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137章

作者:虚空圣堂

  不过他要是真敢那样的话,估计离死也不远了。

  真以为革命党的枪是吃素的啊。

  不过,如果真的能够成为帝师的话,那他以后再回到欧洲就不一样了。

  他直接可以凭借这个身份,成为欧洲诸国国王的座上宾。

  既然光绪已经主动降低姿态了,李奇维也不便托大。

  他立刻站起身,做诚惶诚恐状,“微臣何德何能,竟能得陛下如此信任。”

  “然微臣才疏学浅,万万不敢接受,请陛下三思。”

  光绪忽然苦笑道:“爱卿是不是看不上朕这个帝师啊。”

  “也对,古往今来,还有像我这样的皇帝吗?”

  此刻,光绪真情流露,哪怕有小太监在一旁监视,他也不在乎了。

  “世人都羡慕皇帝,认为皇帝是九五至尊,口含天宪,一言而定万人生死。”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但是,谁又懂得做皇帝的痛苦呢?”

  “李奇维,有时候我都羡慕你,年纪轻轻,想去哪就去哪。”

  “而且还能把西方的知识学习的那么出色,连人家的最高奖项都颁给你。”

  “恐怕在那些西方的大学者眼中,你比朕还重要一百倍吧。”

  光绪看来是真的受到刺激了,直接呼唤李奇维的本名了,而不是爱卿。

  李奇维语塞,这样的光绪,让他升不起半分嬉笑之言。

  “但朕心有不甘。”

  “朕自认为不弱于任何人。”

  “也许在物理科学一道,朕不如李爱卿你。”

  “但是在治国领域,朕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追求。”

  “朕也想做出一番成就。”

  “可是,这个世界发展的太快了,更是出现了科学这种改天换地的力量。”

  “中古时代的那些思维方法已经被淘汰了。”

  “作为帝王,朕也要跟着学习。”

  “那些欧洲国家的王储,从小不也得学习各种科学知识吗?”

  “就算不需要精通,那也至少得了解。”

  “因为科学是未来世界发展的基础,是任何国家和个人,都避免不了要接触的。”

  “谁拒绝,谁就会被历史淘汰。”

  “可是,大清真的没有人比你更懂科学,更懂格物了。”

  “李爱卿,朕需要你的帮助。”

  “你愿意帮助朕吗?”

  “你愿意做朕的帝师吗?”

  堂堂大清帝国的皇帝,竟然礼贤下士到如此程度。

  就连小太监都震惊地睁大眼睛,仿佛是第一次看见皇帝这样。

  当一个帝王使出真情必杀技后,恐怕没有哪个大臣能够保持淡定。

  纵然心如铁石,也会被融化。

  光绪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李奇维也不再假意推辞了。

  他倒是很希望做光绪的老师,这样对自己接下来的计划都非常有利。

  而且自己能收获巨大的名望。

  到时候黄埔理工大学的校长,是当今皇帝的老师。

  那得吸引多少人才加入啊,李奇维想入非非。

  “陛下,微臣哪怕粉身碎骨,也要为陛下肝脑涂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臣愿意做陛下的帝师。”李奇维语气坚定,面容刚毅。

  光绪听到李奇维答应了,脸上瞬间露出了笑容。

  他走下御座,亲自扶起李奇维微躬的身体,笑道:“朕得爱卿,如刘备得诸葛亮矣。”

  至此,大清帝师李奇维,正式上线,将主导清朝的教育改革。

第169章 拜帝师,任管学副大臣,兼校长,新政教育改革加速

  李奇维从紫禁城出来后,便去吏部挂了号,正式成为大清的官员。

  办理手续时,他倒是没有遇到什么不开眼的人上前挑衅。

  当官的都是人精,没有利益冲突,谁也不会主动找事,给自己树敌。

  万一惹到不该惹的人,只能回家种地去了。

  李奇维这个管学副大臣,名义上统管全国所有学校。

  但是目前由于各省都处于新式教育改革的初期,情况混乱,难以集中管理。

  所以,在他的建议下,他的职务得到调整。

  管学大臣张百熙主管京师大学(已改名)的改革事宜,而管学副大臣李奇维则主管广东大学的改革事宜。

  按照李奇维的提议,广东大学将是一所完全借鉴西方的新式大学,必须要一个有经验的人担任校长,人选不言而喻。

  所以,李奇维刚刚来到京师,马上又要返回广东了。

  他将以帝师的身份,以管学副大臣的职位,兼任广东大学校长。

  北有京师大学,南有广东大学。

  这两所大学将会是清朝大学教育改革的领头羊,发挥出模范作用。

  而李奇维本人,则成为了当前清朝教育领域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1903年6月1日,清政府下令加快新政的改革力度。

