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105章

作者:虚空圣堂

  现在的大清,做官之道只有一句话,舔好慈禧,其他一切都是虚的。

  突然听到这个好消息的李奇维,难得开起了玩笑,他问张德彝:“张大使,这个管学副大臣是多大的官啊?”

  张德彝还以为李奇维被说动了,心道年轻人果然沉不住气。

  任凭你西洋知识再多,哪怕能获得物理诺奖,但是论为官之道,依旧只是个雏儿。

  同时,他还感叹光绪的手段老辣,几句话就把李奇维收为己用。

  “陛下才是真正的天纵英才啊。”

  “李奇维的物理知识只是小道尔,陛下的用人手段和胸怀才是大道啊。”

  自己在心里拍了一通皇帝的马屁后,张德彝笑道:“如今新政初立,职位草设,和以前大不相同。”

  “很多职位无法用以前的等级划分。”

  “但管学副大臣,位卑权重,若要对比,恐怕至少是个员外郎级别的。”

  “奇维贤侄,伱可千万不要看低了这个职位啊。”

  “以你如今的年龄,已然是皇上圣恩,超擢提拔了。”

  李奇维假意笑了笑,心中了然。

  说白了,这个新政,只是慈禧和众多势力妥协的结果。

  恐怕从上到下,都没有多少人真正在意它能干什么。

  说不定哪天就被取消了。

  如今清朝的正统决策机构还是军机处、内阁,下面行政机构则是六部。

  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笔帖式,这是一部之内的等级。

  真实历史上,清朝在1905年设立了学部,专管全国学堂事务,等级与六部平齐。

  设学部尚书一人,左右侍郎两人,负责管理学部工作。

  学部之下,则设立5司12科。

  所谓的管学大臣,大概就是学部下属的改革司的正职长官。

  类比其他各部,应该就是郎中级别。

  而管学副大臣作为副职,自然就是员外郎级别。

  各科长官则是主事级别。

  如今李奇维只要回到国内,就能从一介草民,直升从五品的员外郎。

  这在张德彝看来,简直就是一步登天。

  至于李奇维本身的英国爵士身份,则自然被他们忽略了。

  清朝的统治者全部都是鸵鸟心态。

  你李奇维虽然是英国的爵士,我们不敢明目张胆地动你,但也绝对不会承认你。

  李奇维笑了笑,他反正也不在乎官职大小。

  他现在有点期待回国后的生活了。

  到时候,看他如何以小小的管学副大臣,搅动大清的风云。

第135章 历史小人物的时代局限性

  在张德彝的百般挽留下,李奇维不好意思拒绝,于是和他一起用膳。

  他觉得这个小老头也挺有意思的,几十年的海外生活经验,让对方侃侃而谈。

  从亲眼目睹巴黎公社革命,到见证英国铁路运输业发展。

  从在美国批判基督教,到成为第一个进入金字塔参观的华夏人。

  研究过英法日俄等国的钱币,也抨击过西洋“肾衣”违背人伦。

  从张德彝的讲述中,李奇维完全感受不到他是一个清朝人。

  对方好像就是后世那种全世界到处旅行的游客,只不过这老哥全是公费游玩。

  撇开后世的经验,李奇维觉得张德彝在关于西方的见闻上,比自己这两年所感受到的,要超出太多。

  和对方交流,让他有一种回到了后世的错觉。

  而且几杯酒下肚后,这老哥彻底打开话匣子了,果然不愧是搞外交的,特别能说。

  “奇维,你是不是觉得欧美科技发达,故而他们的文化也发达,领先我华夏。”

  李奇维想听他说,于是道:“我对文化研究较少,不敢妄言。”

  “我跟你说,这是大错特错的结论。”

  “我游历美国旧金山时,曾经遇到一个国内人,他把自己的辫子剪掉了,还穿着美国的衣服。”

  “我当场就训斥他:你已经剪了伱的辫子,你又怎样有脸回到国内呢。”

  “我大清礼仪之邦,尊崇孔孟之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怎可轻易毁伤。”

  “额。”李奇维无语,自己现在就没有辫子了,看来张德彝是真喝多了。

  “你别看西洋诸国,有火车,有轮船,有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

  “但是他们的文化内核,离我们差远了。”

  “他们不敬上位,追求个性,这天下百姓还怎么管理。”

  “他们的领先都是暂时的,西洋格物也没什么难的,奇维你不就学的很好嘛。”

  “只要我们能遇到明君,改革图新,自然能后来居上。”

  “现在的陛下,就是这样一位圣君啊。”

