这样的前二名,你真的一点没谦虚!

  该怎么教他入门呢?

  文天祥作为一个出生在象棋世家,四岁就能杀穿一整条街的象棋大师,甚至后来被关在狱中,还在继续编写棋谱之人。

  这,就完全涉及到他的知识盲区了。

  他四岁之后就没见过这么菜的人了!

  “勤能补拙”,他最终这么决定,“你从今天开始好好背谱吧。”

  《于谦学棋日记》:

  九月初一:新开这本日记,也是为了督促自己好好学棋,先要背完手边的三十套棋谱。

  九月初二:摸鱼。

  九月初三:摸鱼。

  九月初四:摸鱼。写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