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126章

作者:虚空圣堂

  他的旁边就是刚刚接引自己的小厮。

  李奇维知道对方应该就是广东学政,于式枚了。

  于是他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说道:“晚辈李奇维,感谢学台的邀请。”

  于式枚仔细打量着这个传说中的年轻人,看看到底有何不同,竟然能让光绪皇帝亲自纳贤。

  对方穿着西服,辫子也剪了,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而且脸上看不出丝毫对自己的谄媚。

  没有使用清朝特有的见到官员的礼仪,而仅仅是微微躬身,意思一下,和洋人差不多。

  身材高大威猛,气质堂堂正正,一股锐气扑面而来,咄咄逼人。

  只一眼,于式枚就判断出李奇维的个性,受到西方文化熏陶,特立独行,和早年那些维新派一样。

  虽然这年头剪辫子也不是死罪了,很多清朝留学生回来都剪了,民间也有不少剪辫的。

  但你李奇维毕竟还是要去朝廷当官的啊,这样明目张胆地反对本朝规则,真的好吗。

  不过,他可不会当面说出这些。

  “早闻李家三少学贯中西,有经天纬地之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英姿勃发,丰神俊朗,果然不愧是陛下看重的人。”

  李奇维说道:“学台叫我奇维即可。”

  “学台谬赞了,奇维漂泊海外,受洋夷熏陶已久,今日骤然返国,若有礼数不周之处,还望学台海涵。”

  于式枚笑道:“奇维多虑了,你我以后同朝为官,不讲这些虚礼。”

  “请!”

  说罢,于式枚就带着李奇维朝会客厅走去。

  茶水上毕,二人分主宾坐定,便聊了起来。

  “奇维,我这次相邀,目的就是想见一见你这位未来的同行。”

  “你太神秘了,英吉利远在海外天边,消息闭塞,纵然你取得很多成就,我们也难以及时知道。”

  “很多都是通过报纸了解。”

  “但报纸这个东西嘛,名为公众之口舌,实乃私人之偏见,不公不允,不好不好。”

  于式枚也很有意思,明明他想抱李奇维的大腿,但是又抹不开面子,自己比对方年龄大两轮还多,而且官职也高于对方。

  但是地位这个东西,很复杂。

  皇帝身边的小太监,职位很低,但是一个封疆大吏敢得罪吗。

  还不是得乖乖掏银子,放低姿态,让对方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

  如今李奇维是光绪看重的宠臣,非他区区一个学政可比。

  虽然光绪暂时没有实权,但毕竟还是大清国的皇帝,定他于式枚的前途还是一句话的事情。

  所以,于式枚肯定想巴结李奇维。

  但是他想故意打压对方,给李奇维造成心理压力,然后再以前辈的姿态教育一番。

  如此既能和李奇维搭上关系,又不至于显得过于刻意,丢失面子。

  这便有了刚才的问题,上来先贬你一顿。

  于式枚的意思很明显,你李奇维是不是真的如宣传那样,在英国家喻户晓,功成名就。

  怕不是什么浪得虚名之徒。

  于学政也是煞费苦心啊,都是清贵惹的祸。

  李奇维心道,好家伙,上来就试探我。

  果然还是那种熟悉的味道,太冲了。

  之前在英国,他一直在物理领域出名,打交道的也基本都是物理学家,直来直往,没有什么寒暄。

  如今回到国内,再与人交流可就费劲了。

  先得理解别人话中的真正意思,然后才能从容应答,不然就会惹人笑话。

  李奇维可不惯着他,于是笑着说道:“不知学台想了解什么?”

  于式枚道:“听闻奇维你深谙物理格物之道,获得了西方的诺奖。”

  “这个诺奖是什么奖,为什么那么受到洋人尊崇?”

  其实于式枚自己私下了解过。

  作为学政,虽然他负责的是传统科举教育,但不代表他对西方科学就一无所知。

  真实历史上,1903年之后,于式枚还当过学部侍郎呢。

  他负责过铁路修建,出访过英法德美等国,所以对西方还是了解很深的。

  只不过在当时,他的这些成就显得无足轻重。

  最后也是靠李鸿章的影响力,才能一路高升,因为他给李鸿章当过多年幕僚。

  现在,他只是借这个问题,简单试探下而已。

  李奇维说道:“物理之道,只是西方科学之道的分支,还有化学之道、生物之道等等。”

  “物理之道的本质,是解释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则。”

  “太阳为何东升日落,月亮为何会发光,树叶为何会落地,天空为何会下雨,不一而足。”