  其中在教育领域,几乎全盘按照李奇维的纲要实施。

  但是取消科举和成立学部等事,兹事体大,影响国体,故还在商议之中。

  当然这只是官方的通告,真实情况是大佬们的利益划分还没有达成一致。

  毕竟这一次改革,可能会陆续成立陆军部、商部、学部等好几个中枢机构。

  尚书侍郎等主官由谁来当,不是几天就能确定的。

  这里面涉及到无数的利益、人情、权谋、布局等等。

  然而这一切都和李奇维无关了。

  当他帝师的身份公布后,顿时在朝廷及民间引起轩然大波。

  百官们顿时就傻眼了。

  尼玛,什么情况,这小子刚回国,只见了皇上一面,就成帝师了?

  虽然是教授西学的老师,在清朝的传统体系里地位较低,但那也是实打实的帝师啊。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得到这种崇高的身份。

  京师南苑,武卫右军军营。

  袁世凯看着手中的《京报》,上面的消息让他感觉不可思议。

  怪不得李奇维不愿意当自己的顾问,原来是被皇上看重了。

  他的心中感叹,幸好李奇维一心钻研教育,要是有了其他心思,自己可能就要睡不着了。

  当前清朝的局势云谲波诡,但是袁世凯却从中发现了一丝天机。

  他在慢慢积蓄力量,不会暴露出自己的野心。

  当李奇维和大哥李伯开告别时,他说了一句:养精蓄锐,静待时机。

  兄弟俩通过眼神交流,没有继续多言。

  等到李奇维回到广州后,周子余等人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

  去一趟京师,回来就是帝师了。

  这种圣眷,简直让所有人嫉妒到发狂。

  李奇维非常淡定,笑道:“只是教授皇帝西学知识而已,和翁同龢那种真正的帝师可没法比。”

  他口中的翁同龢乃历仕咸丰、同治、光绪的三朝老臣,并曾是同治和光绪两位帝王的老师。

  位至户部尚书,入军机处,参与内政外交。

  然而因为他支持百日维新,帮助光绪起草“定国是诏”,被慈禧勒令开缺回籍,革职编管,永不叙用。

  如今翁同龢正在老家常熟养老,真实历史上,明年就会去世。

  可见,帝师也不是那么好当的,皇帝倒霉,你也得跟着倒霉。

  二哥李仲星更是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他为官好几载,别说皇帝了,哪怕是总督都没有见过。

  而自己这个三弟,都已经是帝师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太大了。

  “三弟,以后你可得提携二哥我啊。”

  “在皇上面前为我美言几句。”

  李奇维哭笑不得,“二哥,我跟你可是两个系统,八竿子打不着。”

  “除非伱改班到教育衙门内,我能帮你操作操作。”

  李仲星一听,那还是算了,他对教育没有兴趣,就喜欢做行政管理。

  他的梦想就是能当一省的布政使。

  李奇维拍拍他的肩膀笑道:“二哥,你放心,将来也许你能当比布政使还厉害的官。”

  李仲星一点不相信,“好,那我就借你吉言。”

  接下来,李奇维正式开始属于他的工作。

  教育新政改革后,在李奇维的建议下,省一级成立了新的主管教育的部门:教育使司。

  至于府、州、县,则设立“劝学所”。

  目前清朝还是以办大学为主,而大学都是以各省的名义成立,因此地位崇高。

  本来,李奇维提的是教育厅,但是朝廷没有同意。

  督办政务处认为这个称呼与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不协调,故改为教育使司。

  真实原因则是奕劻等旗人,看李奇维非常不爽,觉得这小子最近风头太盛,想打压他的气焰。

  本来大家都是慢吞吞地在搞新政。

  你倒好,上来写了那么多字的奏折,又是数据,又是逻辑的,搞得就你一个人是为朝廷着想的忠臣。

  现在太后再训斥他们办事不力时,有了李奇维这个标杆,理由就更充足了,百官有口难辩。

  在后世,李奇维就是典型的奋斗逼。

  所以,大佬们有的不喜他。

  不过,还是有不少人支持李奇维的。

  有了教育使司后,原本的学政被取消,改称教育使。

  并且教育使不再是中央直接委派的差使,而是有了自己的直属官,下设部门。

  换句话说,教育使成为地方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