  “虽然暂时受到一点挫折,但未来一定是光明美好的。”

  李奇维觉得张德彝可能是平时全部待在国外,身边没有说话的人。

  所以骤然遇到一个愿意聆听的人,他就收不住情绪了。

  而且李奇维也算和他是同一派系的人,因此他很放心。

  “我在法国出差时,发现外国人有恐生子女为累者。”

  “乃买一种皮套或绸套,贯于XX之上,虽极颠凤倒鸾而一雏不卵。”

  “你说可笑不可笑。”

  李奇维:“可笑可笑。”

  张德彝越发失性,“孟子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使人斩嗣,其人也罪不容诛矣。所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李奇维只能不停附和他,这些话题自己都不敢碰,在后世更不敢碰。

  没想到一百多年前,就有人思考这些问题了,这让李奇维大开眼界。

  张德彝逝世时,有人送他一副挽联:

  “环游东亚西欧,作宇宙大观,如此壮行能有几;著述连篇累牍,阐古今奥秘,斯真名士不虚生。”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睁眼看世界,西化程度已经很高的人,在历史上却默默无闻。

  一切都因为他的思想境界太低。

  他对西方的观察,最后仍然是站在清朝的立场上。

  他的遗憾,来源于他自身的教育背景。

  他是清朝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外语翻译人才,也是京师同文馆的第一届学生。

  从小接受的理念就是天下是以清朝为中心,是典型的传统士大夫。

  纵然看到了如此多的变化和革新,却依然对大清的弊端视而不见。

  他有可能是为了明哲保身,不愿以身试险。

  也可能是自觉能力低微,不堪大用。

  但无论怎么说,通过对比张德彝,李奇维才发现,历史上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们,多么值得敬重。

  他们超越了自身的历史局限性,把挽救华夏当成了毕生的责任。

  李奇维也不会对张德彝有什么歧视,只要不是故意为满清卖命,伤害华夏,都在他的理解范围内。

  不考虑当时的时代局限,评价一个人确实是有失偏颇的。

  因为所有人看见的都是一片迷茫,根本不知道前方的路在何方。

  很多选择,在后世看来是错误的,但是如果把你摆在那个位置,不一定能做的更好。

  伟人之所以伟大,除了本身意志坚定,选择正确外,不得不感叹还有冥冥中华夏气运的加持。

  借着张德彝的奇异见闻,李奇维的思绪早已不知道飘向何处。

  很快,两人在宾主尽欢的氛围下,结束了今天的首次见面。

  张德彝圆满完成了任务,他从李奇维的口中得知,对方将在近期回国,而且愿意接受管学副大臣的职位。

  他会通过特殊手段,将消息传到光绪手中。

  李奇维则意外得到适合自己的官场身份,更有利于星火计划的开展。

  ——

  回到家后,李奇维将好消息告诉了众人。

  大家欢呼雀跃,夸赞李奇维实在太厉害了。

  来国外,能受封国外的爵士;回国内,马上还能得到皇上的封官,而且直接就是从五品。

  李奇维在他们心中简直就和神人一样。

  他随便一项成就,都是普通人一辈子也得不到的。

  而且这些成就在对方眼里,还是属于普普通通,可有可无的。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王路遥拉住李奇维的胳膊,不停摇晃,嘴里甜甜地说道:“我的奇维哥哥最厉害了。”

  然后又对众人说道:“当初我父亲,就是因为得罪了一个小官。”

  “结果最后又是陪酒道歉,又是奉上一千两白银,最后才好不容易解决矛盾。”

  “在大清国内,没有一官半职,根本是寸步难行。”

  “普通人只有被欺负的份。”

  王路遥的话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全都不停点头,显然在国内遇到过类似的事情。

  徐启泰更是羡慕的眼睛都红了。

  这次和上次的爵士不同。

  李奇维获封的可是正儿八经的大清国的官。

  从五品啊,相当于工部的员外郎了。

  他的祖父一辈子勤勤恳恳,致力于引进和传播国外的科学技术,更是为大清设计和制造了无数的工具。

  最后也没有获得一官半职,更不要提高官厚禄了。

  而且在工作时,还得接受工部那些趾高气昂的官员领导,有苦说不出。

  而如今,自己的李大哥,还没回国呢,光绪皇帝就赶着送上顶戴,这差距也太大了。

  现在,他特别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

  跟在这样的大佬后面,自己的前途简直不敢想象。

  从五品只是李大哥的起步而已。

  这一刻,徐启泰豪情万丈。

  “李大哥,等到回国后,我父亲见到你,恐怕都得叫你一声李大人了。”