  “这些都是物理之道研究的问题。”

  “道虽无大小,但研究的成果却有高低之分。”

  “某不才,在物理之道上小有成就,暂时领先西方各国诸位大贤。”

  “而诺奖,就是颁发给研究成果最大的人。”

  “就跟状元是新科第一名的称呼一样。”

  一番解释后,于式枚内心一惊,心道你小子是一点不会谦虚啊。

  直接拿状元来对比,岂不是说你的成就相对于高中状元了。

  都说西方洋人直来直去,不懂得华夏的含蓄内敛,如今一看,果真如此。

  对方这才去了几年,回来后就学会了洋人那一套,哪有自己夸自己的。

  于式枚爹味加重,他要用华夏传统文化,好好教育李奇维。

第158章 圣贤之道与科学之道

  当李奇维侃侃而谈,似有炫耀自己成绩之嫌时,于式枚坐不住了。

  他认为对方推崇西方科学之道,快要入魔了。

  奇技淫巧而已,永远难登大雅之堂。

  我华夏煌煌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岂是西方撮尔小国可比。

  和圣贤之道比起来,科学之道乃是小道。

  于式枚不再试探,他准备和李奇维论道一番。

  “奇维,你认为华夏的圣贤之道,与西方的科学之道,孰优孰劣?”

  【敢问学台,何为圣贤之道?】

  “《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圣贤之道,就是立德、立功、立言。”

  【何为三立?】

  “至圣先师,开创儒学,定尊卑,划等级,倡导仁义礼智信,可谓立德。”

  “其在鲁国官至代理相事,推行礼制,使鲁国国强民富,可谓立功。”

  “编《春秋》、注《易经》,修《礼》《乐》,七十二贤者共撰其言成《论语》,可谓立言。”

  【道之优何解?道之劣何解?】

  “使君明国强之道为优。”

  “天子统御百姓,天子圣明,则百姓安居乐业;反之,则百姓苦不堪言。”

  “故凡能教化天子之道,皆为优之道。”

  “圣贤之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振聋发聩,乃煌煌大道,实乃我华夏之璀璨文化。”

  “西方科学之道,囿于格物,即使能驱使钢铁水力,也不过假借自然。”

  “在人心一道,毫无建树。”

  “造枪炮易,管枪炮难。”

  “纵有狂放之暴力,然若无有效之约束,岂不后患无穷。”

  “此乃西洋蛮夷动辄战争,行强盗行径之根本原因。”

  “因此,科学之道乃小道,劣道;圣贤之道乃大道,优道。”

  李奇维乐了,心想果然不愧是一省之学政,讲起道理来很有一套。

  【奇维是粗人,不比学台通晓古今,博闻强识。】

  【我认为,天下只有两种道。】

  【一种是讲道理的道,一种是不讲道理的道。】

  【孔孟之言也好,科学格物也罢,无非就是对世界万物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手段。】

  【前者注重精神世界,后者注重物质世界,精神和物质是世界的两种本源存在。】

  【两者本不应该对比,并无高下之分。】

  【若论精神世界之道,西方先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皆有醒世名言。】

  【其地位,等同于我华夏孔子。】

  【但二者之间还有区别,那就是逻辑。】

  【西方先贤之语,可琢磨,可批判,可反对。】

  【真理越辩越明。】

  【科学之道更是如此,凡西方之科学家,皆以推翻前人为荣耀。】

  【便如牛顿,也有错误之处。】

  【我认为,这是一种讲道理的道。】

  【允许双方各执一词,通过逻辑和现实,摆事实,讲道理,最终一定会达成共识。】

  【而我华夏圣贤之道,讲求言微意重,让人自己去揣摩,去分析。】

  【但却不许偏离经典、曲解原意。】

  【圣人之言不容反驳,否则就是欺师灭祖,为天下文人所不耻。】

  【同为圣人,为何西方圣人说的话可以犯错,而我华夏圣人就一定正确,不容置喙。】

  【所以我认为圣贤之道,是一种不讲道理的道。】

  【讨论这种道,无非就是钻研字奇语怪,强行缝合而已。】

  【对于道理的本质,却从不思考。】

  【君君臣臣;那为何要有君呢?】

  【英吉利两次工业革命,限制君权,虚化君威,竟成日不落帝国,威压海内。】

  【美利坚地大物博,经济飞速发展,更是不见有君。】

  【可见圣人的言论也不一定就是对的。】

  于式枚已经被李奇维的惊世之言,吓得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